本文目录
- 粒粒皆辛苦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 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
- 粒粒皆辛苦什么意思哟
- 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 锄禾日当午是谁写的
- 请问锄禾日当午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 锄禾日当午全诗的作者是谁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是谁
- 《锄禾日当午》全诗的作者是谁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出自《悯农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
粒粒皆辛苦是指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有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粒粒皆辛苦什么意思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
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
是啊!我们每天都 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在浪费,真是无所谓,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吗?
现在我们不妨想想农民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铲除草已经忙到中午,热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
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是不会懂的,那种饥不择食的感觉。记得读幼儿园放暑假的时候,被爸妈送老家回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95年的夏天。90年代,那时候虽然说饭可以吃得饱,但是肉不是顿顿有啊。再加上爷爷奶奶平时都省吃俭用。都不舍得买肉吃。菜呢都是自己种的。也很少吃,长好了都拿出去卖钱。一日三餐煮的都是稀饭,因为希望放的米可以少一点,煮的饭多一点。每次吃饭呢都被爷爷要求吃的干干净净。碗里里不能留剩余的一粒米饭。爷爷经常教导我说;“浪费很可耻!在他那个年代不每天都有饭吃的。饥荒的时候甚至要去在树皮,树叶来煮着吃。现在生活好啦,每天都有饭吃,要懂得珍惜。不能浪费,因为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然后我又问,爷爷要是想吃肉了怎么办? 爷爷笑了笑,摸摸我的小脑袋。嘴馋了吧?爷爷带你下午带你去稻田里面找吃的。我开心地笑道,爷爷是不是有肉吃?爷爷说这个比肉还要好吃。于是我好奇地跟爷爷来到田里才知道,原来爷也是要抓田蟹。 田蟹 知道吗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吃过田蟹?爷爷也摸了半天才摸了三个,可能是来摸的人比较多了吧!有一只比较小给爷爷放生了。留下两个大的带回家。吃晚饭的时候,爷爷把田蟹放在锅里蒸熟了。一个切成两半。他跟奶奶一人一半,留了一个给我自己吃。沾了一点酱油,感觉味道好极了!也许是太久没有又吃到肉的原因吧!
想想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那么多,大鱼大肉,不愁吃。却没有以前小时候那么快乐开心。大人偶尔买一次肉回来吃都那么开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有同样的感受?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之所以不快乐,不是没有饭吃,也不是工作不够好,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 不懂得知足常乐!
在文章的最后向 :
为祖国粮食付出一生的年华,尊敬的:袁老一路走好(敬礼)
锄禾日当午是谁写的
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作品原文:
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句释义: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
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请问锄禾日当午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锄禾日当午”出自《悯农》,作者是李绅。
《悯农》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锄禾日当午全诗的作者是谁
1、“锄禾日当午”出自《悯农》,作者是李绅。
2、原文
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5、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是谁
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悯农二首》全诗及注解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全诗的作者是谁
“锄禾日当午”出自《悯农(其二)》,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此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
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