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鸟的典故(伯劳东去燕西飞出自何处)_伯劳_劳燕分飞_停在

本文目录

  • 伯劳东去燕西飞出自何处
  • 伯劳鸟的动物典故
  • 劳燕分飞指的是伯劳和哪种鸟的故事
  • 柏劳鸟在每年的什么时节凄切而激越啼叫
  • 劳燕分飞的典故
  • 不到二两的伯劳鸟,为何被称为“屠夫鸟”
  • 伯劳鸟名称的来历
  • 劳什么分飞
  • 伯劳鸟的典故和象征

伯劳东去燕西飞出自何处

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劳燕分飞
出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劳燕分飞比喻别离。
劳,伯劳,鸟名。

伯劳鸟的动物典故

传说周宣王时,贤臣尹吉甫,听信继室的馋言,误杀前妻留下的爱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长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伤的诗,尹吉甫听了以后十分后悔,哀痛不已。
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桑树上对他啾啾而鸣,声音甚是悲凉哀凄,尹吉甫忽然心动认为这只鸟是他的儿子伯奇魂魄所化,于是就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儿子伯奇就飞来停在我的马车上,话刚讲完这只鸟就飞过来停在马车上,于是尹吉甫就载着这只鸟回家。到家以后鸟又停在井上对屋哀鸣,而尹吉甫假装要射鸟,拿起弓箭就将继室射杀了,以安慰伯奇。

劳燕分飞指的是伯劳和哪种鸟的故事

劳燕分飞
láo yàn fēn fēi
〖解释〗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这个典故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
  “劳燕”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如果写成“纷飞”,那就错了。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在传统诗歌里,取意是: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

柏劳鸟在每年的什么时节凄切而激越啼叫

每年5到7月,是伯劳鸟的繁殖季节,所以会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林间看到它们的身影,听到它们凄切而激越感阴啼叫。

伯劳鸟在芒种时节(公历6月5-7日交节)凄切而激越啼叫。伯劳在古籍中有多个名字。《易·通卦验》解释博劳,夏至感应阴气而开始鸣叫,冬至而止。伯劳也叫鵙(jú音橘)。《礼·月令》上说:仲夏之月,鵙始鸣。《诗·豳风》有歌曰:七月鸣鵙。说的是:伯劳在七月仍在鸣叫。

古人以物候辨识天气与季节,伯劳的“夏至鸣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时钟。据中国历史记载,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五帝时,帝少昊,曾以鸟名设官职,所设掌管冬夏至的官伯赵氏,就是伯劳(《左传·昭公十七年》)。

伯劳的神话故事

我们读过《初学记》的知道,里面有一个故事:“琴操,履霜操者,伯奇之所作也。伯奇,尹吉甫之子也。甫听其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遂逐之。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而自伤无罪见放逐,乃援琴而鼓之。”

尹吉甫听信后妻不实之词,放逐自己儿子伯奇的故事:“欲知孝子伤心,晨霜践履;”误杀前妻留下的爱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长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伤的诗,尹吉甫听了以后十分后悔,哀痛不已。

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桑树上对他啾啾而鸣,声音甚是悲凉哀凄,尹吉甫忽然心动认为这只鸟是他的儿子伯奇魂魄所化。

于是就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儿子伯奇就飞来停在我的马车上”,话刚讲完这只鸟就飞过来停在马车上,于是尹吉甫就载着这只鸟回家,到家以后鸟又停在井上对屋哀鸣,而尹吉甫假装要射鸟,拿起弓箭就将继室射杀了,以安慰伯奇。

伯劳的神话故事

我们读过《初学记》的知道,里面有一个故事:“琴操,履霜操者,伯奇之所作也。伯奇,尹吉甫之子也。甫听其后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遂逐之。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而自伤无罪见放逐,乃援琴而鼓之。”

尹吉甫听信后妻不实之词,放逐自己儿子伯奇的故事:“欲知孝子伤心,晨霜践履;”误杀前妻留下的爱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长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伤的诗,尹吉甫听了以后十分后悔,哀痛不已。

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桑树上对他啾啾而鸣,声音甚是悲凉哀凄,尹吉甫忽然心动认为这只鸟是他的儿子伯奇魂魄所化,于是就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儿子伯奇就飞来停在我的马车上”。

话刚讲完这只鸟就飞过来停在马车上,于是尹吉甫就载着这只鸟回家,到家以后鸟又停在井上对屋哀鸣,而尹吉甫假装要射鸟,拿起弓箭就将继室射杀了,以安慰伯奇。

劳燕分飞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世就引用了这句。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纯粹化用这句话的。
后面的解释都是复制的,越复制越多,看看就好,别纠结字眼。那句解释说的也只是写的那个人的理解,甚至是为了提高逼格才这样写的。
至于劳燕飞行方向不同,就像“齐人之福”这个成语,取自《孟子》,完全就是只在第一句提到“齐人有一妻一妾”,后文无关,只是化用。劳燕都是鸟,没有什么飞行方向不同的问题。
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不到二两的伯劳鸟,为何被称为“屠夫鸟”

因为伯劳鸟虽然个子小,但是性情凶猛、喜欢争勇斗狠,它的嘴比一般鸟更大更尖锐,爪子也更锋利,经常捕食老鼠、蜥蜴以及和自己体型差不多大的鸟类,经常把猎物挂在树枝上残忍地撕扯着吃,所以被称为屠夫鸟。

伯劳

伯劳鸟古时候称作鵙,是一种体型虽小,战斗力却非常强大的鸟类,被称为“雀中猛禽”、“世上最小的鹰。它锋利的爪子和鹰钩一样尖锐的嘴,与小巧的体型基本不成正比,这也正是它能够在天空中任意翱翔的本钱。作为一种性情凶猛的鸟类,很多小型野兽都是它口中的美餐,比如老鼠、蜥蜴、蛇,还有许多跟自己差不多大的鸟类都会成为伯劳鸟的攻击对象。捕杀到猎物之后,它还经常把猎物们挂在树枝上慢慢享用,撕扯猎物身体的样子很像是一名屠夫,所以也被称为“屠夫鸟”。

老鹰也不敢轻易招惹

鉴于伯劳鸟强大的战斗力和比普通鸟类更尖利的爪牙,即使是老鹰这样的禽类之王也不敢轻易招惹它们,只有在特别饥饿的时候才会打伯劳鸟的主意。而且真打起来的话,老鹰还不一定能够拿得下伯劳鸟,因为伯劳鸟体型娇小、飞行速度快,老鹰抓到它们并不容易,伯劳鸟尖利的爪牙加上灵巧的飞行技术,能够对老鹰形成全方位攻击,这些都让老鹰非常忌惮。

性格残忍

伯劳鸟之所以这么出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性格残忍。它们在捕捉到猎物之后并不急于马上杀死,而是把猎物串在树枝上慢慢折磨,接着再把猎物一口一口地撕碎,似乎恶魔一般享受着这个进食过程,吃不完的猎物会被它们穿挂在树枝上,作为一种“风干腊肉”的形式储存起来。

伯劳鸟名称的来历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髻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遥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诗中“伯劳”为何物?赶紧上网搜索,发现它不仅很可能是个2500年前的外来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还很有些来头。
  “伯劳”,又名“鵙”、“伯奇”、“伯赵”,有些地方叫“虎不拉”(虎纹伯劳,Tiger Shrike)。英文名Brown Shirk或Butcher Bird(屠夫鸟),拉丁名Laniidae。只要把英文读出来,就会发现它们发音上的一致性:Brown-伯劳,Butcher-伯奇/伯赵,Shrike -鵙!当然这些都是现代英语,不足为据,再查查古英语:
  “伯劳”,在三国曹植时代(公元前200年左右)就已出现;查一下《WEBSTER》, Brown源于古英语(公元450-1100年)Brun,意为褐色,描述该鸟“褐背白肚”;
  “伯奇”,亦见于曹植《令禽恶鸟论》,“伯赵”更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722-前464年)。Butcher(屠夫)源于中世纪英语Boc,Boc源于公元前的凯尔特语,意为雄鹿、公羊、公兔,描述该鸟凶猛残暴。
  “鵙”(读作“局”),见于诗经(公元前1100-公元前600年),“鵙鵙”是它的叫声。Shrike,查《WEBSTER》唯一的意思就是“伯劳鸟”,源于古英语scric(画眉)和中世纪英语shriken(尖叫),可见英语里面它同样是一种叫声。而伯劳更早的拉丁名Laniidae跟它们发音完全不同。
  由此可以推测,“伯劳、伯奇、伯赵”没有字面含义,对应的英语却是有含义的,因此很可能它们是音译外来语;而“鵙”有含义,且与同时代的拉丁文发音不同,它应该起源于中国本土。而前后中文名称变化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64年。这应该可以作为“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202年西汉)开辟以前中西方文化交流就开始的一个例证吧。或许,《山海经》等古文献里的那些含义难解的名称也是外来语?
  延伸阅读:
  伯劳,一种凶猛小鸟,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以外的各个大陆,有10属72种,中国有1属10种,在我国大部分种类为候鸟,常见的有棕背伯劳、红尾伯劳、虎纹伯劳等。褐背白肚,上嘴钩曲,眼部有黑线。营巢在杨树、刺槐、杏等树上。喜食大型昆虫、蛙类、蜥蜴,有时甚至能捕杀比它身体还大得多的鸟类和兽类。伯劳虽属鸣禽,比麻雀稍大,但嘴大爪利,性情非常凶猛残忍,鸣声尖锐响亮。它们有一个很特殊的习性,就是往往将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棘、细的树枝甚至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用嘴撕食。有时,它们已经将捕获的昆虫、青蛙或蜥蜴等贯穿在没有长树叶的树枝上,但事后却忘记了来撕食,经过风吹日晒之后,这些小动物就变成了干瘪的尸体。过些时候,树枝梢上长出了分枝和绿叶,就变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在一条树枝上穿着几个昆虫、青蛙或蜥蜴之类的又干又瘪的尸体,而枝梢上却长出了繁茂的细枝和绿叶。这个“恶作剧”的做法又残忍又奇怪。残忍的是,这种“暴尸示众”的做法,确实太使人触目惊心;奇怪的是,树枝头明明长着分枝和绿叶,小动物的尸体是很难穿进去的,使得不明真相的人们众说纷纭,有些讲迷信的人甚至说这都是一些短命鬼干的事,因为短命鬼是幼年夭亡的鬼,免不了也有点孩子气,所以喜欢搞些淘气事。这种将猎物曝尸的习性使它在西方得到了“屠夫鸟”的恶名。
  它在古文中记载很多:
  伯劳最开始被称为“鵙”(读作“局”),见于《诗经·豳风》:七月鸣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著):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形容伯劳的鸣叫声)。因其猎物曝尸的习性,其叫声成为不祥之兆。而确认“伯劳”和“鵙”就是同一种鸟类的,是明代李时珍的考证(公元1518-1593年),他在《本草纲目》中专门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勘正历代文人聚讼纷纭的“伯劳”疑案,根据七月鶪鸣、鶪好单栖、其能制蛇的特征,参考《礼记·月令》、《诗经·豳风·七月》、民间传说、俚言俗语等多方证据,辨证了“伯劳”即《礼记》、《诗经》里的“鶪”。由于考释详尽,言之凿凿,遂成千古定评。
  成语“劳燕分飞”的出典:“劳”指“伯劳”,出自萧衍(公元464~549年,南朝梁武帝)的《玉台新咏》中《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 伯劳在古代诗歌中通常用来比喻夫妻、情侣亲人朋友的别离。但事实上,伯劳和燕子的迁徙方向都是夏北冬南,歌中“东飞伯劳西飞燕”原本只是表达迁徙的离愁,后人望文生义,才引申为“各奔东西”。
  不仅如此,“伯劳”鸟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个重要角色:
  《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722-前464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说的是上古时代利用五种候鸟的不同迁徙时间来制定历法。少昊登基之时,恰是凤鸟飞来之日,因此“凤鸟氏”成为掌管历法的总负责人,叫做“历正”,位列在百官之首。其后四种是历正的属官:“玄鸟”是燕子,春分来,秋分走,掌管春分秋分;“伯赵”是伯劳,夏至鸣,冬至止,掌管夏至冬至;“青鸟”立春鸣,立夏止,立春立夏叫启;“丹鸟”是鷩雉(锦鸡),立秋鸣,立冬止,立秋立冬叫闭。
  它们的领导是五帝之一的“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拥有多项当时最先进的高科技:据宋代罗泌《路史》中的《后纪七》所记,“少昊”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早确定星宿的部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第一位天文历法的学者:少昊金天氏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运用天文学知识,来测定天上的星座和确定方位,并以此来记录气节,故而在其名号金天氏之中有“天”。此外他还是中国原始手工业与原始金属制造业和金属制器使用的创始人,故而在其名号金天氏之中有“金”。他还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代原始古乐的发明人:《帝王世纪》中言:少昊金天氏“作乐曰九渊”,作九渊乐曲,歌颂自己的故乡。
  然而这个神通广大的“少昊金天氏” 为什么会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如果他不是世界上天文历法、金属制造和音乐的最早发明者,如果这之间有上千年的差距,那么是否可能中西方文化在上古时代曾有过重大的交流?

劳什么分飞

劳燕分飞是一个成语,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了。
成语典故: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
“劳燕”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劳”是伯劳的简称。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在传统诗歌里,取意是: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

“劳“指伯劳鸟,“燕“指燕子,两种都是鸟类;“分飞“指一只往这边飞,另一只往那边飞(不可写作“纷飞“),是“分开““分手“的“分“。跟分道扬镳意思类似,但劳燕分飞更强调“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分开才是必然“这一层意思,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了。

伯劳鸟的典故和象征

寓意是关于人类悲伤的别离。
据说周宣王时期,一位贤臣因为听信了继室的谗言,杀害了前妻留下来的儿子伯奇。伯奇的弟弟十分伤心,为此他做了一首诗来哀悼哥哥伯奇。贤臣听了这首诗后,内心里非常后悔,悲哀不已。有一天贤臣在野外看见了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对着他鸣叫。于是他就认定了这只鸟是爱子伯奇魂魄的化身,他对着鸟儿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的儿子就飞到我的马车上。话语一落,这只鸟就飞到了贤臣的马车上,贤臣就将它一同载回去了。一到家鸟就落在井边对着屋子哀鸣,贤臣拿起弓箭射杀了继室以安慰伯奇。
伯劳鸟天性凶猛,以昆虫类为主食,也吃蜥蜴、青蛙、小型鸟类甚至小形兽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