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捷径的典故(终南捷径典故)_终南捷径_司马_终南山

本文目录

  • 终南捷径典故
  • 终南捷径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 终南捷径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终南捷径这个典故的溯源和意思分别是怎样的
  • 古人说有人当官走的是“终南捷径”,终南捷径在哪儿
  • 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
  •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 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出自
  • 【探史寻缘】从典故“终南捷径”中折射出来的求官入仕的经典之道
  • 什么叫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典故

唐代有个叫卢藏用的人,他颇有些才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卢藏用费尽了心思,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当时,人们对隐士都非常崇拜,认为他们都是一些饱学之士。于是,卢藏用跑到终南山修炼起来,并且想方设法散布消息,好让大家都知道他去做隐士了。卢藏用的这种作法还真的起到了作用,很快,朝廷就发下命令,任命他为左拾遗。
当时,终南山还有一位真正的隐士,名字叫作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从小读书刻苦,学识非常高。但他却不愿意做官,成年后来到终南山,出家做了道士。女皇武则天听说司马承祯的修行非常好,而且又饱读诗书,因此下诏邀请他到朝廷做官。可司马承祯只在长安住了几天,便要求回终南山继续隐居。武则天见挽留无用,只得答应了他的请求。司马承祯离开长安的时候,许多官员都前来送行,卢藏用也在其中。卢藏用看了看司马承祯,用手指着终南山的方向,意味深长地说:“那里另有妙处啊!”司马承祯听了,微微一笑,说:“在我看来, 终南山却是一条做官的近路啊。”一句话说得卢藏用非常尴尬,无地自容地走开了。
后来,卢藏用因为参与太平公主谋反,被发配岭南。唐玄宗即位后才重新启用他,任命他为黔州都督府长史。但他还未来得及到任,便死去了。

终南捷径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zhōng nán jié jìng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成语故事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他在距都城长安不远的终南山住了几十年。他雅号为白云,以示高洁、脱俗。唐玄宗知道后请他为官,被他拒绝了,于是命人给他盖了一个院落,请他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完成这项任务后,司马承祯到长安拜见唐玄宗。在长安,司马承祯遇到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但现在为官的卢藏用。卢藏用早年求官不得,故意跑到终南山隐居。他认为隐居在终南山上,可以引起皇上注意,所以很快就达到了做官的目的’。两人见面,说了几句闲话。之后,卢藏用抬手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啊!”司马承祯实在是不想做官,这与卢藏用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司马承祯讽刺卢藏用说:“不错,依我看来,那里何止是有趣,简直就是做官的‘捷径’啊!”。

终南捷径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991 成语 终南捷径 注音 ㄓㄨㄥ ㄋㄢˊ ㄐㄧㄝˊ ㄐㄧㄥˋ 汉语拼音 zhōng nán jié jìng 释义 唐代卢藏用举进士而不受重用,乃隐居终南山以求高名,做了大官的故事。
#典出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隐逸》。
后用「终南捷径」比喻可以达到求官、求名、求利的便捷途径。
典源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隐逸》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
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1》指终南山2》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3》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
藏用有惭色。
藏用博学工文章,善草隶,投壶弹琴;莫不尽妙。
未仕时,尝辟谷练气,颇有高尚之致。
及登朝,附权要,纵情奢逸,卒陷宪纲,悲夫!〔注解〕(1)藏用:卢藏用(?∼西元714?),字子潜,唐幽州范阳人。
举进士,但不得官职,故隐居于终南山。
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
中宗朝,历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
后因附太平公主,配流嶙表。
出仕后专事权贵,获讥于世。
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
(2)终南山:山脉名。
起自甘肃省天水县,绵亘于陕西省南部,终于河南省陕县。
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地理上的天然界线,南北气候、景观不同。
或称为秦岭、秦山。
(3)承祯:司马承祯(西元647∼735),唐代著名道士。
字子微,法号道隐,洛州温人。
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自号天台白云子。
少好学,不求仕宦。
武则天、睿宗时曾迎入京,玄宗开元时又两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坛室以居。
卒谥贞一先生。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一二三.卢藏用列传》 典故说明 终南山距离唐代京都长安很近,常有朝中显要入山寻幽访胜或是烧香拜佛,隐居在此的居士因此颇有入朝为官的机缘,所以终南山一直被当成寻求官职的捷径。
卢藏用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
他在举进士第后,并未得到重用,所以就隐居在终南山,后来果然被召入宫中任职,从此一帆风顺,屡获升迁。
当时有位道士司马承祯,他生性淡泊,不求仕宦,一直隐居在天台山中,因德高望重,数次被皇上召进朝廷问道。
睿宗时,司马承祯又被请入宫中,当他再度要求归返天台山时,卢藏用指著终南山说:「您要隐居,那里就是个好地方,何必舍近求远呢!」司马承祯知道卢藏用的过去,于是回答:「依我看,那里应该是求官的捷径吧!」卢藏用听出他话中的讥刺意味,不由得感到非常的羞愧。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终南捷径」,用来比喻可以达到求官、求名、求利的便捷途径。
书证 01.元.王恽〈归志来图〉诗:「先生践迹高千古,不似终南捷径多。」
02.明.张岱〈与李砚翁书〉:「以此名目,祸我国家者八、九十年,以其党升沉,用占世数兴败。
其党盛则为终南之捷径,其党败则为元祐之党碑。」
03.明.章懋〈与韩侍郎书〉:「又休退多年,今骤得美官,而强颜复出,恐贻终南捷径之诮。」
04.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然而吾又见多数学生,以东瀛为终南捷径,以学堂为改良之科举矣。」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可以达到求官、求名、求利的便捷途径。
【使用类别】用在「速成之法」的表述上。
【例  句】《01》参加补习班,往往被考生认为是上榜的终南捷径。
《02》找到适合的代言人,是厂商拓展市场的终南捷径。
《03》他频频向上司逢迎拍马,想要获得升官的终南捷径。
《04》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05》看他与上司走得那么近,难免会引来终南捷径的讥讽。
《06》想要藉著阿谀谄媚上司作为终南捷径的,多是巧言令色的人。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南山捷径,捷径终南

终南捷径这个典故的溯源和意思分别是怎样的

终南捷径这个典故的溯源:《新唐书·卢藏传》中记载,卢藏为寻求入朝做官的捷径,故意隐居在终南山,希望得到朝廷的征召。不久,由于人们的相互传言,卢藏果然被征召入宫。他步入朝廷之后,立刻改变了过去隐居时的生活与脾性,到处钻营投靠,巴结权贵,一直官至工部侍郎。后人据此引申出“终南捷径”一词。 意思为: 指汲求名利的最近便门路,也比喻能达刭目的的捷径。

古人说有人当官走的是“终南捷径”,终南捷径在哪儿

    终南山又称中南山、南山,一般指秦岭山脉中段陕西境内,西起武功县,东到蓝田县的部分。终南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古时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在这里传授了著名的《道德经》。自此以后,常会有修道之人在终南山隐居。

    终南捷径”便是有关在终南山隐居的一则有趣的典故。唐朝初年,有个叫卢藏用的人寒窗苦读后得中进士,但朝廷并没有马上封他为官。他看到有的士人隐居深山后,不但名声未损,反而身价倍增,受到社会上下的热捧和礼遇,名利双收。于是他就故意跑到终南山隐居,实际上是为了引起朝廷的注意,以达到其做官的目的。卢藏用这一招果然很灵,后来女皇武则天听到本朝居然有个进士躲在终南山隐居,赶紧命人去请他出山,给他封了个“谏议大夫”的美职。因为这个官职常随皇帝的车驾而行,所以当时人便讥称他为“随驾隐士”。后来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是当时著名的道士,他奉召拜见唐玄宗后,准备回山隐居,正好遇见已经做官的卢藏用。卢藏用抬手指着南面的终南山感叹:“这里面也有的是隐居的好地方。”司马承祯却回答说:“依我看来,这里面都只是寻求当官的捷径。”卢藏用闻言大为羞愧。自此以后人们便用“终南捷径”一词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或者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

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介绍如下:

                                     

终南捷径的意思是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要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了。

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终南山去,偏巧碰见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做了官的卢藏用。

两人说了几句话、卢藏用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并开玩笑地对他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

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唐·刘肃 《大唐新语》卷十:“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释义用法

唐代卢藏用曾在终南山隐居,后出来做官,道士司马承祯讽刺他,说:“终南山是做官的.捷径。”后以此典指借隐逸而求仕宦的行为。

用典形式

【终南】 宋·张炎:“几消凝,此图谁画? 细看来,元不是终南。”

【仕羞捷径】 宋·陆游:“仕羞捷径耕不力,自取囊空欲谁责?”

【终南径捷】 清·黄鷟来:“冀北群空谁得取,终南径捷自应开。”

【南山捷径】 宋·范成大:“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

【捷径终南】 清·丘逢甲:“得胜 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径走终南。”

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出自

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出自《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探史寻缘】从典故“终南捷径”中折射出来的求官入仕的经典之道

终南捷径小品

      成语典故“终南捷径”典出于《旧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桢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有嘉处。’承桢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即卢藏用想要入朝为官,隐居于京城成安附近的终南山,以此沽名钓誉,博得很大的声誉,终于达到了做官的目的,故卢藏用认为终南山有很强的好处,然鄙视卢藏用的司马承桢慢慢地说:“只不过是当官入仕的便捷路径罢了。”。故成语“终南捷径”用于形容求取功名的最近路径,或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然此中的深层次背景究竟又该何解?

      首先,我们非常有必要适当还原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与历史过程,更有必要对唐朝与终南山之间的联系,以及前两者对入仕做官的政治性行为有何深层次的影响。

      众所周知,李唐王朝兴建于公元618年,卒灭于公元907年,国祚长达289年之久。李唐起源于当时的名门望族陇西李氏,于崔卢王郑四大姓氏,并称“五大姓”,其先祖李虎为北周开国功臣元勋,因军功荣膺八大柱国大将军之一,也是开创西魏、北周、隋与唐四个政权的关中陇右本位军事贵族政治集团的核心家族,继续往上追溯其先祖还为西凉开国皇帝,由此说来,陇西李氏家族是兼具皇室血统的皇族与名门望族的统一。似乎李氏家族不满于此,不过也是,既是名门望族又兼皇族的历来就不少,如司马氏的两晋、弘农杨氏的隋朝。这当然难不倒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既然政治上的名门望族既已普遍或饱和,那就只能另辟蹊径,那就向思想文化领域进军。即在李唐王朝建立之并获得最高统治权后,为了宣扬李唐政权来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即所谓的“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依靠行政权力追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李耳,毕竟同性李氏,给其提供了相当的便利。除此之外,追尊李耳为先祖使李唐皇室获得丰厚的回报。因为李耳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道教形成后(北魏时寇谦之始称其为道教),尊奉为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高天神——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道教之祖——圣祖。在道教普遍就行于下层的社会,对于虔诚的信徒而言,拥护李耳“子孙”所建的李唐王朝与信仰道教或尊奉老子,在某种意义上并无不同,因此,对稳定李唐皇权非常重要,故李唐皇室在此时此刻认祖归宗可谓大妙。当然此种风气也是中古士族社会司空见惯的行为,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的“体面”。自己才能拼不过别人,那就长相作补偿来拼;才能与面相拼不过,就拿官位权势与成就来拼;如果自己的所有拼不过,就拿家势门第名望来拼,毕竟人多力量大;家势名望实在拼不过,就拿祖宗来拼;要是祖宗实在不争气、不给力,那只能瞎认祖宗,甚至是认贼作父也在所不惜,或者通过联姻以靠妻族势力,或者是通过以同姓结宗、结拜金兰或认他人作干爹义父来形成准血缘关系;要是祖宗与妻族亦难以启齿或不值一提,那只能跟别人拼同事、老乡,正如凤阳出了个朱元璋,文水乃女皇故里,此种风气在今人看来,无异于吸食鸦片,以满足内心的“难言之隐”。故在李唐王朝建立后,由于与李唐皇室同姓,早已已故千年之久的李耳被意外地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也借此沾光,成为官方认可的国教,至少在政治地位上凌驾于儒释二教,只是生前极力主张清心寡欲的李耳,不知内心是何种滋味?

      终南山者,是何许也?终南山,素来就是闻名于世的道教圣地,又名太乙山,被誉为“仙都”。自伊尹草创楼观后,始皇帝曾在楼观之南以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之时,开创楼观道派,之后又是道教全真派之地。其次,在地理位置上,终南山位于当时首都——长安附近,是当时上层贵族集中之地。故而终南山将老子、道教紧紧地与他那些“子孙后代”——李唐皇族联系于一起,自然而然地深受李唐皇室为主的上层官僚贵族的格外青睐与关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也”“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试想一下:李唐皇族为首的上层统治贵族格外关注终南山上的人与事,岂能不引领朝中官吏与下层平民们趋之若鹜?

      卢藏用此举隐居于离首都长安不远的终南山,以沽名钓誉,捞取声誉及入仕资本,表明了在官僚本位体质下,对宦海官场的规则早已掌握的那么炉火纯青了。明白“上有所好,下必甚也”是自上而下集权体制的古代社会中的典型特征,明白了投上级之所好是入仕升迁的捷径,明白中国自古奉承的“以德治国”“精英治国”的理念,但何为有德?谁有是贤者精英?其标准的制定与认定、判定与赏识是由至高至贵至尊至上的皇帝与众多同僚的认可,其中官僚同事往往取决于皇帝与皇族的态度,明白了不自外与同僚,方能在官场宦海如鱼得水。因此,必须得到皇帝首肯,得到官僚团体认同(否则,海瑞的悲惨下场就是榜样)。

      隐居不在别处,偏偏隐居于聚集权贵的京师长安附近的道教名片与圣地——终南山,隐居于道观,而不是佛寺,由此可见,卢藏用可谓真的用心良苦。

      由此观之,在自上而下的集权体制与官僚本位的浓厚的风气的熏染之下,卢藏用不愧为宦海之翘楚,官场之能手。卢公求取功名仕途的手段,可谓别出心裁,着实令人折服,令人叹服!!!

                              秦宏亮作

                           

什么叫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出自于元·卢挚《蟾宫曲·咸阳怀古》: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

典故来源于,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记载:“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