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苗而不秀_秀儿不实是什么意思)_苗而不秀_秀而不实_吐穗

本文目录

  • 苗而不秀,秀儿不实是什么意思
  • 12.1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说的是谁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矣夫和者是什么意思
  • 论语: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 《子罕篇》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苗而不秀,秀儿不实是什么意思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谚语,意思是只长苗,不开花;只开花,不结实,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上并无成就,又比喻人虽长大,却无用处或没有用。

出自:《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孔子说:只长苗不开花的有啊!只开花不结果的也有啊!

【近义词】华而不实、纸上谈兵、虚有其表。

华而不实

【解释】: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自】:《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释义】:而且华而不实,怨恨的聚集场所。

【示例】:~,脆而不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反义词】开花结果、表里如一、春华秋实、朴实无华、实事求是。

表里如一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释义】:行之以忠的人,这件事要切实可行,所以某集注说:‘做到忠诚,那么就要里外如一。’”

【示例】:我言行一致,~。◎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

12.1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摘抄】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题解

此章是孔子借自然界的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这一过程中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一现象,比喻一个人建功立业之难。有的人很有根底,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没有成就。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能坚持勤奋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注释

1.苗:庄稼出苗。

2.秀:吐穗开花。

实:结果实。

译文

孔子说:“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了花却不结果实的吧!”

【我的感想】

时时用自然现象提醒我们勤奋努力的作用。

有目标有勤奋有坚持,有正确高效的人生管理(包括身体健康),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机缘让自己与这些链接达成,助己开花结果。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本文分类:论语名句 发布时间:2014/4/21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论语·子罕》

注释

①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评析与感悟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有成就的过程。有的人资质优秀,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有志于学习,但最终没有成名,是令人惋惜的;成了名,却腹中空洞无物,这种人是可悲的。名实相符,才是君子。

扩展阅读

孔子圣迹图·世业克昌

孔子闲居,忽然叹息。子思问:“你是担心子孙有辱祖宗还是羡慕务舜而恨赶不上他们呢?”孔子说:“小孩子哪里知道我的心思?”子思说:“我听您说,父亲砍柴,儿子背不动,就是不肖。每想到此,我就非常恐惧,不敢松懈。”孔子笑着说:“我没有忧虑了,家业不会废弃,还能昌盛吧!”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说的是谁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矣夫和者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评析】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论语: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论语:苗而不秀,秀而不实

孔子说了两个现象,来谈人才

苗而不秀,开始非常好后面不行了,伤仲永

秀而不实,花开的很好不结果,表面好而没内涵,他觉得都不可取,而要做持久的实实在在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是啊在培养孩子时候,小时候揠苗助长,容易苗而不秀。

自己没有对事物精专的精神,那是浮于表面的华而不实。

樊登的另一个角度解释也很有哲理,开花结果有机缘

确实在创业中很多人非常勤恳,但是看着没有收获,可能天时地利不合,我们也说做事讲机缘,成功等于努力加缘分

但也不要放弃信心,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只是时候不到或者回报在其他方面没感受到而已

更多的幸运福报也是德行积累来的

《子罕篇》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2  子曰: “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注释】

▲苗: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

▲秀:稻、麦等庄稼吐穗开花。

▲实:植物结的果。

▲夫:语气助词,无意义。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疑问和反诘的语气。

【译文】

孔子说:“禾苗成长而不吐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开花而不结果的情况是有的。”

【学而思】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代指一个人在他的青年和中年时期没有成就,承接下一章的“后生可畏”,不要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成就而意志消沉,灰心丧气,失去前进的信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一定会有收获。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也可理解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轻时候很聪明,爱学习,但没有恒心,长大了不成器,变为平凡之人,没有成就。或者小时候很聪明,却不坚持学习,最后泯然众人,比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