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他的结局如何?丁宝桢墓在济南发现真假 丁宝桢为啥葬在济南_山东_慈禧_安德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丁宝桢 山东 慈禧 安德海

本文目录

  •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他的结局如何
  • 丁宝桢墓在济南发现真假 丁宝桢为啥葬在济南
  • 丁宝桢的人物履历
  • 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是什么
  • 发明宫保鸡丁的丁宝桢,他的结局如何
  • 杀了小太监安德海的丁宝桢,最后结局怎样
  • 丁宝桢谥号为什么这么高
  • 丁宝桢的性格是怎样的他为百姓做了什么
  •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样报复他的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他的结局如何

丁宝桢杀了慈禧太后贴身太监安德海,并没有受到慈禧太后处罚,反而受到了嘉奖,官职也被晋升。即便是慈禧掌权,也没有报复丁宝桢,这位封疆大吏人生得以善终,一共活了66岁,死后还被追赠为“太子太保”。

安德海是慈禧身边贴身太监,这位小太监深得慈禧太后宠爱,也仗着慈禧宠爱,得罪了很多人。他借着为采办物品机会,溜出了皇宫,也正是这一次出行,让自己身首异处,死在了丁宝桢手中。

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慈禧一人掌权时候,丁宝桢下场也会很惨,可当时慈禧还没有独断专行,也正因如此,给了丁宝桢一个美好结局。

一、杀了安德海,受到慈禧嘉奖和升官

清朝建立时候,汲取明朝经验,便定下规矩,太监不得离开京城。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宠爱,得到慈禧允准离开了京城。在离开京城路上,安德海太过招摇,而且大肆收受贿赂,引得刚正清廉丁宝桢不满。

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想要擒拿安德海,还想将他就地正法。凭借“太监不得出京”这条祖制,加上慈安、恭亲王奕忻支持,使得慈禧太后,内心虽然生气,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这一行为,为了彰显自己大义灭亲,还嘉奖了丁宝桢。

二、官至巡抚、总督,人生得以善终

丁宝桢所处时期,慈禧还没有一人掌权,慈安和恭亲王奕忻都在,几方权力共存情况下,也给了他施展抱负时间空间。先后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两地在他治理下,极大改善了民生和官场风气,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丁宝桢深受百姓爱戴。

丁宝桢政绩卓著,不仅为他带来了荣华富贵,更带来了生后名,入了贤良祠祭祀,执政地方建立了祠堂祭祀。

丁宝桢墓在济南发现真假 丁宝桢为啥葬在济南

  丁宝桢是晚清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先后在湖南、四川和山东当过官,在丁宝桢的为官生涯中,他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历史上丁宝桢是66岁的时候去世,死后在山东、贵州以及四川都建有丁宝桢祠堂。不过最近有消息称,丁宝桢墓在济南被发现,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了,丁宝桢不是贵州人吗?他为啥会葬在济南?在济南发现的墓地真的是丁宝桢的吗?

  在济南祝舜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疑似清代名臣丁宝桢的墓地。墓地现场出土了一些头骨和其他的骨骼部分,初步推断,这里除了葬着丁宝桢夫妻之外,还有丁氏家族的其他人也安葬在此处。目前,丁宝桢的后人丁峻已经赶到了济南。

  不过目前为止,仍然不能完全确认这次发掘的墓穴就是丁宝桢的,一切需要等到专家对遗骸进行DNA鉴定和对比之后,确认了身份才行。

  丁宝桢的后代表示,如果确认这处墓穴里葬着的就是丁宝桢本人,他会选择把丁宝桢的遗骸留在济南妥善的安置,毕竟这里是他曾经付出并且热爱过的土地。

  众所周知,丁宝桢出生于贵州省,咸丰三年,三十三岁的他才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在丁宝桢的为官生涯中,他在地方上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他当过岳州知府、四川总督和山东巡抚,这也是为什么丁宝桢会被葬在济南的原因。

  丁宝桢在山东担任巡抚期间,曾经多次整治黄河水患,并且在山东创办了第一个官办的机器制造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东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丁宝桢是光绪十二年担任四川总督的时候去世的,享年六十六岁。

  念及丁宝桢生前为山东做出的卓越贡献,山东百姓联名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将丁宝桢安葬在山东。就这样,丁宝桢的灵柩经由水路,被送回了济南安葬。丁宝桢下葬的时候,曾一度出现郊野祭吊,军民悼哭;的局面,从中也能够看得出来百姓对丁宝桢的爱戴和敬重。

丁宝桢的人物履历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不能还清。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他治军严厉,常在半夜期间查巡岗哨,如有哨兵打盹、瞌睡,他便用小木棍、竹竿敲打哨兵的脑袋。 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奉命镇压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任布政使,1865年,因僧格林沁率军镇压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失败,遭追究。
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数次降旨褒奖。
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同年,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
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
1874年,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时日本挑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1875年(光绪元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
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在中法战争中他尽心竭力为前阵军队提供粮饷,中国军队的镇南关大捷与他的支持密不可分。
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在成都病故。
1887年(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南坡。他一生为政清廉,丧归时,靠僚属集资方成行。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是什么

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是丁宝桢随即声明鹊起,朝野对他智斩慈禧的红人大加赞赏。

载淳密旨到达的当晚,丁宝桢就将安德海押赴刑场,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

安德海被诛后,丁宝桢随即声明鹊起,朝野对他智斩慈禧的红人大加赞赏,称赞他不畏权贵,为国除奸。李鸿章在得知消息后说稚璜成名夷。 曾国藩也给予他高度赞扬。

至于慈禧,她知道安德海僭越违制,一路招摇,罪无可恕,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没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后来,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政绩斐然,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被当地百姓成为“青天”,自发为他建造生祠,表彰他对百姓的贡献。

丁宝桢介绍

丁宝桢是咸丰时期的进士,47岁时升任山东巡抚,是晚清官场中一股难得的清流。他为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朝野都有极好的口碑。

1877年,光绪赐丁宝桢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兼任兵部尚书,迁任四川总督。在四川期间,他筹建了四川机器制造局,整治了都江堰,同样造福了四川百姓,让当地人民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为此,慈禧还专门赐字国之宝桢,以示嘉奖。

1886年,66岁的丁宝桢在四川任上去世,竟然没有钱财办理身后事。在属下的资助下,丁宝桢的灵柩才回到了山东,当地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场面十分动人。


发明宫保鸡丁的丁宝桢,他的结局如何

丁宝桢因为杀了安德海之后被曾国藩夸赞为“豪杰士”,他的一些名誉传遍了民间,之后还被光绪皇帝升为四川的总督。这样看来他的结局是好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杀了安德海呢?而且杀了他之后还被夸赞了。安德海曾经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当时他还非常受慈禧的宠爱,也因为安德海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成为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还做了很多朝历代前辈们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太监,他居然大胆的娶了妻子,且还是一个戏子,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慈禧的宠爱已经变成了溺爱,还特意赏赐了他白银、绸缎等值钱的东西。凭借着慈禧的宠爱,安德海在朝中大胆收贿、扰乱朝政,就算有人对他有什么不满也不敢说些什么,毕竟和他作对,就相当于和慈禧作对,很多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自己的前途,有些官员还巴结他。

丁宝桢是一个正直、清廉的人。对于安德海这样的猖狂的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能再让他继续为非作歹下去,丁宝桢就想着怎么样去收拾一下他。

丁宝桢就趁着安德海出宫置办宫中所需之物准备收拾他。丁宝桢借着出宫,四处游玩,借机敛财,还假装是钦差微服私巡。丁宝桢通过密报得知了安德海已经出宫,作为太监出宫,他已经违背了宫禁,丁宝桢就很巧妙的想办法去收拾安德海,最终诛杀了安德海。就算慈禧想要救他,毕竟安德海触犯的是宫禁,慈禧太后也没有必要为了身边的一条狗而与皇帝起冲突,因此也没有追究丁宝桢。

这一举动惊动了当时,杀了慈禧最宠爱的大太监,就相当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如此惊人的举动震撼了满清皇朝。

杀了小太监安德海的丁宝桢,最后结局怎样

提起清末的丁宝桢,不少小伙伴们第一印象就是,这哥们真真是条好汉,当年老佛爷身边最得势的太监安德海,就是这位爷下令给剁了的。

丁宝桢杀安德海

那么作为晚清时期,最有权力的女人,自己心爱的太监被人给弄死了,以慈禧的行事作风,能会轻易善罢甘休,咽下这口气?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丁宝桢再怎么说,也始终是在慈禧的手下混。领导看你不顺眼,想找机会给你个小鞋穿穿,往后的的日子里,倘若慈禧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难度也确实不是很大。

慈禧

那么丁宝桢后来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

丁宝桢的结局:

      杀安德海是同治八年(1869年),从史书上来看,此事后来并没有对丁宝桢造成什么影响,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又一直稳稳地干了7年。

丁宝桢

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朝廷才调派山东巡抚丁宝桢署理四川总督,授头品顶戴、挂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

当年丁宝桢进京面圣期间,光绪帝颇加慰勉,赐“紫禁城骑马”,慈禧太后不仅亲自接见,而且还为他亲笔题写了“国之宝桢”字幅。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

民间一直议论两人结下梁子的流言蜚语,这个时候,基本可以被证明子虚乌有了,人家慈禧太后,还是相当看重丁大人的。

     光绪十二年,为蜀地辛劳十年的丁宝桢在成都任所辞世。光绪帝“遽闻溘逝,悼惜殊深。”下旨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诚”。

讣闻传到山东,山东父老联名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将这位爱民如子的山东父母官灵柩迎回山东安葬,但四川人民也是挽留不已,希望能够将其就地葬在巴蜀之地。

因为丁宝桢是贵州平远州牛场乡人,为了照顾三地人们的心情,朝廷随后下旨:

“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次年秋,丁宝桢的灵柩归葬于济南历城丁家林地。

丁宝桢像

丁宝桢的结局可谓完美,从他的仕途经历来看,杀了当年“气焰熏天”的安德海,好像对丁大人一点儿影响也没有,慈禧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找丁宝桢麻烦的意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

安德海太作

当下有句很时髦的话,“不作就不会死。”这句话对于当年的安德海来说,也是相当合适的。

安德海

      对于丁宝桢杀安德海这件事,大家千万不要将情绪陷入民间小说当中,认为丁宝桢是因为刚正不阿、眼里容不下沙子,才冒着触怒慈禧逆鳞的风险,将大太监给法办了的。

这样想绝对拉低了名臣的智商,如果丁宝桢真是那么冲动的人,他后来也稳坐不了这么多年的封疆大吏。

      安德海之所以被丁宝桢所杀,那是因为上面,有不少人想要他的脑袋,细算下来他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所办的事儿,自然就是慈禧想办的事,但慈禧当时想办的事儿大多跟权力相关,这就很容易得罪人。

当年废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之时,安德海在慈禧与恭亲王之间秘密奔走,立了不少功劳。

然而,等两宫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以议政王身份专权于外之时,慈禧又觉得恭亲王如今,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恭亲王奕䜣

揣摩到慈禧的意思之后,安德海便开始在慈禧面前诋毁奕䜣,制造事端,同治四年,奕䜣被罢去议政王之职,这里面就有安德海的不小功劳。

这下子,安德海算是跟恭亲王结下了不死不休梁子。

得罪王爷还不算什么,安德海千不该,万不该,还把皇帝给得罪了,即便你站队是皇帝的亲妈,但人家毕竟是皇上呀。

当年还是阿哥的同治帝载淳因惧怕亲母慈禧的严厉,往往受了委屈,喜欢去找嫡母慈安诉说。

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信,对小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经常探得载淳的踪迹之后,向慈禧打小报告。

载淳总是被亲妈责备,当然对老妈面前的这个令人心烦的太监恨之入骨。

同治皇帝

当年六岁的载淳在得知自己即将登基的消息之后,曾问身边的太监:

“我当皇上,就能说杀谁就杀谁吗?”

贴身太监问要杀谁,载淳用指头在其手掌心内,写下了:

“小安子。”

而对于慈安太后来讲,慈禧的日益跋扈,也让她对慈禧身边的这个得力太监,非常忌惮。因此,小安子如果能倒霉的话,慈安太后自然也不会觉得,帮着踹一脚麻烦。

两宫垂帘

得罪了这么多上层人物,安德海作为一个宫内的奴才,他确实离死不远了。

1867年,安德海在仅仅得到了慈禧的同意之后,便以赴广州采购同治大婚龙袍为名,离开京师,大张旗鼓地一路南下。

对于这件事,同治、恭亲王、慈安太后等人都表现出一致的沉默,大家明知道太监擅自离京,触犯了当年顺治帝定下的铁律:

 “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安德海这次出行,没有走正规程序,但没人提醒,因为大家都等着他钻进罗网送死呢。

随后,招摇过市的安德海便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处决了,那么丁宝桢为什么敢杀安德海呢?

他应该早就收到了上面的暗示——帮下忙,弄死这个姓安的。

杀得很正规,也很艺术

在《清史稿.丁宝桢传》里,有这么一段话:

“同治八年,太监安德海私出山东,矫称采办御衣服,宝桢奏闻,即饬属严拿,获之泰安,讯实具奏,得旨就地正法,并随从太监人役等,斩绞如律。”

从这里面就能看出,人家丁宝桢刚开始是向朝廷请奏过的,至于朝廷怎么说,没记载,但作为地方大员,既然已经向朝廷请奏了,随后没有朝廷旨意便拿下深宫太监,不太合理。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朝廷给了强烈暗示或明示——办他。

紫禁城

随后,丁宝桢拿下安德海之后,审讯得出“假冒钦差”、“控词私出”、“招摇煽惑”等罪证。

丁宝桢将证据找得很足:

一、我朝列圣相承二百余年,从不准宦官与外人交结,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

二、朝廷要织龙袍,向来下明谕命织造“敬谨遵行”,何用太监远涉靡费;

三、万一命太监外出,也应“明降谕旨并部文”并有“传牌勘合”

四、安德海所用龙袍旗帜、女乐等违禁御用禁物。

   一个个的爆锤,让安德海根本无法解释,自己明明是正大光明出京,在丁宝桢一条条律法之下,变成了一场太监也疯狂的私自行动。

而且最后一条,简直就是一招必杀,太监还用御用禁物,这可是造反的大罪呀,即便是平日飞扬跋扈的安德海,此刻也知道,自己这把恐怕是要栽了。

丁宝桢的奏折传到北京,恰巧慈禧有病,最后这事儿就经慈安太后同意,由同治、恭亲王等内务大臣共同审办。刚开始内务大臣还想替安德海辩解一番,结果同治帝直接气愤地说:

“此曹如此,该杀之至。”

皇帝都已经给此案定下了必杀的基调,谁还敢替这个倒霉鬼说情。很快军机大臣们便一起敲定安德海死罪,朝廷拟旨,以六百里飞寄直隶、两江、江苏、山东督抚和漕运总督,要他们:

“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拏,令随从人员指正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随后,丁宝桢遵照圣旨,对安德海行刑处斩,确实做得很符合流程,人家只是奉命办事,冤有头债有主,慈禧即便想要找回场子,也不是找丁宝桢这种角色。

更何况人家丁宝桢杀了安德海之后,还办了一件让慈禧不得不承他人情的事儿——下令“裸尸暴市”,供所有人观看。

这倒不是丁宝桢故意侮辱安德海,而是要以正视听。

慈禧太后出行

先前民间一直有传言,慈禧之所以对安德海如此宠爱,是因为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他混进宫来,与慈禧“秽乱宫廷”。经过丁宝桢这一出验明真身,这些谣言顿时止息,慈禧虽然对杀安德海这事儿不爽,但对于丁宝桢的处理此事的细节,还是比较欣赏的。

所以,按流程办,总是不会错的,而细节更是能够决定成败,自古亦然。

丁宝桢自身很给力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里,晚清时期已经溃败不堪,但真实的情况是即便在工业社会的步步进逼之下,晚清那帮儒臣们,依然在拼命地修补着朝廷这艘破船。

这里面有组建湘军与太平天国鏖战的曾国藩;有兴建北洋水师,使中国在列强中立足的李鸿章;也有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同治中兴名臣

一大批汉人士大夫挽狂澜于既倒,生生在晚清时期,弄出了一个“同治中兴”的气象,撑起了晚清最后一道曙光。

丁宝桢也属于这群修补匠中的一员,二十年治理鲁、蜀,虽然不见拓土开疆的伟业,却有平凡耕耘的累累政绩。

同治六年,47的丁宝桢成为山东巡抚,当时的山东有两大难题:剿捻、治河。

同治七年,捻军从河北定州北上,逼近京都,丁宝桢闻讯星夜率领数千劲旅驰援,与敌军激战旬月,最终击溃捻军。

独以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捻军自此一战,胆气尽失,在各路官军围剿之下,最终被歼灭于山东,历时十八年的“捻乱”自此平定。

清军平捻

而安德海之事,就是在丁宝桢受到嘉奖的第二年发生的,一个为朝廷立下大功的功臣,按照流程办事,慈禧确实不好怪罪。

其后,太平年间,丁宝桢花大力气治理黄河决口,不仅亲自制定方案,还组织亲临现场督办。

“与役夫共艰苦,人情和乐,争先趋事。”

两次堵塞决口,拯救数十万黎民百姓,让生民得以存活,这也是为什么山东父老恳请朝廷,要求让丁宝桢魂归鲁地的原因。

其后丁宝桢治理蜀地,整顿吏治、改革弊端,还将失修百年、淤塞不堪的都江堰,进行了修浚。

治理河道

因为丁宝桢治理河道非常有经验,因此当年修浚都江堰,不仅花费较少,而且修浚之后,当地民众受利百年,成为了福泽后世的大善政。

晏然顺轨各堰,层层消纳,但有灌溉之利,绝无泛滥之患。

丁宝桢因此也获得了“能臣”、“廉正”的美名。

慈禧虽然宠爱安德海,但她首先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看问题不可能只是凭个人喜恶,对于手下有这么一个能臣,她确实不可能为了一个作死的奴才,去毁掉国家的栋梁。

结语:

安德海的死,看似是丁宝桢的刚烈,其实背后隐藏着宫廷高层的斗法,丁宝桢,作为下面一位忠贞为国的大臣,不管是哪位高层得势,最终都不会波及到他,毕竟人才难得嘛。

丁宝桢谥号为什么这么高

个人修养高。谥号是指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丁宝桢,字稚璜,晚清名臣,该人的个人修养高因此谥号也很高。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丁宝桢的性格是怎样的他为百姓做了什么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样报复他的

丁宝桢并没有因诛杀安德海一事而受到慈禧的报复。丁宝桢是在咸丰年间入朝当官的,为官作风一直十分清廉刚正。也正是因为他一心为国为民,所以后来才会有诛杀安德海一事。且说这安德海,此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宦官,他曾为“辛酉政变”与“甲申易枢”这两场政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凭借这两件事情,安德海越发受到宠信。

仗着盛宠,安德海没少做违法乱纪之事。其中在同治八年的时候安德海又一次违反规定,在没有公文的情况下擅自出宫游玩,且游玩期间还不忘四处敛财。这一年八月,安德海游玩至泰安一带。当时身任德州知州的赵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因觉得安德海出宫一事存有蹊跷,于是便将此事汇报给了当时的巡抚,即丁宝桢。

丁宝桢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当即便拟了一封密折,里面逐一列列举了安德海的数条罪行。待安德海被捕并被押送至济南之后没多久,丁宝桢的密折也收到了回复。军机处在这封回复密谕中表示安德海擅离出宫,同时还伴有其它违法行为,如果不严惩恐难以肃宫禁而儆效尤。有了这一番指示,丁宝桢自然不会再对安德海手下留情。待经过审讯之后,安德海最终被判处斩立决。

话说,慈禧并未因安德海被杀一事而对丁宝桢进行报复。自“甲申易枢”这一事情发生之后,军机处便落入了慈禧的掌控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军机处要求丁宝桢严惩安德海很大可能是受到了慈禧的授意与认可。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慈禧并未因安德海被杀一事而报复丁宝桢。不仅如此,慈禧后来还曾亲笔为丁宝桢写下“国之宝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