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抗美援朝中有哪些中国将领入朝)_抗美援朝_志愿军_朝鲜

本文目录

  • 抗美援朝中有哪些中国将领入朝
  •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主要将领有哪些
  • 到底有哪些将军参加抗美援朝
  •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故事
  • 抗美援朝主要哪些将领 有哪些英雄人物
  • 抗美援朝有哪些著名将领和烈士
  • 抗美援朝牺牲十大名将
  • 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中有哪些中国将领入朝

朝中首席代表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代表人民军侦察局局长李相朝,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志愿军参谋长解方 。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50年,美国悍然出兵朝鲜,并对中国的严正警告置之不理,直接越过38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直接威胁着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此时的中国正准备进行经济建设,部分解放军已经开始复员,为了保卫中国人民不再受到侵犯,毅然出兵朝鲜,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执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美国认为中国非常弱小,不敢出兵朝鲜。但令它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但敢于出兵,还一次性派出6个军,达到30余万人。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主要将领有哪些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有温玉成、梁兴初、张翼翔、秦基伟、彭德清、傅崇碧、韦杰等。

抗美援朝主要将领

1、司令员: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

2、副司令员: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

3、政治委员:彭德怀、邓华、王平

4、政治部主任:杜平、李志民、甘泗琪

5、参谋长:解方、李达 6、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

7、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吴先恩

8、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聂凤智

9、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常乾坤、段苏权、成钧

10、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万毅、高存信、匡裕民

11、炮兵指挥所副司令员:成钧

12、铁道司令员:贺晋年、刘居英

13、铁道副司令员:李寿轩、叶林

抗美援朝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以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而结束。那么,抗美援朝的影响有哪些呢?

抗美援朝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中国的影响:抗美援朝是中国以一己之力战胜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打败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改变了中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只会遭受欺侮压迫的待遇。抗美援朝的胜利,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得其他国家再也不能任意侵略侮辱我国,改变了自鸦片战争后懦弱无能的历史形象。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使得国民面貌焕然一新,斗志昂扬、精神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有了很大影响。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阻碍了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之后的万隆会议,中国外交团提出“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受到了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万隆会议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环境,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抗美援朝对世界的影响: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是冷战过程中局部热线的表现。朝鲜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尤其是亚洲地区。中国抗美援朝胜利使得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国家得不到完全统一。而且由于美国支持韩国越南,军事装备上的供给,在日本购买武器,间接的刺激了日本的战后经济的恢复,导致日本后来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亚太地区,甚至是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底有哪些将军参加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中中国将领:

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赖传珠、黄永胜、谢富治。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有吴国璋,蔡正国,饶惠谭,薛建强,罗春生,汤景仲,胡乾秀,蔡启荣,张庆和,王珩等。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

第一个将领是吴国章,曾是中国志愿军39军的副师长。他很小的时候在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时也只有32岁。

第二个将领是蔡正国,当时是志愿军50军的代理军长,20岁就参加革命,牺牲时仅44岁。

第三位将领是饶惠谭,当时是志愿军23军副师长,13岁就参加革命,1953年2月牺牲在战场,年仅38岁。

第四个将领是薛剑强,曾经是志愿军39军116师的参谋长,于1951年1月牺牲,牺牲时只有30岁。

第五个将领罗春生,当时是志愿军40军118师长,于1952年5月牺牲,享年36岁。

第六个将领胡乾秀,曾经是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13岁参加革命,牺牲于1952年12月,享年34岁。

第七个将领蔡启荣,是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牺牲于1951年5月,牺牲时年仅32岁。

第八个将领王珩,当时是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26岁参加革命,1951年夏天牺牲,牺牲时年仅39岁。

第九个将领汤景仲,山东寿光人,曾是志愿军一名参谋长,牺牲时年仅35岁。

第十位将领张庆和,曾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助理,于1953年10月牺牲,年仅32岁。

抗美援朝是怎么来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得到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以及彰显自己的国力,对朝鲜发起了战争。在这期间,美国军队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战场上一直占据上风。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军队越来越嚣张,甚至还多次进入到中国领空,多次无视中方的警告。甚至还公开宣称,中国是不敢与美国战斗的,即使中国真的参与了战争,也必定很快就被美军打败。

在这样的形势下,出于我国未来的安全考虑,我国领导决定派遣志愿军前去支援朝鲜,抗美援朝就此开始。面对中国的参与,美方一开始并没有放在眼里,认为打败中国军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中国的军备装备远远不及他们。然而,就是这样一批军事设备简陋的志愿军,将他们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故事

很多同学都知道抗美援朝,我整理了一些抗美援朝将领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的将领故事

1.吴国璋,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他是安徽人,1951年10月在朝鲜壮烈殉国。年仅31岁。

2.蔡正国,志愿军第50军军长,他是原先四野的一位名将,曾领导志愿军第40军取得了温井伏击战的胜利。到了后来,50军军长,滇军名将曾泽生回国休养。蔡正国就被上级调往50军担任代理军长职务。到了1953年,蔡正国开会的时候,美军飞机突然空袭军部,这位年轻的军长为了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饶惠谭,23军副军长。他来自湖北革命老区。1953年3月,这位副军长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4.薛建强,116师参谋长。1951年1月在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他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5.罗春生,40军118师师长。他14岁参军,1950年10月,他以120师师长的身份入朝参战。他指挥了著名的温井伏击战,在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到了1950年11月,他又一次率领部队和敌人展开激战,他配合友军浴血奋战,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市。他先后参加五次战役,将敌人打回38线以南。后来,他担任118师师长,在1952年5月的一场军事行动中,他被敌机炸中壮烈牺牲。

6.汤景仲是罗春生的亲密战友,牺牲时任118师参谋长。在1952年5月的一场行动中,他被敌机的炸弹夺取了生命。

7.胡乾秀,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他在长津湖战场上和美军展开血战。当时,他率领军队和敌人反复拼杀,在身边战斗兵员不多的前提下,他率领仅存的4个连队官兵和敌人展开拼杀。在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炸弹击中壮烈殉国。他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中国军人保卫祖国的铮铮誓言。

8.蔡启荣,12军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他为了保卫祖国壮烈牺牲。年仅32岁。

9.张庆和,空军的军官。1953年10月,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王珩,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夏季不幸牺牲。

10.梁兴初,第38军的军长。他一共参与了四次,而且在战斗中很少失手,只要是上级交下的任务,梁兴初都可以完美的完成。他对战争的把握,以及对率军作战的天赋,让党中央的同志们都赞叹不已。

抗美援朝意义

①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③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④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以上就是一些抗美援朝的相关名将信息,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朝主要哪些将领 有哪些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将领有彭德怀元帅、陈赓大将、邓华上将等,下面是详细内容,来看一下吧!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

1、彭德怀元帅

2、陈赓大将

3、邓华上将

4、洪学智上将

5、韩先楚上将

6、宋时轮上将

7、甘泗淇上将

8、杨得志上将

9、李志民上将

10、周纯全上将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1.黄继光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

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伍先华

入朝后不久,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为了夺取敌人的720高地,彻底摧毁敌人的火力封锁,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他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孙占元

1952年10月14日,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其与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杨连第被人们誉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有哪些著名将领和烈士

1、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2、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 )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3、孙占元

孙占元(1925年一1952年10月14日),汉族,河南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人(现更名为占元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1952年10月14日,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

4、于喜田

于喜田,男,1945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八连连长。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795.4高地。他指挥突击班连续冲击。全歼守敌,并俘敌20余人,按时攻占了高地。战役第二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鸡鸣山。

他带领全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打垮敌人1个营,夺取了鸡鸣山。转入运动防御作战后,在反击780.1高地战斗中,他胃病发作又负了伤,仍带领部队攻占了高地,终于昏倒在高地上。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5、王兴记

王兴记,男,江苏省东台市人,一九二三年五月出生,一九四二年七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七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

在第二次战次中,他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保证部队坚守阵地七天七夜,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继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邱少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占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喜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兴记

抗美援朝牺牲十大名将

抗美援朝牺牲十大名将:

1、胡乾秀: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0年12月  

湖北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1950年入朝参战,12月20日在朝鲜长津湖参加围歼美军陆军第一师的战役中壮烈牺牲。其遗体运回祖国,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2、薛剑强:志愿军39军116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1年1月  

民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涟水县县大队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营长、团长。1950年,奉命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1月,在突破临津江战役的釜谷里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以他年轻的生命染红了中朝两国友谊的花朵,牺牲时年仅30岁。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纪念他的不朽功勋,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  

3、蔡启荣: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牺牲时间:1951年5月  

1919年生,13岁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6纵17旅49团团长,淮海战役后改编为35师103团,任团长,师长是李德生,抗美援朝爆发后,任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在朝鲜战争中壮烈牺牲。  

4、王珩: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牺牲时间:1951年7月  

1912年3月出生在河北任丘市辛中驿镇北辛中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0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加入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到冀东保安队任分队长,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在朝鲜战场上率部开展整训期间突发急性病,并患伤寒症,于7月24日不幸逝世,时年39岁。  

5、吴国璋:志愿军39军副军长,牺牲时间:1951年10月  

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义爆发后,参加童子团,翌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在朝鲜作战中牺牲。他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副军级干部。  

6、罗春生: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牺牲时间:1952年5月  

1916年生于江西吉水,中国共产党党员。14岁参加革命,曾历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关中独立第一营副营长、营长、独立第三团副团长、警备第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辽东军区警卫团团长、独立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通化军分区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副师长、第一一八师副师长、第一二零师师长、第一一八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7、汤景仲:志愿军40军118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2年5月  

1917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孙家集街道汤家庄。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八支队分队长、骑兵连警卫连连长、山东一旅四团三营副营长、十一团一营及鲁中四团一营营长、特务团团长、东北二十一旅二十二团副团长、三纵八师二十二团团长、七师二十团团长、一一八师参谋长等职。1952年5月15日牺牲于朝鲜战场,时年35岁。  

8、李湘:志愿军67军军长,牺牲时间:1952年7月  

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军长,抗美援朝期间,由于美军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竟丧心病狂地违背日内瓦公约,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军长不幸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于1952年7月8日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间,时年38岁,他也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李湘将军的墓地位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9、蔡正国:志愿军50军代理军长,牺牲时间:1953年2月  

江西永新人,幼时读私塾3年,后因家贫辍学赴莲花学木匠。1929年,参加革命。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副军长、五十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53年4月12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  

10、饶惠谭:志愿军23军副军长,牺牲时间:1953年3月  

1915年3月出生于湖北大冶。13岁参加红军。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先后任湘鄂赣军区特务营连长、营指导员、新四军2旅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华野6纵16旅副旅长、33军99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淮县战役、周村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3军参谋长、副军长,1953年3月,23军指挥所遭到敌机轮番轰炸,饶惠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一、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英模人物: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 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
二、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三、一级英雄: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毛张苗 王兆才 王学凤 王 海 王德明 孔庆三 刘玉堤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禄 伍先华 沈树根 邱少云 吴志洲 余新发 许家朋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陈德忠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贠宝山 周厚刚 张永富 张积慧 赵宝桐 倪祥明 柴云振 秦建彬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郭忠田 郭恩志 曹玉海 曹庆功 黄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谭炳云 魏玉德
四、一级模范: 王兴记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五、二级英雄: 马忠庆 马新年 万子扬 王天保 王合良 王保江 王彦林 王德福 毛国臣 邓章德 牛保才 冉隆华 田立明 平太信 龙世昌 任志明 刘凤勇 刘钦 刘俊卿 刘继和 农廷秋 孙子明 朱友恒 朱金池 朱溶堂 安炳勋 关崇贵 吕慕祥 余贵 宋兰君 李文彦 李元兴 李汉 李忠先 李经盛 李洪序 李祥 杨国良 杨振玉 陈开茂 陈吉 陈德生 陈治国 邹炎 易才学 房光超 庞殿臣 周德高 林炳远 范万章 欧文辉 郑金钵 郑起 郑朝元 张世秀 张兰亭 张建明 张桃芳 张像山 张瑞臣 胡文江 胡连 郝兴文 郝志新 高云和 高良伦 孙志忠 栗振林 徐天良 徐连才 徐恒禄 贾云明 唐治平 梁振隆 阎成恩 黄丑和 黄道明 曹光景 葛英东 葛洪臣 蒋永德 蒋道平 程述中 程荣庆 韩德彩 焦景文 董克荣 董明德 彭焕新 鲍清芳 赖发均 蔡兴海 潘学仕 潘昌义 穆守营 薛志高 戴荣华 尹继发 卢耀文 吕玉久 陈振安 张全合 张明录 张振智 胡金华 于水林 马一钧 马天明 马玉臣 马如华 马寿昌 王万夏 王云阁 王元义 王文范 王占山 王玉生 王庆琳 王兴义 王克传 王志 王虎元 王学才 王保德 王锁昌 王景洲 孔繁玉 车臣才 牛锡浩 尹东华 方新 支全胜 叶永安 叶君 叶树东 史阜民 刘久恒 刘云典 刘长岭 刘石友 刘四 刘光子 刘兴文 刘建华 刘保成 刘根全 刘清怀 刘福海 乔永生 孙克荣 孙明芝 毕武斌 任西和 许长友 邢连富 李云龙 李云汉 李文生 李文柱 李太林 李玉才 李华云 李吉武 李秀德 李青山 李英才 李国玉 李国海 李国珩 李洪全 李树森 李家芝 李耘田 李曙荷 汪金兰 冷树国 苏文俊 宋祥华 杜树君 吴少桂 吴胜凯 沈志宏 肖贵强 杨太忠 杨仁富 杨阿如 杨伯钊 杨锡生 杨树华 杨道根 陈士荣 陈少清 陈启瑶 陈志 陈伯悦 陈忠贤 邵凤阳 陆廷高 陆昌荣 邱耳林 周子和 周文江 周平 周信仁 周腊生 周景和 金克智 张万荣 张文兰 张来元 张希瑞 张良广 张宝富 张振华 张渭良 张豪 张福荣 林贵远 范仁和 尚衍发 武在元 郑长华 郑定富 欧阳代炎 骆家奎 饶一世 姜世福 姚显儒 赵在柱 赵永旺 赵柏生 赵志恒 赵继华 胡祖卿 段培英 高月明 高守余 高胜德 高润田 高殿禄 徐方斌 徐 生 徐 申 徐帮礼 柴育民 唐 云 唐凤喜 郭隆楷 袁孝文 钱忠胜 黄万丰 黄在渔 黄宗德 崔长海 崔贵江 阎万库 阎洪全 梁 封 曹殿生 梅怀清 麻俊坤 韩发成 韩国富 韩勤忠 粟学福 谢 坤 程九龄 蒋元伦 喻忠奎 曾少才 曾平章 曾南生 傅庆祥 傅绍斌 董恒志 褚庆然 简海金 解法正 蔡金同 蔡朝兴 漆少泉 谭朝志 裴景善 樊金明 潘泽明 薛文德
六、二级模范: 于凤泉 于宪桂(女) 于 琛 于西元 王永维 王明学 王法利 王顺义 王紫龙 亓凤峦 车书琴(女) 史元厚 白鹤连 刘玉祥 刘秀珍(女) 刘宝英 刘绍银 刘树德 任玉祥 任廷昌 孙夫章 伍克勤 朱重 元 许景春 李小羊 李文臣 李怀道 李根葆 杜占山 杜福先 沈先宏 何柏年 宋克义 苏志明 陈汉文 陈达志 陈 良 陈国钧 杨再先 杨金生 杨明忠 杨殿超 杨瑞金 陆春无 陆善清 罗德顺 岳吉斋 苟光辉 林 波 林范洪(女) 范永 张 灿 张信福 张培芝(女) 张耀义 赵尔云 赵金贵 赵宪法 饶严昌 姚小遂 施玉南 钱良生 席 忠 黄国铣 黄明德 谢教礼 曾义宽 曾荣廷 程山堂 童家祥 路林民 靳国华 熊克恒 薛其德 耀 先
七、特等功: 于德江 王万成 王安全 王兴邦 王 英 王 荣 牛喜生 牛瑞山 文汉春 方国发 甘士良 史仁和 史朝珍 刘万寿 刘东武 刘 岐 刘金声 刘桃顺 牟世清 许鸿斌 朱有光 孙忠国 孙敬珍 孙福祥 华龙毅 齐子英 吕学敏 苏世英 宋文新 何家胜 肖子云 李 飞 李 玉 李占广 李光录 李炳舟 李春长 李海清 李 满 李德贵 陈仁华 陈佑甫 陈 亮 陈其昌 陈德清 邱宪章 吴儒林 杨保明 邹天仁 金耳世 罗子周 罗沧海 郑玉田 郑恩喜 张广生 张书明 张守义 张怀英 张昭义 张炳恒 张续计 赵毛臣 赵玉忠 赵先有 赵连山 侯白锁 胡志先 胡照春 顾洪臣 唐章洪 徐 忠 郭正喜 郭金升 隋春暖 黄德明 常同茂 崔含弼 梁庆友 逯松亭 彭福礼 赖永泽 满维平 谭光焕 谭芳云 潘正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