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 叶菊兰的个人履历
- 侯友宜的经历
- 1989年1月份生的属什么
- 请问台湾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 林重谟的人物经历
- 谁对台湾贡献最大
- 五月十九日有啥子意思
- 火祭现代诗歌
- 关于手抄报绿色行动文字加图片急需!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台北市立建国中学毕业的政治人物:
钱复(前监察院长)、关中(前考试院副院长)、陈师孟(前总统府秘书长)、简又新(前外交部长)、王志刚(前经济部长)、林佳龙(前新闻局长)、陈长文(前海基会副董事长)、焦仁和(前海基会副董事长)、蘇志诚(前李登辉办公室主任)、马英九、朱立伦(桃园县长)、叶金川(台北市副市长)、马永成(前总统府秘书长)、李大维(注美代表)、叶俊荣(行政院研考会主委)、陈俊麟(行政院研考会主委)、林嘉诚(诠叙部长)、余雪明(大法官)、邓祖林(驻希腊代表)、陈学圣、陈健治、孙国华(以上皆前立委)洪奇昌、高志鹏、赖清德、庄硕汉、陈启昱、黄伟哲、高孟定、孙大千、顾崇廉、吴志扬、林鸿池、曹寿民、蘇起(以上皆现任立委)徐庆钟、江鹏坚、卢修、郑南榕(以上皆已故)
建中毕业的商界、演艺人士:
曹兴诚、蘇有朋、王文华、辰亦儒(飞轮海)、Mc.HotDog(建中补校毕业)、乾德门、张天霖
叶菊兰的个人履历
叶菊兰:台湾第一位女性“交通部长”
年龄:58岁
现职:郑南榕先生纪念基金会董事长
学历:辅仁大学法律系
政治资历:行政院副院长、高雄市代理市长、客家委员会主委、行政院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四届立法委员
侯友宜的经历
1984年,参与一清专案有功,逮捕陈启礼
1985年,林宗诚杀警夺枪案
1986年,侦讯刘焕荣
1989年,围捕郑南榕
1990年,侦破吴东亮绑架案,逮捕主嫌胡关宝等人
1992年,第1次猎龙专案,吴兴街枪战,围捕陈新发
1992年,独子侯乃维在健康幼稚园火烧车事件中丧生
1994年,参与调查千岛湖事件
1997年,当时担任台北市刑警大队队长与台北市警察局及0414专案小组共同侦办白晓燕命案,台北市龙江路、五常街围捕白案三嫌-林春生、陈进兴、高天民,台北市石牌路围捕高天民,南非武官挟持事件,跟陈进兴斡旋谈判,最后让陈进兴弃械投降
2004年,参与调查319枪击案
2005年,王柏忠、王柏英兄弟汐止杀警夺枪案
2005年,毒蛮牛事件
2005年,第3次猎龙专案,台中沙鹿枪战,逮捕张锡铭
2005年,破获林明桦犯罪集团
2006年1月,升任台湾当局“内政部”警政署署长
2008年,转任“中央”警察大学校长。
2010年,出任新北市副市长
1989年1月份生的属什么
属龙。
1989年是20世纪的一个平年,是中国天干地支的己巳年(蛇年)。
1989年2月6日为农历春节。所以1989年一月是农历的龙年。
辰龙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形象化代表,传统的说法是生肖属龙者天生强运,但是在本命年要非常谨慎,要有应变的准备,特别是对自己心态的把握,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扩展资料:
1989年逝世名人
1月07日——裕仁,日本昭和天皇
1月23日——达利,西班牙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1月28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1月28日——王默君,台湾歌手。
(1964年出生)3月29日——萧劲光,中国军事家,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4月15日——胡耀邦,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15年出生)4月23日——胡蝶,中国电影皇后。
5月19日——詹益华,台湾民主运动参与者,于郑南榕出殡队伍间自焚。
6月3日——霍梅尼,伊朗宗教领袖 7月7日——叶持泉,中医药学家(1896年出生) 7月10日——李泽藩,台湾画家(1907年出生) 7月16日——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89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辰龙
请问台湾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公元前2500年,台湾地区出现与大陆文化有密切渊源的新石器文化“凤鼻头文化”。
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将军朱宽两次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流求(台湾)。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62年2月9日,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10月3日,施琅接受郑氏的归降。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疏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一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进入17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政权把大陆的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到郑氏政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郑氏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清政府平定大陆后,开始谋划进攻台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郑氏政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1678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此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土加爽》(此字打不出来)率众归顺清政府。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l9世纪70年代,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声称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是“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主权之下。清政府—再申明:“台湾全地久隶我国版图”,“全台郡之生番,无一社不归中国者”。1874年1月、日军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政治的辅助工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政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l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br》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林重谟的人物经历
1979年自办成衣加工厂,并开始关心“党外”政治活动。曾任“台独”分子郑南榕的《时代》杂志发行人,谢长廷服务处工作人员,“市议员”李逸洋竞选总干事,陈水扁竞选“立法委员”时竞选总部副总干事, 1993年“5.20”农运大游行副总指挥,1994年反核四副总指挥等职。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当选第4届、第5届“立法委员”,并任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执行书记长、副干事长、正义连线党团召集人。2004年12月当选第6届区域“立法委员”。
1987年10月加入民进党,曾任民进党台北市党部执委。1999年任民进党中央党部农业、环境政策小组召集人。2000年任民进党中央。
谁对台湾贡献最大
当然是郑成功,他开辟了台湾文明时代
不明事理的人会说郑成功,
国民党人仕会说蒋经国,
民进党人仕会说郑南榕或者黄信介,
而真正熟悉台湾史的人则会说八田与一
五月十九日有啥子意思
5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9天(闰年第1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6天。汶川大地震为期三日的全国哀悼日就在今天开始。中国的全国人民向遇难同胞致哀。
5月19日-大事记
1536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王后安妮·博林因通奸罪在伦敦塔被斩首处死。
1568年——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将其表妹,前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投入监狱。
1643年——在三十年战争中,法国孔代亲王路易二世率领军队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击败西班牙军队。
1649年——英国残余议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和上议院,成立英格兰共和国。
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军队远征埃及。
1802年——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拿破仑宣布设立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22年——苏联少先队成立。
1962年——玛丽莲·梦露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为约翰·肯尼迪总统高歌一曲“生日快乐”。
1985年——中国队在北京举行的1986年世界杯外围赛中以1比2败给香港队,支持中国队的球迷不满赛果而引发骚乱。 1986年——台湾党外人士郑南榕等人发起要求国民党政府解严的“519绿色行动”。
1999年——电影星际大战第一部魅影危机上映。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期三日的全国哀悼日就在今天开始。
5月19日-出生
5月19日-逝世
详细资料详见以下网址
火祭现代诗歌
形式自由的现代诗歌,带给我们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下面是我为您收集现代诗人陈克华的诗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火祭
——怀念郑南榕
我猜那时岛上
并没有雨季,没有一滴雨
愿意伪装成泪的举止
干燥的空气和泥土
龟裂成大脑的回纹
火,是当下的选择罢
火是可畅饮的酖
也是可止渴的梅,当时
我猜那燃烧的只是想象
是在怯于合眼
的刹那亮起一瞬
未来的风景的选择罢,我猜
必然没有痛也没有喊
静谧的焚烧
历史静静砌高的.头颅城墙
火光在地平线上
像被云的手种下
活者赖活,困活,苟活
虚无的炎夏遥远的广场
黝黑的灵在砂地上流动着
多少年前的旧事如咒如符
岛仍在轻微摇动
炎炎夏梦,我猜我轻轻猜
猜着灰黑与血红
那年,都作了沉默的颜色拳头亦都熔化柔软
在空气转为湿凉的那个日子
雨下如泪的舞姿
火烧如盆的定格
我猜,在走过广场的尽头
当时,必然你没有喊也没有痛罢
依旧静谧的岛
其实是
静谧地记得
关于手抄报绿色行动文字加图片急需!
“五·一九绿色行动”事件
1986年5月19日,台湾“党外人士”江鹏坚等数百人,身穿写有绿色“反戒严争人权”字样的白色外衣,聚集在台北市万华山寺,抗议国民党当局在台实施戒严统治,要求立即“解除戒严”,被称为“绿色行动”。
早在当年3月,党外《自由时代》杂志负责人郑南榕等就着手筹划这一行动,并成立了“行动执行委员会”。该会成员有江鹏坚、洪奇昌、许荣淑、林永丰、尤清、吴乃仁、邱义仁、郑南榕、董芳宛、吴祥辉、郭吉仁、蔡有全、陈水扁、刘峰松、杨青矗等。5月19日上午9时多,由江鹏坚为“总领队”,陈水扁为“行动发言人”,率众前往万华山寺。他们手举标语牌,汇集在万华山寺广场,由江鹏坚等人轮番发表讲演,要求国民党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而国民党当局则派出警察、宪兵进行围堵,限制其行动。双方僵持达12个小时之久。由于双方都较克制,未造成暴力事件。但不久,国民党当局以“侮辱元首”罪名逮捕了发起者郑南榕。双方矛盾、对立和斗争随之加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