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为什么不反司马昭?三国后期的十大牛人,最令人佩服的是哪一位_司马_魏国_蜀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陈泰 司马 魏国 蜀汉

本文目录

  • 陈泰为什么不反司马昭
  • 三国后期的十大牛人,最令人佩服的是哪一位
  • 历史上,多次击败姜维的陈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司马昭杀魏帝曹髦时,陈泰为什么敢质问他呢
  • 陈泰与邓艾相差多少岁
  • 刘备错过的一位文臣陈群,他的结局如何呢
  • 有喜欢读三国的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 陈泰 吗 谢谢!
  • 陈泰的历史评价

陈泰为什么不反司马昭

断绝关系了。
陈泰虽然自幼跟司马昭便是好朋友,但自诩为魏朝忠臣,对于司马昭揽权专政、削弱皇室的行为很是不认同,渐渐地在心理上跟他拉开了距离。双方间的隔阂日深,终于在魏帝曹髦遇弑后,迎来关系的彻底断绝。
司马懿父子掌权后,尤其是司马昭执政期间,为加快篡夺曹魏的江山,曾使用过很多的阴谋诡计,因此遭到天下正义人士的唾弃,其中便包括不少跟他很要好的朋友。在这些跟司马昭断绝关系的人中,陈泰的身份很特殊,最终的结局也令人扼腕。

三国后期的十大牛人,最令人佩服的是哪一位

风云人物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太史慈等等;三国中期的牛人知道的就不太多了,如陆逊、步鹫、曹纯及魏延等;至于三国末期,估计除了姜维和邓艾,其他的基本就不认识了。

其实经过多年战乱的沉淀,加上家族系统的教育培养,官方的大力发掘,三国后期的牛人其实一点都不比早中期的差,而且多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之辈,多用谋略,基本没有谁去单挑了。

TOP、10 陈泰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陈泰早年袭封颍阴侯,历任散骑待郎、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颇著政绩。高平陵之变时,陈泰劝曹爽投降,因此为司马氏所信任。之后外出到雍州任职,多次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后来陈泰被调回中央,不断升迁,直至尚书左仆射,曾随司马昭两次抵御孙吴。

260年,魏帝曹髦被杀,陈泰悲恸过度,吐血而死。

TOP、9 钟会

魏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他在魏国官居要职,是三国后期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制定伐蜀计划并参与灭蜀之战的智将。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又为司马昭献策 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时,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后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钟会无不插手,又在任内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

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欲据蜀自立,遂打压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矫诏起兵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讨伐司马昭。却因部下的兵变而失败,自己也死于乱军,时年40岁。

TOP、8 杜预

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

灭吴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TOP、7 诸葛尚

诸葛亮之孙,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263年冬,邓艾攻入蜀中带兵由江油南下时 ,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身为蜀汉军先锋随父诸葛瞻迎战,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后其父中伏自刎而亡。

邓忠三十回合几乎将姜维杀了,师纂也是一时无俩的猛将,诸葛尚一骑退两敌,知道诸葛尚的,都说诸葛尚是开挂的存在;三国末期的巅峰武力之一。

TOP、6 羊祜

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TOP、5 陆抗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

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TOP、4 郭淮

东汉每年,郭淮被举为孝廉,先后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司马。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

曹魏建立后,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240年,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250年,升任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

TOP、3 文鸯

文鸯于曹魏为官。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文钦兵败后,随父南奔吴国。诸葛诞在淮南叛魏时,吴国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

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277年,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闻天下。

TOP、2 邓艾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TOP、1 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姜维是后期最有名的人了,因为姜维是诸葛亮的嫡传弟子衣钵传人,至少《三国演义》中是这样的。

历史上,多次击败姜维的陈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多次击败姜维的陈泰,是一位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名将,而且品行高洁,忠于曹魏,不肯与司马家族同流合污。


一、陈泰军事才能突出,多次击败姜维

陈泰,生于公元200年,卒于260年,魏国后期名将。陈泰是颍川郡人,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陈群当过魏国司空。陈泰历任魏国游击将军、并州刺史、雍州刺史、奋威将军,长期主持魏国西北军事,姜维北伐期间,陈泰多次与他交锋。

公元249年,姜维进攻魏国雍州,在曲山一带设置建造两座城池,派武将句安、李歆二人防守,作为蜀军的前进基地。陈泰立即出兵,要拔掉这两颗钉子。

他没有强攻硬打,而是采取长围久困之计,使得两座城中的守军粮食水源枯竭,力不能支。姜维带兵前来援救,陈泰随即派兵迂回到姜维侧翼和后方,断其归路。姜维自顾不暇慌忙撤退,两座城中的蜀军势单力孤被迫投降陈泰。

此外,在狄道之战中,姜维大破魏将王经,魏国西北形势危急。陈泰再次挺身而出,力挫姜维,几乎成为姜维的“克星”。

二、陈泰洁身自好,不肯与司马家族同流合污

陈泰年轻时,与司马昭司马师兄弟交情匪浅。但随着司马家族势力日益强大,谋朝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陈泰开始有意识地疏远司马兄弟,不肯与他们接近。甘露五年(260年),魏少帝曹髦不肯坐以待毙,毅然起兵反击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部下所杀。

陈泰闻讯后,跑到曹髦遇害之处,抱着曹髦的尸身放声痛哭。司马昭假惺惺地召见他,商讨善后事宜,陈泰斩钉截铁地说,必须严惩凶手,以谢天下,搞得司马昭尴尬无比。不久后,陈泰就因悲伤过度一病而亡。

由此可见,陈泰不仅武略超群,而且是一位忠臣。

司马昭杀魏帝曹髦时,陈泰为什么敢质问他呢

公元260年5月,因为受不了司马昭的压迫,魏帝高贵乡公曹髦奋起反抗。他亲自率领几百人讨伐司马昭,结果路上碰到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率领的禁卫军几千人,贾充指使大将成济杀死曹髦。成济领命后将曹髦当场刺死。此事震惊朝野,司马昭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还假装哭了一番。在此之前,只有太傅司马孚、尚书陈泰已经赶到现场,抱着曹髦的尸首痛哭流涕。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如何弥补挽回政治形象,处理善后事宜是司马昭要面对的当务之急。

召开善后会议时,司马昭单独问陈泰:这个事该如何善后?陈泰强烈主张杀掉贾充以谢天下,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然而,司马昭并没有同意,只是把成济抛出来,当作替罪羊,灭了他的三族了事。当时的情况下,面对司马昭专权,只有尚书陈泰敢当面质问他,追究凶手,这是为什么呢?

司马昭

一、陈家与司马家两家是世交,而且私交甚好。

陈泰的父亲陈群与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交情很深,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宠臣和托孤大臣。而且,两家交情深厚,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士族的代表。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器重陈群,两人私交甚好。曹丕在位时,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为曹丕采纳,被封为尚书令,颖乡侯,后来又被封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司马懿在曹丕在位时,担任过尚书右仆射,加侍中,抚军大将军。可以说陈群和司马懿有过一点上下级的关系,还有亲密的同事关系。两家的交情非常深厚,陈泰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交情也非常深厚。

陈群

二、陈泰有丰富的带兵从军经验,非常有威望。

陈泰由于出身豪门,其履历也比较丰富,特别是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在魏明帝曹睿青龙年间,陈泰担任散骑常侍。不久,正始年间,迁游击将军,担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其怀柔政策,非常有威望。嘉平初年(高平陵之变后),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郭淮死后,陈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军事。后来,朝廷征召陈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不久,任命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在陈泰领兵期间,几次击退蜀汉大将姜维,并协助平定诸葛诞作乱,立有大功。

司马师、司马昭与陈泰非常友善,沛国人武陔也与陈泰友善。司马昭曾经问武陔说:陈泰和他的父亲陈群比起来怎么样?武陔说: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过之。换句话说,论文治陈泰不如其父陈群;论武功的话,陈泰超过陈群。

总而言之,基于以上两个原因,陈泰在魏帝曹髦被杀处理善后事宜一事上,陈泰有胆量质问司马昭,并强烈要求处死贾充。在当时,面对司马昭专权,如何善后,其他大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敢质问司马昭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对曹魏忠心耿耿,在此事发生不久之后,陈泰在忧愤中呕血而死。

陈泰

陈泰与邓艾相差多少岁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陈泰(200~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

如此看来陈泰比邓艾小3岁。

刘备错过的一位文臣陈群,他的结局如何呢

刘备跟随公孙瓒的时候,田豫跟随刘备,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对豫州刺史成功后,田豫为了孝顺,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要求刘备离开家乡。刘备没有放弃,但阻止不了天豫服侍老母,只能哭着告别,让天豫离开。刘备感慨万千。“怨恨不会和你一起变得重要。”。我认为可以说“死亡的悲惨”的是陈群之子陈泰。陈群之子在曹魏的恩宠下迅速成长,父亲死后袭击颍阴侯。

此后迅速晋升,历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等职,在地方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之后,参与司马懿政变获得了权力。司马懿在曹爽等投靠皇帝曹芳拜谒洛阳南郊陵时,发动政变,率军截断归途。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参加了这次朝陵。司马懿要派书给曹爽放弃抵抗时,曹爽等还在犹豫。陈泰和侍中许允一起说服曹爽,接受了交权条件。

所以司马先生一直把陈泰视为有功之臣。高陵政变后,司马篡夺了曹魏军政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对此,我不得不考虑刘备错过的顶级顾问。对于这位一流谋士来说,拥有不输给诸葛亮的能力,受到曹魏重用,历任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在曹魏与宰相相似。所以,如果刘备没有放过这个谋士,诸葛亮的压力也许也能分担。

但作为顾问,陈群劝刘备不要去徐州。刘备不听,后悔被吕布偷袭,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之后,陈群和刘备分手了。对刘备来说,错过陈群这个谋士,一是不能谏言,二是势力相对薄弱,很可能暂时看不到陈群崛起的可能性。从那以后,刘备继续南征百战,陈群在曹操进入徐州时,被任命为司空西曹掾属,转任总理军事。田豫回归幽州,被公孙瓒任命为东州县令。此后,公孙瓒战败后,田豫先生辅助说服曹操归顺。曹操请求首相府军掾,重用他。田豫镇守北疆多年,与少数民族作战。我想当时公孙瓒多次大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北方有一定的威望,现在田豫继承了公孙瓒的做法。他率军断骨,破坏能量,稳定北疆。嘉平四年(252年),82岁的田豫去世,儿子田彭祖继承爵位。

有喜欢读三国的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 陈泰 吗 谢谢!

  字 玄伯 古名 陈泰
  生卒 ? — 260 终属 魏
  籍贯 豫州颍川许昌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尚书左仆射 镇军将军 谥曰穆
  家族资料
  父亲 陈群 母亲 荀氏
  配偶 未知
  子女 陈恂 陈温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郭淮 邓艾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陈泰(约200-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陈泰是魏国名臣陈群之子,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教育。陈群生前,陈泰已于青龙中期出任散骑侍郎。青龙四年(236年)陈群去世,陈泰继嗣,被封列侯。陈群死后,陈泰便离开朝廷至西部边疆。
  正始初年(240-241年),陈泰迁任游击将军;正始五年(244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即有代表朝廷处理若干大事的权力),护匈奴中郎将,主管并州的军、政、法等事务。陈泰辖区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威信很高。
  时京城权贵托他在边地购买奴婢,并附送宝货。陈泰将所送之礼皆挂在墙上,从不打开。正始九年(248年),陈泰被调回京城任尚书,并将权贵所送之礼全部退还。
  嘉平元年(249年),朝廷中司马氏与曹氏的斗争白热化,形成曹爽和司马懿二派对立。陈泰虽自幼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仍尽量避免介入这场政治斗争。但身处朝廷之中,有许多事是没法躲避的。
  同年正月,一直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曹爽等奉齐王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交权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正如当初陈群参与逼献帝让位于曹丕一样,陈泰即以父亲的识时务为榜样,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曹爽即派许允与陈泰为代表去与司马懿协商。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此后,司马氏控制朝廷。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同年秋,蜀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统兵抵御。二人商量对策时,陈泰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曲城蜀军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雪水过日子。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与陈泰相遇。陈泰说:“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擒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遂令各部坚垒自守,不与蜀军交战。陈泰即调军南渡白水,顺河东行;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姜维迅速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只好献城投降。
  嘉平四年(252年),蜀人策动西部部分民族造反,攻打郡县,陈泰即上书请求将雍州、并州兵力合在一起前往镇压。并州军队在调动过程中,因不愿远征而出现兵变,结果陈泰只好单独率军前往,亦大获成功。
  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吴太傅诸葛恪取得东兴之战胜利后,恃功轻敌,不顾群臣劝阻,再次兴师攻魏。五月,姜维与吴呼应,率军数万自武都(今甘肃西和西南)出石营经董亭(均在今甘肃武山南),进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大将军司马师遣车骑将军郭淮与陈泰率关中军解南安之围。陈泰率部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被迫撤围退走。七月,吴军主力围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惫不堪,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也被迫撤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郭淮去世,朝廷即任命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即为当时曹魏西部的最高军事长官。
  同年七月,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蜀将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之机,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时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姜维、夏侯霸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陈泰闻后,便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果然,王经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陈泰星夜驰报朝廷,同时收编王经的残部,作好进攻准备。不久,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精卒破衄于西,贼众大盛,乘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宁。’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陇右之害,过于腹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谓。姜维之兵,是所辟之锋。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陈泰则认为:“姜维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今乃与战,使贼得计,走破王经,封之狄道。若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我之所恶也。而维以乘胜之兵,挫峻城之下,锐气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兵书云:‘修橹,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后已’。诚非轻军远人,继之诡谋仓率所办,县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也,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三国志·魏书·陈泰传》)?于是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也感震惊,只好分兵攻陈泰。姜维督军沿山进攻,陈泰据险而守,击退蜀军。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王经慨叹道:“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陈泰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兵还屯上邽(今甘肃天水)。
  当初,陈泰闻王经被围,认为州军将士索皆一心,姜维定不能克,让援军速到还。众人认为“经奔北,城不足自固,维若断凉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宜须大兵四集,乃致攻讨。”司马昭说:“昔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且城非仓卒所拔,而粮少为急,征西速救,得上策矣”(《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陈泰常“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所以希简为此上告司马昭,司马昭对荀觊(荀彧之子)说:“玄伯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三国志·魏书·陈泰传》)!
  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将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不久,吴将孙峻率军出淮、泗,摆出欲攻魏的姿态。司马昭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并诏命徐州监军以下皆受陈泰节制。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
  甘露二年(257年),亲曹氏的征东将军诸葛诞采取连结东吴,以逸待劳,拒守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的方略,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亲率六军征讨,驻军丘头,由陈泰总管行台(即总指挥部)。陈泰自幼与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与沛国武陔的关系也很好,司马昭问武陔:“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武陔说:“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过之”(《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回京后陈泰升任司空,为三公之一,食邑二千六百户。并赐子弟一人为亭侯,二人为关内侯。
  甘露五年(260),魏帝曹髦不能忍受威权日去,便亲率殿中宿卫、苍头、僮仆等,欲攻打司马昭。司马昭即命亲信贾充带兵杀掉曹髦及其随从。陈泰知道后,当即跑到现场,倒在地上,枕看曹髦尸体号哭尽哀。不久,司马昭也来到现场,见此情景,便问陈泰:“玄伯,其如我何?”陈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司马昭:“卿更思其他。”陈泰曰:“岂可使泰复发后言。”因过于悲恸,当场吐血而死。
  关于处的记载,史书莫衷一是。上述记载取自《魏氏春秋》。而《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并未有此记载,想必是作者有意而为。
  干宝所写的《晋纪》记载如下:高贵乡公之杀,司马文王会朝臣谋其故。太常陈泰不至,使其舅荀顗召之。顗至,告以可否。泰曰:“世之论者,以泰方於舅,今舅不如泰也。”子弟内外咸共逼之,垂涕而入。王待之曲室,谓曰:“玄伯,卿何以处我?”对曰:“诛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为我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进於此,不知其次。”文王乃不更言。文中没有写陈泰当场吐血而死。
  《晋书·文帝纪》记载如下:帝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不至。帝遣其舅荀顗舆致之,延于曲室,谓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泰曰:“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文中也没有写陈泰当场吐血而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七》记载如下:昭入殿中,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至,昭使其舅尚书荀顗召之,泰曰:“世之论者以泰方于舅,今舅不如泰也。”子弟内外咸共逼之,乃入,见昭,悲恸。昭亦对之泣曰:“玄伯,卿何以处我?”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久之曰:“卿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进于此,不知其次。”昭乃不复更言。文中同样没有写陈泰当场吐血而死。
  所以对陈泰之死,只有《魏氏春秋》有此记载,而其他史书均未有陈泰之死的记载。
  陈泰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曰穆侯,子陈恂嗣。

陈泰的历史评价

陈寿:“(陈)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
司马昭:“陈征西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武陔:“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陈泰)不如(陈群)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陈泰)过之(陈群)。”
袁宏:“玄伯刚简,大存名体。志在高构,增堂及陛。端委兽门,正言弥启。临危致命,尽其心礼。”
《博物记》:“太丘长陈寔、实子鸿胪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