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间故事大全(简短民间故事高二)_民间故事_许仙_法海

本文目录

  •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
  • 民间故事大全200字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

中国民间 传说 故事 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 民间故事 高二,欢迎查阅。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1

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着哨棒,脚步不稳地正想向景阳冈走去。店家追出来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冈上有只老虎,已经伤害了二三十条人命。”武松听了,笑了笑说:“你休来吓我,便真个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着酒兴,大步走到景阳冈下,看见一棵大树,刮去了一块树皮,上面写着两行字:“最近景阳冈出现了老虎,凡是来往行人,在中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冈。”武松看了,笑着说:“这准是酒店老板吓人的玩意儿,好让人们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么!”于是,对告示置之不理,依旧拖着哨棒走上山冈。

走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县衙门的布告。武松看了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转身回去,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自言自语:“怕什么!既然来了,倒要上去看看。”

这时候正是初冬,昼短夜长,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没有发现什么,又喃喃自语:“明明是人们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阵,觉得酒力发作,浑身燥热,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开,直朝乱树林子走去。他看见一块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扑”的一声,从乱石丛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来。武松不由“哎呀”一声,连忙从青石板上翻身下来,拿起了哨棒,闪在一旁。那老虎又饥又渴,两只前爪在地上轻轻一按,朝着武松纵身扑来。武松吃了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老虎扑过来,只一闪,就闪在老虎背后。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难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来。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老虎没有掀着武松,大吼一声,就像半空里打了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接着它倒竖起铁棒似的尾巴一扫,武松急忙又闪在另一旁。原来老虎伤人,就是这一扑、一掀、一扫;这三下子不成,气焰也就减了大半。

那老虎没扫着武松,又大吼一声,一兜扑了过来。武松见那老虎转回身扑来,于是双手挥起哨棒,用尽全身力气,从半空中劈下来。只听见“啪”的一声响,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树枝劈了下。来原来武松打得慌了,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枯树上,那条哨棒折成了两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老虎更急了,咆哮着,张开大口又扑过来。武松一跳,退了十几步远。那老虎两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手就势抓住老虎的头皮使劲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挣扎,武松用脚朝老虎脸上、眼睛乱踢。老虎疼得吼叫着,身子底下扒起两堆黄土,扒成了一个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黄土坑里,又乱踢了一阵子。那老虎已没多大气力了。这时,武松左手紧紧地按住老虎,右手举起铁锤般的拳头,用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喷出鲜血来,只剩下了一口气,再也动弹不得了。

武松担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断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阵。眼看老虎连气都没有了,这才扔了哨棒,过冈去了。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2

明朝嘉靖皇帝时期,吏治腐败,社会风气很不好。达官贵人经过各个县城的时候,县令必须好酒好肉地招待他们,还必须送上厚礼,礼贴上写着: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这白米、黄米其实指的就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最后发展到连一些高官的公子经过县上也要隆重接待的地步,许多县令苦不堪言。

这时,海瑞是淳安县的县令。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来到这里,驿站官员不知道他是谁,没有按照高规格接待,胡公子特别生气,就命令手下把驿站官员吊在树上,用皮鞭犭艮犭艮地抽打。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了现场。他看到这种无法无天的情景,非常气愤地大叫一声:“住手!“立刻让人给驿站官员松绑。

胡公子一见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气愤不已,挥动着马鞭,神气十足地说:“你敢惹大爷,知道我是谁吗?”

海瑞义正词严地说:“不管你是谁,在我管辖的范围内,绝对不允许胡作非为!”

胡公子的手下吓唬海瑞说:“说出我家老爷的名字吓死你!我家公子的父亲就是总督!”

海瑞冷笑一声:“哼,胡大人来这里巡查的时候,还命令一定不许铺张浪费。像你们这样胡作非为,绝对是假冒的!“于是,他命令手下将胡公子抓了起来,驱逐出境,并没收了所有他勒索的财物。

事后,海瑞给胡总督写了一封信说:“有人自称是您的公子,沿途欺负民众,我想,您不会有这样的儿子,于是就将他驱逐出境了。”

胡宗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一点也没怪罪海瑞,还夸奖他做得对。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3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4

古时候,在祖国大陆东南面的半岛上,住着一对夫妇,他们生了一个壮实英俊的男孩。但这个小家伙一生下来,下巴上就长出一圈蓬蓬松松的胡须,因此取名叫蓬胡,人们都叫他彭胡。与此同时,隔壁邻居家生了一个俊俏的女孩,眉宇间有颗白沙状的白斑痣,取名白沙。两个孩子从小在一起玩耍,非常亲密。长大后,一起划船出海打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相爱了,没过两年就成了亲。后来,他们一连生了六个胖小子。六个胖小于长大后,就和他们一起下海打鱼,全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

可是有一天,正当他们全家准备出海打鱼的时候,突然,天色骤变,乌云蔽日,狂风大作,海浪翻滚。接着,轰隆一声巨响,天空中响起一声炸雷,一下子把半岛劈成了两半,一半留在大陆,一半变成一座巨大的岛屿,慢慢地向海中飘去。他们全家人站在这座巨大的岛屿边上,急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玛祖婆从天上落了下来,对他们说:“这个半岛原和大陆地底下一根大石柱相连。由于年代久远,大石柱中间已有裂痕,现在被地底下一条巨龙用角撞断,半岛中间这才裂开了一个大口子,涌进了海水,使这个半岛变成了海岛。现在,巨龙正趁机驮着这海岛向东海漂去。不过,巨岛底下的那半截大石柱,还拖在距离大陆不远的海底,只要用六十四根大钉把它牢牢钉在海底,这样岛就不会向大海深处漂移了。”彭胡和白沙焦急地说:“这么大的钉子,可上哪去找啊?”玛祖婆从衣兜里掏出64颗杨梅果,递给他们说:“不难,只要有64个人每人吞下一颗杨梅果,就能变成64根大铁钉。”

彭胡和白沙听罢玛祖婆的话,各自捡了一颗杨梅果,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他们的6个儿子也各自吞下一颗杨梅果。人数不够,当地有个老渔翁和55个小伙子也主动跑来,他们也吞下了杨梅果。他们64个人果然变成了64根大钉子,把那半截大石柱牢牢钉在海底。巨岛不再往东漂移了。

过了不久,那片海面上钻出了64座大小不一的岛屿。人们说,这是彭胡、白沙和老翁他们变的。为了纪念他们舍身钉海固岛的壮举,人们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这些岛屿:其中的叫彭胡岛;第二大的岛叫渔翁岛;第三大的岛叫白沙岛…后来,人们觉得彭胡岛这个名字没有海岛特色,所以就在彭胡两字旁边加了三点水,改成“澎湖”岛了。这64个岛也被称为“澎湖列岛”。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5

清明 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 自我介绍 。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简短民间故事高二相关 文章 :

★ 经典民间故事高二

★ 中国民间故事高中生

★ 简短民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3个

★ 简短民间故事高一

★ 经典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短的民间故事

★ 经典的民间故事高中

★ 经典民间故事高中

★ 高中生民间故事1000字

民间故事大全200字

  民间故事,是古往今来生息于斯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是地方历史的文化沉积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见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形态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民间故事大全2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故事大全200字篇一

  相传,何瑭在沁阳县作官时,有一位钦差大臣从那里经过,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钦差大人很不高兴,心想:我所过之处,大小官员都夹道欢迎,热情招待,唯独你何瑭竟敢如此无礼!有心给他点颜色看看,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着小雨。钦差大人带着人马正走之间,突然见一个青年农民扛着锄头,戴着斗笠,提着一双新布鞋在泥泞中奔走。他顿时心生一计:立即下令将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内,让他定罪。

  那青年农民无故被捕,十分气愤,连声大叫着“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这位青年忠诚老实,冒雨回家,有何罪过?这不是钦差大人在有意刁难于我吗?又一想,既然钦差大人送来让我审理,其中必有定罪之处,若审不出,他必定从中抓住什么柄把,对我进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边审讯,一边仔细观察。当他看到那位青年提着一双布鞋时,豁然心亮,立即问道:“这鞋是谁给你做的?”那青年说:“是我的妻子。”何瑭又问:“你的身体是谁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这时何瑭就把惊堂木“啪”地一拍,佯装厉声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遗体,这不是滔天罪行?还讲什么冤枉?”随时将“犯”人押向钦差大人处。并判那青年在母亲面前磕三个响头,以其守法洗身。

  钦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阅的案卷时,不由一惊,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农民。

  民间故事大全200字篇二

  从前,有个穷人,很聪明。他看到有些坏人犯了法,只要送些钱财和马匹,贿赂法官,就被宣布无罪释放。为此,他很生气,就想找个机会捉弄捉弄法官。

  有一次,他夜里路过一个地方,正巧碰上那里有一家被盗。那些闻讯赶到的公差,不问靑红皀白,就把他当贼抓走了,任他怎样分辩,也无济于事。他想:也好,干脆借机整治一下法官。

  在去公堂的路上,他乘解手的机会拾了一块石头,用手帕包好,掖在袖子里。

  到了公堂,见了法官,穷人跪在法官面前喊道:“寃枉啊!我的青天大老爷。请你秉公明断,分淸黑白。我是路过那里,根本就没偷东西。”

  法官一拍警堂木,喝道:“大胆刁贼,竟敢在本官面前胡说八道!”

  穷人又往法官桌前跪了跪,说:“小的委实寃枉,还望大老爷明断。”边说边将袖子里的手帕包掏出来,悄悄塞进公案桌下,放在法官的脚背上,接着又说道:“我父亲也是个有名望的人,他说和你很熟悉,还跟你拜过把兄弟。你不记得了吗?他的脸上有雀斑,两个大耳朶,举止稳重,待人诚恳。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肯定会记起他来的……”

  就在穷人说话时,法官觉察到脚背上有一个沉甸甸的包,心想,可能是送给他的金元宝,估计至少也有五十两重。不由地心里一阵高兴,乘人不注意,把脚背上的那个小包挪到脚后,然后接过穷人的话头,满面堆笑地说:“对!你父亲我淸楚,是个大好人。像那样的大好人敎出的儿子怎么会做贼呢?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诬告或误抓的。实在对不起,委屈你了。贤侄,快起来,回去吧!”

  说完,就下令将穷人放了。

  放走穷人后,法官喝令退堂。等公差们退下堂去。法官迫不及待地拿起脚下用手帕包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块臭石头,才知道上了当,受了捉弄,他又气又恼,两眼一翻,口吐白沫,往后一仰就昏过去了。

  民间故事大全200字篇三

  从前,有一个女人,养着一只猪猡,她与丈夫合计,到冬天,猪猡一定长得很壮,可以卖得好价钿,可以添置衣裳,买年货,过年开销全有了。

  有一天,猪猡逃出猪棚,吃掉了隔壁邻居家种的一个南瓜。邻居家的男人脾气很躁,看见猪猡吃掉了南瓜,拿起铁搭,一铁搭就把这头猪砸死了。养猪的女人发现后,心想,这件事如果被自己的男人知道了,非大吵大闹不可,甚至会大打一通。打架可是不坏衣衫便坏肉的呀,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恶果,还不如瞒了男人。

  她把死猪猡拖进猪棚,那猪棚的二道梁上搁着几根木头,她把这几根木头拿了下来,压在死猪身上,就像这只猪猡被上面的木头压下来压死的。男人回来了,她不声不响。吃饭前,她拎着桶去喂猪,推开猪棚门,马上惊叫起来,男人闻声跑来一看,以为是二道梁上的木头压下来把猪压死了。女的说:“你快去烧水,等一会褪好毛,杀一杀,腌一腌,过年还可以吃的。”男的信以为真,就去烧水了。

  就在这天晚上,隔壁那户人家传来了哭声。养猪的男人和女人跑去一问,那家的男人得了急病,发热抽筋,眼看活不到天亮了,他的女人急得手足无措,只是哭。养猪的男人和女人二话没说,就摇来一条船,把病人送到镇上去请郎中先生看病。

  一路上,隔壁的那个女人,难为情地说:“我家男人不好,白天把你们家的猪猡打死了,我们赔…… ”

  养猪的男人一听,原来自己的猪是被他们打死的,他不愿摇船了。养猪的女人埋怨道:“你呀,真糊涂!我们与他们是近邻,难免有时候牙齿咬舌头,假如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闹得不可开交,值得吗?近邻比远亲好,谁都有需要照顾的时候,还是不要计较吃亏便宜,互相友爱为好。”

  一句话,说得她的男人连连点头,说得邻居夫妻又羞又愧。从此,两家邻居和睦相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