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为什么要打马岛战争?它对当时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有什么影响?_阿根廷_英国_马岛

1982年9月,人民大会堂。

时任英国首相的

“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刚刚结束与邓公就

“香港回归”

一事的会谈,正落寞地从大会堂走出,神情凝重。

或许是她思考得太入神以至于没注意到脚下的台阶,只见她一个踉跄,不慎跌倒在台阶下,这一幕被大会堂外等候会谈结果的各路媒体抓拍下来,瞬间登上了西方各国的头条。

撒切尔夫人步出大会堂时不慎摔倒

这一跤,抹掉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种种屈辱,也宣告了英国在东亚殖民历史的彻底终结!

15年后,香港回归。

198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撒切尔夫人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访华谈香港问题,是因为英国刚刚在3个月前结束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撒切尔夫人此行正是要挟马岛之战“大胜之威”,妄图给我国施压并逼迫我国在香港回归一事上做出让步。

可惜她小瞧了领袖的意志和中国人民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绝不是一百多年前那个软弱无能的大清!

展开全文

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交接仪式

事实上这场让英国谈判

“底气”

倍增的马岛战争,阿根廷虽然战败,但大英帝国也谈不上什么“大胜”,顶多就是险胜。

(如果您期望对马岛战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建议细读本文)

第一、英国和阿根廷为什么要为了南大西洋上的几个小岛大打出手?马岛究竟有什么重要价值?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一方称

“福克兰群岛”

,地处南大西洋,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二战后英国逐步放弃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殖民地,

但有几个地方它始终死不丢手,比如扼守欧洲咽喉的直布罗陀,而马岛也是其中之一。

马岛距离英国本土大约13000公里,跨越了大半个地球,距离不是一般的遥远。岛上虽有一些资源但蕴藏量相对贫瘠(最近几年发现了石油),它所处的位置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

为什么英国却如此重视呢?

英国、阿根廷、马岛位置示意图,红色箭头旁数字表示距离,南乔治亚岛往下即为南极大陆

答案并不复杂,就两个字:

南极!

南极大陆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无主之地,面积高达1400万平方公里,蕴藏的资源极为丰富,可谓好处极大,而且这好处看得见也摸得着。而英国和阿根廷,正是

“南极领土”

的声索国中最热切的两家,并且两家声索的

“南极领土”

还基本重叠。

马岛正是他们通向他们所声索的“南极领土”的最佳中继港口和跳板,这也是英国和阿根廷都对马岛绝不放手的真正原因!

马岛事小,南极那才是天大的利益。

因此所有问题归结到一点:

马岛究竟是谁的?

红色箭头所指即英国和阿根廷“南极声索领土”的重合范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英国和阿根廷在争,事实上一百多年前,争夺马岛的并不止他们两家。

首先葡萄牙和荷兰都说是自己先发现了马岛,但谁都拿不出来证据。然后法国人也很想要这个群岛,

于是他们在1764年偷偷跑岛上去搞房地产开发,

建了一些楼盘(居民点)却没人住,接着英国人也有学有样跑去建房子并真的安排了人在岛上定居。

法国人一看英国人抢了先,国内又实在找不到人手去这不毛之地定居,楼盘算是白建了。法国人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想方设法在3年后把房子卖给了西班牙,算是过了一把当开发商的瘾。

西班牙购房花了大钱,自然不喜欢别人在自家小区里住,

1770年时就把岛上其他人全部赶走,

首轮争夺就此告一段落。

40多年后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独立,算是继承了西班牙在马岛上的权益,

于是宣布马岛主权应归阿根廷所有。

19世纪时的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列强,号称日不落帝国,对阿根廷的声明嗤之以鼻。

1833年,英国直接派出舰队强占了马岛,向岛上的阿根廷人表示这地儿你英国大爷要了,你们赶紧滚蛋。

以当时阿根廷的身子骨,面对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威胁确实没有办法,岛上的阿根廷人只能乖乖卷铺盖回家。

由以上这段马岛的历史,可见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根本就是一本烂帐。

马岛地形图,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二战后英阿马岛问题被交给联合国解决,但马岛问题绵延几百年且过程夹缠不清,联合国也没辙,然后这事就这么被搁置下来,

英国则一直维持着对马岛的事实占领。

阿根廷对此极不甘心,一直想把马岛主权夺回,时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开始大规模裁军,阿根廷政府见了,觉得似乎机会来了,便准备以武力夺回马岛!

第二、战争是怎样爆发的?阿根廷闪击马岛——行动代号:罗萨里奥!

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复杂,

如果说马岛历史上的争议是首要因素,那么上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的国内形势便是次要原因。

别看今日阿根廷除了足球外其他都不咋行,一百年前它却是当时世界上排在前十位的国家,

最高时其国民生产总值排全球第八,

20世纪初期人均收入甚至超过德法。

阿根廷地处南美大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波及到它,而它本身一直是农业出口大国,在战争期间出口给交战国大量粮食,

从而实现了短暂的经济腾飞

。战后各国逐步恢复农业生产,阿根廷的日子自然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国民生产总值暴跌超过10%。

经济的衰退导致当时执政的阿根廷军政府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其国内各党派和各阶层对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极为不满,如果按此情形发展下去,加尔铁里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面对一场残酷无情的政治风暴。

加尔铁里总统

在这种情形下,

加尔铁里政府便希望通过收回马岛来巩固政府权威,压制各方面的反对意见。

当一个国家的国内矛盾极为尖锐时,制造某个大事件来转移民众视线,是很多中小国家解决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不二法门。

阿根廷,毫无疑问选择了这条路。

而此时英国政府为了削减军费开支,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裁军计划,并准备陆续撤回在海外的驻军,其中也包括从马岛撤军。

英国人的这些动作,更是让阿根廷政府感到机不可失,加尔铁里总统很快便指示阿军参谋部制定一项旨在夺取马岛的军事行动

,阿军参谋部很快便上报了军事计划,行动代号:罗萨里奥!

罗萨里奥在西班牙语中意为

“美丽玫瑰”

,同时也是阿根廷国内的重要城市,在阿根廷独立战争期间升起了第一面阿根廷国旗,可见此地对阿根廷的重要意义。额外说一句,

此处也是格瓦拉和梅西的出生地。

不少人概念中的马岛战争是一场海战,事实上马岛战争是由陆上及海上,包括空中对抗等一系列战斗组成。

1982年4月2日,

阿军王牌空降兵伞降马岛,汇合登陆部队共计约4000人,向岛上英国驻军发起进攻,

英阿马岛战争全面爆发!

阿军俘虏马岛英国士兵

彼时岛上英军加警察不过200余人,面对阿军精锐突击部队的进攻仅仅是象征性抵抗了一下,就明智地缴械投降。

阿军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回阿根廷后,国内数千万民众彻底沸腾了,

无数人走上街头庆祝,而之前所有反对加尔铁里军政府的反对党们瞬间改变了立场,转而开始支持和赞扬他们的铁腕总统先生。

也不怪阿根廷人如此兴奋和激动,毕竟一百多前他们被英国从马岛赶走一事堪称奇耻大辱,现在一雪前耻夺回马岛还顺带扇了英国一耳光,怎么想怎么让人爽。

阿根廷人放了大招,接下来就看英国人是什么反应了。

加尔铁里和阿根廷民众在首都“五月二十五号”国家广场上庆祝胜利

第三、打耳光这种事绝对不能忍——英国的“帝国反击战”

阿根廷这记闷棍敲得很突然,英国人明显被敲懵了,朝野上下一时没回过神来,出现了短暂的失声。

主要是英国人很想不通,仅仅是农业国的阿根廷哪来的胆子向他们这个联合国五常之一的老牌帝国发动战争。

阿根廷其实还是有些底气的。

首先是马岛离阿根廷很近,

只有

500

公里,而英国距离马岛却有

13000

公里,中间相差的这12500公里足以抵得上100个师。

其次是阿根廷自身的实力也不算差,

不仅有20万常备陆军,甚至还有一艘装有蒸汽弹射器的三手航母。

阿军从法国购买的“超级军旗”战斗机

这艘航母是阿根廷从荷兰手上买的,而荷兰又是从英国那买的,阿根廷这艘虽然只是三手,但那也是航母,毕竟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

英国虽然挨了闷棍导致短暂失语,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国内瞬间就爆发了要求发起反击的浪潮,

而其中最强硬的主战派,便是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首先压制了英国国内主和派的声音,不要奇怪,任何战争都会有主和派的存在,接着她又迅速会见海军大臣

亨利.里奇

,询问他多久才能派出一支舰队夺回马岛,里奇本身也是强硬的主战派,他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48小时内就能派出舰队出征。

有了海军大臣的保证,反击的大略就此定下。

撒切尔夫人当时就是否反击接受英国媒体采访

事实上撒切尔夫人也是顶着巨大压力作出的决定,毕竟当时的英国已是江河日下,

现存的航母仅有2艘。

其中1艘

“竞技神号”

已经服役近40年,英国政府准备将它卖给印度,双方都谈得差不多了。而另一艘

“无敌号”

也仅是排水量1.9万吨的轻型航母,就这点力量远征万里之外的马岛,实在是有很大的风险。

1982年4月5日,在阿根廷登陆马岛3天后

,一支英国以倾国之力拼凑起来的特遣舰队从英国本土启航,驶向万里之外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特遣舰队一共由111艘各类舰船组成,

其中46艘是临时征调来的商船

,用来运送陆战士兵和补给,

真正用来作战的船只不过65艘左右。

彼时星球大战第五集刚刚上演不久,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便用这部大片的名字作了英国出征的标题——

帝国反击战

,相当幽默地调侃了英军一把。

马岛战争英国远征舰队

至此,英国和阿根廷都已卷袖子赤膊上阵,准备在南太平洋上大干一场,两国周边自然也围满了各种吃瓜群众和啦啦队,吃瓜群众暂且不管它,但啦啦队们却得讲讲,

因为有些啦啦队队员的戏份着实有些重,尤其是美国和苏联。

第四、世界各国在马岛战争中的反应是怎样的?啦啦队们的表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美苏对抗最为激烈的时期,全球几乎所有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都避不开美苏的影响,英国和阿根廷这场马岛之战自然也是如此。

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之前一直都比较亲美,

事实上南美洲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南美各国军政府的上台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阿根廷也不例外,

总统加尔铁里甚至在公开场合讲过:“我是美国人的儿子。”

而阿根廷发起夺回马岛

“罗萨里奥”

的军事行动,必然是得到了美国首肯和支持的。但不幸的是,在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

“背叛”

了阿根廷,转而支持更重要的北约盟友英国去了。

英国出征航母上配备的鹞式舰载机

阿根廷既对美国的

“出卖”

大为光火,又暗自担心,因而只得转头去投了苏联。阿根廷与苏联的关系一向不错,原因在于苏联一直比较缺粮,而阿根廷是当时世界上有数的粮食出口大国,所以两家关系很是不错。

英阿马岛之争,在美苏介入后,就此转变为北约和华约集团的争锋。

英阿两个选手在战场上进行着极为惨烈的战斗,各自的啦啦队也没闲着,开始了各种表演。

首先出手的是北约,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

,阿根廷是个农业国,自身并没多少工业基础,所以它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购买,西方国家这一招

“武器禁运”

确实是死死卡住了阿根廷的脖子。

马岛战争爆发之前,阿根廷人其实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他们向法国订购了14枚当时最先进的

“飞鱼”

反舰导弹,法国先交付了5枚。

战争开始后,英国向法国施压,

法国便以各种理由拖延交付剩下的9枚飞鱼

,阿根廷打听到隔壁秘鲁也曾向法国订购了8枚飞鱼,

于是找秘鲁密谈这批飞鱼导弹的转让

。英国情报人员打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刻向国内汇报,于是英国再次向法国施压,法国没辙,

只得将交付秘鲁的8枚飞鱼也扣下。

“飞鱼”反舰导弹发射瞬间

以上飞鱼之事只是一个案例,事实上阿根廷受到了西方国家全方位的封锁,而苏联又远在天边,远水救不了近火。

除此之外,美国也暂停对阿根廷的军火出口,

并直接掐断了各大银行对阿根廷的贷款和担保

,此时英阿战斗正酣,阿根廷一方却断了资金和武器来源,迅速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几乎陷入绝境。

马岛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岛屿争夺战,

分为陆上战斗和海空战斗两大部分,其中陆上战斗是为争夺岛屿本身,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制海权。

没了制海权,就算陆地上有百万大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阿根廷海空军战斗意志极为顽强,

他们使用苏联

“农业卫星”

提供的英军战舰定位,直接用

“飞鱼”

导弹击沉了英国

“谢菲尔德号”

导弹驱逐舰,英国国内为此一度惊慌失措。

英军“谢菲尔德号”被击沉

但客观上讲,阿根廷的总体实力还是远远差于英国的。

武器禁运后,阿根廷的导弹打一发就少一发,打到最后彻底弹尽粮绝,此时阿军飞行员便仿造二战日本

“神风特攻队”

,驾机直接撞向英国战舰,以求同归于尽,英勇无比。

另一边英军同样极为顽强,首先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侵略”的一方,保家卫国下自然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其次英国军人也知道英国已是没有退路,此次远征本就是掏空了家底才拼凑出来的一支舰队,自己的国家根本输不起。

所以这场大战可谓相当惨烈,双方都是孤注一掷,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取得胜利!

阿根廷原本战略是拖住英军,

拖到英军远征舰队漫长的补给线崩溃,自然就不胜而胜,哪知英军狂奔13000公里是真的来拼命的。

阿方战略意图彻底落空,加上被北约断粮断水,很快便丢失了制空权,接着又丢了制海权,

战争至此已经基本分出了胜负。

1982年6月13日,英军截获阿根廷马岛守军发给总统加尔铁里的电报,电报上称岛上阿军守军已是弹尽粮绝,请求国内尽快给予补给。

英军汤姆生准将获取这一情报后,立刻下令岛上英军发起总攻,6月14日,1万余名阿军在梅南德兹少将率领下,向8000名英军缴械投降,

同日阿根廷加尔铁里总统宣布战争结束。

历时73天的马岛战争就此划上了句号。

驻马岛阿军在授降书上签字

马岛战争虽然短暂,

却对当时的战争理念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后来的国际政治局势造成了深远影响,

这一点本文不再赘述,

只谈谈马岛战争对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造成的一些影响。

第五、马岛战争对香港回归的谈判有何影响?

早在马岛战争之前,中方就多次向英国表示希望收回香港主权,英国方面自然是不情愿,香港可不是马岛之类可比,贵为

“亚洲四小龙”

之一,经济总量在全球都排在前列。

在马岛战争之前,香港问题英方一直采取拖延战术,

但马岛战争结束后仅仅三个月,撒切尔夫人就迫不及待地挟马岛“大胜之威”主动访华谈判香港问题,

其意欲何为,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英方以为中方会顾及英国在马岛之战中的

“胜利”

,从而在香港问题上作出让步,妄图以

“主权换治权”

,甚至继续保有香港这颗

“东方明珠”

。殊不知他们在对阿一战中早已暴露了虚实,以举国之力再加四处求人才堪堪险胜,

这等实力对国力胜过阿根廷百倍的共和国来讲,实是不值一提。

1984年国庆阅兵

阿根廷军队一共才20万,而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达300余万,阿军没有多少战斗经验,彼时解放军才刚刚

“教训了一下不听话的小朋友”

,阿军作战只能靠购买他国武器,但我国当时的军工产业早已能生产世界上绝大多数种类的武器,虽说技术尚有欠缺,但量大管饱还是没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咱家早就掌握了人工种植蘑菇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地球蘑菇种植协会”中的光荣一员。

在谈判中,面对英方的种种无理要求甚至战争威胁,邓公以钢铁般的意志给出坚决地回复,至今他那带有川音的原话依然被中国人民所铭记:

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撒切尔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著名的邓公与撒切尔夫人会谈照片

马岛战争的结果可以说对中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既有影响也没有影响。

英方认为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了实力,但在我国经历无数血与火的老一辈革命家们眼中,英方在战争中的力不从心实是自曝其短

,英国,没有决心更没有能力在远东打一场“香港之战”。

当一切都摆上台面后,香港问题反而更好谈,

英方的虚张声势,反而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收回香港的巨大决心。

回到本文开头的一幕,撒切尔夫人步出人民大会堂时,她的心中或许是失落的、沮丧的,所以才会不小心在台阶上跌了一跤。

这一跤,是中英两国战略力量转换的临界点,

从此以后,我们的国家实力一骑绝尘,将英国远远甩在身后,及至今日,中国经济总量已是英国的五倍!

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唯有大沽口炮台上的火炮依然挺立,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满身铁锈的身躯仿佛告诉了大英帝国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全文完。

文/梦醒锦官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