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辽宁舰:远海航行中的四季体验_辽宁_甲板_航母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以来,航迹不断延伸,使命向深蓝拓展。无论寒冬酷暑,舰员们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为战舰破浪前行、战鹰高空翱翔提供坚实保障。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跟随海军辽宁舰,一起感受官兵们别样的“春夏秋冬”。

总台记者 王静:我所在的位置是海军辽宁舰,在这里,上下有20多层甲板,舰员们分布在几十个不同岗位上,辽宁舰的训练海区也从渤海直到西太平洋。舰员们可以在一个航段,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每次出海期间,辽宁舰的政治军官都会轮流进行政工巡查,从深舱到甲板、机库,记者随教导员李家文见证了从夏季到冬季的气温变化。

海军辽宁舰机电部门教导员 李家文:我们每次进行政工巡查,一般会选择在凌晨后,走到全舰40余个值班战位。他们最热的地方是在机舱,平均有四五十摄氏度,每更要值三个小时。而在甲板进行飞行保障的官兵,则要在零下的气温中工作到凌晨。

走向深蓝的辽宁舰出海执行任务,经常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气温相差30℃。在这样的环境下,气象水文保障对航母航行、舰载机起降至关重要。

展开全文

海军辽宁舰航海部门气象班班长 张滨洲:我们现在在北纬39度,气温在-1℃, 能见度大于10公里。这样的天气条件,虽然冷了一点,但还是比较适合舰载机飞行的。

对张滨洲来说,黄渤海海域最大的挑战是降雪和低能见度,越往南走,最大的挑战逐渐变成了降水。

海军辽宁舰航海部门气象班班长 张滨洲:远海的海况跟北边的不同,不确定的降水变多了。有飞行的时候,我们要随时进行观测,至少每30分钟上报一次情况。

一次任务中,歼-15战斗机正在进行起降训练,气象研判两个小时后有零星降水。当时,海区内还是一片晴空,大家都对天气会商的结果产生了怀疑。但两个小时后,云雾逐渐笼罩,果真下起了雨。

辽宁舰的气象水文中心是全军第一家设立在舰艇上成建制的“气象台”,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首次标定了航母甲板风场“玫瑰图”,建立了“岸舰一体”气象水文会商机制,积累了几十个海域的气象数据。他们伴着辽宁舰的深蓝航迹不断成长,为航母和战鹰保驾护航。

航母人:身处远海大洋 随时准备战斗飞行

航母的飞行甲板大概有3个足球场大小,歼-15战斗机要在这上面完成起降,条件十分苛刻。飞行保障的舰艇操纵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95后”的韦翔腾是航母上最年轻的航行值更官,历经4年的理论学习和实操积累,他在今年顺利通过航行值更官的资质考核。

甲板的合成风需要保持在十几米,合成风与甲板的夹角也有严格限制,这些都要通过调整舰艇姿态来实现。

海军辽宁舰参谋 韦翔腾:飞行保障的舰艇操纵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本能的反应。我现在只是刚刚起步,但我相信随着任务的不断历练,我将和蓄势待发的航母事业一起,驶向更远的深蓝。

甲板上,一架架歼-15战斗机依次起飞、精准着舰。航空油料兵承担着为战机加油的工作,在辽宁舰执行任务中,每天天还没亮,航空油料兵就得早早来到飞行甲板,开始一天的保障准备。

从北到南,气温从零下上升到二十多摄氏度,甲板保障人员脱下了厚重的防寒服,换上了轻便的夹克。但吴柯感触最深的不是四季变化,而是任务转换带来的挑战。来到远海大洋,舰载机要时刻准备战斗飞行,他和战友也长时间处于战备值班状态。

海军辽宁舰航空部门班长 吴柯:因为喷气燃料本身是高危物品,更是飞机的主要动力源,责任重大。值班期间,我们都是穿着保障着装,和衣而睡。我们要确保所有的保障要素随时拉得出、供得上。

伴随航母多年,从一名年轻战士成长为班长骨干,吴柯保障过的飞机越来越多,对装备、流程日益熟悉,也越来越自信。

海军辽宁舰航空部门班长 吴柯:我们通过不断地摸索,提高了流程的可靠性。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胜任多个岗位的要求,现在的加油准备时间也缩短到了以前的四分之一。无论天气变化如何,也不管作战海区在哪儿,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把任务完成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