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影评_主旋律_电影_观众

一个好的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而创作的,这部影片就是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导演在战争故事原型中嵌入了“中国故事”的叙事内核,借用主旋律电影题材积极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也将主旋律叙事与电影类型化完美结合。在表现平民化英雄的同时,真实而又形象地渲染了现代战争的残酷。

展开全文

影片在人物的设置上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相比前期的同类型电影《战狼2》来说,影片的主角不再是一个能打能拼的英雄人物,而是一群平民化的英雄人物。影片中石头每当疼的时候总爱吃一颗糖,他的单纯和小孩儿的一面就此体现。佟莉在石头快要牺牲时喂他吃糖,这不仅展现了普通人之间温情的一面。还展现了军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他们每个人都被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当他们面对敌人战火的威胁和随时面临的死亡时,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导演将英雄当作普通人来刻画,不仅不会削弱观众对于英雄的崇拜,反而会让主旋律电影更加平易近人。

导演利用视听语言真实地展现中国海军的形象。在影片之初的营救行动中,导演用手持摄影随着蛟龙队的脚步进行拍摄,让观众置身于战斗的情景中,让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在拍摄庄羽个人的战斗场景时,镜头的晃动感让观众随着他的心理产生了失败恐惧的感觉,这打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刻画。导演将场景设置到了国外,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把中国海军的故事延伸得更广,吸引更多的观众来了解中国海军的故事。

《红海行动》作为一个开端,将主旋律电影开始类型化,符合了电影的发展诉求,真正地走进了大众视野中,为往后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