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公里内,甄别太空威胁,避免流浪地球成真,中国已经有行动_小行星_美国_防御

最近,外媒在中国国内学术期刊《低温与超导》上发现一篇文章,作者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第38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文章题目是《基于接收端量子增强的深空雷达接收体制研究》表示。文中说,针对地基深空雷达对超高接收灵敏度的需要,重点开展了基于接收端量子增强的方案研究,理论上能够全天时、全天候、超远距离探测目标,在近地小行星探测、空间目标监视等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这种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能达到1500万公里。

(有关论文的页面)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颗小行星,会对地球形成直接的威胁,但主要航天国家还是启动了小行星防御计划。这其中有两个思路,首先是居安思危,以人类当前的技术,如果有恐龙灭绝那么大一颗小行星来袭,我们是挡不住的。所以,必须给人类自己留出足够的提前量,来开发和验证有关的技术,一旦真的有小行星会撞上地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这种技术的研发周期,要以几十年为单位,甚至上百年。所以,开发深空雷达,紧盯来自太空的任何可能的威胁,包括寻找有危险的小行星,看看它到底留了多少时间给我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是变害为宝,如果人类能够精确观察和监视一颗近地小行星,并且能用核弹攻击、火箭推动等不同方式,把它解除威胁,那么同样的技术就允许人类,派遣宇航员和工程机械上去,开发这颗小行星的资源。把它改造成一个漂浮在地球附近的矿场,甚至空间城市。而这种小行星本身就能成为新的地球堡垒,用来监视和防范下一次的小行星来袭。

展开全文

(NASA的深空雷达)

这样宏大的工程,绝不是航天部门自己就能完成的,必须得到整个工业和科学体系的支撑。不要说行星防御,就是人类当今的航天活动,也要动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央企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情况,在其他航天发达国家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美国政府和航天界反复强调,必须保护工业基础,特别是保护一些专业化的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关门停业了,整个航天体系也是要出问题的。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美国有很大区别,承担战略科技力量职责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因此,在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和行星防御的太空热门话题上,中国的诸多央企纷纷跟进,表示自己有能力为中国人实现科学幻想。事实上,包括研发量子雷达在内,中国对让人类避免类似《流浪地球》的危机,是非常认真地在对待。

(美国行星防御先导探测器)

根据前文中的论文,38所在开发量子雷达过程中,开发了一种独特的低温技术,能够把雷达器件控制在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这样才能探测到单个微波量子粒子,它们的能量只有光子能量的10000分之一。只有深冷设备才能确保雷达能探测到它们。传统上,这种超级冷却仪器都是由美国和欧洲的少数公司制造的。但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进口极端冷却器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最近国内机构已经制造出了性能相当甚至更好设备,中科院的下属机构在2021年研制成功一台冷却器,可以把温度维持在绝对零度以上0.01度。这打破了美国的垄断。

虽然行星防御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但即使面临全人类级别的灾难,我们恐怕也很难指望美国统治集团能拿出国际主义精神来。从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当中,我们就看够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的表演。因此,量子雷达和行星防御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核动力推进设想图)

除了量子雷达之外,行星防御还需要更多的关键技术。目前能够看到的,就包括小行星交会对接技术、弱引力天体登陆技术、核动力火箭技术、小行星土工作业技术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央企带动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来完成。所以,用我们中国人的力量确保地球和全人类,平安生活在太阳系第三轨道上,不需要像《流浪地球》那样远赴人马座阿尔法星,才应该是正确打开方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