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产【篮球鞋】十强_闪现_设计_鞋面

前言

每次评选篮球鞋都让人纠结,2022年各大品牌的篮球产品看似迭代很慢,印象中没有多少新款,但盘点一轮之后发现,给力的还真不少,但大多数都集中在李宁身上。不但数量多、品类广、清晰地构成了完整的球鞋矩阵,还保证了品质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而其它品牌大多进步有限,个别品牌退步明显。有的是因为代言人出了问题,有的是厚积薄发前要保存实力,还有的确实因为设计能力不足,看起来像掉队了。

虽然各家有各家的苦,但我相信国产品牌还是有进取心的。国内市场无论兴衰都是雷打不动的,在篮球鞋领域继中底科技革命、鞋楦革命、鞋面科技革命之后,设计和制造能力上的比试终将迎来惨烈的白刃战,成为各品牌决定命运的主赛场。想逃避竞争,一定会被更努力的同行轰杀至渣!

榜单

1.李宁|巴特勒1代

2.李宁|音速10 Ultra

3.李宁|韦德之道10

4.361度|BIG 3 3.0 Pro

5.安踏|狂潮4 Pro

6.李宁|全城10 V2

7.特步|林书豪2代 SE

8.安踏|KT7 Pro

9.李宁|利刃3

10.匹克|“鞋垫和中底”的过度营销

排榜理由

1.李宁|巴特勒 1代(简称“JB1”)

展开全文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双鞋,都能感受到“野性的呼唤”。

从论坛跟帖、评测视频留言和购买反馈来看,第一印象也都是“狂野”、“攒劲”和“冲击力”、“攻击性”之类的。JB1的外形能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在设计上就成功了。

图1 JB1的设计灵感来源

对我来说,自打见到这双鞋的第一眼,反而觉得有点保守,后续越看越喜欢,但我看上的是这双鞋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工业设计之美。不同于休闲鞋涂脂抹粉的花架子,桀骜不驯的外形是其内在的“力与美”的具象化。

用《动物世界》来解释可能更直观:公狮的鬃毛和雄鹿的鹿角,美观但不是摆设。除了用来吸引异性,鬃毛可以保护脖颈,鹿角则是拒敌的利器。

图2 美丽的狮子鬃和鹿角

大自然残酷的生存环境迫使生物进化,狮鬃和鹿角的美只是满足战斗功能后顺带产生的结果。局座张绍忠也曾在节目中略带玩笑地说过:“你看它战斗性能好不好,首先看它好不好看。”这么一看,无论是大自然的生物进化还是更精良的工业产品,美都是满足功能需求后自然产生的结果。

图3 局座金句

而JB1就是这样的鞋,它的美是建立在强大的篮球性能上。我甚至怀疑,这双球鞋在设计时采用了逆向思维:在设计时先考虑内部结构怎样满足特定的运动需求,再搭建整体框架。而不是先画出草图,设计好大致轮廓,再去做细化处理。

至于围绕JB1的三大争议:

(1)将鞋垫和中底整合为内插式全掌䨻,直接与碳板和外底接触;

(2)足弓处橄榄型TPU将运动时的弯折点,强行集中在橄榄尖的两头;

(3)外底橡胶不耐磨。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争议,而是立场问题。

图4 巴特勒1代 “铁血”配色

JB1是签名鞋,首先要满足的是代言人提出来的要求。

在去年7月底,李宁篮球的秋季发布会上,设计师孙明旭也坦言,JB1的样子是巴特勒本人要求的,他对自己的第一双战靴提了很多要求,并最终影响了这双鞋。巴特勒希望自己的战靴贴地感更强,启动更迅捷。于是便取消了传统的鞋垫和中底,让整鞋的重心明显降低,自然更加贴地。采用内插式全掌䨻后,简化了脚掌与地面接触的过程,启动自然更迅捷。

图5 JB1结构图

另外,很多人还忽视了一点,就是对吉米·巴特勒的定位。百度百科认为他是小前锋和得分后卫,NBA官网对他的定位是前锋。那么这双JB1也就不是一双以追求频繁变相和多方向移动为主的纯后卫鞋。因此,橄榄型TPU对运动趋势的限制,也就变得合理了,毕竟还要兼顾前锋鞋的职能。

图6 百度和NBA官网对巴特勒的定位

最后,李宁在设计这双鞋的时候预设了前置条件:在室内木地板场景下使用。之所以这么设置,恐怕是为了优先满足职业篮球运动员和有条件经常去球馆打球的高端人群。李宁坚持走精英路线,非常习惯自上而下地营销产品,创造神秘感,从而树立口碑,激发底层消费者对李宁旗舰产品的渴望。

至于大家所诟病的鞋底不耐磨,也只是恼怒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而这也是李宁取巧的地方,不停地在产品前加限定条件,固然明确了设计方向,却只能对一部分消费者负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是我个人对李宁的道德绑架,而是“中国李宁”应该践行的诺言。

“请在室内木地板场景下使用”,这句话说多了、听多了,感觉更像是借口,场地不同和鞋底不耐磨,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一双球鞋应该做好的本分。

图7 JB1鞋底

对我来说,这双JB1代表了2022年中国篮球鞋的最高水平,没有之一!因为它完全做到了“内容决定形式,外观服务功能”,禁得住时间的考验,早晚有一天大家会转过头,重新审视这双JB1。

2.李宁|音速10 Ultra

只要搜索李宁就必然会看到音速。从音速7开始,我就认定这是一双低劣的走量鞋。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音速9,即使音速9的整体销量非常棒。也让我觉得音速9不过是加强版的音速7,只是个好看的花瓶,依旧外强中干。

图8 上图音速7,下图音速9

直到音速10的出现,让我改变了看法。最直观的是那块横贯足弓一直延伸到脚踝骨的TPU,看着既霸道又过瘾。前掌外侧,小拇指处像车灯一样的外墙贴片,采用了醒目的对比色,是设计上的点睛之笔!而且这个贴片与前边的JB1橄榄型TPU作用相同,也起到了约束弯折点的作用,只不过更巧妙,毕竟这两双鞋都师出同门。

图9 音速10 Ultra

音速系列一直有很多版本,音速10也不例外,共有4个版本:

(1)V1版是最早市售的,可以看作基础款;

(2)V2版可以理解为轻量化的夏季款;

(3)TD版,也就是所谓的团队款。卖得最好,颜值最高,在性能和日常穿着之间取了一个平衡点。

(4)Ultra版:诠释极致的性能,这也是李宁篮球在2022年秋季发布会正式提出的概念。

在音速10具体表现在:䨻丝的鞋面、全掌䨻轻弹科技中底、更考究的外观设计和做工,个别配色用上了电镀TPU。可以说,这个版本把李宁能给的、最好的都用上了。

图10 4种不同版本的音速10

从整体看,音速10是典型的次旗舰配置,但能给的也都给了。从外形上看,延续了不对称的设计思路,顺应了脚型走势。流线型的设计前突、后翘、中间凹,也是用心调教过的。尽管ProBar LOC稳定装置和环状TPU能有效降低运动风险,但代价是移动和变相受到限制,所以音速10也是一款介于前锋和后卫之间的鞋。

综合性能在水准线以上,是一双不折不扣的中等偏上的实战篮球鞋。可以助力穿着者从容驾驭不同场地,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木地板、橡胶或是水泥地。也正是因为适用性广,才将音速10放在榜单第二位。

2022年对李宁篮球来说是里程碑之年,不光是韦德之道的十周年,也是音速系列的第十个年头。忍辱负重,大器晚成的音速10 Ultra,同样值得被关注。

3.李宁|韦德之道10

从年初到年尾,所有人都在讨论第十代韦德之道,是万众期待的无冕之王。

关注越多,争议也就越多,但无可争议的是韦德之道10确实好看,仅靠数不清的细节元素和充满未来感的线性设计就能挤进所有评测榜单的前三名。

图11 韦德之道10 “无眠”

对于一双球鞋,我喜欢从三个方面收集资料:

首先是听取同行和官方的宣传口径,由此可以得知这双鞋被高度重复的宣传重点:主要是重量轻、止滑性好、设计元素背后有大量背景故事、制作工艺复杂,建议在室内木地板场地使用;

其次,是去各大论坛和电商平台,听取围观群众和购买者的评论,由此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到官方忽略的反馈:主要有鞋底不耐磨但抓地力没问题、鞋头开胶、鞋面破洞,鞋楦方面有磨小脚趾、脚掌弯折处卡脚、压脚背、对脚踝骨不友好,另有足弓支撑不足、碳板断裂等问题;

所谓褒贬是买卖,卖家以夸为主,买家以负面反馈为主,遇到特殊问题,有夸张的表述也很正常。

所以最后,还需要我买来穿着实战后,再得出结论。

我的结论就是:这双鞋确实好看,但实战也有一些问题,普通人打打养生局,强度别太高就行。因为它太轻了,或者说这双鞋的好与坏都是因为太轻了。当你通过所有维度透视了韦德之道10,聆听了所以的赞美和批评,想要抽丝剥茧地搜寻答案,最终发现问题的核心是重量。

就比如一个鞋底不耐磨的问题——用户只关心为什么鞋底不弄厚点、把耐磨橡胶招呼上,而设计师更关心外底橡胶究竟能做到多轻——最终变成了重量问题。

工业设计理论表明,越是简单的构造越是稳定,越是复杂精密,越容易出问题。韦德之道10实现瘦身奇迹的方法就是使用大量的碎片化组件拼接,虽然这造就了韦德之道独特的魅力,却也埋下了隐患。

图12 韦德之道10结构图

篮球鞋作为工业品也是同理,正因为组件太多了,才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做工问题,直接影响穿着体验。更要命的是这些组件构成的鞋壳太软、太轻,无法约束全掌碳板和TPU侧墙——这两处结构,面积大,硬度高,且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地面。

为了避免像韦德之道9那样太过激进,韦德之道10在很多地方都做了妥协,就比如前掌更宽松的鞋面,为了能兼容更多人。这些做法实际上降低了韦德之道的实战能力,这也是让我不满意的地方之一。

一双篮球鞋受到穿着者施加的一股劲时,应当做到“接-化-发”,但是韦德之道10的鞋面、中底和TPU却玩起了“三国杀”,谁也不服谁,中底薄:缓震有极限,前掌鞋面轻又宽:兜不住爱动的脚趾头,幸好无处不在的TPU守住了最后的底线。这些问题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体重越大,动作越狠,感受越明显。

我认为篮球鞋过轻就像营养不良,饿出来的苗条身材其实是一种病,不能提供很好的稳定性和保护性,所以我从来都不推荐穿过轻的篮球鞋打太高强度的球。

对篮球鞋来说,把重量维持在合理区间就好。轻是一个卖点,而不是刚需,对打篮球的人来说更是一个伪命题。

李宁在做顶级篮球鞋的时候,似乎完全不考虑消费者可能希望穿着它当日常的通勤鞋。李宁的设计师在设计篮球鞋的时候,默认穿鞋人只在室内篮球馆打球,木地板还得是高级的。这个条件太理想化了,会降低部分消费者的获得感。

最后,我想就碳板断裂和后跟稳定性差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碳板断裂:

我曾经踩裂过一双使节8,它的足弓处有一大块外露的TPU;而韦德之道10的全掌碳板下只有一层单薄的外底橡胶,也相当于外露了。另外,使节8的TPU和韦德之道10的碳板几乎一样脆,但前者是廉价的脆,后者是含碳量高导致的脆性增加,敲击的时候声音清脆悦耳。

图13 使节8

我将韦德之道10碳板断裂的可能分为A、B、C、D四种。

图14 碳板断裂的4种可能情况

我踩裂的情况属于A,一个高低不平的马路牙子,我踩上去用力一蹬,结果“咔”一声,TPU裂了。这完全是巧合,也是我唯一一次有踩裂过中底片的经历,概率其实很小。

至于B的情况,是在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让前掌踩在垂直面上,这时候前后两个点的力形成了剪切力,中间的碳板就容易断。还有的人热身的时候喜欢压脚掌,喜欢找一个墙面,后掌不动,使劲压前掌,并使其上翻。

C是踩在一个突起的地方,向下一用力,给碳板硌裂了。

D就是自作孽了,控制不住想要掰鞋。

这些是我的猜想和经验,不敢说韦德之道10的碳板都是这么断的,起码也能给出一些参考,避免危险行为,给鞋子延长寿命。

后跟稳定性差:

结合前边的分解图,就能看出,这块全掌碳板实际上只覆盖了鞋底五分之四的长度,漏掉的这五分之一,自然成了软柿子。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足内翻或外翻,落地时最先接触地面的可能就是鞋边的外缘。再加上后跟有滚动弧度,如果不注意控制重心,就有向后倒的隐患。

所以,还是从规范技术动作入手,做好心理准备,落地时顺势降重心,保持脚掌的紧张感,尽量做到全掌最大面积接触地面。

但不管怎么样,韦德之道10都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给业界树立了设计意义上的标杆。这种复杂的拼接设计,甚至引发了我对现阶段制造能力是否限制了设计能力的思考。

--------------------------分割线----------------------------------

到此为止,2022年篮球鞋三强揭晓了,我必须得暂停一下,稍微捋捋思路。

这三双鞋仅有一双纯后卫鞋,其它的两双都是介于前锋和后卫之间的,排序的时候并不是故意排成这样的。尽管我认为篮球的未来,就是五个两米多高的大个在场上投三分,中锋和后卫都锋线化。

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不重视后卫鞋,因为后卫鞋所需要的技术难度更高,代表着球鞋领域最难攻克的顶峰。后卫是场上速度最快的人,运动过程中可能向任意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还要变相、急停和转身。后卫鞋不但要保护,还要辅助,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好的设计师能独立完成的课题了。还需要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材料研发能力、运动科学的量化研究、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优秀的测试运动员和大数据分析。这应该是除了设计之外,应该下大力气发展的核心科技。

而我们最好的鞋,就像是笼中困兽,还只能在室内、踩在木地板上使用。我不知道李宁是不是想告诉消费者,在不同的场地就要穿不同的鞋,就像菜刀不能拍蒜。但在我的认知里这样是不对的。我可以买两双相同的鞋,一双只在室内篮球馆穿,为了保护场地,彰显我的素质。另一双只在室外场地穿着,也能享受到同样的极致体验。而不是遵从李宁对消费者的诱导,被注入错误的潜意识。

-------------------------------分割线-------------------------------

4.361度|BIG 3 3.0 Pro

361度使出了吃奶的劲,掏空了家底,打造出的扛鼎之作。很多人认为这鞋是堆料鞋,是买不起高端李宁的平替。这种说法,虽然是玩笑,但真实反映出361度这个品牌在大众认知的尴尬。

图15 BIG3 3.0 PRO “陨石”

我对这双鞋的评价就是“9分战靴”,它离满分10分就差一分,可这一分就把它拿捏得死死的,永远都得不到~

首先,BIG3是361度的原创设计,鞋侧标志性的数字“3”灵感来自于其国际线跑鞋的原创设计。但是这个重要的“3字形”标志也限制了这双鞋的设计空间,无论演化到第几代,都是这个醒目的“3字形”,没办法再创新了。所以也只能在鞋面上用力,中底上加强,碳板上加大,客观上只能堆料了。

其次,BIG3的中底材料确实距离一线品牌的性能有差距,无法给与消费者最顶级的体验。

再次,是定位问题。2020年,BIG3 2.0发布的时候,是给阿隆·戈登穿的,直到2021年戈登的签名鞋AG1问世。

361度还有一个代言人叫丁威迪,一开始给人设计了一双鞋,两个配色,分别叫“狂飙”和“流光”,又丑又不上档次。

图16 361曾经为丁威迪设计的鞋

然后BIG3 3.0出现后,就给丁威迪穿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的DVD1代问世。BIG3 3.0的地位就像JB1没出现之前,李宁给巴特勒穿驭帅14 䨻。因此,虽然BIG 3 3.0 Pro的表现超出预期,代替AG系列帮361度站稳了2022年的场子,但名分上还是三当家。

最后是价格,最开始发售的时候,这鞋是400多,现在二级市场已经涨到600以上了。原因是官方渠道42~44码都卖光了,也没补货,我相信不是故意的而是工厂那边真的难,因为现在各品类全线缺货。在我眼里,买这鞋花400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400这个价位让BIG3 3.0站稳了,恐怕BIG3 3.0 Pro补货后价格也很难下来了。

透过价格看本质,BIG3 3.0和Pro版能在二级市场维持住发售价400和600元这两个档,还能逆势涨价,就说明其产品力得到了认可,赢得了市场信心。

好东西应该卖贵点,但我看着价格一路走高,知道最佳入手价格在什么区间,让我现在花600多买这双BIG3 3.0 Pro也不算特别亏,但内心还是拒绝的,可能要花600多买361度的东西,还不太习惯。要入手最好还是等“618”和“双11”的折扣价。

其实让BIG3或其它品牌的某样产品,再次拥有性价比,供求关系固然重要,但决定性因素还得看同行,有没有更高品质的竞品来内卷,来互相伤害。

图17 BIG3 3.0 PRO结构图

关于BIG3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值得玩味:

2020年,戈登穿着BIG3 2.0参加扣篮大赛决赛,结果被韦德给出9分,以1分的分差落败。韦德是李宁的代言人,戈登是361度的代言人,我觉得这个画面既真实又残酷。361度入局篮球市场太晚,就像那个在赛场上拼命表现,想证明自己的新人。但进入决赛后发现,自己与前辈的差距,就像参赛选手和裁判的差距一样,后者高高在上、能决定自己的生死,而自己只能默默地忍受来自前辈的考评。

这个9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我想补充的是,当时除了韦德还有皮蓬也打出了9分,尽管他的本意是服从现场安排,让戈登和竞争对手得分一致。假如时光倒流,我们不能改变韦德打出9分,那我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为361度打出10分?

图18 2020年扣篮大赛

5.安踏|狂潮4 Pro

用料扎实,造型规整,朴素干练,是一双完美的实战用鞋,除了价格无可挑剔。吊牌价999,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在800元左右,异常坚挺,比自家的旗舰汤普森系列价格还要高。

我有的时候就在想,狂潮4 Pro的价格现象,固然有供求关系在作祟,但是不是更反映了安踏公司对狂潮4 Pro的意志,不愿意贱卖这双有特殊商业意义的象征之鞋。当然了,把狂潮4 Pro举得高高的,做成标杆,然后大量出货狂潮4的普通版本也是国货的老艺能了。

图19 狂潮4 Pro

但我确实相信狂潮这个系列的鞋是有精神内核的,作为安踏“要疯”联赛的比赛用鞋,是有内在灵魂的。“要疯”联赛是庶民的舞台,参赛球员多为草根球手,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舞台,每个人都倾尽全力的样子肯定感动了很多人,同为普通人的我们似乎也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我很赞赏要疯联赛的举办初衷和选手展现出的真性情。这群野球手释放出的野性和斗志,让普通观众感受到篮球的魅力,也让更多人参与了进来。尽管现在的“要疯”联赛变成了网红秀场,但是真刀真枪地硬碰硬,这份真实感还是值得肯定的。

受此影响,狂潮4 PRO充盈着草莽的江湖气,不需要太花哨,只需要提供野蛮的性能,供选手撒野。就是这份精神的象征,让狂潮4 Pro具有了别样的内涵,也让它的样子,在不经意间闪过每一个篮球少年的心头。

图20 狂潮4 Pro结构图

虽然我将它排在第五名,但它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外场实战鞋。每当选择陷入困难的时候,这双狂潮4 Pro就像是答案,穿了准没错。也许这双鞋不够细腻,扒开科技配置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反馈感强硬粗犷,但这就是我想要的。

6. 李宁|全城10 V2

全城10 V2夹在全城10 V1和全城11之间,是继全城9之后,在全城系列范围内,还能算得上差强人意的篮球鞋。要说明的是:差强人意不是让人不满意,而是大体上令人满意。

既然全城10 V2令我大体满意,那我不满意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在做工和用料上。

每个运动品牌开发产品的时候,都是有成本预算和资源限制的。而全城10这个项目,可能在李宁内部的重量级不够,所以用料和做工显得比较粗糙,图片里看不出来,离远了也看不出来。但是离近了,拿在手上,看仔细了还是会有些失望。

总结起来就是,一双中规中矩的实战鞋,因为生产成本限制,被做成了廉价的样子。这个问题贯穿了全城10的其它版本,也在全城11身上延续了。

图21 全城10 V1、V2及11

说完了全城10 V2的缺点,再看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脚背上的魔术贴,这是一项成熟可靠的设计,深得我心。只要用了,包裹体验就有极大提升,一般也多用于户外属性强的实战鞋。

近年来,各大品牌有很多鞋都用了类似设计。能立刻想起来的,李宁有裂变7 V2、808 2.0、全城7、利刃3 V2 团队款、全城8 Lite、音速9;安踏有水花系列、KT6;361度的禅4;匹克的老鞋有好几款粘带的,特步肯定也有,但是说不上名字了。

图22 各种使用魔术贴

我认为魔术贴就是大号的鞋带,代替绳子把脚捆在鞋上,这种包裹方式并不高级,但是对于实战鞋来说,立竿见影的效果比花哨的宣传更重要。

除了魔术贴,后跟处的立体TPU同样出彩。这个设计无疑大大加强了跟部稳定性,相比于全城10 V1和全城11,要强太多了。我对全城10 V1的第一印象是一款失败的工业垃圾,原因就是鞋跟处那一块碍事的TPU。就算它真的不会剐到跟腱,也让我心里不舒服。至于全城11后跟处“哥斯拉背鳍”一样的TPU片,更是觉得敷衍,这块廉价的塑料片用处不大,也不美观,实物根本就没有照片那么漂亮。虽然角度向后弯折了,依旧看着不舒服。

得益于魔术贴和后跟TPU的强化,虽然全城10 V2与其它两双全城的底部造型相同,但包裹感受、反馈性能和脚感完全不同。

7. 特步|林书豪2代 SE

这个排名是特步用实力和努力赢来的,我是纯粹的从产品角度把林书豪2代 SE排到这个位置的。

图23 林书豪2代 SE

在盘点特步2022年篮球产品线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特步居然做了这么多篮球鞋。嘴上说着深耕跑鞋领域,实际上在篮球鞋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因为大多是不成熟的作品,也就没有太多宣传,沦为了无名之辈。

图24 林书豪2代SE 结构图

林书豪2代SE上榜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及格线。

从分解图来看,中底使用了特爆回弹材料、侧墙TPU也保护到位了、3D异形碳板也保证了中足抗扭转能力、鞋面是一体式飞织的、鞋底也耐磨防滑,旗舰篮球鞋最基本的东西都配齐了。

当然了,非要找槽点也有,比如特爆科技的英文是“BOOOM”,人家李宁是“䨻科技”英文写成“BOOM”,非得多来一个O,看得出来特步是较着一口劲的。另外,中底的ETPU材料,也只能维持住基本的下限。一体织的鞋面也有上升空间。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也不能把榜单写成评测。

如果非要找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这双林书豪2代SE值得上榜,那就是它的不对成设计。

图25 林书豪2代SE的不对成结构

尽管不对称设计已经成为各运动品牌的标配,但往往只应用在旗舰产品上。除了李宁已经实现了篮球产品矩阵,从高端到中端再到低端的全面应用。如果有心人再仔细研究还可以发现,市面上有的鞋款只是设计成了非对称,于功能上无效。

另外,还要考虑到特步在国产五强中做篮球鞋起步最晚,投入最少,底子最薄。虽然在2006年赞助了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CBO),2007年成为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WCBA)和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的冠名商,但此后再无动作。直到2019年8月9日,与林书豪正式签约,才算下定决心进军篮球市场,这也是特步篮球拥有的唯一球星。对于特步这个年轻的品牌来说,能中规中矩地做成这样,就不容易了。

相比于说鞋,我更想说说这双林书豪战靴之外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设计师;

特步做篮球鞋确实没天赋,初期的产品就像无头苍蝇在乱飞乱撞。哪怕是代表了当时特步篮球最高水平的游云4和林书豪1 代,欣赏起来也是直摇头。

图26 上图是游云4,下图是林书豪1代

直到2021年从361度把设计师曹亮挖过来,产品面貌明显改观。对比林书豪2代和曹亮改良后的SE版就能明显感受到设计师对球鞋的决定性力量:首先,降低了重心、调整了鞋楦,显得更修长;其次,对原有的TPU形状做了改良,把棱角分明的镂空变成了实心的椭圆形,把积聚在前掌的“海浪状”大块竖条TPU拉伸为“波浪状”的长条形TPU,从鞋头包裹到后脚跟,看起来更顺畅;最后改良了鞋带系统,鞋头多了一个鞋带孔,后边3组鞋带变成动态飞线,鞋带系统的变化,显得活泼了不少,层次丰富也显得更高级。

图27 上图是林书豪2代,下图是林书豪2代SE

有了好的设计师,不代表高枕无忧。曹亮在361度设计了BIG3和AG1,离开后,AG2和AG3显然都没有AG1成功,变成了垮掉的两代。而BIG3也陷入了瓶颈,难以突破。说到底,现在的361度还是在吃曹亮留下的设计红利,希望特步能注重人才培养,改变行业内“铁打的设计师,流水的设计岗”这种不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第二件事是关于代言人。

特步与林书豪的合同为期三年,代言费共750万美金,理论上应该于2022年8月结束。诡异的是,各种渠道也没有消息透露是否续约了。

事后来看,这次代言并不成功,对双方来说都是小亏。

特步亏在自己的设计能力不足,白白浪费了签约林书豪的热度,2年的时间都没有推出一款过硬的签名鞋。没有变现林书豪的知名度是自己准备不足,多花点钱买个教训也值了。

林书豪亏在眼光不长远,为了多挣钱,签了篮球鞋底蕴不足的特步,为低劣的产品过度消耗自己的人气。假如签约李宁、安踏,一个设计有保障,一个销量有保障,至少能占一个。

但说到底代言合作是双向选择,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林书豪的运动能力衰退得太快,在CBA的赛场上沦落到打替补,不但令粉丝唏嘘,恐怕他自己也是五味杂陈。遥想CBA开始赛前,还扬言要带领球队打进八强,再一次看到新闻已经是“加入了我国台湾省的民办联赛”。而且离开CBA之前,在隔离期间整活,在社交网络炮轰健身设施简陋,不但败坏了路人缘,也弄得自己晚节不保。但我觉得这反而说明林书豪还是有心气的,还是想在CBA证明自己的,否则也不会在离开之前任性地闹一场。

图28 CBA对林书豪的处罚公告

随着林书豪的离开,其签名鞋的未来也变得不甚明朗,尽管林书豪3代的谍照早在2022年8月就流出了,但是市售成谜,也许这双林书豪2代SE就是最后的绝唱。

图29 林书豪3代谍照

我非常欣赏特步专注于签约华人明星的商业策略,也特别希望特步能在篮球领域坚持这个做法,继续签约华人球星,耐心经营,实现共同进步。

8.安踏|KT7 Pro

相比于KT7,KT8的糟糕表现有目共睹。当我得知设计师是曾设计出GH3的Duane Lawrence后,真觉得有失水准,我只想问他一句:你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另外,我还想对安踏说一句:不是所有搞说唱的黑人设计师都是侃爷·韦斯特。

图30 设计师 杜安·劳伦斯

严格来说KT7是2021年的鞋,是不能进2022年的榜单,万幸KT7 PRO诞生于2022年,坐稳了第八名的交椅。

PRO三个字母,也象征着三个方面的升级:

第一,鞋面材料从“TPU纱飞织鞋面”升级到“全新SPEED FIBER特殊绞综梭织鞋面材质”;

图31 全新SPEED FIBER特殊绞综梭织

第二,中底和鞋垫的材料进行了改良,用料更足,体验更棒。还在前掌和足跟处分别加了一块尼龙发泡的氮科技材料。鞋垫、中底加内置发泡材料,组成三重氮科技加持。

图32 三层氮气

第三,凡是PRO版的KT7都有独特的主题设计。首发的“淬炼”主题配色,经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后鞋面会变色,夜晚无光时荧光鞋面会自发光;“妙手回春”主题,用本草纲目的做旧纸张当鞋面,并用醒目的绿色刺绣,绣出中药“三七”的图案,鞋盒也变成了木盒;“金色海洋”主题,用烫金工艺在鞋面两侧印满象征海浪的金线,用镀金工艺把商标、LOGO和TPU都弄成了具有金属光泽的黄金色。

图33 KT7 PRO多种主题配色

但是安踏的这些主题设计,只是简单的为了好看而设计,就像在帆布鞋上画画一样,各种主题配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篮球功能无关。我希望用安踏KT7 Pro和李宁JB1的例子,让读者更好地体会两种设计之美的不同。

通过对KT6和KT7的实际穿着和对KT8的试穿,我觉得KT6反而是体验最棒的。KT7的诞生背景,是代言人汤普森第二次大伤之后,所以安全、稳定和保护成了KT7的核心。

鞋楦中部对比KT6明显收窄,意图是加强包裹,穿上之后感受明显,但体验不好,我不领安踏这个情。另外,鞋头和鞋尾少了圆润、多了棱角,尤其是鞋身两侧的条状TPU是一种强约束,配合足弓的大块碳板确实提高了稳定性,但代价是降低了体验感。

总结KT7的功能性设计,我的感受就是有些死板,完全是为了做而做。为了达到增强保护的目的,不惜牺牲灵活性和体验感,这就是安踏在篮球鞋设计能力上与李宁的差距!

9.李宁|利刃3

利刃1曾对驭帅11说:“等我我长大后,就成了你的样子。”时过境迁,一语成谶。驭帅系列沉寂后,利刃开始展露锋芒。

图34 上图为驭帅11,下图为利刃1

尤其是利刃迭代到第三代之后,造型更符合现代审美,销量也非常好。但是驭帅11的问题,也遗传了下来。

首先是防侧翻能力差,即使用了ProBar Loc把底盘做得很稳,也不能掩盖这双鞋在防侧翻上的敷衍。另外,我发现不知不觉,连最新的驭帅系列都用ProBar Loc取代了SAS同步协调系统,我觉得这很不好,等于是变相减配了。

其次是相对廉价的做工,整双鞋显得特别轻薄,根本就不能胜任高强度的对抗局,最关键的是确实有一些还说得过去的颜值,弥补了先天的劣质感。

图35 上图为利刃3,下图为利刃3 V2

利刃3也有很多版本,我以为:

普通的利刃3是高帮款;

而利刃3 V2是低帮款;

至于利刃3 的TD款,也就是团队款,实在是不感兴趣。

图36 利刃3 团队款

我觉得利刃3是很好的单人训练鞋,没有对抗独自练球的时候穿穿没问题,穿出去日常通勤也没问题。虽然鞋面是䨻丝的,中底是全掌䨻的,却只为撑起附加价值卖贵点,于实战用处不明显。

图37 利刃3结构图

所以,利刃3是很好的偏生活的篮球鞋,但性价比堪忧。假如只是为了好看去购买还情有可原,假如是为了体验上述的种种科技去买单,则大可不必,还不如多加点钱买旗舰产品。所以,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

10.匹克|“鞋垫和中底”的过度营销

丑话说在前边,我把匹克放到这个位置,不是在夸奖它。而是憋着一口劲,要狠狠地吐槽匹克篮球在2022年的辣眼表现。排在榜单的最后一位,不光表达了我对匹克篮球产品的失望,更是对匹克现阶段摆烂式的态度表示不满。

我认为篮球鞋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配件化的现象。运动品牌除了卖鞋还会卖鞋垫、卖中底和袜子供消费者搭配,一双鞋配上不同的中底、鞋垫和袜子才算是有机的整体。

这在未来不是问题,但匹克现在应该务实一些,做好设计和研发的基础工作,别老妄想着弯道超车,活在不切实际的梦里。

本来这个位置有4双鞋在角逐:

李宁的裂变7 V2就像“撒尿牛丸”一样,好看好穿又好玩,集合了䨻材料、魔术贴、BOA旋钮等元素,还拥有韦德之道的品牌标志,如果您恰巧是一位环保主义者,还可以选择它的环保版;

安踏的速决5绝对是一款被忽视的全能好鞋,虽然首次市售在2021年,但2022年不但补了货还出了新配色,也具有上榜资格;

至于361度的禅3 Pro和特步的游云7,也都因其朴素、可靠的实战性能,让我陷入了选择难题。

最后一想,千夸百赞实在是有点无趣,干脆火力全开,来一场吐槽大会!

图38 第十名的候选鞋

整个2022年匹克篮球只干了两件事:一个是于年中发布了后卫鞋旗舰产品:闪现4,另一个是于年终的“12·5”大会发布了大三角2代和维金斯1代这两双前锋鞋。

如果非要说这几双鞋里什么鞋做得最好,还得是闪现4-力量版,但是所有的鞋都比不过自己的上一代产品,总体来说匹克篮球的2022是集体退化的一年。

图39 闪现4矩阵

先说年中发布的闪现4,一反常态,推出了3款,分别冠以全能、力量和超轻的不同属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一直到“双11”真的打算购买的时候,才发现有点不对劲。市场上全能版和力量版都已经发售了,唯独没有超轻版的身影。

通过对官方资料的梳理,我得出以下结论:

(1)闪现4-全能版,实际上是闪现系列的常规升级版。

楦型继承闪现3并优化,鞋面采用复合网布,中底采用“一模双密”科技中底:前掌超级“魔弹”科技,后掌轻量化“态极”科技,双层立体式抗扭转片由上层的加强尼龙板和下层的H形TPU构成。

图40 闪现4-全能版,中底和抗扭片

(2)闪现4-力量版,实际上是高配款,代表着闪现4的最强性能。相比于全能版,鞋楦更加紧实,中底“一模双密”材料品质更高,鞋面用上了尼龙TPU丝线,鞋垫变成了EVA高回弹的,但最值钱的升级是鞋跟处180度环抱式TPU和升级后的双层立体式抗扭转片:内层用了带加强筋的尼龙板,外层从H形TPU变成了超大块的异型PEBAX支撑片。

图41 闪现4-力量版,抗扭片升级

(3)闪现4-超轻版,就是力量版减配后的样子,外观相同、主要结构也相似,就是配置不同,是闪现4的低端廉价款。而闪现4实现轻量化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减配,把鞋面、鞋底和中底材料换成轻量化的,甚至连鞋带都换成了含棉量少的薄款,然后美其名曰“超轻”。

韦德之道10,43码,单只重量372克,而闪现4超轻,42码,单只重量330克。如果实现轻量化这么简单,李宁是不是在没事找事?只要把同一双鞋,用更轻的材料组装一遍,就可以当超轻版卖了,还省了模具开发的钱。

图42 闪现4未发售的超轻版

基于上述结论,我对闪现4-超轻版没有大规模市售有以下3点猜想:

I.超轻版如果市售,一定会赔钱。

为了瘦身放弃了的科技加成,导致超轻版没有可供宣传的卖点,溢价的附加值低。

而且闪现4上市期间,正值国内用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快,市场需求萎缩,各运动品牌库存压力大的时候。很多更有竞争力的鞋,都降到了超轻版预先设定的价格区间。此时推出超轻版,纵然这鞋没有太多的科技成本,单就制造来说,估计生产成本都会高过销售价格,如果变成积压的库存货,滞销了,那就更是血亏。

II.如果超轻版上市,一定会造成口碑塌方。

假如超轻版的价格卖得和全能版、力量版的价格一样,那消费者会把这双超轻版当作和全能、力量版相同等级的鞋看待。但是这双超轻版并不像其它两双鞋有独立设计,反而和力量版共用模具,说好听了是力量版V2,说难听了是廉价的减配穷人款。“轻”这个字,放在篮球鞋身上,往往意味着品质和功能性难以保障。而闪现4-超轻版,没有科技,只有轻。最后的结果就是消费者会觉得花了冤枉钱,然后在网络上输出负面内容。

假如卖得便宜了,一定会有人大肆宣扬:“这鞋的版型和力量版相同”,被列入性价比高的平替产品。到时候会有两难,一个难的是,每卖一双超轻版,就少卖一双力量版,假如减产超轻版,匹克耍猴的帽子就扣上了;另一个难的是,爱买高性价比商品的人,还特别喜欢分享,在网上写评测。这双闪现4-超轻版,我没见过实物,但从同行的抢先评测视频中,我预感到这鞋不会让太多人满意。结果是不挣钱,也不落好,白白损耗闪现系列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

III.如果超轻版上市,一定会挤压闪现3的生存空间。

可能匹克也是后知后觉地发现了,超轻版的闪现4如果上市,一定会被拿来和闪现3比较,一定会先和闪现3来一场窝里斗!

闪现3,41码,重350克,“一模双密”的中底和环抱式TPU,都与闪现4-超轻版相差不大。按照匹克的宣传话术和营造出的氛围,后者不但更轻,还是新鞋,超轻版的闪现4是更优秀的存在。但实际情况只有匹克自己知道:不但超轻版比不过闪现3,就是整个闪现4矩阵的名气和销量也比闪现3差远了。

靠着闪现4全能版和力量版的差异化,还能忽悠一部分人,如果超轻版上市了,不但底裤会被扒掉,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倒不如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按高中低配置分类,消费者容易理解,匹克自己也能得到解脱。

图43 闪现3

假如年中发布的闪现4只是宣传策略问题,觉察的人还不多,还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那年末发布的大三角2代和维金斯1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又蠢又坏!

匹克给自家产品取名字的时候,会故意弄得含混不清,除了和我一样的自媒体同行,恐怕普通消费者很难厘清其中的差异,从而受到“污名化”的混淆,买到差劲的商品。

大三角是这个问题的重灾区,从1代开始就用“态极大三角”“态极澎湃大三角”“态极超轻大三角”这三种名称,对2款不同的大三角1代进行混淆。

图44 看鞋底辨别2种不同的大三角1代

一开始大三角一代只有一款,叫“态极大三角”,碳板是长方形的,说是碳板,其实就是薄薄的一层塑料片,特别脆,特别爱碎。

因为市场反应问题突出,于是又出了一款“乂型”碳板的大三角1代,改善了这个问题,取名为“态极澎湃大三角”,为了加以区别,长方形碳板的“态极大三角”改叫“态极超轻大三角”。

发稿之前,我又搜索了一遍 ,发现命名规则又变了。长方形碳板的改叫“态极澎湃大三角”了,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搜“态极超轻大三角”也能看到就是它!“乂型”碳板的现在叫“态极大三角”。

图45 命名混乱的大三角1代

但是不管名字怎么变,我就一句话,买大三角1代,只买“乂型”碳板的,那长方形碳板的不好。

到了大三角2.0,还是这一套,但学精了,从外观上看不出差异了。

图46 大三角2代的价格

最先推出的叫“态极大三角2.0”,采用“全掌超级魔弹科技”,后掌内嵌轻量化态极缓震单元,回弹率大于65%,售价498,谁给的自信。

后来推出的升级款叫“态极澎湃大三角2.0”,把“全掌超级魔弹科技”升级为“全掌匹克澎湃科技”,回弹率高于70%。售价698,反正也没人买,价格就撂这了。

多花200块钱,就是为了这块加5%回弹的中底鞋垫。

图47 大三角2代升级前后的区别

另外,有的配色,鞋面罩网用了普通网布,有的用了高端纱罗材质,如果没选对配色,多花的200块钱性价比更低。

图48 大三角2代配色不同用料不同

至于那个臭名昭著的“自适应”烂梗,我也不想多说了。任何鞋,只要是EVA的,发泡材质的,哪怕是橡胶的,穿多了,都会根据脚型发生形变,成为专属于你的“自适应”。

图49 匹克“自适应”,可笑的宣传

图50 他在耍你耶,皇上!

对于匹克的大三角2.0呢。

我就把话放这!

啊!

讲话了!

啊!

匹克大三角2代,不管是态极的还是澎湃的。这鞋要是不降到198块钱以下,我都不拿正眼看它!

我说的!!!

除了售价,大三角2.0的造型也让我难以接受,简直丑到了家,能丑得这么恶心,匹克也尽力了。一件工业品,如果造型设计敷衍,也很难让我对品质有期待。性能上,全靠中底鞋垫;保护方面,由220度的TPU、内置尼龙板和足弓支撑片组成的稳定系统,给我的感觉就是维持最低限度的保护。做足了表面文章,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起个英文名字“FOOTHOLD”,再整个新名词“动态稳定系统”就可以吆喝消费者来买了。

图51 澎湃大三角的稳定系统

我想了好久都想不出,为什么大三角2代摆烂得这么明显,简直是自掘坟墓,让人一点购买的欲望都没有。是人手不够都去忙维金斯1代了,所以图省事?

难以想象这是匹克出品的次旗舰产品,放出这样的设计实在不符合匹克在行业内的地位,是要被同行耻笑的。这双鞋也必然钉在国产篮球鞋失败设计的耻辱柱上,令匹克蒙羞!

遥想2021年的“12·5”大会,匹克骄傲地展示了3D打印生产出的极具未来科幻感的鞋,还展出了大三角1.0的终极形态“超级大三角”,一时间令我对匹克的2022充满了期待。没想到这一切如梦幻泡影,所有的美好全都没有兑现,只剩下刺眼的大三角2.0。不知道匹克是真的能力不足,还是为了演双簧,牺牲自己,只为衬托同时发售的维金斯1代。

维金斯打总决赛不穿匹克篮球鞋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对匹克来说,损失巨大,不但失去了极具价值的商业噱头,代言人的不配合,也让这双迟到的维金斯1代蒙上了摆脱不掉的阴影。整个维金斯系列都会被人调侃成“违约系列”,总会有人在这双鞋的评论区写上一句“维金斯自己都不穿”。

图52 维金斯拒穿匹克

抛开代言人的争议,对于维金斯一代我从来都不相信匹克所宣传的:用了18个月的设计时间,才铸造了维金斯1代。匹克一说,消费者一听就好,关键还得看实物。

看到维金斯1代的时候,感觉更像是闪现5,鞋头的三角LOGO、后跟车尾灯的设计、流线型的鞋身,都与闪现家族一脉相承。杂糅了闪现3的外观和闪现4的多中底配置概念,硬把后卫鞋改成前锋鞋,失去了原属于后卫的神韵,使整鞋变得臃肿、呆板。

图53 2款维金斯1代,上图为“可置换”,下图为“一体式”

对于匹克来说,维金斯一代是重要的签名鞋,容不得半点闪失,汲取闪现系列成熟的设计和市场反馈确实是保险的做法,但更像是妥协,设计能力有限,研发时间越拖越长,眼看要变成没办法交差的烂尾工程了,只能用中庸保险的设计交差,毕竟都已经花了18个月了,难道还要再磨蹭半年?

首发的维金斯1代,后来也叫做“可置换版”。在脚踝处有提拉头,拉动时,可以方便鞋垫弹出。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不好,总担心刮到右腿,是个不安全隐患。再看可置换的两副鞋垫,一副是增强前掌爆发感的澎湃鞋垫,另一副是增强后掌适应性的态极鞋垫。

图54 维金斯1代“可置换”的2种鞋垫

图55 方便换鞋垫的提拉设计

后来,又推出了“一体式”的维金斯1代,完全是普通鞋配置,有中底、有鞋垫,鞋子明显大了一圈,更臃肿,更肥腻。

官方是这么介绍鞋垫的:一次性提供前掌的高爆发“P-soon”轻速和后跟高缓震“超轻态极”两种科技体验,不仅能够依靠态极特性提供常规实战穿着中针对不同身高体重的自适应,更能为喜欢“高爆发”的运动员提供澎湃的回弹和反馈,结合重量控制优秀的“轻弹”框架式设计,带给用户无与伦比的科技感与体验感。

既然如此,早点卖“一体式”的维金斯1代不就行了?既然“一体式”融合了“可置换”的所有优点,那“一体式”的鞋垫和中底可太神奇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我自己也觉得啰嗦,但是如果不把匹克的卑劣行为写清楚,不知道又会误导多少消费者!整天把心思放在折腾中底和鞋垫上,吃老本,设计和科技研发一点进步都没有。靠不切实际的华丽宣传和饭圈文化,营造出的虚假繁荣,并不能帮助匹克重新上市,恢复10年前的“PEAK”时代。

退市了,没有财务压力,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地挣钱。不用对股东负责了,也要永远对消费者负责。如果道德水平与经济实力不匹配,于整个行业都是灾难,幸亏消费者可以不买你的商品,用脚投票。

--------------------------分割线-----------------------------

写到最后,精疲力尽。

尽管我的讲述可能带有激进的主观倾向,依然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这份榜单得到升华,带给读者超脱于榜单之外的获得感,不只是看个热闹。

拥有独立思考的灵魂,谨慎地按需消费,面对商家的花言巧语,保持镇静,用自己的知识品评一双篮球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