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滇池28种野生雁鸭档案来啦_白色_鸟类_体长

进入2月,到滇池越冬的鸟类群体基本稳定了。对于到滇池越冬的海鸥,大家都比较熟悉,但与海鸥一起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鸭,知道的人却还不多。2月1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他多年关注和追踪到滇池越冬的鸟类,对滇池里的野生雁鸭也格外熟悉。他说,目前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鸭共有28种,其中许多市民都没有见过。这是昆明市鸟类协会首次披露到滇池越冬野生雁鸭的情况。

滇池鱼虾肥美、雁鸭成群

据统计

昆明的雁类现在有四种

(2022年新增两种:短嘴豆雁、白额雁)

鸭类二十四种

一起来看看

昆明滇池的雁鸭有多美吧

展开全文

4种雁

01

斑头雁

斑头雁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为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02

灰雁

灰雁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嘴、脚肉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

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食物为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螺、虾、昆虫等动物食物。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03

短嘴豆雁

短嘴豆雁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2023年1月10日,在晋宁滇池发现三只短嘴豆雁。它是大型雁类,上体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端斑,脚橙黄色。嘴长度通常在70毫米以下,下嘴基更厚,嘴端部黄色变化较大。繁殖于苔原地带,迁徙或越冬期,集大群于开阔平原草地、湖泊、农田地区,以苔草、农田作物为食。

04

白额雁

白额雁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24种野生鸭

01

翘鼻麻鸭

翘鼻麻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大型鸭科动物,体长52-63厘米,体重0.6-1.7千克。体羽大都白色,头和上颈黑色,具绿色光泽;嘴向上翘,红色;繁殖期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红色瘤状物。自背至胸有一条宽的栗色环带。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条宽的黑色纵带,其余体羽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之白色覆羽,绿色翼镜,黑色的头、飞羽和腹部纵带、棕栗色的胸环和鲜红色的嘴和脚形成鲜明对照。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活动。

02

赤麻鸭

赤麻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千克,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03

鸳鸯

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雁形目、鸭科动物,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

04

棉凫

棉凫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羽毛主要呈白色。头圆,脚短,鸭喙很像鹅的喙,短而底部较深。雄性棉凫繁殖时毛色泛黑绿色光泽,头部、颈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飞行时,雄鸟双翼呈绿色并有白带,雌鸟羽色较淡。在非繁殖期间,雄鸟的羽毛与雌性的相似。一般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在树洞中筑巢。主要吃种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莲科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等。

05

花脸鸭

花脸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属小型鸭类,体长37-44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繁殖羽极为艳丽,特别是脸部由黄、绿、黑、白等多种色彩组成的花斑状极为醒目。胸侧和尾基两侧各有一条垂直白带,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野鸭。非繁殖羽似雌鸟。花脸鸭是一种喜欢集群的鸭类,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鸭混群。白天常成小群或与其他野鸭混群游泳或漂浮于开阔的水面休息,夜晚则成群飞往附近田野、沟渠或湖边浅水处寻食。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

06

白眉鸭

白眉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小型鸭类,体长34-41厘米,体重不到0.5千克。雄鸭嘴黑色,头和颈淡栗色,具白色细纹;眉纹白色,宽而长,一直延伸到头后,极为醒目。上体棕褐色,两肩与翅为蓝灰色,肩羽延长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镜绿色,前后均衬以宽阔的白边;胸棕黄色而杂以暗褐色波状斑。两胁棕白色而缀有灰白色波浪形细斑,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鲜明对照。雌鸭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而带棕色;眉纹白色,但不及雄鸭显著。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

07

琵嘴鸭

琵嘴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长43-51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头至上颈暗绿色而具光泽,背黑色,背的两边以及外侧肩羽和胸白色,且连成一体,翼镜金属绿色,腹和两胁栗色,脚橙红色,嘴黑色,大而扁平,形态极为特别。雌鸭较雄鸭略小,外貌特征亦不及雄鸭明显,也有大而呈铲状的嘴。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08

赤膀鸭

赤膀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稍小,体长44-55厘米,体重0.7-1千克。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上体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状细纹,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宽阔的棕栗色横带和黑白二色翼镜,飞翔时尤为明显。雌鸟嘴橙黄色,嘴峰黑色。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翼镜白色。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

09

罗纹鸭

罗纹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型略较家鸭为小,体长40-52厘米,体重0.4-1千克。雄鸭繁殖期头顶暗栗色,头侧、颈侧和颈冠铜绿色,额基有一白斑;颏、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位于颈基处。三级飞羽甚长,向下垂,呈镰刀状;下体满杂以黑白相间波浪状细纹;尾下两侧各有一块三角形乳黄色斑。明显有别于其他鸭类,野外容易鉴别。雌鸭略较雄鸭小,上体黑褐色,下体棕白色,满布黑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叶、种子、草子、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10

赤颈鸭

赤颈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长41-52厘米,体重0.6千克左右。雄鸟头和颈棕红色,额至头顶有一乳黄色纵带。背和两胁灰白色,满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翼镜翠绿色,翅上覆羽纯白色。在水中时可见体侧形成的显著白斑,飞翔时和后面的绿色翼镜形成鲜明对照,容易和其他鸭类相区别。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翼镜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体白色。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

11

斑嘴鸭

斑嘴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上嘴黑色,端部黄色,易与其他野鸭区别。身体羽毛大多为棕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翼镜呈金属蓝绿光泽,并闪紫辉。斑嘴鸭是鸭属中最常见且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3月中旬飞往北方繁殖,9月底10初南迁,途经华北,至10月中旬以后,大量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它们栖居在内陆的大小湖泊、河流、水库及沟渠的水面上。善于游泳和潜水,常见5-20只结群活动。在沿海地带,大多栖于岛屿或海岸的崖石上。晨昏时,便飞往附近稻田、沟渠、泥塘中觅食。

12

绿头鸭

绿头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游禽,大型鸭类。体长47-62厘米,体重大约1千克,雄鸟嘴黄绿色,脚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领环。上体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肋和腹灰白色,具紫蓝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醒目。雌鸭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黄色,脚橙黄色和具有的紫蓝色翼镜及翼镜前后缘宽阔的白边等特征。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13

针尾鸭

针尾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鸟纲、鸭科的中型游禽,属水鸭类。体长43-72厘米,体重0.5-1千克。雄鸭背部满杂以淡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波状横斑,头暗褐色,颈侧有白色纵带与下体白色相连,翼镜铜绿色,正中一对尾羽特别延长。雌鸭体型较小,上体大都黑褐色,杂以黄白色斑纹,无翼镜,尾较雄鸟短,但较其他鸭尖长。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低洼湿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在开阔的沿海地带,如空旷的海湾、海港等地常能够见到数百只的集群。主要以草籽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牵牛子、芦苇、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到农田觅食部分散落的谷粒。

14

绿翅鸭

绿翅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小型鸭类,体长37厘米,体重约0.5千克。嘴、脚均为黑色。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一直延伸至颈侧,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在水中游泳时,极为醒目。飞翔时,雌雄鸭翅上具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翼镜和翼镜前后缘的白边,亦非常醒目。每年3月初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大量出现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常成40-5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飞行疾速,排成一条线或 “V”字形,两翅鼓动甚快,发出“呼呼”的鼓翼声。秋季迁徙开始于9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到达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广东沿海一带。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晚上和白天亦觅食。每日觅食时间较长。休息多在水边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岛上。

15

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体长45-55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雄鸟头浓栗色,具淡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翼镜白色,嘴赤红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特征极明显,野外容易辨别。雌鸟通体褐色,头的两侧、颈侧以及颏和喉灰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极为醒目。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水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

16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体重700-1100克,寿命10年。雄鸭头顶呈红褐色,圆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翼镜大部呈白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鸭下部羽色较深,与雌体颇相似。雄体覆羽与雌性同,但头和颈部的红色比较浅些。眼鲜红色或红棕色;喙蓝黑色;脚青灰色或铅灰色;蹼关节和爪黑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17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鸟体羽纯褐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18

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33-43厘米,体重0.5千克以上不到1千克。雄鸟头、颈、胸暗栗色,颈基部有一不明显的黑褐色领环;眼白色,上体暗褐色,上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翼镜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两胁红褐色,肛区两侧黑色。雌鸟与雄鸟基本相似,但颜色较暗些。在水中时腹部白色虽不可见,但头、颈、胸和两胁的暗栗色。飞翔时腹中部和翅上翅下白斑与暗色体羽亦形成强烈对比,反差强烈,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动于河口及沿海泻湖。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

19

凤头潜鸭

凤头潜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40-47厘米,翼展67-73厘米,体重550-900克,寿命15年。是中等体型矮扁结实的水鸭。头带特长羽冠,雄鸟亮黑色,腹部及体侧白。雌鸟深褐,两胁褐而羽冠短。飞行时二级飞羽呈白色带状。尾下羽偶为白色。雌鸟有浅色脸颊斑。雏鸟似雌鸟但眼为褐色。头形较白眼潜鸭顶部平而眉突出。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20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42-47厘米,翼展68-75厘米,体重750-1350克,是中等的体矮型鸭。雄鸟体比凤头潜鸭长,背灰,无羽冠。雌鸟与雌凤头潜鸭区别在于嘴基有一宽白色环。与小潜鸭非常相像但体形较大且无小潜鸭的短羽冠。求偶炫耀时雄鸟发出咕咕轻声及哨音;雌鸟回声生硬粗哑。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叶、茎、种子等。觅食活动主要是通过潜水。通常潜水深度在2-3米。通常白天觅食。休息时常成群地在海上或湖面游荡,或一动不动地飘浮在水上随波逐流。

21

鹊鸭

鹊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中型鸭类,体长32-69厘米,体重0.5-1千克。嘴短粗,颈亦短,尾较尖。雄鸭头黑色,两颊近嘴基处有大型白色圆斑。上体黑色,颈、胸、腹、两胁和体侧白色。嘴黑色,眼金黄色,脚橙黄色。飞行时头和上体黑色,下体白色,翅上有大型白斑,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雌鸟略小,嘴黑色,先端橙色,头和颈褐色,眼淡黄色,颈基有白色颈环;上体淡黑褐色,上胸、两胁灰色;其余下体白色。主要栖息于平原森林地带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与流速缓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与水塘。泳时尾翘起。白天活动成群游泳在水流缓慢的江河与沿海海面,边游边不断潜水觅食。善潜水,一次能在水下潜泳30秒左右。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其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蛙以及蝌蚪等。

22

白秋沙鸭

白秋沙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也叫斑头秋沙鸭,全长约420毫米。雄鸟体羽以黑白色为主。眼周、枕部、背黑色,腰和尾灰色。两翅灰黑色。雌鸟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头顶栗色。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地带,善游泳和潜水。以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5-7月,巢营于绝壁上,也有的在洞穴中,每窝产卵6-10枚。栖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库、河口、海湾和沿海褐泽地带。食物主要为小鱼,也大量捕食软体动物、甲壳类、石蚕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23

普通秋沙鸭

普通秋沙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秋沙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54-68厘米,体重最大可达2千克。雄鸟头和上颈黑褐色而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头颈显得较为粗大。下颈、胸以及整个下体和体侧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冠羽短,棕褐色,喉白色,具白色翼镜,特征亦甚明显,容易鉴别。常成小群,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普通秋沙鸭主要栖息于大的内陆湖泊、江河、水库、池塘、河口等淡水水域,偶尔到海湾、河口及沿海潮间地带;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区,也栖息于开阔的高原地区水域。

24

红胸秋沙鸭

红胸秋沙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等食鱼鸭类,体长53厘米。嘴细长而带钩,捕食鱼类。丝质冠羽长而尖。雄鸟黑白色,两侧多具蠕虫状细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而褐,近红色的头部渐变成颈部的灰白色。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苔原。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偶尔也见有单只的。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也吃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左学佳 文

昆明鸟类协会 王智斌 刘强 摄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陈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