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二七精神”,让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发扬光大_工人阶级_工人_斗争

精神内涵

拚搏、奉献、进取

精神解析

“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一次伟大斗争。她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坚强的战斗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坚决彻底不怕流血栖牲的革命战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并初步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在这次血与火的斗争中,表现出了空前的英勇坚强,撼天动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工会的尊严和价值。

万众一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性与集体奋斗的团队精神

京汉铁路全体工人在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总工会命令不上工,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坚强革命意志和磐石般的组织纪律性。

由分散斗争到联合斗争、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革命首创精神

在党的教育下,京汉铁路工人在工人运动中逐步认识到,增加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待遇固然重要,但是,“说自己要说的话,开自己要开的会,组织自己要组织的团体,出版自己所要看的书报杂志,则更为重要。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与领导者,并以铁的事实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

震撼中外的“二七”斗争一开始就以崭新的面貌和战斗的姿态出现,提出了“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这充分表明了工人阶级斗争水平的迅速提高。

坚持信仰,听党的话,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工会跟党走的历史典范

在这次罢工斗争中,京汉铁路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为实现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捍卫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以其叱咤风云的革命气魄和同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献身精神,发挥了极为卓越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罢工斗争中的骨干核心力量。

二七英烈

施洋:

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同时,他还深入产业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

林祥谦:

1912年初,林祥谦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江岸铁路工厂当钳工,正式加入铁路工人队伍。这里工人所受的压榨也是很残酷的。为了改善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林祥谦和工友们曾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也用过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展开全文

司文德:

司文德,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安阳市汤阴县西关小杜庄人。1918年到郑州铁路工务段做工,后被推举为工务段工会总代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他在工人中奔走活动,散发传单,坚定罢工工人的斗争决心。

汪胜友:

1904年,汪胜友经人介绍,到京汉铁路郑州大工厂做工。在反动军阀的血腥统治下,汪胜友不畏强暴,奋勇当先,团结带领工友们同欺压工人的工头、反动军警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弘扬二七革命精神

让“二七”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二七”大罢工有力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伟大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二七”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伟大作用,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要使改革取得效果,工人阶级和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与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的努力奋斗分不开的。

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传统,工人阶级要学习“二七”工人为人民事业献身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为人民创造更好更多的财富。

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传统,还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是党的助手。“二七”大罢工时,工会在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董必武同志赞颂“二七”革命斗争的诗句,充分肯定了“二七”大罢工的历史功绩,鼓舞着我们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传统,把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纪念场馆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郑州二七纪念馆

▲武汉二七纪念馆

学习资料

▲ 纪录片《红色武汉》

▲ 党旗下的故事《解读二七大罢工》

▲ 红色记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魏欣

审稿:福州工人E家亲编辑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