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节目开始前的一些话:
1、本文只是我在看这这一期《歌手》时的感受,边看边写,不是专业乐评,也肯定有很多错漏。不满意可以在评论区讨论或者骂我,都没关系。
2、本文大概率不包含声乐技术分析。
3、关于《歌手:当打之年》的音乐追求是什么,在节目开播之前的《敢唱敢当敢宣言》中已有相应表态:
十秒、划走,谁允许音乐成为速食?点赞、快转,谁默认作品沦为数据?音乐该有根,扎根人心;音乐,该是不停击打灵魂的细密旋律,音乐该是歌手凝望这沸腾时代的酣畅呐喊。……你有权利选择真正的音乐。少年勤勉,青年担纲,他们有义务以歌手之名站在这个舞台歌唱。
这也是我的想法,前几期对于一些歌手所谓的“偏见”,也正是由此而生。但是,每一位能够来到这个舞台上的歌手,都是心头肉。我很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那就多一些宽容与谅解。
米希亚:《What A Wonderful World》
米希亚好像上一季的刘欢,每一期演绎不同的风格,给观众和孩子们展现音乐的不同可能。
《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一张发布于1968年的歌,也被用作《12猴子》的片尾曲。作者则是爵士乐不可或缺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穷苦出身,走过弯路,被Joseph Oliver发现并拯救,然后成为一个小号手,在节奏乐器和版务乐队上即兴表演,那些随性的喊叫直到现在都可以在爵士、摇滚中听到。
关于他的电影有几部,1980年的《The Best of Louis Armstrong》,2008年的《Good Evening Everybody:In Celebration of Louis Armstrong》(前者我已经忘了什么内容了,后面是最后一次上台表演)。有兴趣可以看看,很可爱的一个黑人老爷爷。
他的声音并不清澈,颗粒感很足,就是那种典型的老年人的声音,但是你可以听到里面的从容和舒适。米希亚的版本也是如此,慢慢晃动着身体的她沉浸在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之中,旁边缓缓拉动的大提琴和深厚的酒融在一起,缓缓地轻轻地,流向了那一句:
展开全文
Yes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世界多美好啊。
被提琴、钢琴、小号包围的她,间奏那些欢快的节奏,还有随性的哼鸣,仿佛在说,要好起来了,要好起来了,要好起来了。只用歌声就能够表达明确的人文关怀,值得后辈学习。
变平淡为起伏,加入技术高超的华彩,却不让人感觉到炫技的成分,这就是唱商。
米希亚的声音充满了故事性,尽管她只是在唱一首歌,但听者总能想起自己的那些过往。这一次,我想起了疫情结束后的阳光。
米希亚:随便来奇袭我呀!~ 胡夏:我倒是得敢啊!
另:这个店我一定要去一次!
华晨宇:《神树》
一首在2019年首唱在演唱会的歌,第一次听的时候想起了那部叫《后天》的电影。
旋律很简单,歌词也很简单,在不停的重复里营造氛围,用荀子的话说叫一倡而三叹,那些循环中加强的氛围,成为了音乐场域的一部分。
同样有关“环保”的还有一首《地球之盐》,那首歌有些牺牲自己成大我的感觉,而这首则是态势的双重焦灼。一边是畏惧黑暗,一边是畏惧放弃;一边是“Crash and cold,Crash and cold”,一边是“Never give up,Never give up”。
很多人嘲笑华晨宇的“神经质”,也有很多人沉溺于他的“神经质”——舞台本就是表现的地方,那些属于、不属于音乐的东西,在舞台上都会成为音乐的一部分——毕竟我们不只是在听歌,而是在欣赏一个多媒体。
故意的嘶哑像黄沙,若有若无的和声是陪伴他的唯一。
无论如何,这个舞台上的华晨宇都一直在变,一直在试图表达不一样的东西,给不同的人唱歌——或者说,给同一批人唱不同的歌。
我喜欢他的勇气,也喜欢这一期树冠一样的头发。好吧,更精确地说,是羡慕发量。
袁娅维:《月牙湾》
提起飞儿,就闻到了记忆的味道,这是首属于童年的歌,嗯对毕竟我永远18岁。人可能老了就会念旧,《七里香》《逍遥叹》《一眼万年》,到现在还会时不时地拿出来听听。
飞儿在我初一的时候,火到爆炸,谁都会哼几句“我们的爱”。不过现在换了主唱,不知道还是不是过去的味道。
原版的这首歌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难得一见的笙和五声调式;也用了很多外国元素,比如西塔琴,是一种很巧妙的混合。
袁娅维说“全国人民也没听过我唱过京剧”,所以加入了京剧;又加入了她自己的groove——力图展现更多样的自己。但我没想到是梅派的巴特尔啊!(炫耀一下,我见过他本人,哦对北京的梅兰芳纪念馆可以去,很棒!)
原作里的转音被袁娅维个性化了,强化了很多很多倍。
加入的《苏三起解》仿佛让人们忽然回到了百余年前的某个戏台,正应了那一句“在丝路上的被遗忘”,那些“他还好吗”也超越了爱情,变成了任何一个她爱的人,也可以是天涯海角的你我。
作为一个音乐人,袁娅维在这个舞台上的尝试都是很成功的,虽然有时票数不多,但《歌手》是一个大众平台,终于可以把这些东西散发出去。
真好。
萧敬腾:《微光》
渐渐理解了萧敬腾,他心里想的,其实是“就要把所有我喜欢的歌带到这个舞台上”。所以他唱邓见超的《好的晚安》,唱自己的《纯金打造》,也唱袁野夕的《微光》。
某种程度上,他是当代音乐遗珠的传播者。
原唱袁野夕是个很骄傲的人,这种骄傲来自于自身的不认输和不擅交际,所以她创作的《微光》这首歌里面,有很多桀骜不驯,也有很多无奈。
萧敬腾大概读懂了袁野夕,所以他的呈现,无论是滴血的心,还是有些撕心裂肺的呐喊。那都是要即便头破血流也要撞破男枪的决心。
这次的改编中,原作的力量得以保留,那些表达纠结的渐进循环都被留了下来,又加入了萧敬腾自己的摇滚元素,不错。 很有他自己特色的尾字颤音,坚定中的犹豫,剑插入土地后的摇摆,很像《悟空传》的“若一去不还,便一去不还”。
我想说集聚的是末尾的那几句
Please hold my hand Trust me right now Let me give you sun Let me give you light
让我帮你吧,让我给你阳光,祈使句里面其实带了一点恳求的意味。骄傲背后总有一些自卑,而这些句子的表达,也加入了气声。
我听到了萧敬腾的真诚。
周深:《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红梅花儿开》
真没想到周深唱朴树。
朴树对旧俄罗斯的喜爱是超过一些人的想象的。那些生长在军队大院儿里的人们,对一些辉煌和壮丽的向往,如梦一般。听朴树的现场,只要你不过分计较他的唱功,那他一切都是完美的——有些表达不是唱功可以衡量的,朴树如此,毛不易亦如此。
达尼亚这首歌最核心的不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不是对达尼亚的爱和“沉入黑夜”,而是那句不起眼的:
背叛务必坚决,告别亦须要体面,我没什么可以解释的,这是我命运吧。
永堕黑暗的命运,就这样被接受了。
而周深则用自己的改编转换了这首歌的主题,不要那么沉重,不要永恒的悲剧,只要说说当下,说说两个人的对白和独白,那就好了。
于是他在流行乐里加入古典唱腔,形成了一个整体——而我们要知道,古典往往是悲剧,流行常常欢喜,但周深做了个颠倒,以光明冲淡黑暗,加上他“圣女”一样的音色,弥合了一些裂缝。
“所有的情感与我无关,我只是为你忠实再现。”“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说出来”是一个局外人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批点,一个人能够在舞台上实现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其实是一件很值得分析的事情。
很有意思的改编,好玩。
黄霄云:《我用所有报答爱》
展现自己唱功的一首歌,也是表达感恩的4分钟。
黄霄云一路走来,争执很多、非议很多,粉丝很多,骂名也很多。一些脱口而出的话让她的这一个多月自带了话题属性,很多人想骂她,也有很多人在维护她。——这都不是我关心的。
我想的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她才22岁——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
目前看来,她足够诚恳,那就够了。
去找寻音乐道路上的自己,去体验人间的滋味,不要被网上的笑骂击倒、麻痹,肯定会有光芒更亮的那天。
《我用所有报答爱》这首歌是张靓颖的作品,没有海豚音,就是诚挚地一字一句唱完所有,音色、唱功、情感融在一起,所以具有了巨大的感染力,人们会为诚恳加分。
值得提一嘴的是,这首歌创作于2007年,张靓颖23岁。
而22岁的黄霄云试图模仿她,也试图早模仿的基础上超越她。“升9个key”的宣言让我在一瞬间觉得她是个魔头。整首歌的完成度还不错,旁边的男生“小合唱团”也确实铺垫出了磅礴的大气。
加油!
徐佳莹:《不难》
2012年发布的《理想人生》里的一首歌,也是一首分手后可以疗愈的歌。
一个结了婚的徐佳莹老是想抹平别人恋爱的伤疤,“尽管你分手了,但是放心,会好起来的”。听起来其实很像《分手快乐》的另一面,《分手快乐》是告诉你“明天会更好”,而这首歌则是跟你说“没关系,一切都不难”。
不断线的提琴音,绵柔柔的歌声。
说抱歉 不难,跟我们是否还相爱也无关 形式上 去结束,某一个阶段 淡去的记忆,将由谁保管 都不是太乐观
对记忆的不信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信任。那些希望都寄托在了时间上,因为“时间会抹平所有伤疤”。所以,记忆里的“你”也都会烟消云散。等到彻底想不起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死了——尽管只是在我心里。
关于你 很自然 会烟消云散 当初多喜欢 多纠缠 甚至 都想不起来
很典型的徐佳莹模式,人声淡淡进入,钢琴铺垫,第二段乐器切入构建完整的声场,铺开深度、广度,完成情感的完整宣泄表达。
好听~
胡夏:《张三的歌》
总感觉胡夏是听到最后了忽然想起来还没推,然后就苦了拉拉。沉浸在音乐里的挑战者,很暖,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胡夏也是那种温暖的声音,听他唱歌很有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觉。这次的《张三的歌》更是如此,平平淡淡地唱完,平平淡淡地讲述,其实也就够了。
一首1986年发布的歌,电影《父子关系》的主题曲。所以,这里面的“我们”,不是情人,而是亲人,或者说,那些无穷远方的无尽人们。情感的累积就靠自己的声音——
而“克制”就是他的法宝。
苏珊·朗格在她的著作《艺术问题》中特别谈到了艺术家处理情感表达的问题:“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一旦艺术家掌握了操纵符号的本领,他所掌握的知识就大大超出了他全部个人经验的总和。”
尽管目前《歌手》节目上的各位歌手尚不能被称为艺术家(米希亚除外),但他们都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这个任务也被摆在了他们面前——操纵符号,展现经验。
经验不仅仅是理性经验,还有情感;符号不仅仅是歌声,还有舞台上和舞台下的一切。
尽管这一切可能不完美,但仍然是他们和盘托出的表达。
感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