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时令已是严冬,放眼10万平方公里江苏大地,却是一派时不我待、奋力拼搏的火热场景。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吹响了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嘹亮号声。去年12月中旬以来,新华报业紧扣“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主题,推出大型全媒体特别报道,反映全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新征程上奋力“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新举措新实践。
连日来,新华报业全媒体采访组120多名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全省13个设区市,走进城乡社区、田间地头、企业园区、高校院所等65个观察“点位”,对话地方“一把手”,听他们就“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谈变化、话未来、说举措;聚焦基层生动实践,切身感受江苏各地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烈脉动。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全媒体特别报道行动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交汇点新闻、新江苏、紫牛新闻等移动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等网站为传播平台,通过90余篇文字稿件、13个创意跨版、65幅现场照片、79个系列视频等新闻产品,多媒体、多渠道、全景式呈现8500万江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昂扬斗志,彰显13个设区市各具特色的精彩作为,共同“拼”出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大地上可观可感的壮阔图景。
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
去年12月9日零点59分,一架执飞“南京—巴黎”的东方航空包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顺利起飞,载着苏州商务经贸团200余人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此次包机是疫情发生3年来,中国首个赴法国、德国的经贸包机。无锡、南京等地企业也几乎同时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招项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率先包机出海的“拼抢”之举,正是江苏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抓住新形势下新机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务实举措。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每秒可进行10亿亿次高速运算、连续4次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TOP500第一名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正在为当地企业提供超级算力。依托“神威·太湖之光”,无锡超算中心牵头推行国家“十三五”科技研发计划项目4项,参与2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或课题,承担江苏省、无锡市及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横向项目120余项,完成20多个应用领域、200多项百万核心大型问题的求解任务,有效支持了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
展开全文
波光潋滟的紫琅湖畔,创新引擎加速轰鸣。以南通创新区为核心,南通集聚全市70%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80%以上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0%以上的“双创”载体和85%以上的科教资源,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兴则人才聚。数据显示,2017年南通市21541名学生考入大学,2021年引进的大学生达47511人,净流入25970人,实现“出去一火车,回来两火车”。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把制造业作为坚实根基。
去年12月1日,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全新下线的全地面起重机XCA2600震撼亮相,金黄色的钢铁巨臂伸向160米高空。有着“世界第一吊”美誉的XCA2600,拥有高性能柔性臂架技术、超起技术、独立悬架技术三大核心技术。目前,徐工拥有授权专利9600余件、发明专利2300余件、国际专利160余件,累计拥有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数量为国内同行业最多。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1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成绩单”,南京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去年1—9月,南京全市实现数字贸易总额569.42亿元,同比增长18.87%。在这座城市,有几十万人在键盘上“敲打人生”。从2010年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到2021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至6878亿元,南京正推动软件产业全力冲刺万亿级。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运动促进健康,是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让村民们“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的又一新尝试。该院运动处方门诊开设以来,已经为3000人次开出处方。“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卫生院考察,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解决好世业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说。如今,世业镇卫生院年门诊量达5.6万人次,基层就诊率达83.73%。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的部署之一。江苏各地在现代化建设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推动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教育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漫柏未来人才社区是常州首个五星级人才公寓,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为8000名青年人才提供理想栖所。小公寓成为城市引才第一站,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就业比例达25%、创近年新高。2022年,常州人才公寓已开工6万套,入住率超77%,覆盖蓝领工人、白领人才、领军人才等各层次人才。
“感谢人社部门提供的平台,让我通过就业见习来到公司并被留用。”近日,江苏开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刘洋正式上岗。淮安高标准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去年举办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等6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服务求职21万人次。针对在淮高校毕业生,建成见习基地187家,推动25075名毕业生实现就地就业。
去年12月6日,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北校区,一堂别开生面的“儿童号”航模社团课正在进行。“双减”政策落地后,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课后服务全面推开,解决了不少中小学家长遭遇的“四点半”难题。截至目前,姜堰实小共开设36节特色课程,服务学生2500多人。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泰州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都聚焦教育,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
宿迁市宿城区在大街小巷、商场社区,建起209个“车手微家”,成为街头一道暖心风景。宿城区古城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任会超告诉记者,古城街道在街区搭建暖“新”友好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饮水、餐食加热、手机充电等基本服务,并因地制宜提供用工招聘、权益咨询等个性服务。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家住南通开发区的居民马继炜现在养成了习惯,一有空,就到附近的企业集中区转转,闻一闻有没有异味。去年6月,南通开发区启动“无异味园区”创建,马继炜等12位居民受聘成为首批“民间嗅辨师”。让老百姓的“鼻子”为生态环境打分,南通推动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精彩续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如何继续保持优良生态,这既是南通的必答题,也是江苏全省现代化建设的一道统考题,各地以生动实践交出了一张张合格的答卷。
“长江禁渔以来,这里的鱼越来越多了。退潮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一条条鱼挤在芦苇荡里,跳个不停!”江阴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的江堤上,62岁的黄丹村护渔员吴玉平正和搭档一起,骑着电瓶车巡逻。“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近年来江阴以“三进三退”的生动实践,腾出滨江空间,造绿地、建公园,形成“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文化景观T台。
寒冬时节,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依旧绿草青青,只有蜿蜒的管廊和各种装置组成的“钢铁森林”在提醒来访者,这里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去年6月末,我们在新区发现了2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执行主任张挺耸告诉记者。一个超大型化工基地成为珍稀鸟类的心仪之地,离不开集体系建设、环境治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作为徐圩新区的贴心“环境医院”,为建成国内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示范标杆保驾护航。
“国际湿地城市”“全球滨海论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高频词,成为盐城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动注脚。新赛道上,盐城“好生态”不断绽放异彩,持续获得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去年11月,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成为盐城实现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的“破题之钥”。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每到傍晚,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马庄农民乐团团长孟辉都会和团员们一起线上直播。“我们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作了多部文艺节目,同时开辟网络舞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好声音’浸润更多人的心田。”孟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迈上新征程,江苏各地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着力推进“人的现代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在泰州市海陵区东进西路上,有一座专门为“好人”打造的海陵好人馆,近5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巧妙呈现了好人文化、好人荣誉、好人印记、好人礼遇等六大板块,让参观者完整领略独特的“海陵好人文化”。除了好人馆,该区还打造了好人公园、好人大道、好人长廊、好人街巷、好人榜600余处,推动好人文化遍布大街小巷,于无声处进一步涵养文明生态。
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镇江,持续擦亮“大爱镇江”公益品牌,登记在册志愿者从2012年的15万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66万人。“0511爱心家园”“社会妈妈” “黄丝带网络志愿者”“格桑花助学镇江站”“一分钟公益”等一批公益品牌脱颖而出。
扬州退休市民姚美兰,每天都要到家门口的三湾城市书房“泡”一下午。提到扬州城市书房,许多本地市民和到访过的外地游客,都会为之点赞。从2015年起,扬州开始建城市书房。60座各具主题特色的城市书房出现在扬州主城区及各县市区最繁华、最漂亮、人员密度最大的黄金地段,成为扬州的“精神新坐标”、市民的“心灵栖息地”。
走进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古镇新生魅力无限。去年11月11日起,盐城市非遗购物节系列文化活动在西溪景区开幕,“非遗”成为千年古镇文化自信的新注脚。东台发绣、大丰瓷刻、盐都面塑、彩绘葫芦、虎头鞋等纷纷出场,热闹非凡,游客流连忘返。在传承与发展中,赋予文化遗存新的活力。去年,西溪景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并列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点培育对象。
淮安市涟水淮剧团的演出大篷车近日开进红窑、五港、石湖等镇街,为农民群众送去原汁原味的淮剧唱腔。创办于1955年的涟水县淮剧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一度陷入人才流失、剧目短缺、市场收缩的境地。从2010年起,剧团陆续推出“村干部三部曲”,摘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12项省级大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老百姓自己的剧团”。
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
去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之际,苏州市吴江区携手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重磅推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三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区域城乡融合、居民增收共促等6个领域设置了26项指标,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共探高水平共同富裕的示范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江苏现代化建设中,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得到充分显现。
在深化区域协调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双面绣”是苏州工艺中的“绝活”,苏州牵手宿迁共建的苏宿工业园,正精彩演绎一幅南北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面绣”——在新鲜出炉的全省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估排名中,苏宿工业园区蝉联第一、实现“十二连冠”!如今,园区入驻企业达588家,总投资达663.99亿元。走在园区的“苏州街”上,白墙黛瓦、廊桥园景随处可见,园区公舍、邻里中心等带有苏州韵味的建筑不时映入眼帘,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6个蕴含苏州元素的口袋公园建在“家门口”……一派“苏北好江南”的动人景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共同富裕。
从苏鲁交界曾经的穷村、乱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产业强村,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村民们说,这靠的是村书记钟佰均带着大伙儿找到了一条致富好路子。走进西棘荡循环经济产业园,村集体企业永泰塑业的造粒机每天要吞进200吨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废旧渔网,再吐出一颗颗米粒大小的尼龙颗粒。“别小看这些尼龙颗粒,就是靠着它们,永泰塑业实现了6亿元的年产值,再加上另外3家企业,我们这个苏北小村的产业园,年产值达到20亿元,给村集体带来160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说,“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把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样才能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日前召开党支部例会,汇总最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对社区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给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说。
老小区加装电梯是2022年文昌花园社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每一部电梯的成功加装,都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充分沟通的结果。郑翔带领社区党委成员逐一上门了解居民意见,先后召开了40多场居民议事沟通协调会,一梯一策,最终为文康苑小区一次性签约加装16部电梯。该小区成为全市电梯加装密度最高、数量最多的老小区,真正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受益”。
社区治理得如何,归根结底,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江苏各地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周刘家村,眼下正探索以村民自筹资金为主、在原址范围进行翻建农房改善新模式。农房怎么建,百姓说了算。在宅改中,一个特殊的村民自治组织——宅改议事会建立起来,成员全部由百姓投票选出。宣传发动、政策制定、方案设计、签约、拆房、施工等农房翻建全过程,议事会深度参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满足村民诉求。设计师们的设计稿被村民“打回去”10多次后,户型图终于出炉。
石榴新村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距离新街口核心区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是一片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城中村”。2020年,这一片区成为全市首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改变“老百姓拿钱拿房走人,地块留给政府运作”的老城改造模式,以危房消险为突破口,由政府和居民一起商量着办,一起掏钱就地翻建起石榴“新”村。南京市主要领导先后6次来到这一片区与居民谈心,推动项目进展。市、区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2020年11月26日这一项目启动签约,45天内签约率达到97%,顺利进入实施阶段。
石榴新村的探索有效破解了“老旧散”片区改造以及不具备征收条件的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难题,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其首创经验正在更多地方开枝散叶。从颐和路、小西湖,到荷花塘、小松涛,南京在普遍感到棘手的城市更新上不仅斩获联合国亚太遗产奖,更得到原住民的称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俞小帆 李嘉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