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岚诺”可能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对浙江影响出现在哪天?首席预报员权威解_台风_杭州_影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方力通讯员范蕾

台风“轩岚诺”正在靠近。今天(9月2日)14时,浙江省气象局升级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全力应对台风“轩岚诺”。预计明天(9月3日)夜里,移入东海南部海域,强度有所增强,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

“轩岚诺”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个台风。从最初一个短小精干台风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巨无霸台风。

据浙江省气象台预计,台风“轩岚诺”强度强、体型大且水汽充足,将对东海海域、浙江沿海海面产生持续大风影响,部分地区将有显著降水。

今天下午,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巧红进行了解答。郭巧红表示,“轩岚诺”可能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

1】可能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五问“轩岚诺”

“轩岚诺”对浙江影响最集中的时段是什么时候?有哪些风雨影响?

郭巧红:“轩岚诺”对浙江影响最集中的时段,将出现在明天(9月3日)夜里至5日这段时间。届时,风雨将比较明显。

其中沿海海面风力将逐渐增强到10~12级,中北部沿海海面最大阵风可能达13~15级,沿海地区也有8~9级大风,其中浙北沿海和杭州湾的水面最大阵风可达10~12级。

从降水来看,浙江东部地区会普遍出现中到大雨,其中宁波、舟山、绍兴东部、台州部分地区会出现暴雨,局部地区还将出现大暴雨。

“轩岚诺”的路径为什么呈现V字形?

郭巧红:主要是受到外围气流的影响,即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前期副热带高压的走向,基本上东北西南向的引导气流是东北风,所以“轩岚诺”就往西南方向走,昨天受到一个高空冷槽的作用,包括台风本身台风倒槽的影响,副热带高压断裂成东西两环,西环的大陆副高减弱得比较快,“轩岚诺”主要受海上环副高影响,路径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导致形成了V字形路径。

展开全文

“轩岚诺”有哪些特点?

郭巧红:“轩岚诺”目前来说是今年最强的一个台风,也是唯一一个超强台风。它生成之初,从强热带风暴加强为超强台风用时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开始“轩岚诺”强度强、个头小。不过,在“轩岚诺”南侧还有一个热带低压。前天晚上开始“轩岚诺”吞并南侧热带低压,之后它的范围扩大。今天14时“轩岚诺”强度是强台风级别,42米/秒,它最鼎盛时期曾到65米/秒。

“轩岚诺”未来的走势怎样?

郭巧红:从目前来看的话,“轩岚诺”已经从前期的往西南方向走,逐渐转成往北偏西方向移动。移速今天夜里还是较慢,明天白天开始,移动速度会逐渐加快。估计明天夜间“轩岚诺”进入到东海的南部海域,之后路径继续沿着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东北部沿海靠近。

“轩岚诺”为何一度减弱?未来还会增强吗?

郭巧红:“轩岚诺”前期曾经到过65米/秒,昨天晚上开始有一个减弱的过程,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台湾东部太平洋洋面长时间滞留,台风转速较快,导致冷的海水上翻,海风中心附近形成一个冷池,这是有利于台风减弱的。

明天开始,“轩岚诺”移动速度加快,逐渐移到东海海面上。因为前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整个东海海面海温比常年明显偏高。所以到东海之后,大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台风再次加强。预计9月4日夜间或5日开始,“轩岚诺”有可能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所以要特别关注“轩岚诺”强度的变化。

2】明后天是杭州风雨影响主要时段,气温很凉爽

事实上,受到外围环流影响,今天中午开始,杭州一直持续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也明显下降,杭城白天最高气温仅26.7℃,相当凉爽。

杭州市气象台预计,台风明后天的移动速度加快,位置也更靠近杭州地区。

对杭州最主要的影响时段是9月3日-5日,4-5日位置最靠近杭州,最近杭州主城区的距离可能只有350公里左右,5日后期开始远离。

明后两天(9月3日~4日),杭州钱塘、萧山、富阳、主城区及临安和余杭的西北部山区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杭州中北部区县市有6~8级,部分高山区和钱塘江等江湖水面9~10级个别11级大风。

大家需注意防范短时强降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

不过,台风环流影响的特点是,阵雨为主,时不时来一阵,短时雨量大,受地形影响因素明显,降雨分布不均匀。

杭州市气象台预计9月5日后期,台风影响趋于结束,杭州天气转好,之后将迎来阳光灿烂的天气。

大家不用担心天气转晴后就出现高温,秋老虎暂时不会发威。

因为台风影响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北方冷空气势力明显得到增强,整个九月上旬,杭州上空都盛行冷空气带来的偏西风或西北风,冷空气势力成为主角,副热带高压成了配角。

所以之后几天,杭州最高气温29~30℃,早晨最低气温可能低于20℃,会有一点秋凉的味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