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了!今年的立春真是“不寻常”,怎么个不寻常?_立春_节气_农谚

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2月4日是立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通常被看作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对于立春是十分重视的。

但2023年的立春,确实有点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呢?

主要是说法特别多。

首先,2023年是一个“双春年”。

什么叫“双春年”呢?

即按照农历的算法,这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所以就叫作“双春”。

2023年2月4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四,这天正好是立春,而2024年的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立春。也就是说,在2023癸卯兔年有两个立春,所以就是“双春年”了。

展开全文

而除了“双春年”外,还有闰月。

闰月是为了协调阴历和阳历的天数而设置的。按我国传统历法规律,会把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分为两种,单数的称为“节气”,而双数的则称为“中气”。

例如,第一个节气是立春,那么立春就被称为是“节气”,第二个节气是雨水,那么雨水就是“中气”。

正常情况下,一个农历月份中应该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如果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时就会把这个月继续作为上一个月的延续,也就出现了所谓的“闰月”了。

比如,在今年的农历三月中,只有清明这一个“节气”,缺少谷雨这个“中气”,因此今年有农历三月就被当成是二月。也就是说,今年出现了两个二月,因此就是闰二月。

这么一来,癸卯兔年就变成了384天,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两个立春了。

然后呢,还没完,我国民间从冬至这天开始有“数九”的习俗,还流有朗朗上口的“数九歌”,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而民谚中关于立春则有“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的说法,意思是立春这天要么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要么就落在六九的第一天。

别看仅差了一天,这说法可就天壤之别了。

有句农谚说,“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这意思是说,如果立春这天落在五九的尾巴上,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可能会不太好,家里人可能饿得都要迈不开腿了。

而农谚又说,“春打六九头,家家喂上牛”,意思是如果立春落在六九的第一天,那么今年的光景就不错,家家都能喂上牛了。

关于农谚一直争议比较多,有人认为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是有道理的;有人则认为,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古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有限的结果。

其实,这些农谚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过程的,也并非是古人凭空捏造的,只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些确实已不太适用了。但是它之所以被总结流传下来,说明它是有它的道理的。

那么,古人为啥说“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呢?

这其实与天气密切相关。

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天气对庄稼的影响非常大。之所以古人会认为“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是因为,立春过早,还没有出五九的话,后期很容易出现持续低温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

倒春寒对庄稼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小麦正是生长的关键期,如果突然气温骤降,过于寒冷,庄稼可能就会受到损害,出现瘪粒或减产。

按说五九尾和六九头,这满打满算也就仅仅相差了一天,影响就这么大吗?

这还真不好说,天气变化无常,大自然的脾气人类还是无法捉摸透的。

那么,今年会出现倒春寒吗?

今年来看,这个几率还是挺大的。

抛开这个“春打五九尾”不说,今年的闰二月也是一个因素,闰二月即有两个二月,也就无形中延长了春季寒冷的时间,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还是要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