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城南新区。
上海与新疆喀什,相距5000公里,但是,万里关山也阻碍不了上海对口援建的赤心与热忱。
浦江叶河万里情,浦莎人民心连心。莎车县是浦东新区长期对口援建的兄弟单位,多年来,两地党委政府、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过去三年,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指挥长、莎车县委副书记陈剑率领全体浦东援疆干部围绕肩负的使命认真推进工作,抓机遇、想办法,充分利用后方资源力量,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莎车县乡村振兴。分指干部紧紧围绕工作实际,通过实地走访,真实了解当地需求,以产业为载体多途径支持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百姓。
陈剑表示,莎车分指要以产业为抓手,帮助莎车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帮扶支撑良性“造血”,再转换成就业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推动莎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升级:巴旦姆+鸽子小镇
莎车县是全国最大的巴旦姆种植基地,全县巴旦姆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占全县林果总面积60%以上,全县巴旦姆种植户超过12万户。近年来,莎车县因地制宜,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种植、收购、深加工为一体的巴旦姆产业链,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艾山江·吐合提是莎车县恰热克镇阿瓦提村巴旦姆种植户之一,由于科学管理、技术到位,他家10亩巴旦姆迎来大丰收。为此,他穿梭在巴旦姆园和合作社间,忙得不亦乐乎。
莎车县委副书记、莎车分指指挥长陈剑表示,乡村要发展,产业要振兴。近年来,莎车分指助力莎车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立起以一园一基地(巴旦姆产业园、浦东农发集团下属浦莎公司大棚工厂基地)为主的上海浦东食品产业园,发挥浦莎公司、小蜂农业等入驻企业的示范作用,助推莎车巴旦姆等特色林果业在农业技术、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方面不断“深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莎车农业整体水平。
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旅局副局长奚伟浩介绍,每年3月,在莎车县大片大片的巴旦姆树林间,洁白如雪的巴旦姆花令人赏心悦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县上,还会举办巴旦姆花节,以此为特色发展旅游业,上海援疆也划拨专项资金,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设备,民宿、餐饮也红火起来。
展开全文
▲莎车分指助力莎车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托巴旦姆产业园,打造阿热勒“巴旦姆”特色小镇。
“现在,小小鸽子摇身一变,成为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领头雁’。”陈剑介绍,2022年,结合莎车县乡村振兴整乡推进工作,上海援疆莎车分指帮助莎车县乌达力克镇全力推进“鸽子小镇”建设。
在陈剑的带领,上海援疆干部李少起、朱元龙和李靖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鸽子小镇”的名片越来越鲜亮。援疆资金为现有的种鸽繁育中心配套了给排水、电力等附属设施,购置种鸽孵化设备,并为4000户鸽子养殖户建设鸽舍。
从高空俯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温室大棚内的西红柿、辣椒等长势喜人。在莎车分指的帮助下,塔尕尔其镇斯也克2村55套温室大棚配套了低压供水、滴灌、电路及照明灯等附属设施,解决了村民就业的后顾之忧。
当然,莎车出品的优质农产品想要“变现”,还需扎扎实实的销售。在莎车分指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2022年,在上海新天地商圈、浦东新区金桥产业体验中心,10家莎车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举办上海援疆莎车县品牌农产品推广活动。展厅里,莎车巴旦姆、蜂蜜、牛肉干等琳琅满目,现场市民购买踊跃。
同样迈入上海市场的还有莎车羊肉,在上海援疆干部曹琨的牵线下,上海鲸宏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蒯一冰深入莎车县最偏远的山区,在达木斯乡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签订销售协议,将当地优质羊羔肉呈上上海人家餐桌,当年销售超200万元,次年销售翻倍。曹琨说:“消费帮扶是发挥上海资源与市场优势,助力莎车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莎车分指通过直接的市场对接,拓展莎车农产品销售渠道,真金白银提升农户收入。”
▲莎车分指帮助乌达力克镇全力推进“鸽子小镇”建设。
近年来,浦东新区还持续开展“携手兴乡村”项目,在浦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浦东6个街镇、53个村居、66家企业,结对莎车21个乡镇、264个村,实现帮扶全覆盖。莎车分指坚持资金项目向基层、民生倾斜,开展了包括永安管委会7村农副产品小市场、乌达力克镇兔子棚、饲料加工棚、达木斯乡阔什塔格村文化广场等一批产业、文化、环境类项目,有效形成了能人致富、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多方共赢局面,有效改善与优化了当地农民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
教育品牌:喀什理工+名师带教
近年来,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按照喀什地委的要求,由上海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牵头,从2020年6月开始,论证和筹划在莎车县建立一所理工类的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喀什理工)。
目前,该学校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已列入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正在进行列入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的最后审批。学院定位“理工”特色,以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中高职贯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着力打造“技能教育、理工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南疆一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据悉,校区规划用地1156亩,全部由上海援疆资金投入建设,建筑面积16.26万平方米。学校的建筑风格、教学设施全面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吸收了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系列国内顶尖学府校舍的经典建筑元素。主体已于2022年10月建设完成,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学校计划设置11个专业,涵盖汽车维修、农机应用、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多所院校将全力支持喀什理工专业建设。
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权介绍,后续,学校还将积极争取自治区和国家支持,依托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的对口支援,进一步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喀什地区,服务南疆,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喀什理工效果图。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树人,就要切实提升当地的师资水平。张权表示,在2021年建立“莎车县教育教学名师基地”的良好基础上,2022年,为发挥浦东援疆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已安排29位教师到莎车县的4所高中、2所职校、30所初中以及40多所中心校,循环担任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学段、全学科专职教研员,各自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不仅如此,浦东援疆教师团队还遴选出14位优秀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德育(思政)、语文、数学、历史、体育、学前教育等六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培养全县范围内的骨干教师与标杆教师。2022年,已带教当地200多位新老教师,并培养出20多位从自治区到莎车县的各级骨干教师。
一年来,还有近60位教育学术专家为当地开展了近百场专业学术讲座,使得六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成为莎车教育的标杆与品牌,探索出“集团化”“学区化”“一校一品内涵化”等高质量教育发展模式。
柔性帮扶:医疗组团+文化润疆
“我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治好了病,还没花多少钱。”在莎车县人民医院窗口缴费的县城北街道园丁社区居民古再丽努尔·吾加激动地说。
如何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是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李冬三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为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创新等作用,浦东新区卫健委充分调动上海浦东的优势医疗资源,组织各学科医疗专家,联手莎车县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开展相关交流、共建等工作,以“组团式”援疆、互联网线上交流培训等形式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联建共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医疗援疆保障莎车人民健康福祉。
目前,两地的各项交流合作已初见成效,仅2022年两地合作过程中,就已开展新项目新技术9项,专家门诊86次,服务患者1000余人次,胃肠镜检查800余次,手术120余台,成功立项自治区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成功申报2022年继续教育学习班1项。
▲2022年,医疗队于每周一、三、五上午赴阿热勒乡上海援疆专家工作室开展义诊。
第十批浦东医疗援疆团队入疆以来,引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不断加强相关科室间的交流。2022年以来,已开展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20余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莎车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升级成为全疆首家县域级标准版“胸痛中心”,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县域。年心血管介入手术1600余例,PCI术900余例,年收治住院病人6000人次以上。
2022年,浦东援疆医疗队员以“师带徒”签约带教7名青年骨干医生。目前,已开展专家门诊210次,服务患者2300余人次,抢救危急重病人103例,成功率达97.6%,实施手术623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其中16项填补了当地医院的空白,开展教学查房240余次,业务讲课262次。医疗队于每周一、三、五上午赴阿热勒乡上海援疆专家工作室开展义诊,惠及1200余人次。
抑扬顿挫的锣鼓书,掷地有声;十二木卡姆,旋律悠扬……原来是文化润疆新作《唱不尽浦莎万里情》又在响起。
锣鼓声声润心田,浦莎两地情谊深。奚伟浩说,三年援疆,一世情谊。
伴随着一批又一批援疆项目在莎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莎车城乡处处呈现新气象,家家户户展新颜。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和莎车居民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描摹出莎车走向更美明天的幸福底色。
图片:均资料照片,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提供
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