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淮泗集团”:深受孙权信任,最终却走向没落!_孙权_东吴_建安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平定江东,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成为吴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淮泗集团一直都是东吴的中坚力量。不管是平定内乱,还是和曹魏、蜀汉相抗衡,淮泗集团都是孙权极为信任的群体。

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域主要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山东地区和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的北部地区,为躲避战乱而避祸江东的士族及宾客和早期跟随孙氏兄弟的将领们。诚然,在东吴建立之初,淮泗集团受到了重用。不过,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伴随着江东本地士族的反击,淮泗集团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没落。

一、彭城张昭、张休父子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终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与周瑜一起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但是,公元222年,孙权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其中,顾雍出自吴郡顾氏,也即是江东本土的士族。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自此之后,张昭就基本上退隐了。

展开全文

张休是张昭的次子,他刚刚成年时与诸葛恪、顾谭和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僚友,并以《汉书》传授太子,从中庶子转为右弼都尉。孙登死后,张休被加为侍中,后拜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又迁为扬武将军。不过,赤乌八年(245年),张绣坐罪流配交州,遭到鲁王孙霸、全琮和全公主、中书令孙弘谗言,坐罪赐死,时年41岁。

二、琅琊诸葛瑾、诸葛恪父子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诸葛恪作为诸葛瑾的长子,成年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神凤元年(252年)孙权临终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大权。

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党羽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由此,对于诸葛瑾所在的家族,在东吴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三、庐江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去世后,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赤壁之战时,周瑜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于是,孙权将周瑜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而在周瑜去世后,他的后人没能在东吴取得较大的成就。

四、临淮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建安五年(200年),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

公元215年,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在单刀赴会时,鲁肃口若悬河,令关羽无言以对。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在鲁肃去世后,他的后人也是表现平平。

此外,对于吕蒙、吕范、胡综、薛综等将领,都可以纳入到淮泗集团的范围内。但是,因为他们在东吴缺乏根基,伴随着孙权的去世,淮泗集团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顾雍所在的吴郡顾氏,陆逊所在的吴郡陆氏,朱异所在的吴郡朱氏,则在东吴中后期掌握了大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