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子女:找对象,要找以下几种“打工人”_的人_工人_工作

说起找对象,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找一个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组合成一个兴旺的家庭。

可是,很多父母、年轻人,都会犯同样一个错误:注重当下。

也就是说,单凭现在的状况去断定一个人的前途,考虑长远的发展不够。

《论语》里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要明白,当下的穷人,可以翻身变富人;当下的土豪,可以是以后的穷人。

因为蝇头小利,就蒙蔽了眼睛,真是一种悲哀。

父母要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精准判断年轻人的“出息”,并且把经验告诉子女,让他们找以下几种“打工人”。

01

不挑三拣四的打工人,不怕失业。

《中国青年报》平台上,有这样一条消息。

江西宜春的一对90后夫妻,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什么存款,但是他们很勤劳,一起去砖厂打工。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夫妻能够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妻子给丈夫送饭,丈夫满满的幸福感,工作更加努力了。

也许很多人,对底层的工作,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认为那是没有出息的事情。一辈子就坐在流水线上,就是挥舞着锄头,还受制于人。

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做管理,都坐在办公室,都要当老板,谁去打工?谁来做工人?

很多年轻人,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打着“考公、创业、去大地方”的名头,一年四季都不工作,还伸手向父母要钱。豪言壮语背后,是啃老和懒惰的真相。有本事的人,一边打工,一边提升。

也有一些年轻人,频繁跳槽,总觉得工作不满意。看起来很忙,其实收入少得可怜。浪费大量的时间,工作的时间和收入,自然就少了。

有一种聪明人,喜欢“骑驴找马”。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如何,先安顿好自己,努力工作,然后去发现更多好工作,并且积极地改变工作。

展开全文

如果连“驴子”都看不上的人,那就别谈什么人生理想了。谁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做一个不挑食的人,到任何地方,都不会饿着。如果找到这样的对象,起码不会活得太穷,生活开支,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相信,勤勤恳恳的人,未来可期。

02

追求技术的打工人,越老越值钱。

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了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模式: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从而工厂出现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生活资料的刚需。第二阶段,劳动力开始短缺,农业劳动力被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经济学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

经济学博士蔡昉在2005年就提出了拐点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判断。

通过经济大环境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社会对打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要牢牢抓住一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你观察一下,很多小工厂的管理人员,都是“亲戚朋友”圈子里的人,如果你是局外人,想要做管理人员,有难度。

相对来说,技术人员就不一样了。在任何地方,都有立足之地。就是年纪大了,也不愁失业。甚至出现,年纪越大,越有价值的情况。

我的一个朋友小亮,十几岁就去了珠海打工,他不去电子厂,而是去了制衣厂。他借助工作之便,学习了缝纫技术,还懂得修理电动机、电车等。

在工作之余,小亮还取得了一些技术资格证。现在,小亮在厂里的技术工程师。

打工人群里,也有打工皇帝,千万别小看了。

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个技术很厉害的人,那么可以带着其他家人,一起学习,一起走向富有。

找热衷技术的人作为恋爱对象,这是近朱者赤的征兆,未来的日子,夫妻一起进步。

03

敢于折腾的打工人,出路越来越宽。

有人说:“不要找纯粹干体力活的人,不要找工作很容易被替代的人,保安、送外卖的人、辅警......”

似乎,一口气就把底层的打工人,都排除在外了。

扪心自问,你自己是高层次的人吗?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你要是在打工,就别努力去高攀公主和王子。人家眼里,不一定能容下你。

把目光放平了,把心放宽了,你会发现,很多打工人在有志气的。他们暂时和你是一个层次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高层次的人。

在工地干活的人,如果头脑灵活,积累了很多人脉资源,可以变成包工头。如果持续发展,也可以自己做建筑公司。

装修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可以开装修公司。

工厂里的打工人,能够学到技术,从而跳出工厂,开始单干。

总有一些人,把打工当成一种体验,当成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人,那就勇敢地相爱。

04

金星说过:“爱情可以抛开生活去谈,但是婚姻不是,婚姻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想活得幸福,都期待美好的未来,但是要始终保持清醒,要学会放眼望。

今天是明天的起点,而不是幸福的终结点。

在子女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很操心,但是不要过分担忧,而是引导子女独自奋斗,积极规划人生。

作为年轻人,不要格局太小,也不要好高骛远、坐享其成。今天和富二代结婚,要是好吃懒做,也会苦不堪言。

只要努力追梦,就能梦想成真,爱情如此,事业也如此。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