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爱八卦。
2009年-2012年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对象一共43个女人和2个男人,研究员发现,平时喜欢跟实验对象交流的人,43.75%的在3年后成为了他们的朋友,而一开始他们当作朋友、却不怎么聊八卦的人,3年后在好友列表上消失了。
简单来说,不是好朋友之间才讲八卦,而是八卦创造好朋友。
如果你在咖啡馆或酒吧的时候,偷偷听过邻桌的谈话。你会发现,他们三分之二的对话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谁在和谁做些什么,这件事情是好是坏;谁来了谁又走了,为什么?如何处理复杂的亲子、情侣、同事关系。
也许碰巧你会听到有人为某一技术问题或某本读过的书深入交流。但是接着往下听,我敢打赌,用不了五分钟谈话就会偏离主题,重新闲聊起来,回到社会生活的自然节奏。
常言道,很多生意是在高尔夫球场上(或者酒桌前)谈拢的,而不是在办公桌上。这背后有着很好的理由。
展开全文
节选自《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01
高尔夫社交,醉翁之意不在酒
生意往来是个体之间的个人交往。双方需要彼此估量,评估对方的诚意,说话是否算数。这些信息不是打个电话或坐下来开个短会就能获得。打高尔夫(或者参加饭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在于提供机会建立关系,在闲谈中彼此试探了解。
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的钻石经销商正是这种生意圈运作的原型。圈子里的人一诺千金,因为彼此认识知根知底,知道是否诚实可靠。珠宝经销商的圈子很小,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都是熟悉的面孔和熟人介绍的朋友。无需合同或文件。全靠信赖。但仅仅因为圈子小才能如此,入会的人太多就会瓦解。
与之相比,国际金融市场则是一个松散的超级网络,将大量互不相识的人通过现代技术联系起来。多少金融和保险市场的混乱是因为规模大造成的?流氓交易员能够全身而退是因为他们操作的是一个义务和信赖缺失的庞大的匿名市场,而他们的同事中至少还有人相信他们会像在小圈子中一样以个人信誉来交易。
现代分散的电子市场中,交易员不可能认识每一个接触的人。既然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终究脆弱,人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让人忐忑的新趋势。
02
互联网只能传递信息,面对面交流才能建立信任
信息高速公路的拥护者总是希望无穷无尽的世界网络会给思想的大众传播带来美好的机会:信息技术的全球网络。信息传播确实会变得更广泛:我能拿到素未谋面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见面)共享到互联网的内容。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会形成万众一心齐头并进的世界网络。
一方面,冰冷的电子高速公路让人们不再像面对面交流那样谨言慎行。生气时言辞更激烈,挑逗更随意。正像我们越来越熟悉的“公路泄愤”那样。困在金属车架里头,车里的人比人行道上的路人更容易气上心头;切断了面对面接触,无法快速细读微妙的细节线索,失去了社会交往中维系合作和团结所需的自控。
匿名的计算机互动显然让人们隔得更远,约束更少。“网络泄愤”成了必然结果。知道对方不能报复,唇枪舌剑越演越烈,而在车里就不敢这样,更不要说面对面的时候。
电子邮件也不见得会显著扩大人际社交网络。它会比蜗牛邮递(计算机爱好者对传统信函邮递的称呼)快,但对人脑处理他人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机运算)影响不大。最终,信息高速公路唯一的真正优点是思想传播的速度。
在离不开人际互动的事情上(比如达成交易),还是老一套认知思维模式靠得住。对未知的疑虑和对不值得信赖的陌生人心存顾忌会影响我们的决定。这样一来,庞大而杂乱的人口群体中,协商讨论变成死板的按章办事而不是直觉判断。遇到真正重大的事情,人们会取道古老而值得信赖的老办法亲身接触本人。老朋友的交际网络从未显得如此重要。
03
团队的创造力,往往来源于茶水间的闲聊
社会学家一向认为少于220人的企业能通过信息自由流通实现运营管理。但一旦超过这个规模,便需要某种纵向架构或生产线管理系统来防止沟通失败造成大混乱。
实行这种架构管理有它的代价:信息只能沿着特定渠道流通,因为只有部分个体彼此保持常规联系;而且,缺少人性化的联系就缺乏个人归属感,这是人多口杂的大机构运作的关键。只有清楚看到回报才愿意出手相助,投桃报李,而无所谓同舟共济。大机构尾大不掉不够灵活。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当然是将大机构重组成紧密团结的小团队。小团队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关系,才能组成更大的机构。然而,小团队,比如150人,并非解决机构问题的灵丹妙药。还需其它:相关人员之间需建立直接人际关系。人们自在地相处信息才能自由流通。架构关系过于僵硬,必然会妨碍机构系统运作。
几年前一位电视制作人提醒了我这一点的重要性。她所在的制作部门负责某电视台全部的教育类节目。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她们部门的人数刚好是150人。整个机构的工作流程一直进展顺利直到她们搬到了新定制的办公室。随后无缘无故的一切开始散架。工作难度增大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费了很长时间她们才清楚问题所在。结果是设计师在设计办公楼时,认为大家午间吃三文治的咖啡间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并将它撤了。他们的思路是大家在办公桌上吃三文治工作会更卖力不会浪费时间。无意中他们瓦解了支撑整个机构的亲密社交网络。显然,当大家随意聚在咖啡间吃三文治,人们互相交换零星的有用信息。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午餐时和其它团队的朋友聊聊。那位朋友正好知道谁能帮上忙。或者旁边的人听到后帮忙出个主意,或者一两天后走着走着遇到能帮忙的人;打个电话问题就解决了。随意搭一句话就能启发一个新项目。
这种咖啡机旁的偶遇,复印机旁的闲谈,正是机构成功与否的差别之处。通过鼓励随意的接触,古老的系统编织出一张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彷如一部平行运作的超级计算机:几个头脑同时独立运作解决同一个问题。
语言渗透到人类文化当中,如同科技与艺术一般支撑人类社会。语言植根于久远的过去,远古的历史正是人类精神包袱的一部分。我们可借助语言成就最卓越的事情。然而,人类大脑有局限性,预设的认知能力只能处理小规模社会,而人类进化历史中近些年的社会群体已超出原有规模。
我们无需感到绝望。只需面对问题,调整我们的社会行为而不是背道而驰。也并非意味着人类行为不会变化。这是对进化论观点的一种普遍而肤浅的解读。正如所有的灵长类和许多哺乳类动物一样,人类行为的特征是灵活性高,并能在大脑机制的局限下作出调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认识这些局限所在并绕道而行,必要时重新创建最佳的社会环境。做到这一点,现代世界将变得亲近友好而富有建设性。
怎么样,以前是不是没发现,原来茶水间的几句闲聊也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仔细读过《梳毛》,还能涨更多新姿势哦!
排版:阿桃 监制:April
黑镜世界的真实性:科技让生活越来越省力,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快乐?
难圆的“美国梦”:积累财富的方式是买房,那买不起房怎么办?
日本迟暮劳工:73岁仍奔波谋生,工作到哪里才算尽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