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鲶鱼钓技并不重要,诱鱼才是关键!大鱼进窝后一钓一个准_鲶鱼_垂钓_钓鱼

春末夏初,气温不高也不低,这样的天气对于垂钓爱好者来说,算是全天都能出勤的好时机。此时不仅鱼儿开始活跃,钓鱼人也是憋着一股劲,到处寻找着好的钓点,期待能够来一次“大弯弓”。

对于想要过一把钓鱼瘾的垂钓者来说,选对目标鱼很重要,只有选好了目标鱼,才能根据其习性进行调钓,做到有的放矢。

鲶鱼,吃口猛、拉力大,无疑可以满足大多数钓鱼人的胃口。

这个季节鲶鱼也来到了一个觅食的小高峰,对钓鱼爱好者来说,鲶鱼的垂钓季已经来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鲶鱼究竟该如何垂钓?想必很多钓友都很想知道。

想垂钓鲶鱼,先要熟悉其习性

鲶鱼是一种喜阴怕光的底栖型鱼类,往往喜欢在傍晚、夜间出来活动,它们的视力退化得十分严重,可以说是一个高度近视的捕食者。虽然视力不佳,但鲶鱼的嗅觉、触觉异常灵敏。

敏锐的嗅觉,以及长长的胡须,让它们变成了水下的捕食能手。

展开全文

掌握了以上习性,垂钓鲶鱼的思路就相对明了一些。垂钓者可选择在阴雨天出门,或者在傍晚、夜间进行守钓,这个时候刚好是鲶鱼出动觅食的窗口期。阳光明媚的大晴天,鲶鱼大都躲在水底的沟坎或者巢穴内休息,不宜出钓。

垂钓地点的选择有诀窍

垂钓鲶鱼不建议选择大水面,因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小鱼小虾为食,水面太大的话就不利于其捕食,还增加了体力消耗。为了捉到小鱼吃,它们更喜欢躲在一些河岔内,在水底结构比较复杂的区域,来伏击过往的小鱼。

因此,垂钓的钓点建议选择和主河道相连的一些河岔内,水深保持在1米以上,水底最好有一些起伏状的结构,例如沟坎、乱石堆、深坑等等,白天的时候鲶鱼就躲在这些地方休息,活动范围较小,到了傍晚它们就开始出动。

选择上面这些钓点,主动把食物投喂到它们的嘴巴边,相信任何一个捕食者都不会放过,钓点选好了,大白天也有可能连拔。

把“鱼窝”喂好,大鲶鱼一钓一个准

鲶鱼也算是一种“智商”较低的鱼类,一旦遇到猎物,它们便会死咬着不放,直到把猎物吞进肚子才肯罢休。

因此,垂钓鲶鱼钓技并不重要,最关键的难点在于诱鱼。而打窝子无疑是最为快捷的诱鱼方式之一,把鱼窝喂好了,等鲶鱼进窝之后,垂钓起来就简单许多,只要鱼钩挂上它们喜欢吃的东西,鲶鱼就能一钓一个准。

前面说了,鲶鱼嗜腥,很多钓友都选择使用动物内脏打窝,如猪肝、鸡肝、鸡肠子等,都是不错的诱饵。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就是使用“狗肝”打窝垂钓,对大体型的鲶鱼,比如大口鲶鱼,有着非常强的诱惑力。

不过“狗肝”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寻得,因此钓鱼人也可以使用猪肝来代替,将其捣碎后装进一个破旧的丝网中,一头系上绳子抛到窝子里,这样窝料可以重复利用。用动物内脏打窝,也不用担心其变味、发臭,越是带有腥臭味的东西,对鲶鱼的诱惑力越大。

也可以借鉴民间的诱鱼方法

用动物内脏打窝效果固然不错,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最大的原因就是猪肝等内脏,十分腥臭,携带起来并不方便。

这个时候,钓友们可以选用一种替代的方法,诸如一些民间捕鱼人常用的手法,他们常常在夜间放置网笼,里面放上诱食剂,来诱捕黄鳝、泥鳅等无鳞鱼。

这些民间捕鱼达人总能收获满满,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诱食鲶鱼的密码。

诱食剂的成分大多是红虫、蚕蛹、磷虾等动物蛋白发酵而成,具有“腥臭”的特质,投入水中之后,对气味很敏感的鲶鱼在大老远都能闻到。

对于鲶鱼等无鳞鱼来说,这种诱食方法很凑效,往往是晚上把虾笼放在水里,次日里面就会钻满黄鳝、鲶鱼甚至还有黄辣丁等无鳞鱼。

鲶鱼诱食剂可以放在虾笼里诱鱼,也可以用来打窝子,钓友们每次在窝料中添加2-3毫升诱食剂即可,窝料可以是捣碎的蚯蚓,也可以是谷物型饵料,比如小麦、玉米粒,这样既可以钓鲶鱼,还能诱钓大鲤鱼、草鱼等。

和鸡肝、猪肝比起来,诱食剂的成本更加低廉,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十几块钱就能勾兑好几斤窝料,钓上几个月也用不完。

一旦鱼窝形成之后,只要大鲶鱼进窝,基本上就没跑了,抛竿下去之后它们就会咬死口,就算是钓鱼新手也能毫无压力地中鱼,体验“大弯弓”带来的垂钓刺激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