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苦槠豆腐,你吃过吗?_豆腐_浸泡_种皮

在江西景德镇,说起苦槠豆腐,江西人绝不会感到陌生,然而有人是不是很久都没吃过这道菜了?或者吃到时候,也与小时候那带着点“苦涩”的“甜甜”滋味有所不同,唉,因为如今的人们舍得放油、佐料也丰富,各种调料掩盖之下,苦槠豆腐最重要的回甘之“苦”和“涩”已经难以让人品尝到啦。“捡苦槠,磨豆腐。豆腐涩又苦,换不到铜钱买衣服;豆腐香又甜,换了铜钱好过年……”四十年前流行在赣西乡间的这段儿歌,至今仍深藏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儿歌,时常在我梦中萦绕、口里回味的,还有那“捡苦槠磨豆腐”的经历和那飘香的苦槠豆腐。前几天,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又吃到母亲做的苦槠豆腐。那柔软、嫩滑、爽口的味道,让我垂涎欲滴,回味无穷。一吃起这道菜,我油然而生忆起与苦槠豆腐有关的那些点点滴滴。小时候就爱吃妈妈做的苦槠豆腐,略带苦涩。辣椒粉和苦槠豆腐是最佳伴侣,每次我都能好几碗饭。

苦槠树结的果实,老家人俗称苦槠子。苦槠子外形有点像板栗,只不过比板栗要小好多。深秋一到,成熟的果实就会从裂开的壳里掉下来,噼里啪啦滚得漫山遍野。这种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是做“苦槠豆腐”的原料。苦槠子在成熟之后,会自然掉落下来,落于树下的地上。记得小时候,深秋季节,一到放学或礼拜天,老家的小孩子就互邀爬马鞍山,捡苦槠子。那时候大部分苦槠子种皮已经开裂开来,露出里面一个个黑褐色的成熟种子。也少有一些金绿色的果皮并没有开裂,掰开之后,里面苦槠子成熟度似乎还不够,种皮偏于金黄。不过这并不影响之后苦槠豆腐的口感。苦槠子也没那么好找的,有的显眼,有的则藏于枯叶后面,有的又随坡滚落于小土沟。这收集的过程,虽然不需费什么体力,交给小孩就可以完成,但的确要花费一些眼力劲,需要仔细找寻。苦槠树成熟之后每天都会掉落一些苦槠子,也时常有人过来采集。但不管哪天,只要认真寻找,也总有收获,总能捡上满满一篮。

展开全文

苦槠的果实采摘之后要经过暴晒、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等许多步骤,然后还要放在清水中浸泡轻漂,最后才得到这特殊滋味的苦槠豆腐,制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因为苦槠不用施化肥农药,远离污染,在如今的人们看来,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苦槠豆腐制作工艺其实也比较简单,但对于当时连听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的我来说,确实比较好奇。苦槠子暴晒之后,去掉种皮,再将里面的种仁浸泡、磨浆,置于锅中煮热沸腾,待熟制之后,蒸发出一些水分。等到制冷成型之后,一块块粉褐色的豆腐就这样神奇地出现了。如划白豆腐一般,将这淡红偏褐色的苦槠豆腐用刀轻划成一块一块正方形。因为本身富含淀粉,加热之后容易成为这种豆腐状,这种特殊的苦槠豆腐,也很容易就做成功了。

在以前,赣鄱农村妇女大多都掌握了做苦槠豆腐的技术,原生态加工的苦槠豆腐会略有涩味,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到规律,注重在浸泡中掌握好火候,所以,以现代工艺加工的则能最大限度去除涩味,保留了甘醇、可口、芳香的优点。苦槠豆腐一般是炒着吃。切成小片之后,放上点肉末,加入点辣椒粉,出锅前再在面上撒一些葱花,一碗喷香扑鼻,色泽美观,用筷子轻拨,还带点果冻般那种微微韵动的农家小菜,就这样端了上来。带着天然的清香,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

在有些地方,苦槠豆腐可以做成豆腐干来保存,脱去水分,苦槠豆腐干显得又轻又干脆。在使用时,浸泡之后,又让豆腐吸水还原。这种方式,可以让人在不同的季节吃到苦槠豆腐。苦槠豆腐的味道,略带苦味,炒也好,煮也罢,稍微的苦涩会让我们麻木的神经、味蕾有一点点警醒。一个人只有多吃点现实中的苦,才知生活的不易,才会增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小伙伴们,江西景德镇的苦槠豆腐,你吃过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