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尝尝27年前的味道_师傅_饺子_的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尝尝 味道 年前 师傅 饺子 的是

最近,有粉丝向钱江晚报记者报料,杭州下沙4号大街西子阳光星城物美超市的食光里美食城,开出一家来师傅面馆,老板正是27年前杭州大学后门的网红面馆老板来兵林。

接到报料,我立刻赶往下沙会见这位老朋友。

56岁再次复出

发个朋友圈,老顾客全来了

来兵林是河北人,饺子和拉面做得特别好吃。

1995年,28岁的来兵林骑着三轮车在杭大附近卖面条。有一天,他发现一家餐馆正在转让店面,“那时我没啥钱,就和店老板说,能不能将店面先盘给我,转让费等赚了钱一定会给,没想到老板居然答应了。”回想起27年前的事,来兵林仍津津乐道,他特别感谢那个餐馆老板。

没过多久,来兵林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面馆。四张桌子,只卖拉面和饺子,开始的一个月生意惨淡。但是他没有放弃,在他的努力下,凭借不错的手艺,营业额直线上升,每天可以做到近2千元营业额,门口也开始排队了。

渐渐地小店越来越红,还推出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菜单。原来,杭大很多外国留学生也喜欢来这里吃,就给来师傅做了多国语言菜单。

来师傅面馆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靠着口口相传,成了当时的“网红”。当时省里电视台还特地去采访这家推开门全是金发碧眼顾客的小饭馆。

后来从4张桌子发展到8张,来师傅的面馆1997年开到学院路,扩大到了100平方,2003年搬到了文二路,除了饺子和面条,还增加了不少品种,生意一直都很红火。那时,饺子才2毛5分钱一只,牛肉拉面才卖8块钱一碗,竟然一天有1万多元的营业额。

2019年,他在下沙工商大学的笨笨熊美食城创业没多久,疫情就来了,才起步的创业就此搁浅。

“物美超市这家店是今年3月初开的,开业全靠老顾客捧场。”来师傅说,他们都是当年杭大、计量、商院、警校、师院的学生,其中不少人已经颇有成就,有的开了大公司、有的成了教授,自己发了个新店开业的朋友圈,下沙的老顾客们就来了。一些在大学教书的老顾客还带来自己的学生,他们想让现在的孩子们也尝一尝,自己当年喜欢的美味。

新店里卖的还是饺子和面,除了刀削面用机器,饺子和拉面还是手工制作。我发现,卖得最好的是牛肉面,大块的牛肉量很足,大份19元,小份16元。店里的其他面都是15元,小份13元。最让客人喜欢的是,只要点面条,就可以免费加小菜,煎蛋、豆皮和海带,可以任选一样。炸酱面也是店里的畅销品种,用料足,拌的时候就很香,能吃到很多肉末。

“开业第一天,营业额400元零一点,第二天做了800多元,第三天做到了1千多元……”来师傅介绍,现在营业额在缓慢增长,年初筹备新店时,有几个有实力的老顾客知道他想开店,都表示愿意投钱。虽说是二十年前的老客人,可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能有这样的信任,这让他特别感动。但是他现在只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对做生意还是不太有信心,尤其是拿着别人的钱。

能一眼认出20多年前的顾客

展开全文

“最不能变的就是味道”

20多年前我也是来师傅的常客,这次再去来师傅店里,依旧点原先爱吃的饺子,“还是原来的味道。”我说。“不管怎么变,最不能变的就是味道。”来师傅说。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的一次采访。当年9月,有读者给钱江晚报留言,打听来师傅面馆的消息,称自己当年非常喜欢,经常去吃,已经十几年没见踪影,想让记者帮忙打听一下。

经过好几天的多方打探,我找到了来师傅开在下沙工商大学的笨笨熊美食城里的面馆。

当见到他时,我竟没认出来,相比24年前,他发福了不少,但从他的轮廓和娴熟的拉面动作,让我确认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就是他。

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看到我就大步地迎上来说:“你就是当年特爱吃凉粉的那个客人”。

24年了,我竟然被他一眼认出来。“我24年前的老客人来看我了。”来师傅兴奋地告诉店里的伙计们,这时我注意到,他眼里已经有了泪水,有点激动:“已经有好几个像你这样的老客来找我,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惦记着我,太让我感动了。”

从以前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眼前中年发福的来师傅,让人不免感叹逝去的青春岁月。他的小面馆,唤起了很多人学生时代的记忆。这件事经潮新闻和“杭州吃货”公众号报道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量留言的字里行间承载了许多人大学时代美好的青春记忆。

@西楚:记得读书时,它是西溪河下一排苍蝇馆子里生意最好的一家,一碗鸡腿面加一瓶啤酒,是晚上从图书馆出来又不想回寝室时最好的安慰。它家的鸡腿有股药膳味,老板娘长得像梅艳芳。后来西溪河下改造,“来师傅”搬去了计量学院,我们开始怀念那一开始吃不惯的药膳味。一大早,那些彻天彻地的日子在脑子里过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8楼的2路汽车:和女友的分手饭是在来师傅吃的,饭后她很凶地指着我的鼻子吼:“以后你不许带女朋友来这里吃饭,这是我要来的地方,不想在这里见到你!”

@红炉:回杭州下火车第一站就特地去了下沙的来师傅。终于吃到了2003年之后就没吃到过的最好吃的水饺,韭菜鸡蛋馅儿还是熟悉的好吃味道,皮、馅、蘸的醋都还是原来的味道,咬第一口就感动得快要哭了。我和老板说我是财院的,我是从计量门口开始吃你们家的,这篇文章截图的是我的朋友圈。老板也很激动,吃完还硬是给我打包了一大袋生的带回去。这个在我朋友圈出现过无数次的回忆如今就这么真切的回来了。还没有让我失望,这感觉好神奇。

@胡萝卜kiki:我大学时写过一篇《来师傅走了》 我要带着文章去找他!

@天后:大鼻子来师傅!女生寝室一叫饺子都是一百个、二百个起的。我班叶筠同学一顿的纪录是120个吧?1996年。

@闻者:真是满满的回忆!1995年我读大三,就住杭大12栋。因为我是山东人,不太喜欢吃米饭,而喜欢吃面食,当时吃够米饭了,就常去来师傅吃20只饺子,当时一只好像是2角钱。

@冬瓜:杭大后门的来师傅留下的远不止是回忆,更有欢笑、有泪水、有爱有恨、有故事,午夜的长叹,挥舞的醉意,一口饺子一口啤酒的青春肆意。饺子的味道其实想不起来了,那一张张面孔却永不会忘记。

@杰骇:满满的回忆,记忆最深刻的是寝室长失恋了,三人陪他在来师傅,饺子、花生就着八九斤绍兴花雕风花雪月,结果每个人都吐得稀里哗啦。

@floralv:哇,来师傅,想吃川味麻辣面和泡菜了,最早的老顾客了,从杭大后门开始。

@管辖:计量学院在学院路时,来师傅的饺子时常去吃,请老公吃的第一餐就在那里。来师傅在下沙了?我要去看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