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文
早春时节,泗洪大地生机勃发,从洪泽湖沿线到成子湖片区,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沃野平畴。看着眼前长势正好的麦田,回首去年夏天水稻生长战高温时的抗旱保水,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召德既欣慰又感慨,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泗洪大米”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泗洪去年稻谷总产60余万吨,稻米增产了,品牌更响了,今年小麦也是长势喜人,稻麦两季,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保障。
泗洪地处中国五大湖之一的洪泽湖西岸、淮河中下游,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光温资源丰富,既是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示范县,同时也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90万亩,去年达到98.4万亩,其中60万亩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稻米商品外销率达65%以上,先后获评“国家优质粮油工程试点县”“好粮油示范县”等称号。优质稻米作为泗洪农业主导产业,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富民增收,为江苏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坚定扛起“泗洪责任”。
泗洪大米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
地处淮河流域的泗洪,形成了以淮河、古运河和洪泽湖包围的独特“小气候”。这里地处江苏省中粳偏迟熟品种栽培北移的边缘地区,水稻生长前期积温偏低,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生长后期9、10月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于稻谷干物质积累有利,十分利于优质稻米培育,盛产的大米以香、甜、软、糯著称。
自古以来,泗洪是优质大米产地。考古学家根据梅花镇顺山集遗址内发掘出的碳化稻遗存,经过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碳-14检测发现,泗洪水稻田遗址距今约8300年,从中提取出的植硅体具有明显的驯化特征,不仅是中国最早,而且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稻作遗迹。在清朝,泗洪境内种植的水稻品种青刚占米质好、香味浓,素有“上塘贡米”之称。《泗虹合志》记载:“稻以红者为胜,炊作饪粥,香黄盈甑,漕运之珍贵也。”
一碗好饭,香飘洪泽湖畔八千年!近年来,泗洪更是以土地集中流转为契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优质稻米规模化、基地连片建设,初步形成了沿洪泽湖湿地大道沿线乡镇优质稻米产业带和成子湖片区优质稻米基地。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管护利用等七大建设内容,高效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高标准农田上图总面积达134万亩,其中泗洪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18个乡镇农场,面积达80万亩。
在高标准打造“万顷良田”的基础上,泗洪制定泗洪大米科学种植技术规范、泗洪大米全程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对水稻全产业链精准管控。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物化投入、统一订单收购“六统一”要求,开展“泗洪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同时不断健全“泗洪大米”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泗洪大米”生产环境监测,加大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实行“合格证”制度,扩大抽检覆盖面,从源头控制产品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建设全程质量溯源管理体系。
独特的气候、水土和文化,全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过程标准化种植,有力提升了泗洪大米品质。检测显示,“泗洪大米”,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在11%—15%,蛋白含量5%—7%;水分低于14.5%,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因而“泗洪大米”外观整齐,色泽透明,蒸煮有清香味,米饭软硬适中有光泽,咀嚼香甜,口感柔韧,米粥黏稠,入口爽滑。
地标保护让稻米品质品牌“如虎添翼”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泗洪稻米产地变身万顷良田;藏粮于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让泗洪稻米“如虎添翼”。
种苗是农业的芯片。为进一步提升大米品质,泗洪县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品种培优,建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1050亩。基地围绕水稻产业科技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及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推行“政产学研企”合作,筛选适宜泗洪种植的优质专属水稻品种。
专家团队在2021年开展的“适宜泗洪县种植的中高端优质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已完成田间表型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的基础上,开展了70个水稻新品种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测定和品鉴,外观品质重点测定了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和长宽比,其中垩白度作为筛选的关键评价指标;食味品质重点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米饭食味值和人工品鉴食味值,其中米饭食味值和人工品鉴食味值作为筛选的关键评价指标。通过以上测定的指标层层筛选、综合评价,最终确定适合泗洪地区种植的中高端优质水稻新品种2个,分别为洪扬5号和扬大4号,对其进行提纯复壮、良种繁育,为泗洪中高端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品种选择依据和高质量原种种子。
与此同时,地标保护工程对泗洪大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文献展开调研,对不同指标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和提炼,确立了泗洪大米特征品质指标为直链淀粉、垩白度、锌铁元素和食味值,形成了泗洪大米特征品质评价体系,为其品牌推广、宣传和市场差异化定位指明了方向。同时打造“泗洪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在核心基地建设集“灾情、苗情、墒情、病虫情、耕地质量监测、水质监测”为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为标准化种植水平提升和动态监测提供支撑。
明确了泗洪大米特征性品质指标,构建了全产业链管理和全程溯源管理系统后,地标保护工程随之进行了相关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开展两期泗洪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按标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学员涵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等各类从事农业的人员,共计330人。这些工作为“泗洪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维护和价值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地、品种、技术、标准建设多管齐下,有力提升了泗洪优质稻米品质品牌。截至当前,泗洪稻米类“二品一标”有效认证84个,其中有机食品稻米类认证4个,绿色食品稻米类认证79个。泗洪大米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荣获“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还拥有“蟹园大米”“家缘大米”“上塘贡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子品牌,“公共区域品牌+企业子品牌”品牌矩阵,帮助泗洪大米阔步闯荡市场。
“接二连三”打造乡村振兴主导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正权介绍说,优质稻米已成泗洪农业主导产业,从品种选择、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到生产加工、市场拓展,全产业链推进稻米产业,形成“政府起引导、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融合发展格局。优质稻米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稳步提升,助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
延伸稻米产业链、提升稻米价值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牛鼻子”。以全县近百万亩水稻生产基地为依托,泗洪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34家,年稻米加工能力超100万吨,为“泗洪大米”稻米生产奠定了加工基础。优质稻米生产从种植、收购、深加工到直销的一体化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已建泗洪大米直销窗口32处,遍布于华东7省市,商品外销率65%以上。
地标保护工程助力泗洪大米地标内5家企业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CAQS-GAP)”工作试点资格,并形成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构建了泗洪大米智慧区块链平台和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集泗洪大米全产业链信息于同一智慧动态信息平台。大米实施一物一码追溯系统,从种植、采收、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物流、质检、稽查等全程可追溯。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集聚龙头企业、推动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有效载体。泗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集聚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规模化稻米加工类龙头企业11家,电商、物流、休闲农业等主体13家,年生产大米16.85万吨、稻米油2万吨,形成了蟹园、家缘、贤太太等一批知名品牌农产品。地标保护工程在园区稻米馆周边建设泗洪大米加工体验馆,购置安装胚芽米加工生产线1条,采购大米品质检测设备6台套。通过现场展示泗洪大米加工过程以及大米品质相关检测数据,为顾客提供一线“泗洪大米”定制产品,探索延伸泗洪大米产业链建设,同时引领泗洪稻米加工企业提升科技水平,促进产业融合。
稻米精深加工、农业“接二连三”,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和联农带农效应。2021年,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产业总产值为13亿元,其中二产产值为8.4亿元,三产产值为1.68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7亿元,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25家参与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内农民就业人数为14206人。
刘德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