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 1949到2021中国航天发展史是什么
-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 中国火箭历史发展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我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3年4月26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升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9年7月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192千米、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首战告捷;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迈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要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载 。
中国自主地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完成了各种运载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参考:
1.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49到2021中国航天发展史是什么
1949到2021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它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
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这是我国组建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科操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正式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
1981年9月20日,中国成功用一枚火箭发射3颗卫星。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升空。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实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1月10日,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2003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26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探月时代成功开启。
2008年9月25日-28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0年10月7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2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启区域服务。它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世界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同时也是首次在月球的高纬度极地着陆。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自此,中国全面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7月23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自此,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1年7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射到敌人身上,或用于过节放烟火。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火箭。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中国发射基地
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建于1958年,是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建设是为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而发展。这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百度百科-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
中国火箭历史发展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
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逐步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业化,还开始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七五”期间,我国共成功地发射了1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2颗是通过运载火箭发射完成的。
1990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天,使我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1992年,长征火箭又成功发射了“澳星”和“瑞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