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成A级通缉犯,13天背负9条人命,却因年龄小躲过死刑_父母_自己的_未成年人

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觉得人天生具有向善的能力,性善出于人本原的心理活动,因此他主张只要顺从于自己的道德本心去做事,那么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所表现出的邪恶奸谗均是后天在社会上受的误导。

与孟子相反,荀子则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就具有恶的一面,这是因为未经后天教化的本性具有原始的特点,为了原始生存服务,所以人性天生具有破坏掠夺的性质。荀子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人只有经过后天教育,才能脱胎恶的本性。

那么,原始的人性究竟是善是恶?或者说人性之恶是先天带着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一个未成年杀人犯白中杰,他才17岁,涉世未深,而且成长的环境也比较单一,但他能犯下累累血债,在短短13天背负9条人命,成为最小A级通缉犯,他人性的恶来自何处?

留守的成长经历

白中杰1993年出生于广州东莞,父母来自贵州黔东南州,在广州东莞打工。白中杰出生仅仅三个月,就被父母送到了贵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白中杰生活的村子位于黔东南州的大山深处,土地贫瘠,种地的收入远远养活不了一家人,于是当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小孩留守。

村里许多小孩的童年时期都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但白中杰相比于这些小孩还是比较幸运的,他3岁时父母放心不下他,就把他接到了东莞亲自照顾他,等他6岁时把他送到了东莞城中村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

据白中杰的父亲后来回忆,白中杰小时候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在小学勤奋学习,在家里很懂事,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他很会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有时候还会帮父母洗鞋,他上小学时的成绩也很优秀,经常考全班第一,老师们很喜欢他,他对老师对同学都很有礼貌。

展开全文

后来白中杰父母辞去了东莞的工作,拿着这几年打工攒下的钱,回到贵州老家安居,他们把家中的老房子翻修,买了新家具和一辆电动三轮车,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店,家里逐渐安定下来。

但父母的感情却出现了危机,两人总是争吵,后来终于是协议离婚了,他们瞒着白中杰,希望父母离婚的事情不要影响到他。

但白中杰还是能察觉到家中微妙的气氛的变化,他也感受到了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里看到了父母的离婚证,一瞬间他就明白了父母其实已经分开了,这个家或许也要散了,他不理解父母怎么能完全不和他商量就离了婚,他感到生气又伤心,但又不知道怎么和父母沟通。

走上犯罪歧途

白中杰上了中学后父母让他住校,他其实为父母的分开而伤心,但是又赌气不跟父母讲,他觉得父母没有跟他商量就离了婚实际上就是不在乎他,他逐渐在心里对父母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这段时间他的学习也下降了,老师反映他上课总是发呆走神,他私下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周围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内心的烦恼。

后来白中杰认识了校外一些不良青年,在这些人的带领下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翻墙逃课去网吧打游戏,他的生活费总是很快就花完了,一花完他就以买辅导书的名义向父母要钱。

他的父母原本也为离婚的事情觉得亏欠了白中杰,感到很内疚,所以白中杰向他们要钱的时候他们总是尽力满足。白中杰有了钱就呼朋引伴,招呼着一群社会青年去网吧玩个通宵,他在这一群社会青年中,找到了一点归属感。

不过白中杰的数次逃课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重视,他们叫来白中杰的父母,声称如果白中杰再逃课的话,就直接把他开除,白中杰父母这才了解到他们的儿子原来已经变了,他不再是他们印象中那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们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游戏。

但于此同时白中杰父母都有了各自的工作,他们没有精力好好管教白中杰,只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先把白中杰骂一顿,斥责他不许再玩网络游戏不许逃课,后削减白中杰的生活费,让他没有钱去网吧,但这种方法非但没有帮助到白中杰,还最终把他逼上歧途。

首先深度网瘾光靠自己是不能完全戒断的,必须有专业人员的干预,循序渐进才能戒除,其次白中杰父母直接辱骂白中杰,然后削减他生活费的做法非但没有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激发他的叛逆心理。

白中杰越发不爱学习,哪怕没钱上网也不去教室,最后,白中杰只能退学。退学在家后,他经常偷父母的钱去上网,父母骂他他就离家出走,混迹在网吧街头。2010年4月19日,白中杰又一次离家出走,但他父母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不会再回来了。

原来白中杰离家期间,由于缺钱竟然动起了抢劫的心思,他和认识的几个社会青年组成团伙,在7月12日到7月25日期间13天,持械抢劫杀了9人,一共抢得19万元财款,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民众恐慌,当地警方迅速出警,拟定了A级通缉名单,其中白中杰年仅17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A级通缉犯。

未成年人保护与处罚

当地警方于8月5日,将白中杰和其团伙抓拿归案,移交检方,最终由于白中杰作案时未成年,法院没有判处其死刑,但也判其无期徒刑,白中杰正当少年,却犯下大错,他日后余生估计只能在监狱中度过。

落网后的审讯过程中,他写下了这样的自白书:“父母离婚后,没有告诉我,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我非常郁闷,我就想着去外面闯,闯出一番事业,给他们一个惊喜,说不定,他们能复婚,一家人能回到从前的生活。”

白中杰的自白书令人深思,他13天内伙同团队杀害9人,犯下累累罪行,如同一个少年恶魔,但没想到他的出发点居然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家庭。

他从小有留守的经历,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忙于工作,也没有太多精力关心他,他本来就缺爱,缺乏安全感,再遇到父母离婚后变得更加孤僻,只能寻求虚拟世界的安慰,最终走向歧途。

白中杰的例子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原因来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家庭也是首先的一站,家长更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校也要及时监督未成年人的成长。

今年刑法修正案通过后,中国未成年人刑责年龄形成了三元模式:已满16周岁应负刑事责任,14周岁到16周岁期间,犯下严重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12周岁到14周岁期间,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情节特别恶劣的,也应付刑事责任。

小结:

人性到底是善是恶呢?或许先天人性如同一张白纸,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向善,也可以为恶,白中杰曾经也是家长口中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孝顺父母,努力学习,但是最终却犯下命案。

这让社会警醒,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起来,一起关注未成年人,防止他们走上歧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