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怎么突然崛起了(曼城狂胜沃特福德创队史最大比分,英超还有哪些大比分“惨案”)_曼彻斯特_曼城_英国

本文目录

  • 曼城狂胜沃特福德创队史最大比分,英超还有哪些大比分“惨案”
  • 曼彻斯特的历史
  • 揭秘曼城为什么可以在英超崛起
  • 曼城什么时候掘起的孙继海怎么样呢
  • 曼彻斯特是个小城市吗
  • 曼彻斯特发展成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 曼城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曼城狂胜沃特福德创队史最大比分,英超还有哪些大比分“惨案”

英超历史上那些大比分惨案还是有很多,比如说米德尔斯堡8:1战胜曼城,阿森纳2:8不敌曼联,曼城6:0战胜热刺等等。

英超第6轮曼城8:0战胜沃特福德,创造了队史单场最大的比分记录,这场比分之悬殊也体现出曼城的实力是多么恐怖了。

米德尔斯堡8:1战胜曼城,在2005年的时候曼城在客场迎战米德尔斯堡,在这场比赛中曼城1:8不敌对手,可以说这场比在的胜利也是曼城历史上最大比分的失败。在当时曼城还不是一只强队。

曼联8:2战胜阿森纳,在2001年曼联的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阿森纳遭遇了最大比分的输球,曼联在上半场打进三球,下半场打进5球,把比分定格在2:2,可以说这场比赛的失利,也是阿森纳继2013~2014赛季之后又一次遭遇6球的失利。而且这场比赛还是温格主教练执掌阿森纳的第1000场比赛。

曼城6:0战胜,这次在2013年曼城主场,曼城直接对热刺大开杀戒,在这场比赛中,曼城上下半场各进三球,6:0横扫热刺,可以说在这场比赛之后,曼城也逐渐崛起成为英超一流强队。

其实在英超中还有很多大比分的惨案,失利后的大比分并不能代表一个球队的实力弱,而大比分获胜或许就是一个球队强的象征,因为英超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联赛。

曼彻斯特的历史

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楚尼市(Mancunium)是公元79年由阿格里科拉将军(General Agricola)修建的堡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罗马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城镇。曼楚尼市沿着瓦特林街(Watling St.)逐渐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连接伦敦与北方的切斯特。曼彻斯特中世纪的历史鲜人知,部分原因是城市的历史记录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14世纪,法兰德斯的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创了最早的纺织传统,并这个小镇在18世纪加工从美洲殖民地来的棉花奠下良好的基础。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市名
曼彻斯特源于古英语名字“Mamucium”(奶头形状的山),后来的演化中加上了“ceaster”,起源于古拉丁语“Castra”而变成“Manchester”。
发展
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曾在这里建立要塞,以控制从奔宁山麓到海边的通道。14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
十三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
崛起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今日
自二十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
近十年来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揭秘曼城为什么可以在英超崛起

第一老板有钱
第二老板肯花钱。
曼苏尔财团入主任何一家俱乐部,那这家俱乐部都能崛起。

曼城什么时候掘起的孙继海怎么样呢

  任何球队的崛起都有一个过程。
  曼城崛起的开始,应该说是在2008年8月阿布扎比财团收购曼城俱乐部后开始的,
  收购后就以高达3,250万镑的转会费签下了罗比尼奥,打破了当时英超的转会费纪录,
  另外,曼城也从切尔西签得塔尔·本哈伊姆及回巢的赖特·菲利浦斯,还有年青巴西前锋若等球星,继续招兵买马来强化球队。但到了08-09年球季,球队成绩似乎与英超排名不相乎,曼城最终只以令人失望的第10名完成球季,球迷更开始怀疑领队休斯的领军能力。
  有大财团注资的曼城在转会市场重开后继续其大肆收购,用了超过一亿英镑分别买入维拉队长巴里及纽卡斯尔门将吉文,布莱克本前锋圣克鲁斯,埃弗顿后防莱斯科特,自由身的西尔维尼奥,同城宿敌曼联的特维斯和阿森纳的阿德巴约以及科洛·图雷。在新球季第一场赛事,曼城轻松以2-0作客胜布莱克本,更在季中的友谊赛击败应届欧联冠军巴塞罗那1-0,挽回不少球迷的信心。英超第二场赛事,曼城凭阿德巴约继一周后再次入球,1-0小胜升班马狼队。其后更在英格兰联赛杯第三圈作客轻取水晶宫2-0,当中新加盟的特维斯射入穿起曼城球衣的第一球。赛季中期,由于马克休斯带领球队战绩不佳,球队将其解聘,曼奇尼开始执掌曼城教鞭。09-10赛季末期由于与热刺的英超对决中惜败,曼城最终获得第五名的成绩。
  10-11赛季,曼城斥巨资买入大卫.席尔瓦,亚亚·图雷,米尔纳,巴洛特利,科拉罗夫,哲科,博阿滕等一流球星,英格兰新国门乔哈特也回归曼城。曼城迎来更出色的赛季,继成功复仇热刺获得欧冠资格后,又时隔35年获得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向更多的锦标迈进。
  11~12赛季开始前曼城以队史标王3800万英镑的价格签下阿圭罗。曼城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在2011年10月23日,在老特拉福德球场,曼城6比1血洗曼联,这也是英超成立以来曼彻斯特德比的最大比分,这一比分也给不可一世的曼联主场一记当头棒喝。赛后弗格森也承认这是他执教以来最惨痛的失利,无疑也是曼市德比的又一场经典战役。在2012年5月1日凌晨3点的同城德比中,曼城由队长孔帕尼在上半场补时阶段头球,最终以1:0小胜曼联,一向冷静的老爵爷在比赛时也略显激动。曼联在同城德比中皆以失利告终,曼城则是一路高歌挺进,通过这场比赛,在还剩2轮的情况下,与曼联在联赛积分榜上同分,凭借净胜球的优势,重回联赛领头羊的位置。
  最后曼城时隔44年再次夺得英国最高级别联赛冠军,也是该队队史上第一座英超冠军。
  孙继海,在缅因路和市政球场兢兢业业的7年共计1951天旅程后,这名忠诚的曼城老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离队。孙继海离队时是球队第二元老,孙继海一直从英冠和曼城打拼到英超,不过在阿布扎比财团进入前,曼城一直是中流队伍。

曼彻斯特是个小城市吗

市名

  曼彻斯特市(City of Manchester)

  别称

  棉都(Cottonopolis)、北方之都(Capital of the North)、第二城(Second city)、仓库之城(Warehouse City)

  格言

  Concilio Et Labore(拉丁语:智慧和努力)

  经纬度

  城市位于北纬53度28分,西经2度14分。

  国家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成员国

  英格兰(England)

  地区

  英格兰西北(North West England)

  郡

  大曼彻斯特(Greater Manchester)

  行政中心

  曼彻斯特市中心(Manchester City Centre)

  建立

  公元1世纪

  城镇特许状

  1301年

  建市

  1853年 

  市长

  格林·埃文思(Glynn Evans)

  下院议员

  保罗·乔金斯(Paul Goggins)(英国工党) 

  杰拉尔德·考夫曼(Sir Gerald Kaufman)(英国工党) 

  约翰·里驰(John Leech)(英国自由民主党)

  托尼·劳埃德(Tony Lloyd)(英国工党)

  格雷厄姆·斯君格(Graham Stringer)(英国工党)

  面积

  市内和各自治区面积共115.65平方公里。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78米。

  人口

  市内和各自治区人口共45.2万人(2006年,英国地区第5名),人口密度3,815人/平方公里。大曼彻斯特人口224.03万。曼彻斯特都会区人口420.92万。大曼彻斯特都市郡人口254.77万,人口密度1,997人/平方公里。

  种族

  全市人口中有77.6%为白人,其中英国白人占总人口的71.0%,爱尔兰白人占总人口的3.0%;

  混血人种占3.2%,其中1.9%为黑人和白人血统(加勒比地区和非洲);

  南亚人占10.3%,其中巴基斯坦人占5.8%,印度人占2.3%,孟加拉人占1.0%;

  黑人占5.2%,其中加勒比地区黑人占2.0%2.7%,非洲黑人占2.7%;

  东亚及其他地区人口占3.7%,其中2.3%为华裔(2005年)。

  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UTC+0。

  邮政编码

  M

  电话区号

  0161

  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英格兰西北部平原,东部临近奔宁山脉。

  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

一、历史沿革

  19世纪初的“棉都”——曼彻斯特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楚尼市(Mancunium)是公元79年由阿格里科拉将军(General Agricola)修建的堡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罗马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城镇。曼楚尼市沿着瓦特林街(Watling St.)逐渐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连接伦敦与北方的切斯特。曼彻斯特中世纪的历史鲜人知,部分原因是城市的历史记录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14世纪,法兰德斯的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创了最早的纺织传统,并这个小镇在18世纪加工从美洲殖民地来的棉花奠下良好的基础。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市名

  曼彻斯特源于古英语名字“Mamucium”(奶头形状的山),后来的演化中加上了“ceaster”,起源于古拉丁语“Castra”而变成“Manchester”。

  发展

  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曾在这里建立要塞,以控制从奔宁山麓到海边的通道。14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

  十三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

  崛起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今日

  自二十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

  近十年来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二、地理环境

  平安夜中的曼彻斯特市政厅地理方位

  曼彻斯特位于盆地之中,北方和东方毗邻奔甯荒野,南面是柴郡平原。市中心位于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东岸,靠近另外两条河——麦诺克河(River Medlock)和埃瑞克河(River Irk)的汇流处。默西河(River Mersey)也经过城市南部。内城区大部分是楼房,从许多高大建筑物楼上可以看到广阔的荒野。另外,曼彻斯特河道发达,靠近利物浦港和煤矿。

  气候环境

  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为809毫米,降水持续时间长,但降水强度小,降水常在1个小时以上,而鲜见几分钟的倾盘大雨。

  旅游时间 

  无论什么季节或什么天气,到曼彻斯特旅游都非常方便。4月到9月是到访的最佳季节,但要记住,7月和8月可是旅游旺季。如果是8月下旬去到访曼彻斯特,就可以加入50万的狂欢队伍,在同志日的游行队伍里手舞足蹈。一至三月的均温度约为摄氏8度,到了七至九月的夏季,平均气温则升至摄氏20度左右。

三、行政区划

  大曼彻斯特行政区划曼彻斯特历史上属于兰开夏郡。1974年英国进行了地方行政改革,建立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包括邻近的索尔福德(两市街市毗连,只隔一道小河),斯托克波特、奥尔德姆、博尔顿、罗奇代尔及其他城镇在内的都市郡,叫大曼彻斯特,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这个都市郡是英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最大的都市区之一。

  大曼彻斯特都市郡

  由10个都会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s)组成:

  曼彻斯特市(City of Manchester)

  斯多波特(Stockport)

  塔姆塞德(Tameside)

  奥德海姆(Oldham)(自治市)

  罗奇代尔(Rochdale)

  伯雷(Bury)(自治市)

  保顿(Bolton)(自治市)

  维根(Wigan)(自治市)

  索尔福德市(City of Salford)

  特拉福德(Trafford)

  大曼彻斯特都市区

  市镇有Sale、Altrincham、Cheadle、Stockport、Ashton-under-Lyne、Oldham、Bury、Rochdale、Glossop、Stockport、Middleton和Stretford。特拉福德和索尔福两市通常被理解为曼彻斯特都会区的一部份,但保顿和维根两市并不被列入。

曼彻斯特发展成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英格兰西北部平原,东部临近奔宁山脉。
  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
一、历史沿革
  19世纪初的“棉都”——曼彻斯特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楚尼市(Mancunium)是公元79年由阿格里科拉将军(General Agricola)修建的堡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罗马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城镇。曼楚尼市沿着瓦特林街(Watling St.)逐渐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连接伦敦与北方的切斯特。曼彻斯特中世纪的历史鲜人知,部分原因是城市的历史记录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14世纪,法兰德斯的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创了最早的纺织传统,并这个小镇在18世纪加工从美洲殖民地来的棉花奠下良好的基础。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市名
  曼彻斯特源于古英语名字“Mamucium”(奶头形状的山),后来的演化中加上了“ceaster”,起源于古拉丁语“Castra”而变成“Manchester”。
  发展
  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曾在这里建立要塞,以控制从奔宁山麓到海边的通道。14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
  十三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
  崛起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今日
  自二十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
  近十年来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曼城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曼城是在2013年崛起的,曼联是在2013年衰落的,2013年曼城夺得英超冠军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