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山东大学的分与合_山东大学_海洋_青岛

山东大学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经历了合并、拆分、迁校的曲折道路。

1946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赵太侔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负责复校诸事。

抗战前的国立山东大学共有文、理、工3个学院8个系,复校后学校扩充为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14个系。校长赵太侔兼任文学院院长,童第周任动物学系主任,杨向奎任中文系主任,曾呈奎任植物学系主任,朱树屏任水产系主任。

1951年3月15日,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正式完成合校。新的山东大学开始运转。

新山东大学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以及政治和艺术两个直属系。中央任命华岗为山东大学校长,同时担任党委书记。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教务长何作霖,副教务长余修、罗竹风。秘书长刘椽,副秘书长刘宿贤。文学院院长吴富恒(华东大学转来),理学院院长郭贻诚,工学院长丁履德,农学院院长陈瑞泰,医学院院长徐佐夏、副院长潘作新。合并后的山大还设了两个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杨向奎任所长),海洋物理研究所(赫崇本任所长)。

1951年6月,山东大学组织结构图

展开全文

1952年,山东大学的分与合

文 | 刘宜庆

来源 | 柳已青工作室(ID:lyqshuxiang)

01

院系大调整

山大迁出多并入少

1952年夏季,高教部决定对全国多所综合性的大学进行院系调整。8月19日,山东大学成立院系调整委员会,华岗为主任委员,李芸生、童第周、陆侃如、吴富恒为副主任委员。李芸生是青岛市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同时召开院系调整动员大会,制定了《山东大学院系调整方案》报上级审批。8月26日,山东大学院系调整大会举行,并定出调动迁出时间表。

1952年9月初,山大院系调整方案全面实施,再加上随后几年的调整,具体为:

(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建成山东省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的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艺术系的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

(四)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与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两系合并,成立青岛工学院。后来迁至武汉与有关院校的系科合并,现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工学院合并,成为山东工业大学。

(六)农学院的水产系留校,农艺、园艺和植物病虫害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理学院的地质矿产系、工学院采矿工程学系迁至长春(原计划中是留在山大),与有关院校的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八)厦门大学海洋系理论组部分教师并入山东大学,组建新的海洋系。

(九)医学院因受校舍的限制,暂缓调整。1956年青岛工学院迁去武汉时,使用该院校舍组建成青岛医学院。

按照迁出时间表,9月6日,农艺、园艺和植物病虫害三系迁至济南;9月7日,政治系迁至济南;9月10日左右,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由此可见,院系调整,雷厉风行。

山东大学1958年迁校时的唯一影像资料

山东在调整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山东大学工学院独立建制,改校名为“青岛工学院”。在这次调整中,山东工学院与青岛工学院在胶济铁路两端,交相辉映。经过调整,原山大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并入山东工学院;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两系迁到青岛,与山大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合并,组建青岛工学院。因青岛闻名全国的纺织工业城市,纺织系迁到青岛,符合青岛纺织业的发展方向。青岛工学院只存在四年,1956年,迁到武汉,可谓昙花一现。

山大教授们对于这次调整,坚决拥护,贯彻执行。山东大学工学院院长丁履德称赞道:“山东地区两个工业院校有明确的分工……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坚决拥护并保证贯彻执行。”丁履德是著名的内燃机专家,1952年秋,任山东工学院院长。

综合大学迁出理工类,合并同类项,形成独立的理工类院校,完全符合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的工业发展服务,集中高等教育和学术资源,培养专门人才。

山大在调整过程中,也并非只出不进。河北水产专科学校的部分人员调整进入山东大学水产系;齐鲁大学撤销,中文系并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并入山东大学历史系。齐鲁大学名教授、历史学家张维华来到青岛,执教山大历史系。

1952年8月底,山东大学致厦门大学函

02

组建海洋系

厦大师生北上青岛

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高教部决定把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理化组的教学研究人员,连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调整至山东大学, 与山东大学原有的学科组成海洋系,以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山东海洋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系水产组则留在厦门大学生物系,改设为海洋生物研究室。

1952年8月下旬,山东大学致函厦门大学,询问海洋组迁并山东大学详情,内容如下:

厦门大学:

前经华东高等学校院校调整会议决定,在本年院系调整中,你校海洋系理化组迁来青岛,与我校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海洋系。现我校为了迎接此项迁并及建系等准备工作,急需了解你校海洋系理化组各项情况,以便来青师生能够很快地安定清晰,进行工作与学习。

1. 调来的教职员的职别和人数,系开何年级何课程,其所带眷属人口数,以及眷属中就业就学的人数。

2. 调来的同学的年级、人数与已修习过的课程,并今后准备修习课程与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等。

3. 原有教学器材、图书有无调拨带来?

4. 何时可以迁来青岛,计划怎样迁来?

特此函达,敬希速予函复,以便准备为荷。

校长 华岗

副校长 童第周、陆侃如

1952年8月29日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与海洋系主任唐世凤商量,回复此函。1952年9月20日,唐世凤率领厦门海洋系理化组两位助教陈宗镛、江克平以及18名学生,踏上北上的征程。

唐世凤一行从厦门出发,乘汽车到福州。然后,经古田、建瓯、崇安,一路颠簸地穿越闽北山区,驶向江西上饶再转乘火车,几经周转,经杭州,到上海。在上海时,唐世凤请时任华东水产管理局行政管理处处长王以康先生带领参观上海中华水产公司的水产加工厂。过南京时,得到南京大学的住宿安排。过济南,在9月底匆匆抵达青岛。

1952年秋,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北上山大的学生名单,笔者经过多方采访证实如下:

施正铿,曾焕彩,汪炳祥,伍伯瑜,王一飞,郑义芳,苏育嵩,齐孟鹗。这8人到山东大学,在新组建的海洋系读大三。1954年毕业。这也是山东大学海洋系1954年第一届毕业生名单,共7名(苏育嵩调北京侨联工作,延期一年毕业)。

陈则实,鲍强生,陈燊,林复旦(女),修毅,范锡奎,陈锡康,陈武胜。这8人到山大,在新组建的海洋系读大二。1955年毕业。这也是山东大学海洋系1955年第二届毕业生名单,共8名(修毅延期一年毕业,苏育嵩本年毕业)。

跟随唐世凤先生北上的2位学生到了山东大学转系,罗熙转入外语系,张潮生转入化学系。

来到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的18位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施正铿、 陈则实是两届毕业生的代表。1987年4月20日,施正铿先生被任命为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88年1月,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施正铿先生1988年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陈则实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1984-1993)。

1952年10月,山东大学海洋系开办,赫崇本担任系主任,只设物理海洋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以物理海洋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厦门大学海洋系转来的18名学生(2名转入其他系),新学期分别读大二、大三。山东大学将原来的工学馆大楼拨给海洋系(海洋系所在大楼已经拆除,在原址建学术中心),初建办公室、图书室、教室、教研室。后来增设海洋化学实 验室、海洋调查仪器室。1956年后,除了物理海洋专业外,增设海洋气象专业。自1952年赫崇本主持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以来,该系就成为中国培养海洋科技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济南,海洋系、水产系以及筹备中的地质系留在青岛。1959年,山东大学青岛部分,扩建为当时我国唯一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华岗在青岛

03

文史与海洋

调整后山大的办学特色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迁出去的院系多,合并进来的少。但山东大学有力支援了全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调整,再加上后来山东援助建设的郑州大学,全国十余所大学流淌着山东大学的文脉和血液。

院系调整工作后,山东大学取消院一级建制,共设10个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动物学系、植物学系、水产系、海洋学系。山东大学的整体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山大学者认为“元气大伤”。

以华岗校长为代表的老一代山大人能够顾全大局,在失去办学规模和 学科门类优势之后,立即把着眼点转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突出办学特色上,提出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新思路。

客观地说,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在分与合中,文史力量得到加强。1950年华东大学并入山大,1952年齐鲁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并入山大,经过这两次调整,山东大学的文史哲成为优势和特色,形成了中文系冯陆高萧“四大金刚”、历史系“八马同槽”的局面。

1953年6月,山东大学确定汉语言文学、历史、海洋生物、动物胚胎、植物、物理海洋六个重点发展学科;物理、化学两个专业也定为重点学科,力求得到发展。特别是海洋学科,成为山东大学的特色,在全国独一无二。可以这样说,直到今天的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基础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奠定的。

THE END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20世纪30到50年代山东大学在青岛时期教授们的轶事,在诸如杨振声、老舍、臧克家、萧涤非等学人身上,体现了他们治学的严谨、情操的高洁,以及爱国、爱民,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他们的风范长存,精神永驻。

作者简介

刘宜庆,笔名柳已青。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琴岛作协副主席。供职半岛都市报。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人文青岛。著有西南联大三部曲、百年中国三部曲、《青岛风物》、《青岛文化地图(续编)》等十余部。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阳光卫视、湖南卫视等专访。

点击即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