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遐想19首希音阁诗词周赛(第137期)附点评_一笑_冷眼_了了

有奖题诗活动

本期题目:

以“元宵节”为题材,抒发情怀。律绝词均可。词依龙谱。题目自拟。

获奖作品展示:

洞仙歌·元夕病中吟 14票

耘梦

毒侵瘦骨,自淋漓虚汗。病榻孤衾药香满。隔昏窗、缺月一点添寒,玉山倒,敧枕蹙眉鬓乱。

银屏笙鼓起,狮舞龙游,时见烟花渡霄汉。底事惹波澜、往事如烟,梅边梦,流光偷换。问玄兔、匆匆去何方,莫不是、天涯故人招唤。

鹧鸪天·看花灯不遇 13票

池青

念及前尘意未平,欲凭欢庆忘深情。一程轻雪妆眉白,十万霄灯照夜明。

穿小巷,度深更。与君同路不同行。人潮直似银河在,隔断牵牛织女星。

元夜 10票

慕亭风

人潮喧嚷夜风轻,鼓乐花灯缀满城。

同立漫天烟火下,看她看我笑盈盈。

展开全文

全部作品展示:

1.元宵夜老两口赏月 8票

福人

人醉元宵月醉天,相偎旧日小河边。

清柔波上浮双影,笑指卿卿似那年。

【耘梦:1】白发伉俪情深,情真。转结出采:"清柔波上浮双影,笑指卿卿似那年。”符合老年人身份。

【行者】1

【看海:1】

【拂晓:1】喜转结,有逸韵。

【孤城:1】与15联读,互为今往,平添意趣。

【一笑了了:1】一如既往秀恩爱,为情痴点赞。

【疏影1】神仙眷侣,羡慕!

【爾玉:1】朗朗上口,余味悠长。投一票。

一笑了了评:那年行为不轨,老毛病又犯了吧。

冷眼看花评:元宵节,人皆往闹市去,作者却偏向小河边,定有什么见不得人之事哈。

尔玉评:小慕笔风,带着时代气息。朗朗上口,余味悠长。

风雨同心评:由景及情,可见章法。第一句前四后三是并列结构,但是人可相偎,月不可偎天,也不可偎人,所以第二句只承接上了第一句的前四字;绝句第三第四两句宜连贯自然,最简单的方法是第三句只说半句话,第四句补充,那就显得连贯了,忌三四句非对仗的情况下各说一事。看这第三句(清柔波上浮“出”双影)这是一句叙述很完整的话,(波上)是中心,波上咋了,浮出了双影。如果改成(清柔波上“的”双浮影),把中心落在影子上,但不说影子咋了,由第四句补充说影子互指,那就三四句连贯了。

2.元宵节 3票

种瓜人

元宵已至年将尽,纳吉春风拂面新。

嫩柳稀疏筛月影,满街熙攘看灯人。

汤团已是圆尘梦,灵药何时敌疫神。

焰火但期除旧秽,阴阳莫再扰生民。

【莫寒:2】喜欢颔联尾联

诗行者,2。期待。

【紫逻樵客:2】贴合今年元宵况味。

一笑了了评:阴不扰。尽,撞了吗。吃汤圆就想到灵药。焰火不接颌联,疑似断了。

冷眼看花评:仔细想想,关于元宵节的意象还有什么没写进去吗?二联筛/月影,看灯/人对仗结构不对。

尔玉评:首句年将尽,古人用此多指年终岁末。此处诗人意为,年节即将过完。所以年字无特指年节之意。故言年字不稳。二句纳吉一词,用意不当。纳吉有特指。乃是指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另,此诗跳跃过大,略有题与意隔之感。

风雨同心评:柳可筛“月影”,街不可看“灯人”,颔联逐字拆开可对,合起来不可对;汤团勉强可以接第一句,灵药就来的没来由了;前面喜气洋洋的,自没来由的第六句开始,偏离主题,越走越远。

3.人月圆·题元夕

多谢

彭城灯照团圆夜,烟火满人间。莺啼春信,消除旧岁,怀抱新年。

青莲爱酒,东坡共赴,今夕歌筵。暖云吹散,盛来明月,都入尊前。

一笑了了评:瓜师词?烟火满人间,很恐怖,消防队忙s。盛来明月,有味。

冷眼看花评:起片彭城二字是块补钉,上片后三句下片前三句的三个四字句各用一处对仗或流水更好。像下片的后三句流水句,读起来就很连贯。

尔玉评:小令整体不错,咏今思古,上下阙铺排比较合理。一入元夕,想谪仙,念诗神,思路开阔。只是这换头起句,爱酒二字感觉不雅。不如青莲赴约,东坡共往。盛来明月,明字按龙谱出律。不妨改成皎字合律。

风雨同心评:灯和烟火都是亮的,建议取其一;上片收尾对仗显得费字;下片建议加个对仗;云吹散了,只剩下月了,一个月影,用“都”觉得不太稳妥;过片是设想中的场景,但是并没有营造出主人遥想的状态来,所以青莲东坡来的有点莫名。

4.元宵节,假期最后一天有感 2票

飙尘

青红丝和芝麻块,滚入雪中摇月圆。

最怕娘亲端一碗,笑容深处更堪怜。

【耘梦:4】用比兴手法将裹湯团的过程描述得维妙维肖。三、四两句,慈母形像真实生动,依依离愁隐含在強颜欢笑中。

【种瓜人4】摇月圆略别扭。第三句含情,其意已出,第四句略直露,可用白描手法,则有诗尽意不尽之感。

一笑了了评:三句不解,春花怕老妈让你吃?

冷眼看花评:首句六连平。二句摇字太俗。尾句怜字无由。

尔玉评:白描手法,写出诗的意境,即便高手,也难为之。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与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尾句这个更堪怜,诗中少了离情铺垫,略显突兀。

风雨同心评:第二句见想象力,点个赞。第三四句看不懂啥意思。

5.元宵乐(新韵)

山翁

外孙满月逢十五,着意春风暖靖城。

玉液佳肴爷辈乐,婴声嫩手姥娘兴。

忽闻街道太平鼓,还见鹿鸣狮舞营。

火树银花才看过,三元麻将伴天明。

注:鹿鸣~即鹿鸣园。

一笑了了评:参照福人兄走一波儿孙乐?中二尚未工整,整体太散,流水账单也。

冷眼看花评:用格律形式记账是个好习惯。中二对仗不过关,遣词造句有问题。

尔玉评:先行向诗人祝贺,喜得外孙。诗可以读出喜庆之意。只是遣词造句,还有待加强。另外,多处有词语堆砌,凑韵之嫌。如,狮舞营的营字。还有就是诗的结句,应当有扣题醒目之效。这首尾句,乏味,且俗。俗语如无新意,切莫入诗。

风雨同心评:鹿鸣,三字缩成两字,古人可以,今人最好不要自行缩写加注;太平鼓,古来有之。狮舞营,自造词吧?颔联承接第一句,颈联忽转,尾联再转,但都和春风没关系,没一句去照应第二句,春风白着意,白暖了。

6.鹧鸪天·看花灯不遇 13票

池青

念及前尘意未平,欲凭欢庆忘深情。一程轻雪妆眉白,十万霄灯照夜明。

穿小巷,度深更。与君同路不同行。人潮直似银河在,隔断牵牛织女星。

【多谢:6】好。太好了

【看海:6】

【孤城:6】众里寻他,灯阑意未阑。宵换花可避夜重。私推本期最佳。

【凝思静虑:6】另辟蹊径,增添意蕴。不足,既然朦朦胧胧的色彩,“与君同路不同行”放在最后一句。

【慕亭风:6】

【一砂妄评】6 同路不同行的酸涩

【风雨:6】不错,给一票。

【留白:6】走过你走过的路,吹过你吹过的风,也算一种同行。人生有很多意未平,总是在放下中回忆,在回忆中放下。走出来,下一个路口会有不一样的遇见。

【兰花手蝴蝶梦:6】雪中看灯,热闹中的孤单。

【春花秋月:6】良辰美景同路却不能同行,遥遥相望可惜了,也写出了此时此刻的无奈

【3组刘志强:6】

【紫逻樵客:6】有词味。

【飙尘:6】好词,赞一个

一笑了了评:欢庆深情拗口。度不如踱。在,可酌。

冷眼看花评:词虽没有挤韵一说,但非韵处也不宜过多使用与韵字声母相同的字,比如上片凭,庆,程,轻,灯,再加上三个韵字,读来十分诘屈聱牙。

尔玉评:立意不错。过片衔接紧密。尾句比拟尤佳。即用银河,无妨用水字,水感觉比在字雅一丢丢。遗憾的是,另外,寄情词,力求词脉通畅,词语婉转,富有遐思之念为佳。本首词作,少了三分婉转,多了七分直白。乏了词味。

风雨同心评:上片结尾对仗不错,整体章法可以,结尾直白了些,银河已点出窘境,不必再赘述啥星了,宜含蓄。

7.元宵节

凝思静虑

街上灯笼照眼明,烟花不觉月儿行。

嬉游百病亦丟去,隐约时浮爆竹声。

一笑了了评:行,缺点诗味。隐约,时浮,重复了。

冷眼看花评:四句话各自为政,甚没关联。

尔玉评:这首是咏年俗诗。古有上元前后出行观灯,可驱疫去病之说。二句烟花不觉,这不觉二字用此不稳,当再琢。同样句句用白描手法,就如同照张平面照片,横亘眼前。因为少了比兴,也就少了意境,乏了诗意。

风雨同心评:灯和烟花既然没有承接递进关系,何必扎堆为难眼睛呢。百病没来由,转结之间没啥必然关系。四句各行其道,未得绝句法门。

8.鼓楼观元宵 4票

焦孟云

多谢东风一再邀,携孙伴侣看元宵。

霓灯溢彩真非幻,蓬岛闻歌近却遥。

光射鼓楼沾宝气,龙游珠海涨春潮。

人间天上欢呼处,都道今年月最娇。

【行者】8

【慕亭风:8】

【3组刘志强:8】

【章早早:8】

一笑了了评:题有问题。孙伴侣关系乱。处,凑。都,不确,天上说的你也听到了,耳朵不要太灵。

冷眼看花评:携孙伴侣之伴侣是动宾结构还是并列结构?中二联差可,尾句月最娇三字过于主观。

尔玉评:这首诗很喜庆。一看多处运用御前应制诗的笔法,浮夸较多。遗憾的是再读,淡然乏味。因其少了三分人间烟火,七分真情。

风雨同心评:真非幻,费解。怀疑是先有了第四句,强凑出的第三句;结尾存白描,少了寄托,少了回味。

9.醉妆词 上元节

志强

用灯望,举灯望。月在元宵亮。举灯望,用灯望。十五齐欢唱。

一笑了了评:不用灯照,十五月亮还不亮了?

冷眼看花评:写这首词的目的应该只是凑字吧。

尔玉评:作者大巧若拙。一首22字的小令,四处重复,用以表达元夕之夜的景色,寄情,实难为方家了。依方家之雄才,秒杀完成周作业。

风雨同心评:用灯望,不知道啥意思。不是元宵月也亮哦。

10.癸卯上元水岸烟火秀印象 8票

紫逻樵客

光摇声曳荡寒川,川映繁星落九天。

天地顿时皆入梦,梦回惟剩一溪烟。

【水静莲香:10】顶针格的使用让全诗的感情回环往复。

【莫寒:10】结的真好

【云心:10】

【拂晓:10】喜欢,末二句尤佳。

【留白:10】向来对炫技之作敬而远之,但此首顶针体读罢让人很舒服。本来还纠结于转句的做梦到结句的梦回太快,转念一想,烟花不正是转瞬即过的美好吗?他妈像极了爱情。

【爾玉:10】千针一眼,顶的扎实。投一票。

【李梅梅:10】梦如诗,诗若梦。顶针手法漂亮,幻灭生发禅意。

【飙尘:10】好绝,赞一个

一笑了了评:顶针。映,可酌。顿时,非诗语。

冷眼看花评:作者的目的是在秀顶针修辞,最好应该把光和烟也秀上。荡字俗。尾句有味。

尔玉评:千针一个眼,顶的扎实。不乏意境,不落诗韵。虽是炫技,也见功力。

风雨同心评:顶针格,顶的几个字还是挺顺的。但整体挺平淡的。

11.元夕与友小聚 2票

水静莲香

几度屏前催,元宵共一杯。

锦花时作雨,笑意每盈腮。

争忆憨顽事,怯言贫病哀。

余生当互勉,豁达得悠哉。

【李梅梅:11】情深语畅,娓娓而叙,质朴可亲。

【兰花手蝴蝶梦:11】以为元宵之聚为主线,脉胳清淅。聚前之约,聚时之态,聚时之语在耳在目。

一笑了了评:意,可酌。争忆憨顽事,怯言贫病哀。真切。得,可酌。嗯

冷眼看花评:章法尚可,立意熟。二联花作雨欠通,三联憨顽事对贫病哀,事字过虚,应该选择与憨顽同类别之字替代。

尔玉评:小诗流畅自然,彼此相承,诗脉通畅。只是颌联锦花代指那种花,元夕日花落如雨。还是锦花流行雨?求诗家释疑。

风雨同心评:屏,多音字≠平仄通用字,此处出律了。

12.洞仙歌·元夕病中吟 14票

耘梦

毒侵瘦骨,自淋漓虚汗。病榻孤衾药香满。隔昏窗、缺月一点添寒,玉山倒,敧枕蹙眉鬓乱。

银屏笙鼓起,狮舞龙游,时见烟花渡霄汉。底事惹波澜、往事如烟,梅边梦,流光偷换。问玄兔、匆匆去何方,莫不是、天涯故人招唤。

【水静莲香:12】用笔细腻,情真。

【行者】12

【慕亭风:12】

【一笑了了:12:】怕死未必不是英雄,词见真性情。

【一砂妄评】12 同节不同命的悲凉

【风雨:12】不错,给一票。

【留白:12】人在生病的时候总会胡思乱想,更何况值逢佳节,所见所思,皆是心魔着相。故有尾句之戚戚然。

【福人:12】细品有味道。

【疏影12】月圆人不圆,旧事到眉边。叹!

【焦孟云12】上阕写病毒侵身,备受傲煎。下阕描写银屏中闹元霄欢乐情景。此作以悲衬欢,看了使人泪目。

【冷眼看花12】

【兰花手蝴蝶梦:12】病中元宵,唯隔窗隔屏看别人的热闹,词中凄婉之意,读来惹人辛酸。然缺月一词,用在元夕,有点勉强。

【3组刘志强:12】

【章早早:12】

一笑了了评:怕得要死,有点病来如山倒的状态。推为三甲。

冷眼看花评:语脉通畅,行文利索。

尔玉评:作者步东坡词韵,词脉著成大作,可见下了一番功夫。遗憾的是依龙谱,多处出律。违题了。附东坡原玉: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风雨同心评:整体架构可以。香,不合当时情绪;下片收尾时若能照应一下“病”,应该会更好看一点。

13.癸卯元夕(新韵)

解之以动

漠漠春阴接上元,灯难熣灿夜难喧。

小城也谓禁燃放,不使魚龙近户盘。

一笑了了评:盘,可酌,鱼,怎么盘。这个璀璨比较熟。

冷眼看花评:见章法。三句缺诗意,四句户盘一词造了。

尔玉评:一二句流畅。可惜尾句凑韵。求教,户盘之意。

风雨同心评:户盘,造词否?禁燃放,不碍灯璀璨吧?

14.癸卯元宵节 8票

诗行者

暮天云薄散清寒,乘兴徐行且尽欢。

月正解封迎火树,梅因开放笑冰栏。

频年苦疫耽时吝,此夜春风好自宽。

野色昏昏生意重,彩灯闪铄送冬残。

【看海:14】

【种瓜人14】流畅自然,熟手所为。

【解之以动 14】

【福人:14】脉络清晰,自然流畅。

【焦孟云14】喜中二联“月正解封迎火树,梅因开放笑冰栏”,“频年苦疫耿时吝,此夜春风好自宽”但解封和开放合掌了。尾联尚有提升空间。

【冷眼看花14】

【李梅梅:14】喜这首精巧的造句。尾句上联“生意”略嫌别扭,下联应“烁”。

【飙尘:14】好律,赞一个

一笑了了评:耽时吝,生意,不解?既然尽欢,尾联似乎矛盾。除了一个笑字,其余未见欢。

冷眼看花评:这首结构章法都很好,节庆诗能写成这样就很不错了。只是开篇暮天云薄四字有点啰嗦费字。

尔玉评:梅开笑冰栏,感觉怪怪的。伟人用她在丛中笑,是用其花开如笑的形。并非是笑话谁。你这个笑含有笑话之意,实属不当。耽:此处应作误讲吧。时吝。时吝:时世艰难。 吝, 行难。这句是说连年的苦疫耽误了时世艰难了吗?也觉得怪怪的。

风雨同心评:一路看下来,好几首律诗句式雷同,忍不住在这里说一下,虽不是硬规定,但能交错就交错吧。人尽欢,后面缺少照应。

15.元夜 10票

慕亭风

人潮喧嚷夜风轻,鼓乐花灯缀满城。

同立漫天烟火下,看她看我笑盈盈。

【水静莲香:15】清新有味。

【云心:15】

【孤城:15】看他看我,真没谁了。可做1的前传。

【一砂妄评】15 同景又同心的温馨

【风雨:15】给小清新投一票。

【福人:15】喜转结。

【疏影15】景美人和月团圆,美好!

【冷眼看花15】

【春花秋月:15】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紫逻樵客:15】清新依旧。

一笑了了评:乐也缀么?学小风群聊那诗,但结句拗口,没有那个她看烟花我看她的顺畅和味道。强行模仿,东施好之,不提倡。

冷眼看花评:小风风格,清新。这个节日正适合这邦孩子嗨皮。

尔玉评:不错,顺畅。尾句虽是白描,描出诗意。那种恋人的欢喜,互赏之情油然而生。

风雨同心评:画面感十足,景烘托情,章法可见。

16.元宵即事 5票

兰花手蝴蝶梦

老父添柴土灶前,母亲持勺下汤圆。

笑听儿辈厅堂聚,喜著面容沟壑连。

历历称心端可庆,轻轻举手欲相牵。

侄孙懵懂不更事,跳进厨房复拜年。

【种瓜人16】状生活之景,写生活之诗。尾联生色,有此一联,全诗皆活。

诗行者,16。生活味浓。投尾联一票,真实,解颐。

【焦孟云16】祖孙三代过元宵,其乐融融。犹喜尾联。

【春花秋月:16】条理清晰,有画面感,尾联复拜年也写出了父母很和蔼可亲,对侄孙儿们肯定很宠腻

【章早早:16】

一笑了了评:著,睹?复,可酌。你在,老父老母会牵手?既然你都不避,又何必嗔怪侄孙不更事?

冷眼看花评:一家老小齐上阵,有节庆味,热闹。

尔玉评:句句写实,灵动有魂魄,不乏画面感。实景含情,当是写手之作。

风雨同心评:第四句费解。第六句,儿辈都在厅堂,不知和谁牵手。尾联真实,点赞。

17.元宵别 3票

一笑了了

远听烟火近灯笼,桃面倾怀白复红。

投喂元宵甜满月,浑忘明日各西东。

【耘梦:17】起句"远听烟火近灯笼"营造了一个元宵的节日背景,承句"桃面倾怀白复红"将镜头移至室内饯别场面,转"投喂元宵甜满月"小夫妻之间亲昵情深,此句点明节令,结"浑忘明日各西东",可谓诗眼,离别在即,说忘,怎忘!只是以此来衬托前句,离别之伤痛与别前之甜蜜形成强烈反差,撼动人心。

【云心:17】

诗行者,17。温馨。

一笑了了评:远听: 聆听远处的声音。烟火腾空的时候,烟花,可酌。桃面白;没有烟火了,红灯笼映着脸是红的,说明呆的时间长。转结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明天要分别,却偏要装作没事人似的。今夜相聚愈甜,反衬明日分别愈苦。

冷眼看花评:有想法,惜表达不力,字面功夫弱。尾句可赞。

尔玉评:十五首作品,是写相恋情景,透着一个甜。这首是写离前之情景,掩饰一个酸。角度不同,着笔故不同,铺地更不同。能把握住,且流畅自然,必是写手之作。

风雨同心评:烟火可听,灯笼不可听。承句是真实写照,可见观察力。结句骤转,绝句章法之一。

18.客游南京元宵灯会 6票

李梅梅

独往市街元夜长,茶花怒放早梅香。

秦淮河畔看灯海,夫子庙前循彩光。

归寝帘衣尚为结,无眠客舍那堪凉。

惟将清景旧山忆,皎皎月华春竹冈。

【莫寒:18】总体不错

【拂晓:18】投一票。

【凝思静虑:18】秦淮河波光艳。不足,“河”与“庙”应该有所生发,否则与别处无异。

【一笑了了:18】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孤枕难眠,只能让回忆中的美好填满现实里的空白。

【解之以动 18】

【爾玉:18】词语工稳,诗脉通畅。投一票。

一笑了了评:颌联近。清景是什么样的景?皎皎月华春竹冈,春改为动词或形容词更好看,元宵节的春竹没有特别之处。

冷眼看花评:首句是废话,且街市倒为市街别扭。二联为适平仄循或为炫字通假,三联情绪低沉,与整篇意境不搭,尾句景结不知何意。忆字有鹧鸪女神痕迹。

尔玉评:词语对仗工稳,尤其诗脉通畅清晰,可圈可点。独行南京街市,所经所见,游览河畔,庙前观灯看彩,归寝,无眠,孤独抒怀,意念附景,扣题作结。应是希音高才之作。

风雨同心评:灯海,彩光,都是亮光,进了些。第五句费解,第六句没来由,也没有补充说明。

19.元宵节 2票

一若陶公

上元宏喜闹新城,火树银花比月明。

西苑华腔歌盛世,东街小曲唱精英。

试才不忘猜灯谜,宵夜哪能少酒酲。

年到此时方尽兴,朝来好背背囊行。

【凝思静虑:19】过节不忘征程。不足,首句“新城”也好、旧城也罢,与其他内容无关联。

【解之以动 19】

一笑了了评:颌联近。灯谜对酒酲勉强。

冷眼看花评:热闹。二联合掌严实,尾句第一个背字应是平声,出律。

尔玉评:这首也流畅。但与十八比较,还是少了个人情感。这首读过,犹如读一篇记叙文。如此,已然乏味了。

风雨同心评:华腔小曲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歌唱,不合掌也够近的。谜,还是当平声字吧,第六句孤平。不能电脑检测能通过,就算合格律要求了的,电脑检测仅供参考。第七句不敢苟同。背背囊,第一个背,貌似读第一声。

希音阁,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心灵驿站

文末留言,留下您的诗作

我们一起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