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手抄报作业成灾,家长直言:是给孩子留的?都是我画的!_作业_时间_手抄报

引导语: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教室里有两块黑板,讲台前面的黑白是老师用来上课的,后面那块黑板是用来“画画”或者展示“作品”的。留这么大块黑板用来乱涂乱画的吗?

当然不是,教室里也需要讲文明,讲美观,讲荣誉的,画不能乱话,作品不能乱贴,都是需要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去完成,后来,我们把这块特别的黑板制作内容叫作“黑板报”。

随着教育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学校慢慢将“黑板报”过渡到“桌面”上,这个“桌面”不是让我们在课桌上画,而是把原来画在大黑板上的东西移到自己桌面的一亩三分地上。

一张白纸加上自己的创意,这种小型的“黑板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叫它“手抄报”。

“黑板报”和“手抄报”的最大区别就是大小的区别。从大版面缩小到小版面,内容不变,图画不变,等比缩小而已,相对黑板而言,难易程度好像简单了,至少我们在用铅笔,钢笔的熟练程度上是要比粉笔容易得多。

无论是“黑板报”还是“手抄报”,制作的类型还是挺多的,版面的排版,图片和字体的选择,都应该和主题相搭配。

展开全文

而主题也可以分文很多种“读书学习”“健康安全”“文明环保”“廉洁清正”“社会新闻”,应该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现象或者追求都可以成为版面的内容。

这么看来,制作手抄报是个积极有趣的任务,让孩子多了解生活美好,关心社会问题,对自我成长也是有益处的。可是,近年来,对于制作手抄报的作业,引来了很多家长的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的年代,手抄报还没有盛行,大多时候是以黑板报为主,同学们在学校里完成即可,既不占用课外的时间,更不会占用家长的时间。

而且,同学对新来信息需求的关注度会更强烈,所以即便是在学校完成,她们也会抓紧每分每秒,认真投入。

只是现在,这个传统的作业被人关注的越来越少,教育部为了不让传统文化丢失,所以,在各个特殊的时间或者节日前,都要求各个学校积极落实“手抄报”的任务,这样一来,学校就会将任务分发到各个年级,从年级到班级,从班级到个人。

这个作业的下发,如果是在假期里,还能根据时间的计划有效率的完成,对于大年纪的孩子而言,可能难度会简单一点,但也不是绝对性,毕竟喜欢画画,或者说,对美术感兴趣,有天赋的同学,只有少数人。

如果是在平常接收到这个作业的信息呢?那么完成的时间就会和日常的学习以及作业的时间相竞争,课业已经很有压力了,还要占用更多休息的时间去完成不那么重要的“手抄报”,很多家长就会怨声载道。

大同学姑且还能挤挤时间,自己安排好,那小学生呢?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对“手抄报”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呢?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把一副图画得清楚明了呢?

每每家长看到这样一项作业,脑子里就会出现很多个“为什么”,然后抓头的抓头,皱眉的皱眉,嘀咕个不停,因为就是不明白,这项作业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按照小朋友的理解,他们自己出产的“手抄报”绝对没有能上台面的,可是这和学校的要求又不匹配了,一个连字都写不清楚的小孩子,如何完成一幅图文并茂的佳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需要家长的帮助。

问题来了,家长的时间是由谁来安排呢?家长的画作能力由谁来决定呢?

要知道,更多的孩子是由老人接送,很多父母要工作,要为生活拼搏,平日对孩子的学习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又怎么可能专为一个手抄报的作业,牺牲自己的时间呢?

孩子着急,家长为难,学校也无可奈何,这种由上至下的“要求”是否考虑到了最根本的群众问题呢?

很多家长敢怒不敢言,只能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抱怨:“白天上班忙碌一天,晚上还要费尽心机完成孩子的各种奇葩作业。

这种形式化的表面功夫,给孩子建立了怎样的价值观,难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不会认为,只要是作业完成,谁做都一样,做得好,表扬奖励还都是自己的,这种好事哪里找?”

总结:虽然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太多我们决定和控制不了的问题就是那么坚定地摆在大家面前,让你进退两难,不知所措,找到一个最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理由,推着自己向前走。

其实,如果不是时间很赶,手抄报作业对于孩子还是有益处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还能规范孩子的认识,在合理时间的安排下,放下手中的课本,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积极表现。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在闲暇之余,和孩子一起多接近大自然,用孩子的视角去感悟他们眼里的美好世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