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景图 McIntosh MCD500 CD/SACD播放器 带前级功能_平衡_钢琴_音色

MCD500播放机是McIntosh庆祝成立 60 周年的顶级SACD/CD播放机,并集成了前置放大器。它凝聚了顶级转盘MCD1000和MDA1000的精华技术,并以当今最高规格来制作。除了双通道SACD和CD光盘外,它还可以播放以MP3和WMA有损压缩方式存储音乐的CD-R/RW光盘。

首先在外观方面采用了McIntosh的经典设计,前障板是用特殊的玻璃材质做成,并经过阳极化处理。侧板则选用铝质材料来做,并且超出去一部分,使得黑色的前障板有了白色线条的陪衬,显得更加别致。另外,在顶部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块玻璃“观景窗”,凑上去瞧瞧,里面的电路一览无遗。一来显示麦景图的自信,让对手轻易看到内部结构也不要紧,反正也“山寨”不来它的精髓。二来这么酷的设计不让发烧友们爱不释手才怪。前障板上左右两边大大的黑色金属旋钮有着一层白色的外圈,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对可爱的大眼睛。右边的“大眼睛”为音量调节,左边的并不是通常的讯道切换,而是歌曲的前进与后退,讯道切换则被设置在下面一排类方形按钮中。而且因为MCD500是款高端的播放机,所以除了CD和SACD,没有其他多余的讯道来选择。

笔者还注意到它有两个显示屏。置于出仓口右边的那个较小,只显示音量。另外一个处于出仓口下面的屏幕更大,显示的信息量更多。里面的内容还分为上下两排,上面一排分别为播放符号显示、暂停符号显示、CD/SACD讯道状态、节目正在播放或待播、随机播放开启与否、重播节目范围、MP3格式CD碟显示。下面的则告知用家碟片节目数量、正在播放的节目编码、已经播放和剩余播放时间、节目总时间等信息量。让你对MCD500的所有状态都了如指掌。而如此现代感十足的播放机在前障板上自然也少不了耳机插孔和遥控器的红外接收器。再来看看背面板,左上角为同轴和光学数码讯源输入与输出接口,它们在将MCD500当作解码器的情况下使用。下面则分别有两组平衡和RCA讯号端子。

展开全文

在解码方面,它用到了美国加州ESS Technology Inc专为高要求蓝光播放器使用,有极高频动态范围和极低失真的的高级产品——ES9008芯片。ESS Technology公司专门设计和制造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产品,其中以PC音频、视频芯片产品和高速通讯芯片的研发居于领航者地位,所以该公司制造的ES9008芯片也具有超高运算和分析能力。并且MCD500每声道使用四组24bit/192kHz的解码器,每组解码线路均以(Balanced/Parallel)平衡/并行线路工作。平衡设计以每声道的正与负相将数/模转换过程产生的噪音与失真互相抵销。而平行设计则可以降低数/模转换时的误差及改良线性,经过D/A解码转换后以真正平衡的仿真讯号,以高达134dB的动态范围和-118dB的超低失真传送到前级输出,所以MCD500还可以作为独立的解码器来使用。最重要的电源环节采用自行研发的R-Core电源变压器和多重整流器来确保得到最稳定和清洁的能源。

MCD500转盘部分采用铝合金特制,并且为防止共鸣和激光头读取信号的过程中其它杂讯对之产生干扰而加装了屏蔽盒,使得运行更加稳健,声音也更加干净。不论SACD还是CD的音乐讯号都以两倍的速率读取出来并暂存于记忆体,确保更佳的光碟循轨。MCD500不仅仅是个CD播放器,解码器,同时由于它能够输出高达6伏电平的信号,所以具有前级的功能,可以直接连上后级功放和合并功放,由MCD500自身来控制音量。

第一首选择了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这首曲子本来就配器丰富,当管弦乐团卖力齐奏时,声音能量惊人,转入慢缓乐段时,又常见单独的乐器和声部轻声独奏,可见林,也可见树。这张专辑是旧金山交响乐团自己发行的录音,品质十分杰出。第一乐章的开场就让我感到十足的震撼。小号奏出送葬的动机,鼓声听来快速而且结实,力道强悍,十分吓人。激动的情绪表达,改以弦乐用温柔却悲怆的语调说话。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织体绵密、纤细感、高解析」。听见的弦乐之美,是一种体现出真实演出的美感,弦乐声部合奏时,多把提琴交织出一种纺织品般的交融错杂,各声部则又把那织体的厚度透过和声给表现出来,而且还随着旋律和和弦的改换,产生出变换的音色。这就是我说的听见现场的美。

接着试听的是Martha Argerich 的《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 1》这是一张高难度曲子的专辑,Martha Argerich弹奏钢琴,这首曲子编制比一般钢琴协奏曲为小,但是气势完全不输人,特别是这个版本。为什么编制比较小呢?因为这首曲子的编制只有弦乐五部,加上一把小号和钢琴,没有木管和完整的铜管,更没有打击乐,因此编制较小。可是,曲子里面充满了诙谐和机巧,乐曲甚是精彩。钢琴低音键的重量真是沉重,和弦发散出来的能量、庾琴身共鸣发出的音韵,似乎我在平台钢琴上可以听到的,在这里都听到了,恐怕我会以为这样就真是现场了。琴音的密度很高,带着让人难以苛责、近乎完美的坚实感。低音的深沉,高音的华贵,音色的再现上。小号的声调、音色、质地,掌握的极佳。甚至在某些地方,可以感觉到气流在金属管壁流动引发振动,这是铜管乐器发声的原理,MCD500强大的解析力好到让我感觉到那个物理现象。

再来首郎朗的作品,MCD500显出钢琴的殷实和质感,有一种在音乐厅听到的真实钢琴声便是这个样子的感觉。重播的铙钹也能在欢快颤动的同时四处撒播迷人的光泽,只是偏向温润醇厚音色。乐器之后小提琴则气质优雅,充满了高贵感,每一道拉弦后面总是飘逸出丰富的泛音,极尽悦耳之能事。琴腔共鸣也处理恰当,所以小提琴的形体感不会过于膨大也没有紧绷。而负责“压台”的大提琴此时听起来也过于厚重,而多了一分丰盈。速度反应或许不是最快,但是却使得泛音有足够的时间来与主音配合从而得到最佳的听感。人声方面则表现得甜美温润,比起轻盈飘逸的参考机更加适合听早期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典发烧歌曲。即便是有着比较醇厚的声音特点,所有细节在这里都毫不掩饰,而不像某些同类声音的器材会被肥大的声底所压制住。因为甚至都能感受到换气时从口鼻深深吸入肺部的行进轨迹。而且唇齿音分毫毕现,令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了几下嘴巴,看是否也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当然这些表现也离不开MCD500那干净无瑕的背景来衬托。

最后试听Paavo Järvi指挥不来梅室内乐团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MCD500的低频没有山摇地动的惊人威力,但是也有着饱满充实的能量,整个中低频可以撑得起音场应有的规模。那么音场有多大呢?虽说不会动不动就穿墙而出,但是足够充满整个试音室前排,让听者感受得到交响乐的庞大气势。并且所有频段的总体分布结构还算比较均衡,不会觉得高频特别突兀,低频特别收敛。MCD500的醇厚音色同样有着不错的活生感和透明度,音乐依然收放自如,而不是僵硬紧绷。频率延伸特别是高频的拓展也非常有劲道。

MCD500是一款非常出色的CD/SACD播放器,有着非常好的分析力和声音再现的能力。而且声音醇厚温润,更有着高端器材所特有的华丽质感,所以很容易让你迷恋它所重播的甜美好“歌”。

技术规格:

固定输出:2.0Vrms/非平衡,4.0Vrms/平衡

浮动输出:0-6.0Vrms/非平衡,0-12.0Vrms/平衡

频率响应:4Hz-40,000Hz,+0.5, -2dB (SACD)4Hz-20,000Hz,+/-05dB (CD)输出阻抗:600欧姆

讯噪比:大于110dB

动态范围:大于100dB

谐波失真:0.0015%/1000Hz

频道分离度:大于98dB

尺寸:44.5 x 15.3 x 42.3cm

净重:12.8kg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