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乌克兰,明日菲律宾? 马尼拉爆发反美大游行,局势或失控_菲律宾_美国_南海

自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台后,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相较于前任总统杜特尔特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马科斯却主动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甚至引狼入室,允许美国在菲律宾增设4个军事基地,从而为拜登政府组建“亚洲版小北约”,加速推进旨在遏制中国的“亚太战略”服务。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作为其维系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五大战略支柱,菲律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作为美国曾经的殖民地,美军曾长期驻扎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等重大军事基地。不过,在菲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菲律宾参议院于1991年废除了“菲美军事基地协定”,并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长达93年的驻军历史。1998年,通过签订《访问部队协定》,美军得以重返菲律宾。

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美菲军事合作迅速升温,美军得以顺利地在具有敏感性的南海地区增加军事存在。不过,杜特尔特总统上台后,迅速拨乱反正,并有意将美军扫地出门,并暂停与美方的联合军事演习。但马科斯上台后,却与美国签署了“扩建军事基地的协议”。有观点指出,美国寻求扩大在菲律宾的驻军,明显是想把菲律宾变成其向南海投送军力的平台,增加对中国的军事威慑与战略围堵。菲律宾允许美国扩大驻军,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其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能力;另一方面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增加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资本。

展开全文

但是,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饮鸩止渴,不仅会使得南海问题复杂化和军事化,而且还可能因产生误判,而加剧南海局势的紧张,并加大地区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而美国则向菲律宾发出一个“明确而错误”的信号,即支持菲律宾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采取对抗行动,其目的就是借此增加菲律宾对美方的依赖,从而听从华盛顿的调遣。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非但得不到安全,反而可能像乌克兰那样成为大国博弈的“炮灰”。

对于菲律宾允许美国增设军事基地,马科斯政府称这有助于提升该国在南海岛礁所谓的“主权”。不过,菲国民众却公开反对美国增设军事基地,不希望成为美国强行推动大国竞争与对抗的牺牲品。有菲律宾民众将“菲美扩建军事基地的协议”,称为“一个傀儡总统献给他的帝国主义主子的礼物”。更有舆论指出,今日乌克兰,明日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的做法完全是“求虐”的心态。

有媒体报道称,马尼拉爆发了反美大游行,游行对乌反对美国在菲增设军事基地,并要求马科斯政府废除菲律宾与美国之间的一切军事合作协议。由于菲律宾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并给菲律宾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情绪激动的菲律宾民众还高喊“美军,滚出去”,“菲律宾不做乌克兰”等的口号。当地警方迅速出动并使用暴力手段打压民众的正义呼声,双方甚至还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随着菲律宾反美抗议游行队伍不断增大,局势或将奏效失控。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哪里有美国的身影,哪里就会有动荡,哪里有美军,哪里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

有分析人士指出,马科斯政府希望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保护,但从俄乌冲突中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美军绝不会为别人冲锋陷阵,更不会为他国火中取栗。更何况美国也曾在关键时刻抛弃菲律宾。例如,2016年美国怂恿菲律宾执行所谓的“南海仲裁协议”,引发严重的军事对峙与较量,当时美军的确曾出动两艘航母战斗群靠近南海,试图为菲律宾的挑衅行动撑腰壮胆,并对华实施军事威慑。对此,解放军三大舰队精锐尽出,100多艘各类战舰齐聚南海地区,战机与轰炸机等严阵以待,解放军弹道导弹引弓待射。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美军航母迅速撤离南海海域,任凭弱小的菲军在风中凌乱,不知所措。不过,解放军还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耐,将和平留给了中菲两国。菲律宾应该看得到,拜登政府已经在东欧挑起了“代理人战争”,富饶且美丽的乌克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美国却坐收渔翁之利。如今,华盛顿正试图在南海故技重施,菲律宾政府但凡有点理智,都应顺应民意,拒绝在大国之间选边站,而不是主动卷入大国对抗,否则很可能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到那时就得不偿失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