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原之战:李世民成名之战,也是大唐立国之战_之战_浅水_长安

大唐立国,经过了6次大战役,才统一全国。自浅水原战役对决薛举父子开始,经柏壁之战剿灭刘武周、虎牢关之战灭王世充和窦建德、沼水之战平定刘黑闼,到平定梁王萧铳和江淮辅公袥结束,这其中李世民指挥了4次,为唐朝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浅水原之战作为唐朝开国第一场大战,也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战役,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世民与薛举、薛仁杲父子的对决经过三次战斗,历时近一年,经历了从胜利到失败再到胜利的曲折过程,它既是李世民的成名之战,也是唐朝立国之战!

李世民影视形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战前形势

公元617年,群雄并起,到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去世后,纷争进入白热化:宇方化及立杨浩为帝,率隋军十万北上;洛阳王世充拥立杨侗为帝与瓦岗李密雄踞中原;窦建德自称长乐王,盘踞河北;刘武周依附突厥,割据于西北;而薛举割据陇西,称帝建立西秦,拥兵30万。

公元617年,李渊于晋阳起兵,由于刘武周和薛举同在西北,李渊兵力平平、缺少战马,毫无优势可言。有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当时李渊为避免腹背受敌,向突厥称臣纳贡,获得了突厥的支持。始毕可汗表示要扶植他做皇帝,但李渊为师出有名,还是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以示匡扶隋朝社稷之意。起兵旗帜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说法,半红半白,红色是隋朝的旗色,白色是突厥的旗色。通过依附突厥,他就避免了与刘武周的冲突,同时赢得了突厥的帮助,他起兵时军队中就有来自西突厥的阿史那大奈部队。这样他在西北的对手就主要是薛举了,谋臣刘文静和李世民给出的方针是经略关中,将关中和西北作为一统江山的战略基地,他收拾了薛举父子后,立马就开始收拾刘武周就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为避免河南的李密觊觎关中,李渊还同他主动拉好关系。李密以天下盟主自命,要求他前来会盟的时候,李渊就肉麻地吹捧了李密一番,说什么“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又以“汾晋左右,尚须安辑”为由将会盟之事推脱掉。李密对他的“推重”非常满意,就任其进入关中之地了。

此时西秦的薛举兵锋正盛,当然也想占有关中之地,于是派太子薛仁杲率大军向长安进攻,《旧唐书》说“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三国时期,刘备东逃西窜,就是因为没有战略基地,没有地盘,后来他拥有了荆州和益州,才终于稳定下来,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可以想象,如果薛举赢得了浅水原之战的最终胜利,李渊的大业极有可能就灰飞烟灭了。此时李渊势力还不够强大,在兵力上不占优势,如果说有优势,那就是背靠长安,粮草补给比薛仁杲容易。薛仁杲进攻的时候,李渊拥立杨侑的长安新政权建立还不到一个月,朝中听闻秦军已攻到汧源(今陕西陇县)皆惶恐不安。试想,如果秦军突破扶风,距长安不过三百多里,地势也无险可守,骑兵二三日可到,长安政权将面临灭顶之灾,当时李渊被逼得只有背水一战,没有回旋余地。

展开全文

浅水原之战剧照

战争过程

好在危难之际,刚20岁的李世民挺身而出,公元617年12月,李世民率兵大破薛仁杲于扶风,并乘胜追击至陇坻而返。初战获胜,导致平凉留守张隆、河池太守萧瑀及扶风、汉阳郡“相继来降”,也让薛举不禁发出“自古天子有降事乎”的感叹!

扶风之战失利后,薛举不甘心失败,开始联络突厥及盘踞陕北的军阀梁师都共伐长安。这让李渊大惊失色,赶紧派宇文歆出使突厥,贿赂颉利可汗。这招果然奏效,颉利不但没有帮助薛举,反而出兵协同李渊作战。而梁师都本来就是突厥扶持的“伪政权”梁国,主子变心,他自然跟着变了,最后还是西秦独立进攻。此时李渊已逼杨侑禅让,自己称帝建立了唐朝,李世民也被封为秦王,此次对决,可称为“二秦对战”。

公元618年7月,李世民任元帅,和八总管统兵4万前往高墌迎战。不料李世民忽然得了疟疾病,指挥权交到了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手中,李世民曾交待:“贼众远来,利在急战,难与争锋。且宜持久,待粮尽,然后可图。”可刘、殷二人嘴上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李世民轻视自己的军事能力,又怕薛举得知唐军主帅得病就不出战会轻视己方,“恃众不设备”,将大军开出高墌,在西南方的浅水原列阵。薛举派一支精锐骑兵,快速绕到唐军后方发动进攻,唐军大溃,八总管纷纷落败,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战死,刘弘基被俘,唐军死者十之五六。李世民逃回长安,薛举乘胜占领高墌。更残忍的是,薛举命军士将唐中士兵断舌割鼻、凌辱至死,又将唐军的数万具尸体堆积成山,用土封上,造成一座“京观”,以炫耀武功!

浅水原之战剧照

薛举的谋士郝瑗建议他乘胜追击,一举攻占长安,消灭唐政权,说“今唐兵新破,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薛举正有此意,于是整军待发,直取长安。幸运的是这时上帝站在了李渊这一边,正要出发,薛举突然病死,太子薛仁杲退军到折墌城继位。薛仁杲力大无穷、擅长骑射,号为“万人敌”,但为人凶残好杀,人又刻薄,和不少将帅素来不合,他继位后人心离散,加上大谋士郝瑗也死了,因此进攻长安的计划被搁置。而唐军则趁机收复高墌等地,重新建立起一道屏障;同时李渊联络凉州李轨,书信言辞谦卑,以“从弟”相称,邀他共讨西秦,册封他为“凉王”,让其在后方牵制薛仁杲;还重金贿赂东突厥始毕可汗,以换取突厥对唐朝抗击西秦的支持。

公元618年8月,薛仁杲再次举兵进攻,唐朝仍以李世民为帅,领兵与秦军作战。中秋节秦军久攻泾州不下,薛仁杲心生一计,扬言军粮已尽,率军撤退。不久便有秦军来泾州投诚,守将刘感大喜,率军接应,却被秦军大军掩杀,刘感被擒。薛仁杲要刘感劝降守城将士,刘感却叫道:“秦王率领数十万大军即将到来,大家不要担心,一定要努力守城!”气得薛仁杲将他半身埋在土里,活活射死。

9月,薛仁杲再次与李世民对垒于高墌城。李世民一到高墌,便深挖壕沟、高筑城墙,摆出一副死守防御的态势,“坚壁不动”。秦将宗罗睺三天两头到高墌城门叫阵,气焰嚣张,许多唐军将领按捺不住,主动请战,都被李世民制止:“我士卒新败,锐气犹少。贼以胜自骄,必轻敌好斗,故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而且他还下令:“敢言战者斩!”

双方对峙六十多天,到了11月,秦军粮尽,军心开始动摇,将领梁胡郎等都主动投降唐军了。李世民认为战机已到,派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险要处扎营引诱秦军来攻。果然宗罗睺大喜,全力攻击,梁实据险固守,人马好几天都喝不上水,死守不退,秦军也人困马乏。这时李世民又命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到浅水原南面布阵,与梁实形成犄角之势,夹击秦军,宗罗睺不得不分兵迎战。双方战斗正酣,李世民亲率两千骑兵,从背后直捣秦军软肋,这可是一支生力军,宗罗睺也非等闲之辈,立即命秦军调转马头迎战。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几十名精骑冲入秦军阵中冲杀,唐军见主帅如此英勇,“表里奋击,呼声动地”,几番乱战,秦军终于溃败。

浅水原之战群雕

后来唐朝还弄了个《秦王破阵乐》的舞蹈,来表现李世民亲自披挂杀敌的英姿,据说“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秦军败退后,李世民欲率兵追击,他舅舅窦轨认为薛仁杲占据坚城,不可轻易追击,李世民说:“此乃破竹之势,不能放过!”当即领二千骑兵追击至折墌城外,扼守住泾水南岸。傍晚唐军纷纷赶到,包围了折墌城,夜半时分,就有守城者投降,无计可施的薛仁杲只好在第二天投降(押回长安后即被处斩),此战唐军俘获精兵5万余,男女5万口,西秦就此灭亡。

李世民带兵冲杀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战争艺术

首先,他准确地判断了敌我形势,吸取了第二次高墌之战失败的教训。秦军骑兵精良,且兵马多于唐军,高墌之战唐军落败,士气低落,唐军与秦军硬刚必败,反正只要守住高墌城秦军就进攻不了长安,而唐军的优势是背靠长安,粮草充足,秦军远道来袭,粮草供应不如唐军,因此他确立的战略方针就是坚守不出,待秦军粮草不继、士气衰落时再寻找机会交战,而且严令众将士不准出战。这与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招数如出一辙,任你叫阵,就是两个字:“不理”。

其次,他准确把握了战机。双方对峙两个月后,看到有人来降,立即判断秦军断粮,当机立断派兵出击。击败宗罗睺大军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给秦军喘息的机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高墌之战失败后,薛仁杲如果把握战机乘胜进击长安,唐朝可能就消失了,薛举的死给了唐军喘息之机,李世民没有重蹈覆辙,干脆利落地追到了秦军的大本营,彻底灭了薛仁杲。

再有,他在具体战术安排上精到、周全。第一招,以梁实扎营浅水原为饵,诱宗罗睺来攻,当时梁实驻扎于高墌城南,秦军攻击方向为自西向东;第二招,秦军久攻不下之时,士气必然受影响,李世民派出了庞玉增援,庞玉并未直接去解梁实之围,而是在浅水原南部列阵,夹击秦军,秦军此时迎战方向是自东向南;第三招,在三方交战正激烈时,李世民率他的精锐玄甲军从高墌城冲出,出现在秦军的侧后方,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两军优劣之势开始逆转。而他的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更是带动了唐军将士的士气,秦军却“一而衰,再而竭”,两相比较,秦军落败必然!

最后,唐朝的“合纵连横”,巴结李密、李轨,讨好突厥,也成功地孤立了薛举父子,这虽然是由李渊主持,其中肯定少不了李世民等人的出谋划策,要知道李渊举兵就是李世民力主才让父亲下定决心的。

通过浅水原之战,李世民树立了在唐军中的绝对威信,高墌之战刘文静等不听号令出战失败,从某个角度说明那时李世民的威信还不够,领兵能力被下属怀疑,但浅水原之战后,再无将士不听号令之事。战后,李世民官拜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镇长春宫,蒲州、河北兵马并受节制,军威甚隆。同时,李世民通过此战形成了自己的战术特色,并在后面的征战中屡试不爽,那就是先坚守疲敌,待敌疲惫时抓住机会快速攻击,战斗中利用骑兵优势亲自领玄甲军快速穿插敌后,前后夹击致胜。

浅水原之战剧照

总结

浅水原之战既大大缓解了唐朝在关中面临的军事压力,清除了心腹大患薛举父子,也让李渊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春天,开始有机会去经略四方;又让李世民在军中树立起了绝对的威信,并形成了成熟的战役战术,所以说浅水原之战既是李世民成名之战,又是唐朝立国之战!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