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打猎时如遇到危险,经常会听到随从说:‘放黄斑!’_乾隆_康熙_进献

有网友说:“清朝皇帝打猎时如遇到危险,经常会听到随从说:‘放黄斑!’不知道黄斑是什么鬼?”

我们先从清朝皇帝围猎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出些端倪来。

史料中记载,从康熙十六年到嘉庆二十五年,三代皇帝出塞北围猎124次,康熙46次,乾隆46次,嘉庆帝19次。虽然说每次围猎的规模都很大,但历次基本都是几千人,康熙皇帝时,一次木兰围猎,最多不超过五千人。但是到了乾隆后期,一次木兰围猎的人数居然高达3万人!

从围猎次数上看,康熙和乾隆最多,乾隆的规模最大。今天我们就围绕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御用爱犬说起,看看哪种猎犬更符合“黄斑”。

康熙御用猎犬

资料上记载,康熙大帝当年狩猎时最喜爱的,经常被当作护卫犬来用的,名为康熙猎犬。

康熙猎犬又称康熙细犬,康熙细犬又因地域不同分化出山东细犬、陕西细犬、河北细犬、蒙古细犬四种类型。

展开全文

这四种类型的

细犬共同特点就是奔跑速度快、嗅觉灵敏 、搏斗能力强,但是论性格的强悍程度,还是当属蒙古细犬。

蒙古细犬又称

契丹猎犬,一般一只蒙古细犬就可以单独和狼对抗,三只可以轻松控制大型猎物,性格凶猛顽强;成年公犬身高:70-80厘米;体重:公犬35-50公斤。

据《元都丞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时,曾带着许多蒙古细犬作为警戒与狩猎之用。这些英勇机敏的细狗在战争累建奇勋。后蒙灭亡后,此犬便散落于民间,自然繁衍。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己成了稀少的品种。仅在中国内蒙东部,东北有少数的留存。

乾隆御用的十只猎犬

乾隆到了晚年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为了寓意“十全十美”的好彩头,就有了郎世宁创作的《十骏犬图》,图中将乾隆围猎中最喜欢的十种爱犬,全部囊入其中。

这十只猎犬

分别命为:“茹黄豹”、“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雪爪卢”、“霜花鹞”、“蓦空鹊”、“苍猊”和“斑锦彪”。

茹黄豹

“茹黄豹”

满臣侍郎三和进献

睒星狼

“睒星狼”科尔沁四等台吉丹达里逊进献

金翅猃

“金翅猃”科尔沁四等台吉丹巴林进献

苍水虬

“苍水虬”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进献

墨玉璃

“墨玉螭”侍卫领班卫华进献

霜花鹞

“霜花鹞”科尔沁四等台吉丹达里逊进献

蓦空鹊

“蓦空鹊”和硕康亲王巴尔图进献

雪爪卢

“雪爪卢”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楞进献

苍猊

“苍猊”清政府驻藏都统傅清进贡

虎斑犬

“斑锦彪”大学士忠勇公传恒进献

画中10只犬的品种除了“苍猊”,其他9只都属于康熙细犬。

“苍猊”,寓意青黑色的龙狮。被乾隆帝,封为狗状元,犬中之王。

猊-狻猊(Suānní),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出现一般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苍猊”其实就是藏獒,凶猛程度自不必说,从其体重身型来看,属于斗犬一类,尤其是用在围猎中,奔跑速度和智商方面明显照康熙细犬差上一些,所以从:“放黄斑!”这三个关键字来看,可以排除掉了。

前面咱们讲康熙细犬,三只就可以轻松控制大型猎物。

“斑锦彪”明显符合

“黄斑”这一特征。也就是说如果清朝皇帝打猎时遇到危险,会放出多条“黄斑”猎犬,解除安全隐患。

那么这个

“斑锦彪”到底是哪种狗呢?在民间又叫什么呢?如今现状如何呢?

其实

“斑锦彪”就是

中华虎斑犬,民间也叫虎皮狗。自古就是狩猎时的好帮手,老话说“十斑九猎”。

清朝灭亡后,没有了满清皇室对虎斑犬血统的维护。虎斑犬后来在民间开始长期与其他犬种杂交,勉强作为

看护犬使用。

时至今日,虎斑犬在农村也不多见了,即使有也很难分辨真假,因为长期没有血统保护,纯种已经极为难觅,而且国内也没有听说有人做虎斑犬的犬种调查和研究,真正的虎斑犬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也属于亟需拯救的中国本土珍稀犬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