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的生平简介?亨利四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_亨利_格里_教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亨利四世 亨利 格里 教宗

本文目录

  • 亨利四世的生平简介
  • 亨利四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亨利四世的介绍
  • 亨利四世的人物生平
  • 莎翁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的故事概要
  • 亨利四世的人物身世

亨利四世的生平简介

1386-1387年亨利四世进入政治舞台,参加了贵族上诉的行动,罢免了国王的亲近顾问,并且在拉德考特桥封锁了理查德的宠臣德·维尔。在1388年的“无情议会”上,上诉人都集中精力去加害理查德的仆从们,但是亨利却还比同伴显示出宽宏的一面,至少他还是为理查德的教师西蒙·伯利爵士说了好话。
亨利的这种做法让其父很不高兴,因为冈特的约翰是君权和国王的忠实支柱,如果不是冈特当年不是去了西班牙前面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1389年冈特的约翰回到英格兰后亨利就隐退了。开始是经营地产,然后是部分旅行部分远征地去了立陶宛,这是轻松快乐的远行,一路上他都由吟游诗人陪伴。1392年他再次去耶路撒冷远征,一路上他游历访问欧洲的各国君主,一路上他以漂亮的仪容、周到的礼貌以及熟练的英、法、拉丁语给各国君主留下深刻印象,27岁的时候他以自己为欧洲有名的久经锻炼的战士和朝臣而深感自豪。现今想来也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
亨利在从耶路撒冷回到英国到1398年被放逐的5年间他很少有机会再出国访问和远征了。也有传说是亨利参加了格洛斯特、阿伦德尔和沃里克在1397年策划的企图终身监禁国王和冈特的阴谋。但是在前述三位上诉人被议会宣布犯有叛国罪的时候,亨利是站在国王一边的。1397年9月他被授予赫里福德公爵。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按照亨利的说法是,托马斯·莫布雷(诺丁汉伯爵和诺福克公爵)告诉亨利他们两个都是国王意欲除掉之人,就像国王除掉三个贵族上诉人一样。莫布雷明显揭发另外一个阴谋,这个阴谋就是消灭全部接近国王的贵族们,包括冈特和亨利本人。亨利将谈话报告了冈特,冈特将此报告了国王,1398年2月亨利在国王面前揭发了莫布雷的叛国罪,但是由于没有证据,温莎的骑士刑庭颁布命令要求两位伯爵决斗以解决其间的争端,决斗就在9月份的考文垂。决斗没有举行,最后一刻理查德决定放逐两人,莫布雷终身放逐,亨利放逐10年。
放逐后的亨利到了法国巴黎,在那里呆了四个月得到父亲冈特去世的消息,而理查德却在此时由于被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将亨利的放逐变为终身放逐,而且宣布兰开斯特家族的财产收为王室财产。这时亨利通往国王位置的道路变得通畅起来,国王的做法让贵族们失去了安全感,而亨利的叔叔格洛斯特(被理查德谋杀)和理查德的继承人第四马奇伯爵罗杰·莫尔蒂默(冈特的约翰早逝的哥哥莱奥内尔的外孙,也即亨利的堂甥)都去世了。
就在此时理查德远征爱尔兰,此时亨利集合他的追随者前往约克郡的拉文斯波然后向蓬特夫拉特进军,一路上不单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还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约克公爵也自7月底带领一支小的王室军队加入亨利的军队,此时的理查德是彻底失败了。不到六个星期亨利就成了英国的主人,接下来就是要加冕了。亨利通过一系列含混不清的理由宣称自己为英格兰的国王,但是这些看似合理但又都不是能够坚固的站住脚。这也给亨利以后带来很多的麻烦。在亨利加冕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丢失了一只加冕用的靴子;一只金马刺脱落;宴会上刮起一阵风吹落了他的王冠。 亨利登基不到三个月就发生贵族的谋反叛乱,这是由与理查德有密切关系的肯特、亨廷顿、索尔兹伯里和狄斯明塞勋爵发动的,但是这次叛乱不得人心,很快他们就被一群乌合之众杀了头。亨利接下来对这些叛乱分子进行了审判,他对待叛乱头目的做法是残暴的,将他们的尸体剁碎装进麻袋然后运回伦敦。对叛乱分子的惩治之残暴说明了亨利对叛乱感到风声鹤唳,王位得来容易但是要坐稳还是感到困难重重。接下来理查德也神秘地不知道下落,很少有人知道真相,一般认为是被亨利四世派人秘密处死。
1400年的时候威尔士又出乱子了。开始的时候威尔士大地主欧文·格兰道尔与其英格兰邻居发生冲突,后来成为全民性起义。但这只是一次更为严重的危机的起因。1403年亨利的最为强大的支持者珀西发动叛乱,亨利珀西(人称“哈特斯珀”——Hot Spur),是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因为亨利四世拒绝他救赎一个重要的囚犯埃德蒙·莫蒂默爵士致使他非常生气,接下来他集合家族的全部实力并且和欧文·格兰道尔通过联姻结合在一起。对此亨利四世马上出发去西部的什鲁斯伯里,在那里趁珀西的援军未到(欧文·格兰道尔和诺森伯兰伯爵)国王和王子经过一场战役大败亨利·珀西,珀西和其叔父伍斯特伯爵都死去。而诺森伯兰伯爵在放弃其城堡和总管职务后被宽恕。
一波未平,再起一波。1405年马歇尔伯爵托马斯·莫布雷,前诺福克公爵之子阴谋将马奇伯爵带到威尔士,但是这些人被亨利抓住,马奇伯爵被宽恕后立即逃走和诺森伯兰伯爵参与另外的阴谋叛乱。而此时的诺森伯兰伯爵、格兰道尔和莫尔蒂默也签订一个由他们瓜分英格兰的协议,约克的大主教理查德·斯克鲁普也参加到这个阴谋。在亨利前去平息叛乱前大主教和马歇尔伯爵(托马斯·莫布雷)被威斯特摩兰的内维尔伯爵俘获,这次莫布雷和约克大主教都被处决,后来诺森伯兰伯爵逃到了苏格兰,直到3年后才在一次与约克郡长的战斗中死去。 政权稳定后,亨利的身体却完了。就在处死约克大主教之后亨利得了怪病,此后有生之年一直被这种怪病折磨得死去活来,这种病现在看来好像是麻风病,从亨利四世登基到1407年间,战争不断,税费繁重,每年亨利都要与下院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下院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责。比较好的是亨利对议会下院的亚iqiu耐心克制,总是小心谨慎的回避对抗。
有人说亨利的晚年被其子所取代,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其子也确实打算在其父病重期间在政府中担任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导致父子间的关系有些紧张。但是在亨利四世接近死亡的时候情况好转,在其弥留之际,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陪伴在左右。

亨利四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亨利四世是个疯子、一个臆症、妄想的君主。

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亨利四世的介绍

亨利四世(德语:Heinrich der Fromme),绰号“虔诚者”,(1473.3.16,德累斯顿- 1541.8.18,德累斯顿),韦廷家族的萨克森公爵(1539 - 1541)。 亨利是韦廷家族-阿贝丁系的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母亲是波西米亚公主茜多妮。波杰布拉德。其父于1500年去世后,兄长格奥尔格继承父亲的爵位,亨利担任尼德兰地区弗里斯兰总督。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德意志。亨利在几年后改宗新教,格奥尔格保持了天主教的信仰。亨利继位时已66岁,两年后去世,亨利在位期间确立路德教为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

亨利四世的人物生平

亨利是韦廷家族-阿贝丁系的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母亲是波西米亚公主茜多妮.波杰布拉德。其父于1500年去世后,兄长格奥尔格继承父亲的爵位,亨利担任尼德兰地区弗里斯兰总督。
由于萨克森统治者一直被当地不间断的反抗运动所困扰,因此,性格颇为懒惰的亨利在不久之后放弃总督头衔。1505年,亨利将弗里斯兰的统治权转让给了格奥尔格。作为回报,亨利得到了一大笔钱以及沃肯斯坦和弗莱贝格两处封地。
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德意志。亨利在几年后改宗新教,格奥尔格保持了天主教的信仰。格奥尔格于1539年4月17日去世,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在此之前已去世,依据阿尔布雷希特在1499年指定的继承法案,亨利成为兄长的假定继承人。但格奥尔格试图违背其父生前所做的决定,想要剥夺亨利的继承权,将公国遗赠给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格奥尔格未实施想法前已去世,亨利继承格奥尔格的爵位。亨利继位时已66岁,两年后去世,亨利在位期间确立路德教为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

莎翁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的故事概要

《亨利四世》主要描写了亨利四世与各个王子和反叛诸侯的斗争。莎士比亚打破了传统,在整部作品中只有两条主线:

亨利四世的生活、福斯塔夫的生活,通过展现二者不同的生活来逐渐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进而展示出文章的主题。 该剧具有历史剧和喜剧的双重性质,融崇高典雅与幽默诙谐于一体。

波林勃洛克率众反叛理查,即位为亨利四世。在《亨利四世》上篇里,新即位的国王面临着威尔士、苏格兰和诺森伯兰的反叛。

由于理查的死所引起的负疚,以及目睹霍茨波同自己的亲身儿子威尔士亲王哈尔的巨大反差所产生的忧虑,他身患重病,不能在镇压反叛中起较多作用。

福斯塔夫与哈尔的关系是全剧的核心。在第五幕,索鲁斯伯雷一战,哈尔显示了自己的才干,率领父亲的军队打败和杀死了霍茨波。

在《亨利四世》下篇,哈尔的兄弟兰开斯特率军镇压叛乱,而哈尔开始逐渐摆脱福斯塔夫。因为负债,福斯塔夫受到了被捕的威胁,他去葛罗斯特郡招募军队,并参加了保王党,与他那个饶舌的老朋友夏禄法官待在一起。

在约克郡,兰开斯特设计使叛军放下武器,然后将其围捕。此时,亨利王已病入膏盲,但依然不能放心让哈尔继承王位。他忧心忡忡地入睡,这时哈尔拿走了王冠。

当他醒后,哈尔终于将他说服,自己已完全变了人样,适合做一国之君。亨利死去,哈尔与宿敌大法官媾和,同意采用法治。在登基时,福斯塔夫上前搭讪。

然而,哈尔拒绝了他。过去的已消逝,英格兰在新的明主统治下获得新生,它的荣耀因即将开始的哈尔同法国的战争得到恢复。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

1、亨利四世

敌人称他波林勃洛克,以示轻蔑和憎恶,他自己也常为弑君篡位的历史而内疚不安。作为王室的旁系,他本无合法继承权,但他有假装的德行和并非假装的才能,因此当年能推翻昏聩的理查二世,结束群雄各自为政的局面。

但他明白那些自恃匡扶有功,尾大不掉的大贵族早晚要向他发难,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谋划远征圣地,以此转移潜在政敌的注意力,并消耗他们的实力。

此计不可谓不高,但叛乱的烽火提前燃起,迫使他不得不仓猝应敌。敌人的凶悍骁勇固然使他头痛,而更令人忧虑的则是接班人哈尔的离经叛道。

2、哈尔王子(威尔士亲王)

哈尔被福斯塔夫等人看成是他们一类人:无拘无束、恣意享乐、寻求恶作剧。他的亲王地位只不过是一个闹着玩的笑柄,同巴道夫的红鼻子、福斯塔夫的大肚皮差不离。

然而,读者知道(通过哈尔的独白),其实他是在演戏,他只是暂时同他们“一起无聊鬼混”,有朝一日要“抛弃这种放荡的行为”。

这种描述可谓一种尖刻的反讽,不独对盖兹希尔那几场(他和波因斯装扮起来捉弄福斯塔夫),也对哈尔同他的父王、廷臣的关系。他们以为他的暂时鬼混是其真实本性,因而不相信他说的心地善良、责任心强、有君王品质等为自己辩白的话。

亨利四世的人物身世

亨利四世是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三世的长子,母为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他的父亲海因里希三世为了确保他能继承王位,召集诸侯提前选举还是个幼儿的亨利四世为自己的继承人。1054年7月17日,年仅四岁的亨利四世在帝国首都亚琛由科隆大主教赫尔曼二世加冕为国王。1055年,他又在父亲的授意下当选为巴伐利亚公爵。当海因里希三世于1056年意外地去世时,亨利四世年仅六岁。他的寡母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为他摄政。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胁迫阿格尼丝太后交出政权。安诺成为帝国的摄政后,窃取了王室领地的公爵们势力强大起来。安诺并在1065年强迫亨利四世与萨伏伊伯爵奥托一世之女伯莎(都灵的)结婚。亨利四世在1069年公开提出要与伯莎离婚,未获教宗允准。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视安诺。1070年,与亨利四世关系紧密的不来梅大主教阿德尔伯特取代了安诺的位置。
亨利四世致力于在帝国境内加强皇帝的权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德意志诸侯们势力强大且不愿服从任何一位君主,教会则在罗马教廷发起的克吕尼改革中变得越来越有独立性。 1073年,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年届五旬的希尔德布兰德,成为众望所归的教皇候选人,并在枢机主教的一致拥护下成为新任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刚一登基,便颁布了著名的《教宗训令》(Dictatus papae),该训令的宗旨是教宗永无谬误,其中“他可以罢免皇帝”一条使得世俗与宗教权力的界限被打破,亨利四世与教会的冲突表面化。 亨利四世巩固国王在萨克森权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卫队驻扎)引起1073年—1075年的萨克森叛乱,他不能冒险同时与这两者对抗,在镇压叛乱时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并承诺支持教会的改革。
1075年六月,亨利四世在战场上击溃了萨克森人的反抗。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总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亨利四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权,并拒绝让得到教宗支持的米兰总主教就职,为此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
格里高利七世,长期以来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宗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这就爆发了一场形式为授职权之争的皇帝和教宗之间的公开冲突。1076年1月24日,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沃尔姆斯(Worms)举行宗教会议,宣称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国王的行为深感不安。
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里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22日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宗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 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帝国诸侯,1076年10月,在特雷布尔举行的帝国议会上,大多数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将在1077年2月2日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邀请教皇亲自出席作为裁决者,以见证诸侯们的最终决定。民众也拒绝帮助国王;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
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制服所有反叛的诸侯。到了1077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剥夺。
格里高利七世已出发参加在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当格里高利七世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时,便匆匆逃往支持他的托斯卡纳女藩候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避难。 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策略是请求教宗的宽恕。 接着发生的便是著名“卡诺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据传说,是赤脚)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宗原谅他的一切罪过。格里高利七世,处于两难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诺,但终究取消了绝罚。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
帝国议会没有召开,希望亨利下台的诸侯们还是选举士瓦本公爵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为对立国王,这个人是亨利四世的姐夫,帝国分成了两派,爆发了内战。 双方缠斗了近两年,亨利四世才逐渐掌握主动。 既然绝罚已经被取消了,还在战场上获得优势,这时亨利四世派人给远在罗马的格里高利七世送去口信,要求他承认自己为皇帝,并绝罚鲁道夫。 他以威胁的口吻,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自己将册封一位对立教皇!
1080年,格里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立即就做出了决定:再度绝罚亨利四世并承认鲁道夫为国王。1080年10月,鲁道夫殒命沙场,敌对诸侯们群龙无首。 已届而立之年的亨利终于可以有机会去报卡诺莎屈辱的一箭之仇了,他挥师南下,德意志的军队三度围攻罗马,格里高利七世组织教皇国的士兵们殊死抵抗,直到1083年,亨利才占领了梵蒂冈城堡,并逐渐吞噬其它罗马城区。1084年,进占罗马,一部分枢机主教临阵倒戈,投靠了德意志人,亨利四世亦再度宣布废黜教宗,并任命克雷芒三世为教宗,在那里接受克雷芒三世加冕。
格里高利七世弃城南逃退守到圣安杰罗城堡,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教皇的新盟友,这些彪悍的诺曼人从意大利南部驰援罗马,并将德意志军队赶出了城市。 这些欧洲地区最后的蛮族军纪败坏,取得胜利后在罗马城中大肆抢劫,激起市民的不满,包括引狼入室的教皇也失去了罗马人的拥护。 格里高利七世无奈只能离开罗马,在诺曼士兵的保护下逃到了意大利南方,1085年在流亡中去世。
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叛乱。继任教宗维克托三世与帝国诸侯联合;亨利四世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胜。在与韦尔夫家族的韦尔夫一世和解后,他才得以从意大利返回德国。1093年,他的长子康拉德曾经发动叛乱。在诸侯的怂恿下,他的幼子海因里希蠢蠢欲动,企图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这个阴谋取得了成功,王储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新国王海因里希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儿子的监禁,但后来成功逃脱,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军队。但正在他准备夺回王位时,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新任教宗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但列日的百姓们蔑视教宗的命令,把他们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