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是关键,家长重视2方面,上小学后孩子稳居前3并不难_孩子_衔接_家长

幼儿园大班是关键,家长重视2方面,上小学后孩子稳居前3并不难。

过来人家长给分享一下经验,不建议上幼小衔接的培训班,但是幼小衔接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专家说幼儿园孩子不要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是有道理的,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的家长都知道,衔接班一般都是提前学习课本的内容,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因为已经学过了不愿意听讲,上课小动作多,不专注,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不提前学小学知识,如果就啥也不用,让孩子零基础上小学,到小学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学过了,教学进度快,自己孩子学起来吃力,差距不知不觉间就被别人拉开了。

所以建议要适当地提前给孩子做一些幼小衔接的准备,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重视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三年一定要搞定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认真吃饭特别是要吃好早餐,自己整理东西,特别是书包和文具;做事专心、不磨蹭等。

这样孩子到小学后,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培养,习惯好孩子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二、重视知识的衔接

1.语文最需要准备的是识字、拼音和阅读。

识字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不识字,孩子看不懂题目,做作业得家长陪着帮忙读题。

识字不仅会影响语文,还会影响数学。同事家的孩子,零基础上的小学,孩子不识字,一年级时家长和孩子都痛苦,孩子一写作业就需要家长陪,不仅是学习语文吃力,数学题目看不懂,更别提做对题了。

识字量,至少要认识五六百常用字,如果能达到一千以上更好。

展开全文

拼音,学校里的学习速度很快,大概一个月时间就把所有拼音内容都学完了。老师都是根据大部分孩子的情况来教学的,如果孩子一点基础没有,学起来比较累。家长教到崩溃,孩子学到哭的情况很常见。

所以,拼音还是非常有必要提前学习一下的,做到认识并会读汉语拼音字母,会拼读音节,这样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轻松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拼音的发音,要学准确了,不然学错了再纠正,比新学还费劲。

阅读的好处,我们都知道,一定要重视。

大量的阅读,不仅让孩子爱上读书,还有助于以后语文的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的书不要只局限于绘本,童话书,科普书、历史书、诗词....…都可以。阅读一定要坚持,保证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

2.数学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数学不只是数数和加减乘除,还包含了形状、方位、比较、空间、分类、归纳推理等知识。

上小学之前,要让孩子学会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不光要会,还要算得很熟练。

除了数数和计算,更要重视思维启蒙,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较简单,带孩子多看看一些数学思维启蒙的书。

3.英语

很多地方英语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但仍然建议让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英语启蒙。

英语启蒙不是让孩子背单词,主要是听,也就是输入。重视孩子英语启蒙的家长,从娃1岁起就开始听英文歌曲、英文绘本磨耳朵了。

坚持听和读英语绘本,孩子上小学后就可以轻松学习英语。

总之,幼儿园三年,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同时要做好幼小知识上的衔接,重点要抓的就是识字、拼音和数学。

如果家长不知道怎样系统地给孩子做知识方面的衔接,那么推荐用《幼小衔接一日一练》,这套书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和一年级上学期课本内容紧密衔接,帮助孩子幼升小平稳过渡。

我女儿用这套教材做的幼小衔接,亲测效果不错,难度适中,循序渐进,孩子愿意学,每天一个练习,三四道题,孩子学起来不但没有压力,而且能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正因为孩子提前做过这些训练,所以上小学之后,老师讲的知识孩子容易理解,作业能很快完成,孩子的学习动力足,每天都信心满满,孩子学习上的信心一旦被激发出来,不用家长催,就能主动去学习,成绩稳居前3并不难。

这套《幼小衔接一日一练》,总共12册,2本拼音、2本汉字、4本数学、2本偏旁部首、2本语言,每天15分钟,学练结合,就可以打实基础。

以数学为例,从0–10开始帮助孩子练习加、减法,和一年级课本一致,借助图形孩子更容易接受。

让人惊喜的是,这套书有2本专门是“偏旁部首”。很多同类型书一般是语言、汉字、数学,很少会帮孩子练习部首。但孩子真正上了一年级,你就会发现,写字慢的孩子一般都是没有握笔练习过的偏旁部首的。

名师编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让家长放心。这套书链接在下面,家有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不要错过。帮孩子顺利做好衔接,为上小学打基础。

往期精彩回顾:

如何拼音启蒙?让孩子无痛学习拼音的方法:掌握1个关键3个步骤

如何无痛苦背古诗?孩子快速背书学习的方法,父母要尽早教给孩子

“拿走”孩子的压岁钱,不如用压岁钱做一件事,让孩子一生受益

为什么要让孩子背古诗?亲身经历告诉你,“背和不背”差距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