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
在中秋节时,很多人会都会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诗。这是我国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诗人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这首诗后来还被王菲翻唱成了歌曲。苏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书画作品。其中有一首诗《题金山寺》被称为中国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诗,这首诗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将它顺着读的时候天亮了,倒着读的时候却是天黑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
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他的祖父苏序,父亲苏洵都是有名的诗人。苏轼从小就跟随着父亲读书,写诗,深受父亲的影响以及家庭给予的良好教育。他在十几岁时就学通经史,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就决定带上他与弟弟苏辙,从四川前往京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应试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他看到苏轼的策论文章十分震惊。他以为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所以为了避嫌,只能将苏轼排在了第二名。
由于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大家称赞,一时间让苏轼在京师声名大噪。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之后就留在朝中当官。后来由于他书写了一些文章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病,受到了诬陷。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求出京任职,后来他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展开全文
而在赴任途中经过镇江金山寺时写下了这首中国史上最神奇的诗。他对金山寺一直有一种向往,所以如今有机会他便来到了金山寺。当登上金山寺看到水天一色,渔歌互答的美景,一时之间满腹诗情油然而起,写下了一首回文七律诗《题金山寺》。
皆歌而成文
这所谓的回文诗其实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使用持续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通俗来讲就是回环反复,正读倒读,都能成为诗篇。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单音节和语序这两大特点来写回文诗。一般而言,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反复给人一种心意盎然荡气回肠的美感。
唐代诗人吴兢就曾对回文诗解释过“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从西晋的《盘中诗》这首诗出现之后,很多文人骚客都认为这种新体载的形式十分有趣,还能进一步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于是他们都开始在回文诗的创作上争相仿效,各领风骚。
这也进一步推动也回文诗的发展,随着历代诗人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回文诗也出现了借字回文体、连环回文体、叠字回文体、等千姿百态的形式。回文诗的创作发展也日渐成熟,到了宋代更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作为宋代著名的大诗人苏轼也创作了多篇回文诗,而这首回文诗《题金山寺》可以说是回文诗中少有的佳作。
顺读江天破晓
苏轼是以词出名,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写诗,由于当时的文学格局是“诗尊词碑”,所以苏轼将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作词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词的地位。而他写的这一首《题金山寺》却同样有着不小的韵味。
这首诗读起来会让人感觉到气势磅礴的美景就在眼前,他通过写这首诗向世人描绘出了当时在金山寺的所见所闻,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寄托在这些景物之中。这首诗顺着读,大概意思就是江天破晓的日出美景。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长江里的巨浪随着潮涌,拍打到了岸边,就像雪山倾斜一般,从远处望去,看到一叶渔舟上船夫正在垂钓水中的明月。“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在江上的桥正好对着金山寺的大门,而山寺里的那一条种满松树的小道显得十分的狭窄,金山寺的门槛与泉眼也正好相对,泉水流过石头显得十分清澈无比。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随着时间的流逝,延绵不断的江边绿树迎来了东方破晓,这些绿树也忽然焕发了生机。太阳刚刚升起,天边布满了朝霞,在江面上也泛起了金色的波纹,开始了晴朗的一天。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从远处望去,整个江面似乎和天上的云连在了一起,这样的江面给人一种一望无际的辽阔之感。周围众多高高耸立的山峰也显得十分的青翠盈盈,几只飞鸿轻快地从众多山峰中拂过。
倒读月夜泛舟
当这首诗倒着读时总体的意思和顺着读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描写一样的景色。只是在时间上略有改变,正读表示迎日出,倒读表示迎月亮。读者会感到十分有趣并且回味无穷,倒着读心境也从白日的喧闹沉浸到夜晚的宁静中。“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江面上有几只飞鸿拂过,整个长江的两旁似乎被许多翠意盎然的山峰给围绕了起来。水天一色,从远处望去江水似乎无穷无尽看不到尽头。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现在正好是大晴天,太阳照射下来的阳光以及天上的云霞把整个江面都映红了。江边两旁的树木也被阳光照射着,那一片树木波光粼粼,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清澈的泉水缓缓从石头上流过,而那泉眼正好对着金山寺的门槛。在金山寺里面有一条松树小道,金山寺正好面对的就是江上的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悄然过去,太阳已经落山,而月亮也开始升了起来。今晚的月光格外的明亮,皎洁,渔夫正好趁着这月色明朗出来垂钓,而他垂钓的地方离江边打鱼的入口很远。带着倾山之势的雪浪突然涌起。
虽然这只是一首内容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但是在苏轼笔下却呈现出了最为神奇的一面,算是苏轼最奇葩的诗了。无论是顺着读还是倒着读,它都是写景诗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也展示了苏轼个人遣词造句的功力。虽然苏轼的一生,失意坎坷,壮志未酬但是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为中华文化添砖加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