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民仆
不少藏在图书馆“深闺”中的古籍,你不想买,去借阅又不方便;即便借到手,还是古时影印本,不方便阅读……这些难题随着《江苏文库》的数字化迎刃而解。如今,在电脑前、手机上,大量古籍可随时阅读、检索、翻译,免去了往返图书馆的奔波、查找注释的繁琐。
2016年,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正式启动,组织海内外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江苏当代学术力量的整体优势,计划用10年时间,编纂3000册皇皇巨著《江苏文库》,结成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百科全书。到2022年底,已出书1002册1985种。
《江苏文库》这样的大型古籍出版工程,为何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凤凰传媒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告诉记者:“数字化不仅能对古籍进行高效、永久的保存,从方便《江苏文库》使用的角度,数字化工作也完全必要。3000本纸质图书篇幅浩大,通过数字版,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线阅读,并能对数据库内容开展多维度检索,从而更好地研究、利用典籍。”
蔡立介绍,2019年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上,“江苏文库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建成《江苏文库》数据库PC端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平台。截至2022年底,《江苏文库》数据库共包含影印本图书557册(约50万张图片)、排印本图书169册(总字数约6300万字)。
记者在电脑上打开江苏文库的网页,可以用手机注册登录,里面有“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的介绍,以及古代的人物资料查询等等。在图书资料这一板块,软件平台按照《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格局建设,电子版的《江苏文库》图书按照分类一一纳入其中,查询极为方便。
你要想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只需在“高级检索”中“图书名”一栏输入《世说新语》,这本书就会出现,并且显示在《精华编》中。
如果点开此书,文中不仅有名家注释,在阅读时遇到生僻的词,还可点击“查阅联机字典”,此词的各种解释就会自动“跳”出。
同时,还发现有多个功能,包括复制、引用、在线记笔记、对图书进行全文检索、将网页版文本与图书原文原貌版进行对照阅读等,这种阅读体验是纸质图书无法给予的。
如果你想做学术研究,需要查阅与作者或典籍相关的所有资料,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作者或典籍,进行全数据库检索。比如输入“苏轼”二字,显示942处《江苏文库》已上线书籍中和“苏轼”相关的内容。不少书还提供了原始影印版本,阅读中可以放大到较高精度。
据了解,江苏文库微信小程序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普通读者能通过手机“冲浪”,让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触手可及。
《江苏文库》数字化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呢?蔡立告诉记者:“第一个方向是影印数字化,即将部分影印图书文字转换为重排文字,更加便利读者阅读和专家研究;第二个方向是深度数字化,从传统文化普及角度出发,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深度标注,开发音视频文字等延伸内容,实现江苏文脉线索追溯,形成面向大众的江苏文化数字百科全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