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做智商测试(智商测试靠不靠谱)_智商_测试_智力

本文目录

  • 智商测试靠不靠谱
  • 智力测试贻害孩子,你会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吗
  • 有必要给小朋友测智商吗
  • 为什么 不要随意测试孩子智商
  • 如何看待智力测试的利弊
  • 智商测试是骗人的吗
  •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做智商测评
  • 智商测试不靠谱
  • 智商测试有用吗为什么
  • 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智商测试靠不靠谱

网上免费的都不靠谱。
智商测试很多,从网上免费的测试,到不需要版权的测试,到每做一次测试就需要购买一次答题册的有版权的测试。通常来说,网上测试的准确性(reliability 可靠性, validity 有效性)很低。除了测试本身的准确性以外,还有两个决定测试价值的重要因素:
1. 测试的normative data(标准数据)的质量。研究机构在研发或更新测试的时候,会随机取样,把这个测试给被试做,这些被试的分数就是我们智商高低的参考指标。智商高还是低,都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和你同年龄(或者差不多年龄)的人,你的智商的高低。如果没有这些参考指标,随便划分的区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就normative data的质量来说,不要版权的测试通常比需要付费的测试差。原因很简单,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这个研究是个持续的过程。Flynn Effect指出,随着教育的普及,国民的智商分数平均每几年就会提高好几点。所以就需要经常更新题目,调整平均数值等等。没有版权的测试,由于经费、人力、物力的缺乏,往往10多年甚至20多年都不更新normative data。所以,测试结果价值有限。
同样是经常更新normative data的测试,比较测试优劣的标准就需要参考:测试的本地化程度(举澳洲为例,同样是英语国家,美国的测试进入澳洲,题目也需要本地化,样本也是以澳洲人为被试的更加准确),样本的大小(被试越多越好),以及样本的年龄差异(儿童由于智力发展很快,每6个月就可能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样本最好能包括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并保证每个年龄段都有足够的样本大小。这样最终结果会比较敏感(sensitive))。优秀的测试,还会提供特殊人群的normative data,比如自闭症患者,多动症患者。
2. 做测试的人的培训程度。
给他人做测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比如,物品的摆放位置,灯光强度,给出合适的指导语,语速,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尤其是测试儿童或特殊人群的时候)等等。如果不能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测试,就会人为的引入误差,影响结果。一旦这种情况不幸出现或者有其他影响结果的情况(比如说,一套测试应该在同一天内完成,但小孩坚持不肯当天完成智商测试),就需要记录下具体情况,在分析测试结果的时候加于考虑。当然,即使没有出现特殊情况,也有必要记录被测试人答题的方式,应对情况等等。有时,这类信息比测试本身更有价值。
学会正确的做测试的方法并不困难,除了心理学家以外,一些辅导员、资深教师也会做智商测试。真正的难点在于,运用的神经心理学的知识和对被测试者的背景信息的了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智商分数的意义
以韦氏智商测试(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为例,测试分为四大块:
Verbal 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这几个词的翻译都不准确,大概理解下)
perceptual reasoning(空间思维能力)
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用电脑作比喻应该是缓存吧)
processing speed (处理速度,类似于CPU)。我们平常说的智商分数(Full-Scale IQ)
虽说是一个数字,但实际上是应该是一个95%的置信区间。如果一个人测出的智商是110,假设他的真实智商有95%的可能性在105到116之间(根据经验,韦氏测试的这个区间一般在8到15之间)。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实际智商很可能是跨越两个分区的(每15分是一个区间,所以105-116分应该跨越平均水准到高于平均水准这两个分区)。所以,智商分数高低个几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区别。
另外,当这四项能力之间的差异过大的时候(比如文理偏科很严重的人),Full-Scale IQ(面智商测试)这个数字就失去意义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智商水平(这里说的是智商水平,不是智力水平)。《Essentials of WAIS-IV Assessment》(有关韦氏智商测试要点)这本书里提供替代Full-Scale IQ的公式,但实际应用中没什么人做,因为价值不大,不如直接参考这四项能力的单独分数。
智商测试的应用单独测智商,一般来说不推荐,除非有特殊要求(比如,智商分数低于70政府给予补助之类)。一些心理学家,出于对来访者负责,都不接这样的工作。原因如下:
智商分数不等于智力水平,只是参考资料之一,而且这个数字如我上文所述,时常是无效的。
有了这么个分数,很可能等于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对于对智能测试(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没有多少了解的人来说,很容易误读这个信息。比如,有的家长、老师,别的解释不听,只想知道小孩智商多少。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很可能根本就不告诉他们这个数字,只说个大概区间(有些国家甚至有这么项规定,只给区间,不给具体数字)。标签的危害显而易见,把自己的行为往这个标签上套,用标签来解释很多与智力无关的情况,等等。
如果想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有个全面的认识,需要做一系列的测试,主要测试包括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 在神经心理学里,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包括各类高端的用来调整,控制和管理其他认知程序(cognitive processes)的认知程序,比如计划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力,灵活性,开始和监督自己的行为等等)。对于这些测试的选择,参照第一部分中关于智商测试的选择标准。实际应用中,心理学家还会考虑到测试的一致性和侧重点等问题。
智商不等于智力,更不等于成就
智能测试有优劣之分。智商分数只是一个数据点(data point),它本身有明显的局限性。记忆力测试,注意力测试,executive function(执行能力)测试,过去的教育水平,学术成就、premorbid functioning(病前运作)测试等等,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数据点。众多数据点凑在一起,才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有较全面的认识。具体怎么理解这些数据点,需要心理学家根据所学知识和被测试者的背景来梳理清楚。
另外,我个人认为,仅仅为了了解下自己的智力情况,做这些测试完全没必要,费时(我所说的测试全部做的话,需要5-6个小时,如果遇上的速度慢的,时间更久)、费力(得找到合格的心理学家)、更费钱(澳洲做这样一个测试加上报告总共需要差不多1万人民币,测试材料成本也要不少的)。一般人不可能对自己的智力水平一无所知,测试不测试也不会让一个人更聪明。
智能测试(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的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帮助了解自己的智力情况,而在于辅助临床诊断,辅助病人的管理、治疗和复健。
说过了智商测试的意义,也就可以进一步知道为什么智商不代表一切。总能遇到拿自己的高智商出来说事的人,隐隐的透出那么一丝很了不起的意味。这就不免让旁人一是怀疑他们有没有吹牛,二是怀疑智商测试这件事情是不是靠谱。其实合格的智商测试结果本身确实是能传达出一些有意义的信息的(如果两个人有明显的智商差异的话,他们天生的能力确实有可能不一样)。但除了智商以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因素或者变量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杰出。如果想通过智商分数来证明自己,我觉得这个分数还不如高考分数来的有意义,因为高考至少考验了你持之以恒的能力和积极上进的心态。
另外,如果想通过智商分数来获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个本身也不太实际,因为我之前说过它本身实际上是一个不小的区间,比别人高个几分不说明任何问题,大家都在一个区间内;比你智商差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人,估计你也没兴趣和他比。况且,智商和杰出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想找优越感,不如直接炫富,砸钞票,比权势来的直观。
各位特别想知道自己智商分数或者特别在意智商的朋友,你们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智力测试贻害孩子,你会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吗

  智力测试贻害孩子

  “我的孩子有多聪明?”“我的孩子智商高不高?这是很多家长都希望知道的问题,这正出于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住往会带孩子去做智商测试。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法证实孩子的智力是否存在问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测试分数不及格就是智力有问题,就说明自己的孩子是“笨孩子”。

  事例:

  李建在班级的身份有点特殊,是一个随班附读。他的成绩不计入班级的平均分,所以老师对他的成绩并不在意,可谓是其发展。为何智商正常的李建会变成随班附读生呢?

  由于李建的父母一直忙于工作,所以他从小就和奶奶、小叔一家生活,小叔家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堂弟。

  虽然叔叔婶婶对建视如已出,但是天性内向的李建还是觉得小弟弟明涛是最幸福的孩子,因为他可以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可以随时向父母撒娇,而自己却只能和奶奶为伴,有节假日才能见到父母。

  所以,内向的李建更加不爱说话,他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否则不会将他丢在奶奶家。就这样,转眼间李建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为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他接到身边上学。

  刚到一个新环境,李建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被妈妈送到附近的小学校上课。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学生,李建更不知道如何与们相处。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好像很怕老师看见自己。

  起初,老师还会走到他面前,他个刚才讲的内容李建只是机械地点点头。其实,由于学习内容和环境的差异,他个仅听不懂老讲的内容,而且对新知识也感到很陌生。半学期下来,李建每科考试成绩都刚及格。

  鉴于李建平时的表现,老师告诉李建的妈妈,李建反应慢,而且上课总爱走神,是不是智力有些问题。

  对此,妈妈却不认同,她对老师解释道:“可能是因为我家李建刚换新环境的原因,孩子一时间还无法适,所以才会这样。

  我想期末考试一定不会这样了。”于是,从那天起,妈妈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给李建补课而且还给李建施加很大的压力。

  但是由于李建基础差,再加上他故意与妈妈对着干,所以就不好好学习,致使他期末考试只有一门功课及格。这样一来,妈妈也认同了老师的看法,认为孩子脑子不灵光,所以才会眼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

  面对老师的轻视、同学的嘲笑、妈妈的压力,李建彻底畏惧了,他觉得自己很可怜,没有人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他只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爱,而不是压力。

  所以,李建开始自暴自弃,一提到学习就说头疼,于是妈妈就带李建去做智商测试,结果显示李建智商偏低,因为他不愿意回答医生提出来的任何问题。

  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商测试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其他

  方面能力的发挥。

  反之,如果家长没有带孩子去做智商测试,老师不推测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而是对智商较差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多数智商偏低的孩子还是可以转化成普通孩子的,有的甚至还会超过普通孩子,最终成为杰出人物。

  面对当今流行的给孩子测智商的情况,北京大学心理研究所郭勇博士认为家长对智商测试的认识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智商高就是“天才”。有些家长抱着鉴定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的目的来做智商测式,这显然是荒谬的。智商测试只是儿童心理咨询中一项科研或治疗的评定手段,单纯的智商指数并不能说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

  误区二:智商等于智力。目前的智商测试通常由语言、数字和图像三部分内容组成,是国际通行的方法。

  但实际上,人的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通常而言,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人际关系、心理调节等7种智能,而目前的智商测试是不可能将其全部测出来的。

  误区三:孩子都需测试智商。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迟滞儿童都为数极少,90%以上的儿童都属智力正常范围。因此,专家普遍认为,测智商只是对那些疑似超常、弱智或心理有问题的儿童才适用,一般孩子不必测智商。

  误区四:一测定终身。在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实验,一位心理学家以做智商测试的名义,选出若干名学生,事先不透露实情况,随意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任意指出一组是智力好的,另一组是智力好的。半年以后发现,被称为智力好的一组学生的智力果然好起来,而另一组然成了不好的。这个测定是很发人深省的。

  金玉良言

  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定孩子整体能力的发挥。相反,家长应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据孩子的个性,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有必要给小朋友测智商吗

心理和教育学家认为,没有必要为普通儿童测智商。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都很正常甚至出色的儿童,其智商一般都没有问题。给一个智力出众的儿童测智商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多数家长会在人前炫耀孩子智力出众,平时学习踏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这么聪明,还有必要努力学习吗?
那么,什么样的儿童需要测智商呢?专家建议:有过或怀疑有脑损伤(比如母亲在孕期吃过有损胎儿大脑发育的药物,生产时新生儿发生过窒息、颅内出血,儿童受过脑外伤等)、孩子解决问题思路慢、反应迟钝,总之被怀疑大脑有问题的儿童需做智商测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必要措施。另外,学习成绩差,且不论怎样努力都很难考出好成绩的儿童可做智商测试,以排除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纯粹因智商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只占极少数,但这种检测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智力只相当于三年级孩子的水平,那他无疑会出现学习困难。通过智商测试,可找出他在语言或操作的哪一方面落后,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改善或提高智力。
对于测评结果,我们应科学地看待。不能过分迷信智商,认为智商正常或超常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其实,即便在智商超常的儿童中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同时也不能认为智商落后就完全没有希望了,尤其不能把智商落后儿童当成“痴呆儿”,更不能因此就认定这个儿童一辈子都是个笨人。因为任何一种智商测试都是有一定的范围的,目前常采用的智商测试主要涉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考察的只是语言和操作能力,这两种能力落后的儿童,未必其他能力也落后,也可能在智商测试未考察到的其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例如有的有超常的记忆力,有的有惊人的绘画和音乐天赋。而且,一个人的智力还受后天教育、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智力落后的儿童,经过某些特殊教育方式和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使智力得到改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更需有爱心,任何嫌弃或看不起他们的做法,都会使智力落后儿童受到伤害。当然,大部分儿童属于智力正常儿童,既不超常,也不落后。我们没有必要把智商看得过于神秘,也不必一心盼着能测出个“超常儿”来,让儿童不背思想包袱,身心健康地成长不是更好?

为什么 不要随意测试孩子智商

总体来说测智商比较复杂,网上那些测试题目和名人智商都是娱乐玩的,没有科学依据。哈佛女孩刘亦婷三岁智商184,是吹牛吹出来的,请不要相信。事实上我仔细阅读她的事迹和分析了她的谈话,我的估计是她的智商在110左右,和普通人差不多。(这个估计不太确,但她的智商绝对不可能超过120)
测智商的方法很多,有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访谈法、个案法、测验法等。其中以测验法最为准确。测智商要去或者找相关的心理测试人员才能测,网上的方法和自己测的纯属扯淡,不足以为信。正规的智力测验有:比内-西蒙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又分儿童版和成人版)、瑞文推理测验等。每种测验都有一定的评分标准,去测就行了。最好是6岁以后再去测,年龄太小有的小孩害羞,测得不准。当然你要给1岁左右的宝宝测的话,只能去了,俺也不会。
当然如果不去,等你小孩上小学,也可以判断你小孩是不是智力超常。我给你几个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标准吧。
1、选择比自己年龄大的朋友
2、宁愿与成人而不愿与同龄人在一起
3、喜欢阅读传记和自传
4、与人相处得好
5、词汇丰富
6、使用语言生动自如
7、喜欢读书
8、记忆力强
9、主意多
10、好奇,喜欢探究
11、学习事物快捷轻松
12、注意细节
13、解答问题快
14、较快抓住因果关系
15、学习迁移能力强
16、能独立工作
17、自我要求严格
18、直觉判断力强
19、喜欢智力游戏和谜语
20、具有较多常识
21、公平感极强
22、喜欢评论人和事
23、较快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小孩在自然的状态下行为能符合以上23条中的18条及其以上大概就智力超常了。
还有请家长别太在意小孩的智商,智商和人的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能说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即使是学习文化知识,只要智商在100左右,也绝对够用了。这里我还可以给你透露个秘密,高考状元的智商按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的也就110左右,上120的很少(罪过呀,原来高考状元几乎都不是天才),130以上才叫高智商。棋艺和科研才对智商有一定的要求。
要开发宝宝智力的话,我个人建议平时家长多抽出时间和宝宝在一起,多和宝宝说话,多让宝宝活动、玩玩具。能说话了可以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题目让宝宝思考(如脑筋急转弯等),但不要强要求宝宝回答。在饮食方面,多让宝宝吃鱼喝豆浆。而且宝宝的智力从出生到读大学都在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看待智力测试的利弊

当前,有一些生源过剩的幼儿园热衷于对准备入园的幼儿进行智力测验,对争着报名入园的幼儿进行选拔,甚至家长们也对此趋之若鹜。那么究竟智力测验的意义有多大?对于仅仅两三岁的幼儿来说,该不该进行智力测验?作为家长,你对此了解多少呢?

各种智力测验

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题目来测出一个人的智商以及预测这个人未来的成就。传统的儿童智力测验方法有许多种,目前我国常用的有中国比奈测验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以及瑞文推理测验等。

中国比奈测验量表适用于2~18岁,主要测量词、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内容有穿球、看图说物名、词汇、类别、推理、复述课文大意等项目。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适用于6~16岁,全量表共有12种测验,包括常识、类词、算术、词汇、理解、数字广度、填图、图片排列、拼图、积木、译码及迷宫图片,分别测量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力。该量表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适用年龄为5~70岁。

到底何为智力

对于什么是智力,尽管多年来界定有所不同,但基本涵盖这样几个主题:第一,智力是通过经验学习的能力;第二,智力是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第三,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五,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那些传统的智力测验方法很显然是把智力的概念狭义化了,它只是测出了人的智力的一小部分,也许并不是很重要的部分。

测智商入园无益

最初的智力测验是为了寻求一种能将真正的心智缺陷儿童与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学业不良儿童区分开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和保护儿童,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们。一些幼儿园把智力测验分数作为入园的标准,表面看好像是并无大碍的简单测试,事实上,这无疑是在给落选的孩子贴上了智力不如他人的“标签”。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智商,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对幼儿进行智力测验作为入园的标准可谓是毫无裨益、荒谬可笑的。

测验目的是关键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测验都无用,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测验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看测什么,怎样测。我们反对对幼儿进行传统的智力测验,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测验。如果方法正确,把握得当,对幼儿进行恰当的评估、测验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根据以上的观点,对幼儿进行测验时,一定要在具体情境下来进行观察、测验,更好地帮助儿童,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完整儿童。

智商测试是骗人的吗

是的。当然不可靠,因为那只是骗人的 那些为了点击量故意弄个东西给我们测验 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名王姓男生表示自己以前做过全套的智力测试题,也不是家长要求做的,只是出于好奇做着玩的,感觉里面的题目其实与智商的关系不大,大部分题目都是在考你的知识储备,表面上看起来是很玄乎的智商题,其实只不过是知识题目的一种变相。而另一位林同学却认为,这样的智力测试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智商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出这些测试题,所有智商测试里的题目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做智商测评

没有必要。有的说,成功不靠智商,而靠情商。也有的说,智商与品德并不一定相关。所以,除非医学需要,千万不要给做智商测评。否则,做的结果将影响你今后的教育心态。但是,古今中外,智商高的不成才,智商低的成伟人,也是大有人在的。意见仅供参考。

智商测试不靠谱

塑造神童的人总喜欢拿爱因斯坦作标杆,或许因为他的名字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英国13岁女童智商160,堪比爱因斯坦”,类似标题屡见不鲜。

但这种对比的说服力极低,智商测试不是通考。市面上最为流行的韦氏、斯坦福-比奈、瑞文测试各有评分标准,儿童与成人的试题也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生前并没有接受过智商测试,虽保留了大脑,也无法用此估算属于心理学概念的智商——除非大脑复活,亲自做一次智商测试。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智商值来源于1926年凯瑟琳·考克斯和路易斯·特曼所做的300位历史天才早年智力的估算。对这些智商测试发明前的人物,考克斯的研究方法相当粗暴:阅读传记细节,替他们做当时流行的斯坦福-比奈(Stanfor-Binet)智力测试题。

考克斯的结果或许令喜欢拿它对比的神童们失望:爱因斯坦的智商只排在中游,远低于斯图亚特·密尔的190、笛卡尔和伽利略的180,只与诗人艾略特持平。唯一超过200的人叫弗朗西斯?高尔顿,他并没有前几人的名望,但他有特殊的身份:智力测量的先行者,考克斯和特曼的学术偶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智商测试的改进过程中,无论其注重考察何种能力,它始终是一个为现代社会标准而设置的游戏。在某种意义上,它很难摆脱现代人的偏见。

【智力测试的进化】

长期以来,智力高低都是仁者见仁,没有精准、抽象的标准。工业革命后,惊叹于科学定理效力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以往含混不清的领域,智力就是其中之一。

“200分先生”高尔顿是这方面的先行者。1859年,阅读了他表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高尔顿深受刺激,决定测量人类的智力,用精确的数据证明他的优生学设想:人的智力由遗传决定。

高尔顿很快开工了。他试图在听力、手的灵敏度、中指长度、头颅大小等要素间,找到与智力高低的相关关系。结果令人失望,这些因素完全无法解释智力的差异。不过,这些失败的举措开启了量化智力的尝试。

 

 

法兰西斯·高尔顿

1881年,法国开始推广义务教育。为区分普通儿童和有缺陷儿童,教育部门急需合适的检测工具,以便因材施教。需求刺激下,法国的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西蒙在1905年制作了第一份智力测量表,并在1908年的修订中,创造性地按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试题,提出了心理年龄概念。相比较后人,比奈没有宏伟的野心,他清楚地强调他的测验只能测量部分智力,对预测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可能有效。

接下来,改进智力测试的交接棒传到了美国。20世纪初,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里,征兵、移民、教育,都急速扩展,成千上万的学历不明,各式背景的移民蜂拥而入,迫切需要更有效率的区分方法,在混乱中整理出秩序。

同时,应用心理学正在美国快速的发展,人们相信,心理学家可以搞定一切:婚姻失和,工作不满,推销保险。于是被法国人漠视的比奈测试在这里大放异彩。战争的爆发催化了狂热需求,智商测试就在这个背景下大踏步地走入美国人的生活。

1916年,路易斯·特曼,就是给历史名人估算智商的考克斯的导师,修改了比奈-西蒙测量表,将新版本命名为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特曼吸收了1911年德国人威廉·斯特恩提出的智力商数(IQ)概念,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做测试的分数均值,设为“智力年龄”标准,每个儿童的个人智力数值,取决于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率。这种测试方法被称为比率智商,公式如下:

所以,高尔顿智商被测为200,是考克斯和特曼认为他3岁就能完成达到正常儿童6岁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水平,同理,爱因斯坦的传记等材料被认为只能体现1.6倍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比。

此后,智商测试不断进化。1949年,韦克斯勒编制了不同于比奈系列的新测试表,称为韦氏智商测试,影响至今。韦氏测试分为成人、儿童、幼儿三版,采用离差智商计算,将同一组的智商平均值设为100,标准差设为15,整组的数据呈正态分布。与比率智商不同,离差智商不计算不同年龄的成绩比率,而将挑选出来的同年龄人作常模参考,表示个人在同年龄组的相对位置。

这种新的参照方法也影响了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在1960年第三次修订时,它也采用了离差智商,但其标准差为16。这意味着高智商的分数,在韦氏测试应为130,在斯坦福·比奈测试则为132。

所以,即使考克斯的传记估算法合理,媒体上介绍可与爱因斯坦媲美的聪明的少年时,也该先确定几个问题:你使用哪种测试?成人组还是少儿组?标准差多少?参考的常模又是哪些?

【什么是智力】

智商测试首先取决于对“智力”的理解。早期智商测试的短板在于:应用先行,缺乏理论。此后,智力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是智力,智力的结构,遗传和后天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依旧充满争议。

最初,对智力本质的探讨来自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1904年他提出了常规智力和特殊智力之分。常规智力被称为g因素,它被认为是智力的关键。斯坦福·比奈测试就主要集中于g因素的测量——反应速度、记忆力、语言能力、计算能力。

这种解读的方法,将智力解析为各种能力。但只关注静态能力,容易落入穷举的泥潭。到1980年代时,它已细分到了240种因素。

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学者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不再斤斤计较于静态的划分,更注意智力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按此类理论,人脑被理解为信息处理系统,智力体现于为了一定目的,加工处理信息的表现。

于是,将因素和信息加工调和在一起的智力层面理论出现了——既划分了不同因素,又注重因素在信息加工中的表现。在这种视角下,一些心理学家将以往不被重视的能力纳入视野,不局限于传统的狭隘定义。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概念,一改以往强调抽象思维的智力观念,将人际关系、音乐、肢体动作等加入智力范畴。著名的情商概念也在此时提出。1991年,萨洛维提出的情绪智力(EI)概念,认为认知、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智力。经过戈尔曼的传播,情绪智力广为人知,逐渐被传播为情商(EQ),和智商并列。

智力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智商测试的项目,斯坦福-比奈量表的测试能力,从最初的g因素,到后期的8种,其测试结构在数量和内容也发生变化。

 

 

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五次修订的内容变化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又给智力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撑。目前,学界倾向于认为大脑突触更多的人,智力表现更好,大脑皮质的厚度也与智力相关。除了从脑部构造角度探讨,认知神经科学还在确定人脑的信息加工速度、知觉速度、神经速度等功能与智力的关系。

不过,这些神经科学角度的尝试也受到“智力”概念的困扰,对人脑哪一部分的扫描?都只能够确定相关关系进行推论,更进一步的探讨,则都需要理论标准。

未来智商理论会有什么发展,技术上能否用脑部扫描等手段取代智商测试,抑或证明智商测试的合理性,仍是未知数。理论的发展推动人们更理性的看待智商测试,因为人类曾有滥用测试的深刻历史教训。

【智商测试的滥用】

1927年,美国最高法院以8:1的投票结果,判处弗吉尼亚州对一名“弱智”妇女实施绝育手术。著名的霍姆斯大法官曾对此评论道:“三代弱智已足够”。此后,美国12个州通过了对智力缺陷人群实施绝育手术的立法,27个州实施强制绝育计划。最热衷于此的加利福尼亚一共实施了2万多例手术。

登峰造极的是纳粹德国,近40万人被判定智力缺陷,强制绝育。还有十余万人被杀害。

更早的时候,美国医生在移民到达的地点,仅凭交谈和观察,就评估他们的智商分数,弱智者将因此被遣返。1924年,受智商检测结果的影响,美国国会出台了更严格的移民控制法案。

这种滥用智商测试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最著名的反对者是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1922年,他在《新共和》杂志上与特曼打了一场笔战,李普曼抓住当时智商测试的弱点,批评其简单粗暴的对待复杂的人类智力,总是偏重某些能力,只能得出偏见,容易给个人贴上永久的标签。

当时智商测试值得诟病处甚多。比如早期的斯坦福-比奈测试中,女孩的分数在每个年龄段都高于男孩,这让路易斯·特曼很焦虑,1937年,新版本的测试量表删除了男性得分差的项目,轻轻一动,男孩就和女孩一样聪明了。

19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智商测试被认为是种族主义的方法,受到活动家的冲击,纽约、华盛顿特区、洛杉矶等市禁止对小学生智商测试,不过随着民众热情的消退,这种激进的禁令很快被取消了。

随后,智商测试不断完善,早期的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接下来,它又面临更大的麻烦:弗林效应。

这是由美国人詹姆斯·弗林命名的现象,它显示,在1930年到1980年间,发达国家的智商测试初始分数一直在上升,比如1932年至1978年,美国年轻人的IQ平均指数提高了14点。弗林效应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1994—1998年间,肯尼亚6—8岁农村儿童的分数增加了11分,这让人怀疑智商测试的稳定性,也与智商测试体现先天智力的观念不符——基因的变化不可能这么快。

目前,多数心理学家将此解释为随着社会进步,教育和营养水平提高,影响了抽象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弗林效应本身引起的智商测试有效性讨论,则莫衷一是。

【中国人的智商】

尽管多数中国人1980年代以后才接触智商概念,但智力测试方法早在1917年就传入中国。1917年京师教育报上,翻译了日本学者佐藤礼云关于比奈-西蒙智力测试的介绍文章,并附上部分测试题目。

当时智力测试的介绍以翻译为主。中国最早的智力测验尝试,是1918年瓦尔克特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测验清华的学生。两年后,南京高等师范开设心理测验课程,正规的智商测验出现。随后,比奈量表、美国陆军智商测试表等被翻译过来,在20年代风靡一时,报刊杂志经常出现“智力小测验”的题目。

很快,中国部分学校也各自开始智力测试。1921年,安徽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对学生进行了智力测试,试题选自比奈-西蒙测试表。1926年,厦门集美学校对女小学部的一次智力测验,并将结果发布在《集美周刊》上。

 

《集美周刊》截图。T分数为特曼(斯坦福-比奈)测试,B分数为比奈-西蒙测试。

此时的智商测试只是在一些学校出现,分布很散。报刊上虽然时常出些智力小测验,但正规的智商测试远没有普及。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各地的智商测试。

但这种势头很快被打断。1949年后,中国心理学界开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苏联心理学改造,“反 右”期间,智商测试因为是“资产阶 级方向心理学”遭全面中止。1965年,姚文元在《光明日报》撰文,批判心理学为“资产阶 级伪科学”,虽然同一时期,资产阶 级的美国青年也在严厉指责心理学为“种族主义”帮凶。

智商测试有用吗为什么

  • 01

    智商测试被很多人当做评定智商高低的标准。测试成绩高的人通常会很高兴,甚至瞧不起测试成绩低的人。而测试成绩低的人通常会很沮丧,甚至变得自卑。

  • 02

    测试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个人认为测试结果只能代表你做的题所得分数,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智商。没有一个测试能保证完全涵盖了各方面的内容,也就无法保证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

  • 03

    再说,智商并不等于智力,智商只是一个相对数据,一个人的智力才是最重要的。智商也不是智力的唯一评定标准。

  • 04

    智商测试就当成是玩游戏就好没必要那么在意,也没有那么有必要。一个人的心态和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它们可以改变或提升个人的先天条件。

特别提示

测试成绩高的朋友不要骄傲,测试成绩低的朋友也不要气馁,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提起智力测试准确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另外,还有人想问智商测试题准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智商测试准确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力测试准确吗

1、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智商测试当然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他可以大概的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程度(通过这个人的独特见解能力,和事物的感知能力即智商),但是不是的,只是大概检测。

但仅凭智商测试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IQ智商测试准确吗。

智力由三种能力组成:短期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智商测试没有考虑到人类智力的复杂性质和不同组成部分。在智商测试中得分普通的,并不代表他的能力不行。

但在智商测试中的分较低的,他本人的认知能力肯定有限。智力迟缓的十二种表现。

所以说智商测试是一种科学测试行为。

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号分别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

2、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商测试题准么?

智商测试的准确性。

3、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商测试准确吗

智商测试分成好多种,但是最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纸质版的问答式,另一种是通过仪器检测,常见的仪器比如皮纹检测。种被试的回答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准确度会受到影响。第二种准确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测试先天的智商。会得出一份比较详细的报告。千万不要做智商测试。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智商,但不。因为个人天赋是有差别的

测试结果好就对,不好就不准。要乐观啦~~~不要否定自己就对啦!好的话,可以激励自己哦!测试这玩意全看你自己啦!~~!~!~纸质版智力测评准吗。

4、智力测试准确吗:智商测试···真的准吗?

准,智商测试是一种科学测试行为。智力测试准确率高吗。

智商测试是一种科学测试行为。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号分别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汇总分析,写出测验报告约需要一个小时。

研究发现,智商测试“存在根本性缺陷”,仅凭智商测试衡量智力是“错误的”。有史以来关于人类智力的规模研究发现,认为仅凭智商测试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智力至少由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组成。

相关分类

(1)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等。

(2)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按测验表现形式分: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智力测试不一定准确。

智商测试准确吗

(4)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33iq智商测试准确吗。

(6)按测验要求分:有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以上内容参考:—智商测试

以上就是与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相关内容,是关于智力测试准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的分享。看完智力测试准确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