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读后感(那不勒斯四部曲适合初中女生阅读吗)_那不勒斯_女性_的人

本文目录

  • 那不勒斯四部曲适合初中女生阅读吗
  • 真实而不美好 那不勒斯四部曲
  •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是谁

那不勒斯四部曲适合初中女生阅读吗

适合初中女生阅读。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女性成长必看的书,分为《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分别讲述了两个女孩莱农和莉拉一生的故事,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真实而不美好 那不勒斯四部曲

陆陆续续半年,终于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
故事起始于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落后愚昧,充斥着男权和父权的暴力。两位女性跨越50年的纠葛,为改变”庶民“的地位,为挣脱性别的桎梏…她们迷惘又坚定的一生,令人叹息。那些故事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猜想这样的跌宕起伏百转千回,在各个年代各个国家都上演过吧。

人,生而有翼

相信每个人都生而有光,自带羽翼,不因种族,性别,阶层的不同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理想引导我们奔赴星河,不落尘埃。那么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掘潜力,促生翅膀。教育之于女性,比之于男性更加重要,因为女性没有体力可以自傲。

莉拉终究因为父亲的狭隘暴虐和家庭的贫困,和中学失之交臂,空有令人惊叹的才华,终其一生没能实现阶层的跨越。虽然她的光芒从来没有暗淡过,但是失去的教育机会,还是她一辈子的隐痛,甚至是她“痛恨”好友莱农(我)的根本原因。青年时期的莉拉爱上尼诺,也可能只是爱上了他的博学,而不是真正的他。

反观莱农,与其说聪明,不如说勤奋,亦步亦趋地在体制教育中上升。即便不是惊世的天才,她也成功改变了自身地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也由于教育的助力,莱农在大学遇见了上流社会的彼得罗。自带光环的婚姻有利于她的写作事业,更改变了她后代的阶层。

今天很少有人会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暗示女性不应该这样那样。所以相比教育,赋予她们理想&自由更加重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自废武功。唯心怀远梦,才会拼尽己力自我完善。对于女儿来说,给她最好的教育只是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告诉她:一切皆有可能。对于飞鸟,剪去羽翼,限定天空和谋杀无异。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止步于小学的莉拉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逐自我,她生机勃勃,永不言败。从鞋店到肉食加工厂,到自创电脑公司。她的一生肆意而张扬。反过来莱农小心翼翼,一生都在迎合社会对女性的预期,除了出轨尼诺这一件事情。暮年的莱农自嘲自己“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受过高等教育的她,中年以后开始自我设限…谁才是最后长翼飞翔,搏击长空的人呢?

婚姻之于女性

婚姻通常被认为是女性的归宿。这本书中的女性恰恰剑出偏锋。莱农嫁给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彼得罗温润而有责任感,公婆知书达理,照说是良缘,莱农偏偏为了不靠谱的尼诺,抛夫弃女。莉拉蛮可以做个富足的老板娘,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折腾。她们从来没有留恋过稳定的婚姻和富足的经济。这和我们对于女性的传统认知是多么不同。

如果人生是一个蛋糕,婚姻从来是蛋糕上的cherry或者裱花。在外人眼里,这些装饰代表蛋糕的价格。其实蛋糕没有cherry,它还是个蛋糕,还有它该有的价值。决定人生价值的,是“我“,而不是”TA“。当她们完全确认自我的价值,离开稳定而不如意的婚姻并不难以理解。这一点80-90年代,都市女性早已深谙。

但是…婚姻难道不应该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吗? 婚姻里,不应该有担当有道义吗?爱情不在了,亲情还有吗?亲情不多了,恩情还在吗?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是很难的。对于不能同步的TA,是不是可以耐心一点,温情一点?人生长路,如果再次遇见了对的人,我们应该做廊桥之别,还是选择不负我心?

世间太多的“岁月不可数,故人不如初”。这些探讨也许进入了人性的幽暗之处,而没有定论。

深刻的友谊存在于同性之间

同性之间的批判是赤裸裸的,也唯有同性之间的交流是真正深刻的。

我们太容易美化异性(或丑化异性)。比如莉拉的乖张自私,在男性眼里是聪慧娇俏。莱农的懦弱媚俗,对于男性是温柔善良。硬币的另外一面,往往只有同性才能看见。正因如此,同性之间亲密容易认同难。难得的是,莉拉和莱农之间的认同,是基于彼此深刻的了解。

同性面临同样的问题。她们受重男轻女的制约,被男人伤害也伤害男人,为未卜的前途焦虑,为子女的青春/学业/择偶而烦恼。正因为深刻的同情,所以人生低谷时,她们之间的支持是无私的。有趣的是,正因为对同性劣根性的深刻洞察,高光时刻,她们之间微妙的竞争和妒忌也是那样真实。小学毕业时,由于父亲的坚持,莉拉没能继续学业。她鼓动莱农撒谎逃课,暗自希望莱农被父母责备,也失去升学的可能。但是也正是她,在莱农中学学业落后时,自学拉丁语,帮助她补课。在自己永远失去教育机会的时候,莉拉鼓励莱农:你要继续学习,因为你是我的天才女友。自私与无私并存,人性的复杂可见一斑。

同性之间争夺资源,惺惺相惜,彼此为标杆,也彼此为基石。

女人哪个阶段最美好

忽然想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整个儿都是青春少男的视角。在他心目中,少女都是水做的,妇人都是鱼眼珠子。宝玉眼中,没有童年和老年。也对,女性没有性别特征的年龄阶段,男性一般是无视的。

从女性的视角而言,人生哪个阶段最美好?

童年,性别意识尚未觉醒。男孩子和女孩子,因白纸一张而人人喜欢。

男性最恐惧的是女性的选择。有经验的女性自然要求更高。少女的选择,因其无知而盲目,对于男人是有利的。莱农出于攀比,莫名其妙地交付初夜。莉拉为了摆脱马尔切洛的纠缠,匆忙嫁给斯特凡诺,婚后伊始就陷入死胡同。少女们…美则美矣,毫无头脑。宝玉认为青春因纯洁而美好,那不勒斯四部曲恰恰说,少女因无知而纯洁。

红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中年,告别了生理的巅峰,却是人性丰盛的开始。这段时间莉拉离开斯特凡诺,选择里诺。莱农离开彼得罗,选择尼诺。莉拉的选择,不见得因情而起。莱农的选择,只是一尝夙愿。是不是值得,只有当事人知道。无疑她们更加洞察人情,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宽宥男性。欲望最炽烈,选择也更苛刻。女性这种选择,对于男性多少有点残酷。

有意思的是,书中的中年涉及了很多政治事件(工会,左派,etc)。莱农表面上深入其中,事实上隔靴搔痒。因为女性于政治无缘?无论如何,莱农渴望改变的是自己,尚不是社会。

关于老年,我们上一辈的女性,她们年过60,一般心理上依附与子女,也不再把自己定义为女人。我们这一辈不该这样了吧?理想中的老年,是通达的贾母,是睿智的杨绛,是特立独行的波伏娃。

人生什么阶段最美好?对于男人,也许是少女。对于女人,何时不倾城。

渣男尼诺

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尼诺是典型的渣男,对性欲的无限渴求,对女性猥琐的利用,对该承担的责任弃之不顾。

尼诺痛恨自己滥情的父亲。他渴望终其一生努力成为与他父亲不一样的人,可惜最后他比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博学英俊,职业高尚。照说该对伴侣该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他对女性的选择,可以说没有选择,只要有可能。他到底在寻求什么?难道所有的行为仅仅是生殖本能的驱动吗?

尼诺出生铁路职工之家。他和莱农一样,希望靠聪明才智,实现阶层的跨越。莱农高嫁彼得罗理所应当,尼诺呢?除了莉拉,尼诺在上升阶段的每一次伴侣的选择,都选择了对他有利的异性(从教授爱女,到知名小说家莱农,再到各种掌权的女性)。可见尼诺早就明白出人头地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他掩饰贪图名利的真实目的,以多情为由,利用女性提升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尼诺只是莱农的男性版。不过对于利用异性资源,社会对女性宽容一些罢了。

直到成功之后,他才对女性来者不拒了,甚至老而丑的女佣。这会不会是某种补偿心态呢?

书中的两位女主角先后爱上了他,都为他婚内出轨,都因他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尼诺在世俗的观点里面,浮夸自私。尼诺为什么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尼诺善于取悦罢了。他并没有自己的立场。莱农的婆婆一针见血:“萨拉托雷的聪明是没有根基的,他喜欢取悦掌权者,而不是为某种理想而奋斗,他会成为个附庸权贵的技术官僚。”“他谁都不是,对于一个谁也不是的人,渴望成为个重要人物这对他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导致的结果是:萨拉托雷先生会是一个不可靠的人。”

女性,往往终其一生在寻求安全感。男性的迎合,对于困于家暴的莉拉和面对平庸婚姻的莱农,都是极致的诱惑。他们也许是爱尼诺的,但也许只是急于需要一只手把自己从泥潭中拯救出来。

尼诺又爱谁?他爱莉拉多一点吧。莉拉是在尼诺上升路上,唯一让他产生过放弃前途的念头的人,也是唯一没有为他带来任何利益的人。即便如此…不过如此。

……………………………………

那不勒斯四部曲,贵在真实。作者对女性心里的描摹,细微到神经末梢。她没有美化女性,真实地记录了她们一生的迷惘彷徨,妒忌攀比,自欺欺人,沉沦欲海,也从女性视角记录了男性世界,他们一样的迷惘彷徨,妒忌攀比,自欺欺人,沉沦欲海。

莉拉和莱农…本是一棵树上的双生花。女性和男性…从人性角度,又何尝不是互为镜像反射。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是谁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创作的书籍,由大块文化出版发行,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套丛书,共有4册,分别是《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

埃莱娜·费兰特,意大利当代匿名作家,1992年开始发表小说,从2011年开始发表“那不勒斯四部曲”引起轰动,成为国际畅销书。2016年入选“当今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由于埃莱娜·费兰特从来不出席活动,没人知道他(她)的性别和真名。

人物简介

埃莱娜·费兰特的小说全都发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2016年“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英文版《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同年入选的“当今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