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的简介
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千余年来,名家辈出。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陈老莲(明代)、任伯年、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明、清以降,由于文人花鸟画的兴起等原因,工笔花鸟画日渐式微。令人高兴的是,多年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在社会进步的潮流里,当代工笔花鸟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著名画家陈之佛、于非黯、田世光、俞志贞、朱宣咸、金鸿钧、杨瑞芬…..等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新人新作,浩如繁星。从内容题材到技法的演变拓宽,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振兴态势,进入了一个再创辉煌的新时期。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画种与技法。工笔花鸟画多以中锋用笔的鉄线描、高古游丝描进行结构塑造,表现方法工整细致,先勾后染,设色艳丽,富有装饰性。在对花鸟描绘的过程中,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绘对象,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中国工笔画鸟画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她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它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愿我们通过学习与欣赏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式,获得怡情、养性、陶冶心灵的美的艺术享受。
宋代工笔花鸟画有什艺术特点、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文化
宋代是我国古代宫廷画繁荣发展的时期,这种围绕着封建帝王将相生活、朝政而进行的绘画,在北宋时达到鼎盛,此时的宫廷花鸟画从绘画技巧、绘画题材、语图关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花鸟画源自新石器时代,在历史长河中逐步脱离其他画种,成为独立画科。唐至五代之后,花鸟画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由单一的图画表现形式逐步转换为语图结合的表现形式,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
五代末至北宋初,工笔花鸟画开始走向成熟,绘画中的语图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北宋之前,绘画更加注重对宗教的传播宣传,北宋的文人画和宫廷花鸟画兴起之后,绘画创作从叙事层面转向写生层面,诗词介入画作的文人画和叙事题材的写意画逐渐兴起。
以文治天下是宋朝的国策,这个国策大大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伴随着这种文化的转型与繁荣,宋代绘画美学的新思想、新领域都得到开创与繁荣发展。
北宋的花鸟画,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流派。黄派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派则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徐、黄两派也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写意和工笔。
宋徽宗时期,宫廷画院机制已经完全成熟,宫廷花鸟画在当时已经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北宋宫廷花鸟画语图合体的形式主要有诗与画的合体,最常见的是诗与画的合体,包括题画诗、诗意诗等。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构图开阔,以略带俯视的角度,用石青石绿的色彩渲染了高山和江河,展现了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画中的村、桥、亭等建筑巧妙地与山川河流结合在一起,形成视觉重点,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出当时宫廷山水画的主流风格。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的工笔画画面以方或圆为形状,从小处入手,以小博大,用熟练的构图手法、各种各样的画作对象以及简单写实的线条勾勒来蕴含广阔的意境,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宋徽宗的《竹禽图》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布局方式一般分为折枝花鸟画和折枝全景花鸟画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折枝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绘画对象的一部分,比较微观写实,而折枝全景花鸟除了主要对象外还有着一定的自然背景,如花草、树木等,比较贴近自然。
宋徽宗的《竹禽图》,简单勾勒的山石间伸出两枝翠竹,枝叶稀疏,布局上一上一下分割了画面。两只小鸟停留在翠竹上,右下方那只鸟仰头注视上方的小鸟,上方小鸟头像右下方侧视,腹部正对观众。两只鸟视线相对,呈现出对角线式的布局形式,又呈现出 S 型律动式的布局形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上色手法上,一般先使用淡墨勾勒出线条,然后上色或者用墨色晕染,色彩分为淡彩和重彩。在色彩运用上沿用了传统的“随类赋彩”,根据事物的实际色彩进行创作,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等技法,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
工笔花鸟的作画步骤
1、用中墨勾出眼眶、嘴、翅部、尾羽和脚爪,其他部位用淡墨勾勒。
2、用中墨分染嘴、眼先、喉部和脸后部的黑色斑块,以及翅部覆羽、飞羽和尾羽。淡墨分染头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在背部用重赭墨分染斑点。
3、用淡赭色分染眼睛、头部和翅拐处,赭褐色分染背、翅、尾和胸部。
4、用白粉提染面颊、胸腹部和上尾筒。嘴角处分染淡黄色,脚先用浓白粉立粉,干后用赭黄色平涂。用焦墨点出瞳孔,留出高光,用白粉提出。最后用重赭墨按结构进行分组丝毛。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这是一幅优秀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工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无论是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工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论纨扇
主要表现手法
白描法:白描法是工笔画手法的一种。纯粹以墨线来塑造对象,自然对线条的要求十分严格,其笔法自古有十八法。花鸟画白描要求线条遒劲生动、墨色明洁滋润。在造型上要求结构严谨,对线条的疏密、画面空白也要十分精意。
白描烘晕法:白描烘晕法一般用于白色花朵与浅色调画面。在白描的基础上,用花青、赭石或淡墨在物象周围烘晕。注意这种晕法从浓到淡要逐渐变化,要掌握水分,不要留下水渍与笔触,有烘云托月之感。
工笔重彩法:工笔重彩法主要是以色彩为表现手段。它在墨线勾好的基础上,运用“三矾九染”的渲染方法,以多种颜料多层次积染而产生浑厚华滋的画面效果。它的艺术特色是华丽典雅,有富丽堂皇的效果。
工笔淡彩法:工笔淡彩法着染基本上选用颜料属植物质,如花青、藤黄、洋红、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但在实际创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况)。它的基本特征是色调秀丽淡雅,清新明朗,比较强调线条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艺术品味。
点染法:点染法实际上是工笔渲染法与没骨法的结合。此种方法用笔变化丰富灵活,既能达到工笔细腻效果,又能避免反复加染易刻板的毛病。这种方法具有笔法丰富、色彩自然的优点,用于表现水边植物较好。勾勒法:这是从写生提炼得来的线条,用清墨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着色,画完后再用重色或用重墨线重复原有轮廓。这线不单是代表轮廓,还要表
达出花叶翎毛等质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明快。唐、五代和宋代多用这种技法,后来的民间画家仍用这种方法。《 p=““》冲水、冲色法:冲水、冲色法是在墨线白描的基础上进行,其长处在于变化生动,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现像棉花、荚蓉花花脉比较明显的花卉时效果尤佳。棉花、芙蓉可在花瓣尖用红色向瓣根下染,汁绿则从瓣根向瓣尖染,趁色尚未干时用白粉勾花脉,让白粉与原有底色自然渗化,待花干后再稍加修改。这时,花脉时隐(白粉融人底色之中)时现(白粉仍保持),变化丰富自然。画叶子也—样,用绿、深绿画好叶子,后用石绿、石膏按画面需要冲入原底色中,使其自然渗化,特别是画小草及小菊花之类题材时用此方法效果更好。
填勾法:填勾法又叫“双勾廓填”。从写生提炼得来的线条,用重墨双勾出形象的不同质感,并在此基础上填色。这双勾法和前面所说的“勒”法完全一致,不过“勒”法使用的线条不一定是墨,可以用比较重的颜色。双勾是先用重墨勾出,然后再填色,这是它们的区别。这方法要注意的是色不侵墨,要保持墨线的流畅生动感。此法从唐、五代、两宋直到元一直被普遍使用。兼工带写法:兼工带写法是指融合
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的优点,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没骨法:没骨法(图二)就是花卉不用双勾,也不用勾勒作骨干,分别用五彩来表达浓淡,轻重、厚薄。据说此法创始于北宋时的徐崇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