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打破砂锅问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_歇后语_砂锅_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

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扩展资料

“打破沙锅问到底”根据歇后语的分类应该属于谐音类歇后语,也就是将歇后语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再将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所以歇后语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1、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分类


打破砂锅问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寻根问底,追求事件的原因。我们要纠正一点这个歇后语应该是这样写“打破砂锅璺到底”。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写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歇后语,那么这个歇后语是怎样来的,它与我们的历史上哪些人相关,与它相似的歇后语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它的来历

现代我们都知道砂锅米线,用砂锅来煮东西。在古代用砂锅煮东西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古代的技术是有一点差的,所以在煮的时候,砂锅容易坏,一般是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这个用一句话说就是纹到底,跟问到底是谐音。我们的歇后语用谐音是非常见的。

二、相关的人或事

这个歇后语还与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杂言诗有关,这首诗便是《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黄庭坚的这首杂言诗真的非常棒,大家仔细阅读还会发现我们经常说的弄巧成拙和画蛇添足。黄庭坚与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并且与苏轼齐名,后陈“苏黄”。

三、与它相关的小故事

打破砂锅问到底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非常精明的婆婆,他的老公外出做生意,她的媳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砂锅,小媳妇本想隐瞒,哪知道婆婆知道了,然后这个婆婆就纠正这个砂锅事情与她的儿媳妇闹矛盾,这个婆婆就希望她的老公回来协调,然后她的老公就给她回了一封信,然后信里写道:“打破砂锅问到底,切莫吹毛又求疵;二十年的媳妇,二十年的婆,互敬互重,万事皆如意。”

文章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打破砂锅问到底相应的成语是

寻根究底

【拼 音】:xún gēn jiū dǐ    

【解 释】: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 处】:《红楼梦》:“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示 例】:王浩同学勤学好问;遇到难题总要~;非搞清楚不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