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1、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 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 血 ,无 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 《送荪友》
2、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一声诗韵锁窗寒。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来时容易去时难。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纳兰容若 《临江仙 寒柳》
3、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如梦令》纳兰容若
4、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纳兰容若
古诗的鉴赏方法有哪些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端午节诗词佳句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3、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唐.张建封.《竞渡歌》)
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唐.殷尧藩.《七律·端午》)
5、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宋.苏轼.《屈原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