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词?描写重阳节的诗句_重阳_登高_杜甫

重阳节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汇总如下

1、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2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____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____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4、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____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25、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____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6、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____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8、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____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____文森《九日》
30、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____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3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____文森《九日》
32、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3、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____妙信《九日酬诸子》
34、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____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5、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____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6、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37、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____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38、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____曹雪芹《螃蟹咏》
3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____徐灿《菩萨蛮·秋闺》
40、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____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关于长江的诗句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扩展资料: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