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圣诞节是否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
抵制什么呀?我们过圣诞节,和西方过圣诞节,意义真的一样吗?我们过节就是真的在庆祝“圣诞”吗?应该不是吧。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找个借口放松一下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欢乐一下罢了。对于商家来说,他们就是找个由头促销一下,蹭一下热点,玩一玩节日经济,这有什么值得上纲上线的呢?
对于年轻人来说,那就更不用担心他们“被带坏”了。不是有人调侃过吗:我们能把所有的节日都过成情人节,除了清明节。年轻人需要一种气氛,去大胆的放开心扉表达爱恋。这更与西方意义上的“圣诞”没有关系了。如果你从街上随便拉一个年轻人采访一下,问问他过圣诞是为什么?他保证说的会是:玩啊,一起开心一下啊。而不是“纪念耶稣诞辰多少年”。
并且,我始终认为,过不过节,过什么节,只要不违法,都是个人的事。甚至,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呼吁过节还是抵制节日。但是,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别人不得过节,这事情就变味了。
我们常说一个词:文化自信。我觉得这个自信应该是指,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自信,不惧与外来文化的竞争和比拼。如果我们需要通过“抵制”来把我们的文化保护起来,那岂不是承认我们没有文化自信了?另外,我们也需要防范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抵制洋节来生事,以往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十大教授联名抵制圣诞节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12月20日下午,新民网分别与北大、人大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活动的发起人取得联系,活动发起人王达山对新民网表示,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西洋文化已是“狂风骤雨”
在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北大博士周锋利等的名字被署在了文末,文章结尾的日期表达形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2006年12月18日)。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文章说,“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博士们认为,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狂欢行列”。这是“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文章还写到,西方“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也是圣诞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商家应“反思”圣诞营销
文章在陈述理由之后,还提出五点建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教育和引导、民间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等。
博士们对商家的“圣诞节营销”提出了批评,表示这些商家“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建议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可以考虑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博士们最后发出希望“国人能幡然醒悟”,号召“中国人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
联署发起人为人大哲学博士
12月20日下午,经新民网多方查证,终于联系到该署名活动的发起人、民间学者王达山。据王达山自述,他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常撰写论文发表在国学网站上。新民网随后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确认了王达山的毕业生身份。
据王达山介绍,关于圣诞节的这篇倡议书是他起草的:“我为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感到深深的忧虑,于是我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十位名校的博士,一起发起了这个署名活动”。他认为“传统文化正在处于一个复苏和上升期,但仍然处于被西方文化压迫的状态”。他希望借助这个博士联合署名抵制圣诞节活动,与时下的“国学热”配合,积极助推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升势头。
王达山反复强调“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的观点,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而消除西方文化影响的任务“相当繁重”,当务之急是先向儿童大力普及传统文化,将“读经”纳入学校教育,从国民观念入手。
12月20日深夜,王达山又向新民网发来一篇《既要攻乎异端,更要立乎其大》的活动说明,认为圣诞节等西方价值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儒教文化来说是“异端”,应该予以“拒斥”。
北大博士:我从不过圣诞节
根据文章署名,新民网分别向各大学确认了各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周锋利对新民网表示,“不仅我从来不过圣诞节,我的女朋友也不会过圣诞节,我还向周边的朋友们呼吁不要过圣诞节。”
除了署名文章提到的观点之外,周锋利还表达了对全民学英语热潮的质疑,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力度和广度地普及英语,那些有研究需要或者交流需要的群体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他大力提倡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主张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周博士认为“中国当代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太严重,圣诞节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并不是强制大家不要过圣诞节,但是圣诞节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中国文化近百年的弱势地位,使西方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影响太深!”周锋利说,“中国太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并不了解,不懂圣诞节是什么意思,却一味盲从,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学得很快,我们有义务让普通老百姓了解。”
有的地方竟然说什么抵制圣诞节,可笑,
其不可笑的;其为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以梁河县为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于国家而言,节日是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是表达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然选择,是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于个人而言,节日是调节和转换心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家庭和睦、提高幸福指数的一种方式。
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扩展资料:
“坚定文化自信,不过洋节”的相关要求规定:
1、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
2、不以过节为名,在学校、家里或其他地方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如平安果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梁河县教育体育局-梁河县教体局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过洋节”的倡议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