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的“地震云”,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地震云实际上是民间传说现象,现在没有这种地震云预测。地震研究是地震云不是真的,并且无法有效预测地震。事实上,地震云只是一些奇怪的云现象。在线休闲搜索中,您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状的地震云图片,如一些辐射或透光形状等。这种奇怪的样子被怀疑在民间,特别是在早上或晚上,天空更有可能拥有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
事实上,在1624年应该早早出现地震云。当时,意大利传教士被称为他自己的书中地震中的地震,这在不同时期记录了这种地震云,但这些声明只是一个民间声明,并不科学和核实。但是,在日本之后,它是向前推进的,主要是日本市长关键钟三郎已经开始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推动这种地震,当他痴迷于天空时,有一个奇怪的云,会有地震。因此,日本在两天后真的发生了巨大的地震,这声明普遍由私人办公室承认。
中国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中国的比较批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基本上在希望百次浪费的时代,因此广大群众希望找到一种准确的预测地震。方法,尤其是在唐山地震之后,该国几乎陷入了恐惧和悲伤,所以当时,地震云在中国的尊严被广泛传播。
随着民间热情的不断增加,中国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地震云研究会议,但这种地震云尚未被科学界从那时起认识到。来自一些科学社区和气象的专业人士直接拒绝这种学校。美国地质勘探研究部门清楚地说,这种地震预言与地震没有必要。中国气象局也发出了明确的代表性,即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震处于这种地震云的内在性。
虽然这种地震云在科学界不被识别,但地震云表示现在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人非常确信这种地震云能够预测地震的有效前体。一些民间地震专家也认为,这种地震云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为什么地震云预测民间的地震?无论是真的,科学家是否解释这一点事实上,在早期,地震云刚刚提出了三大类。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界的持续反对,这种地震云逐渐被替换,现在人们现在是地震云被提及,并且还有越来越不同的圣人。
但是现在一些地震专家试图提出一些理论基础来证明这种地震云的科学性,就像一个更常见的热量,岩石强的意图产生相互摩擦,这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这些热量溢出表面,随着空气继续上升,将形成这种地震云。
虽然这些陈述听起来更专业,但他们不能科学验证和专业的审查。现在从表面到高空的地球已经覆盖了各种监测仪器,是否存在表面或与天空相同。准确监测,如果地震前的表面有很多热量,并收集到天空中,那么这些乐器无法监控,所以这种地震云实际上不可靠。
这是地震云吗
应该不是
地震云概论
[编辑本段]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地震云形成
[编辑本段]
1、热量学说:
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2、电磁学说
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程了地震云。
地震云普遍特点
[编辑本段]
云体高程:6000米
云体颜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共有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界线,多出现波状。
出现时间: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形态
[编辑本段]
1、单条震云: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2、多条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3、卷震云: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4、鱼鳞震云: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5、团块震云: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编辑本段]
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
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越深
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
历史记载
[编辑本段]
1、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
2、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较新观测记录
[编辑本段]
1976年07月27日,日本真锅异彩极长条地震云;0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合肥大范围放射条带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实测)
2008年05月09日,天水异彩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未考)
2008年05月09日,山东临沂不知形状地震云;0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证实)
2008年05月31日,合肥大范围鱼鳞地震云;06月01日巴士海峡6.3级地震(实测)
2008年06月12日,齐齐哈尔放射条带地震云;06月14日本东北部7.2级地震(未考)
2008年06月29日,日本宫城观测到白色单条地震云;07月16日日本京都外海地震6.6级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1日,新加坡条形地震云,08月08日印尼发生5.3级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4日,美国朱诺出现单条形地震云,08月07日阿留申群岛连续发生5.2级、5.8级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7日,美国安克雷奇出现单条形和鱼鳞震云,08月09日阿留申群岛发生5.5级地震,11日发生5.2级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09日,巴拿马出现鱼鳞状震云,08月11日,委内瑞拉的苏克雷5.1级地震(未考)
2008年08月10日,在陕西西安多次观测到不知形状地震云,新疆边界发生4.2级地震(未考)
地震云预报地震的研究
[编辑本段]
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l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条异常的带状云,好似把天空分成两半。此怪云被当时奈良市的市长看见了。第三天,日本的福井地区真的发生了7.3级大地震。市长把这种”带状”、”草绳状”或”宛如长蛇”的怪云,称为”地震云”,认为”地震云”在天空突然出现后,几天内就会发生地震。市长的论断,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气象学家的支持。1978年1月12日下午5时左右,市长在奈良市商工会议所五楼礼堂讲话队突然看到窗外天空中飘动着一条细长的由西南伸向东北方向的红云,他立即停止讲演,向参加会议的大约三百多人宣布,那就是”地震云”!云的上浮力量很大,正要突破其它云层。”地震云”有时呈白色,有时呈黑色,这次因为发生在黄昏,所以呈红色,他估计在两、三天内将发生相当大的地震。结果,第三天(1月14日中午)在日本东京以南伊豆群岛的大岛近海发生了7级地震.
地震云的区别
[编辑本段]
由于各种地震云在形态上与气象学中多种常见云体相似度很大,因而很难区分。中国的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在地震云未定论时候运用经典气象学对现已知地震云做出了下列解释:单条震云为喷气飞机痕迹、多条平行震云、鱼鳞震云为透光高积云、为絮状高积云、卷震云和多条放射状震云为卷积云、团块震云为浓积云。既然这些形态的云并不是全部可以牵强使用气象学解释的,那么应该怎么区别呢?下面就是一些根据统计学和概率学得出的非完全性结论:
1、地震云出现时多为多天连续形态转变,而非一种震云形态的固定出现。
2、出现地震云几天后天空常出现完全万里无云的镜像。
3、地震云的形态多与当地正常水气环流不符,如“卷震云出现时气压高,空气适度低”、“鱼鳞震云、平行震云出现后下雨”等。
4、地震云出现多为6000米左右,而非多种高程。
5、地震如伴有较强余震,地震云出现时也会同时出现多种形态同时出现的情况。
地震云存在吗
谣言:
今天西安的云比较特别,非常美丽,但形状像放射性条纹图案,查了资料说是地震云。有网友说这预示着四川的地震。
辟谣:
天上的云和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云”的说法,一直在网上流传甚广,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请大家查阅百度百科,“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专业人士认为:从气象现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上给出的各种地震云照片,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典型的云状,即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以及残留的飞机尾迹。这些所谓的地震云根本和地震没有关系。
网上关于地震云生成机理的描述,例如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及粒子发光等说法从天气动力学、云雾物理学、演体力学、热力学等相关科学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学家也从未观测到“地震云”出现时磁热光的变化,因此,关于地震云产生机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天空中的云彩千变万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气象部门在长期气象观测中记载了很多美丽奇特的云状。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和某种天气的演变大多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气象学博士李汀认为“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所谓“地震云”就是气象观测中的一般云。
所谓“地震云专家”,他们采用地震云预报的地震,发震区域往往是几百到几千公里,貌似“准确”。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而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两三次。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稳赢不输,更何况“地震云专家”还把预测发生地震的时间尺度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因此很容易做到预报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地震云”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摄到的“美丽云彩”与地震毫无关联。“地震云”就是伪科学谣言。
辟谣专家:陈会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研究员
复核专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